李賀《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譯及鑒賞
李賀詩歌的意象帶有很大的虛幻和想像的成分,下面來欣賞一下李賀《南山田中行》。
李賀《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譯文】
秋風掠過,秋野明凈,池塘積水深又清,草中蟲兒唧唧鳴。長滿苔蘚的山石,浮起濃密的云氣。掛著露珠的秋花,在嬌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參差不齊,發著冷光的螢火蟲在斜徑上低飛。石縫里滲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燈,花朵似的點綴著松林。
【賞析一】
《南山田中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是依據南山秋景而作,寫的是作者家鄉的實況。詩人用富于變幻的筆觸描繪了這樣一幅秋夜田野圖:它明麗而又斑駁,清新而又幽冷,使人愛戀,卻又叫人憂傷,突出地顯示了李賀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意境。
【賞析二】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這兩句是說,從石縫里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遠處的磷火,閃著綠光,像漆那樣發亮,在松樹枝杈間游動,仿佛松花一般。一派冷峻陰森的景色,不由人膽戰心寒。秋夜景色,本已蕭條,無月之夜,磷火閃動,恐怖之狀可見。構思奇特,寫景奇妙,別具韻致。
【賞析三】
詩歌開頭三句吸收古代民間歌謠起句形式,運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連出兩個“秋”字,語調明快輕捷;長句連用兩個迭音詞,一清一濁,有抑有揚,富于節奏感。令讀者讀后仿佛置身空曠的田野,皓月當空,秋風萬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蟲聲輕細,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
四、五句寫山。山間云繞霧漫,巖石上布滿了苔蘚,嬌弱的紅花在冷風中瑟縮著,花瓣上的露水一點一點地滴落下來,宛如少女悲啼時的淚珠。寫到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驀然升起一縷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鋪展,輕紗般籠罩著整個畫面,為它增添了一種迷幻的色調。
六、七句深入一層,寫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黃的莖葉橫七豎八地丫叉著,幾只殘螢緩緩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飛,拖帶著暗淡的青白色的光點。
八、九句再深入一層,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點陰森可怖的境界:從石縫里流出來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發出幽咽沉悶的聲響,遠處的燐火閃爍著綠熒熒的光,像漆那樣黝黑發亮,在松樹的枝丫間游動,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們喜愛的東西,看著泉水流淌,聽著它發出的聲響,會產生輕松歡快的感覺。人們總是愛用“清澈”、“明凈”、“淙淙”、“潺潺”、“叮咚”之類的字眼來形容泉水。李賀卻選用“滴沙”這樣的詞語,描摹出此處泉水清幽而又滯澀的形態和聲響,富有藝術個性,色調也與整個畫面和諧一致。末句描寫的景是最幽冷不過的了。“鬼燈如漆”,陰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點松花”三字,又多少帶有生命的光彩,使讀者在承受“鬼氣”重壓的同時,又獲得某種特殊的美感,有一種幽冷清絕的.意趣。
【賞析四】
李賀(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詩人,又是從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的一個代表者。
李賀雖然只活了27歲,但存詩達200多首,詩中充分顯露他的天才。他詩歌的主要內容是懷才不遇的苦悶,風格幽冷凄婉。他喜歡用「死」、「血」、「鬼」、「泣」這類字眼,驅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現驚人的想像力,如《馬詩》23首,通過馬表現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不遇的憤慨。有些詩則是描寫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現他的苦悶和追求。如《夢天》寫夢游月宮,俯視人間的情景,表現了不滿現實而又無力改變它,轉而厭棄現實,逃避現實的心情。描寫人民疾苦是另一類題材,如《老夫采玉歌》寫采玉老人的艱苦勞動,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詩篇則是揭露統治者殘暴荒淫的詩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鎮割據,《苦晝短》諷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賀還寫了一些戀情、閨思、宮怨之作,這類詩則以形象鮮明、意境美麗、格調清新、感情真摯為特點,如《江樓曲》寫少婦等待夫婿歸來,很有生活氣息。
【李賀《南山田中行》原文翻譯及鑒賞】相關文章:
《南山田中行》李賀05-08
李賀小傳原文及翻譯12-03
《李賀小傳》原文及翻譯10-12
南山田中行李賀唐詩鑒賞10-28
李賀夢天原文及翻譯11-20
箜篌引李賀原文及翻譯10-12
李賀《秦王飲酒》詩詞翻譯及鑒賞09-01
李賀小傳原文翻譯11-20
李賀《野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