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讀著這句詞,我的心不禁會激起一陣感情的震撼。這是李清照的詞,是說“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的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的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這種環境又引起了內心的傷感,于是,凄涼、悲痛、悲切之情一起涌上心頭,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國愁、家愁、情愁,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尋覓三樣東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意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但身為一個女人,她不能像岳飛一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一樣上朝議事,更不能和政界朋友痛痛快快地喝酒罵座,只有獨自一人愁。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經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的愛情,但轉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覓幸福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載入史書,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說什么呢?也只有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個社會不認為奇,不以為功,“女子無才便是德”,李清照還有什么話可說呢?她只好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字。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有文化的女人,她并不被那個時代所承認,這就難免有孤獨的悲哀。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給了她很高的評價“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今天,我們在她的詩詞中能看到她的痛苦和哀愁。我們在欣賞她的詩詞時,仿佛又看到了一個立于秋風黃花中纖瘦的女子。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婉約派詞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年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少女時代即名操一時,暫露崢嶸。婚后和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然而好景不長,新舊黨爭激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飽嘗相思之苦。后金人鐵蹄南下,南宋腐敗無能,其夫滿懷熱血,但出師未捷身先死。李清照度過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競之功。
因此可以說李清照的作品和愁是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河淪陷的國愁。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圣殿。
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為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的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情思。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人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活潑秀麗,語意清新。《一剪梅》中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抒發了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婉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可看出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的表露了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
李清照后期的詞充滿了濃重傷感情調,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在流亡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如《菩薩蠻》寫“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的懷念。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月”的京洛舊事;《滿芳庭》“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景”,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涼憔悴作對比,寄托了故國之思。
在詞中她充分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這些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涼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
因此,通過對李清照人生遭遇的考察,我們就可以明白“凄凄慘慘戚戚”的感嘆,絕不是她的無病呻吟,而是其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的深刻總結與反思。正是由于她具有著極為敏銳、善于觀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氣質,這就使得她特別深切地感知著人生所固有的悲劇成分。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醉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傷春既是如此,那么悲秋又該如何呢?讀《鷓鴣天》詞:“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多愁善感的心理氣質,就像酵母菌能使葡萄發酵變酒一樣,具有著使人外界刺激中專門釀生悲劇性感受和悲劇性體驗的特種“魔力”,詞人張炎有詞曰:“只有一枝梧桐,不知多少秋聲。”在多愁善感者的耳朵中,哪怕是一樹梧桐所引發的秋聲,都能產生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心理效果。李清照詞,正同此理。
可是,人生并不全部由苦難所組成,而是有悲有喜,然后千百年來無數的讀者,卻幾乎都對李清照那飽蘸淚水的詞篇表現出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這是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三點:
首先,人又七情,盡管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途有長有短,有順有逆,但終究難逃生老病死,也無法免除悲歡離合對人的內心折磨,更會產生理想和外界環境的碰撞,也就有了觸景生情的傷感。李清照是個多愁善感的人,當她面對人生的大悲大喜時,一定有自己深刻的體驗和領悟,周圍的環境與他的心情正好發生碰撞時,她那無盡的愁和恨就涌上心頭,正所謂觸景生情,她就用詞把她當時的心境反映出來。“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讀者讀到這,難免會生出憐憫之情和同情之心。所以,身遭厄運的人更懂得李清照的心,一帆風順的人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其次,讀李清照的詞是一種享受,那激越的音調和流走自如的藝術機構,真的能夠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能激勵人奮發上進。“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杰,死了要做鬼中的英雄。體現了一種百折不回的奮斗精神,目標越遠大,前進就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義。
第三、李清照的詞敢于創新。《如夢令》中的“肥”“瘦”,《元宵》中的“熔金,合璧,人何處?”《武陵春》中的“載不動,許多愁”等。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創先能力,便不會有今日之文明,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創新的人才,那它就是一個落后的民族。她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追求華麗的詞藻,而是用白描表現對周圍事物的敏銳感觸,刻畫細膩的心理,詞作中,情與形式的水乳交融,把婉約派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杰出的成就贏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贊揚。
【才女李清照】相關文章:
關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紹09-02
才女李清照詩詞集09-25
李清照才女意識的詩性觀照10-30
一代才女李清照08-05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簡介08-02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不幸婚姻06-07
千古才女李清照詩詞全集90首05-07
婉約與豪邁-淺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風10-24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輾轉一生09-08
贊美有才女人的詩句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