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的《如夢令》古詩詞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如夢令》李清照的古詩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夢令》李清照的古詩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寫的是詞人一次郊游歸途中匆忙間“誤入藕花深處”的事。稍加品味,詞人心中的無比喜悅可以悟得。去野外風景絕妙處“溪亭”游玩應該歡快,因為歡快就喝過頭了酒,因為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陽快落山時醒來才匆忙駕船回家;這喝酒是助興,喝醉酒是爽朗盡興。“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表明臨出荷花蕩還賞看到了滿灘鷗鷺從蕩中齊飛出的壯觀場面;即惟其晚歸才見到了這平時難得見到的美妙畫面,心情定然轉生愉快。歸結起來,青年時期李清照的生活由自己意愿而定,大抵以美滿盡興為終極追求目標,人生瀟灑,情趣率真。
詞中只是寫到“滿心歡樂”嗎?筆者認為,“驚險刺激”在文本中也多有交待。一個青年女子郊游到“日暮”,路途行走就有不便,此一險;因為“沉醉”于酒恰才醒來,頭腦昏昏沉沉,又加上天已擦黑,辨不清方向,此二險;荷花蕩水域到處荷到處花,本想撐船回家卻終于“誤入藕花深處”離開家里反而更遠,此三險;天黑心慌,手忙腳亂,“驚起一灘鷗鷺”的同時也極有可能就驚嚇了自己,此四險……而所有這些,倘湊巧造成自己醉眼心慌、手忙腳亂而哐鐺入水,則是天大的驚險。以致于如今追憶起來,仍然心悸而魄動;這從詞的開頭“常記”一詞可以體會出來。
詞人在對暮歸途中迷路的描述,用“爭渡,爭渡”這種反復的修辭手法,活畫了她的焦慮慌張及手腳并用劃船的情形。請看,詞人怎能不急呢?連鷗鷺水鳥也倦飛而歸巢,而自己竟然迷路了。因此,描述那種水鳥成片驚起的動作形象實在是反映自己心情的焦灼,或者說,“滿灘鷗鷺”驚飛正是詞人意亂神散情形的映襯,以景襯情,寫照真實。
要說詞中要“喜悅”有“喜悅”,要“驚險”有“驚險”。而這個“喜悅”有“喜悅”本身的“喜悅”,也有“驚險”中孕育的“喜悅”;同樣的道理,“驚險”本身雖然“驚險”,但是就是沒在“誤入”之前已是包孕了“驚險”。即“喜悅”、“驚險”不是割裂開來而是相互關聯又相互交融的。
讓我們再來總觀該詞,詞語“常記”表達的信息是什么呢?第一,詞人仍然是在青年時寫作該小令;第二,詞人是在很多年后的中老年時期寫作了該詞。如果屬于第一種情況,無非是寫郊游的開心快樂以及歸程的驚險刺激;倘是第二種情況,那么第一種情況包容的含義理所當然地應該具有,似乎還應該包括“青年時歡樂是歡樂,驚險刺激也仍然是歡樂”,因為中老年的李清照飽受戰亂和喪夫之苦,心情自然是極度凄涼,人也就衰弱;故即使想率性有所作為也提不起精神來,去冒險掠奇尋賞新鮮味就更沒有膽量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常記”坐實而落在中老年李清照的腦瓜和視野中似乎更為覺得合理些。即一旦上述第二種情況的設想果真成立,該曲詞作所包藏的意蘊就有了三層:①歡樂;②驚險;③凄切。
要說明的是以“凄切”來燭照該詞,不但不會大殺“歡樂”的風景,而且還會使“歡樂”更顯得可貴無比。也即以“歡樂”去寫“凄涼”,李清照南渡后的“凄涼”幾至極點。正因為“歡樂”不再,“凄涼”就滿心滿懷。常常追憶“歡樂”,只能惹動“凄涼”更轉為“凄慘”。
李清照《如夢令》小詞既歡樂開心,又驚險刺激,還凄切悲慘。
【今譯】
還時常記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
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
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注釋〕
①溪亭:臨水的亭臺。
②沈:同“沉”。
③爭:同“怎”。
〔賞析〕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后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這首《 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蕩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所作詞,前期多寫悠閑生活,后期悲嘆身世,情調感傷。藝術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作品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輯有《漱玉集》《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輯本。
【《如夢令》李清照的古詩賞析】相關文章:
李清照的《如夢令》古詩詞賞析10-28
李清照的《如夢令》賞析11-22
李清照《如夢令》的賞析01-22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01-22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11-08
李清照《如夢令》賞析11-08
如夢令 李清照 賞析08-23
李清照的如夢令賞析03-20
如夢令李清照譯文賞析11-25
如夢令李清照原文賞析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