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精選21篇)
能稱得上古今第一才女,人們最有可能達成共識的,可能就是李清照了;然而能稱得上古今第一女賭徒,人們最想不到的竟然也是李清照。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
在詞的領域,人們大抵會首先想起蘇東坡、辛棄疾。然后,就應該想到南唐后主李煜和李清照了。其余的人,如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之流,恐怕都要排在后面了。
李清照的詞,風格婉約清麗,自成一家。其作品傳世不多,但佳作、佳句流傳之廣,卻不遜于任何一位大家。如膾炙人口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被后人譽為“三瘦”,李清照也因此得了一個“李三瘦”的別號。
李清照的詩傳世更少,多為感時詠史之作。為人稱道的如“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情辭慷慨,不讓須眉。能寫出如此文字的奇女子,遍數古今。
李清照的詞,讓人想到的是多愁善感的南國佳麗。而李清照的詩,使人聯想到的卻是慷慨悲歌的燕趙之士。表現了這位奇女子性格的兩個側面。而后者在她私人生活之中的表現,就是酷愛。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2
文人大多有一種癡情。李清照對的迷戀,就可稱癡迷。而且,癡迷的程度和豪氣同樣可稱壓倒須眉。傳世的李清照文字,有兩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一篇叫《打馬賦》,一篇叫《打馬圖經》。“打馬”是當時十分流行的一種博戲。李清照酷愛這種博戲,專門為之做賦,還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對“打馬”的規則做了記錄。在《打馬圖經序》中,李清照聲情并茂地敘述了自己對博戲的癡迷:“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自南渡來流離遷徙,盡散博具,故罕為之,然實未嘗忘于胸中也。”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李清照顛沛流離,四處遷徙,博具盡散,但胸中卻從未忘卻。只要一旦安適,舍舟車而見軒窗,就馬上想起“博弈之事”。這樣對的迷戀和坦然的態度,不輸于任何男子。其技藝之精,居然到了不論睹注多寡,從未敗北的地步。這就不僅博藝“精而已”,還應該包括賭運佳了。更重要的是,這位才女不僅酷愛,而且對博戲的源流和變化頗有研究。在《打馬圖經》中,她寫道:
“長行、葉子、博塞、彈棋(各種博戲名,下同),世無傳者。打揭、大小、豬窩、族鬼、胡畫、數倉、賭快之類,皆鄙俚,不經見。藏酒、蒲、雙蹙融,近漸廢絕。選仙、加減、插關火,質魯任命,無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戲、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獨采選、打馬,特為閨房雅戲……予獨愛依經馬,因取其賞罰互度,每事作數語,隨事附見,使兒輩圖之。不獨施之博徒,實足貽諸好事。使千萬世后,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在這里,女詞人滿懷自豪地宣告:“千秋萬世之后,喜歡打馬的人們,你們不要忘記,打馬的規矩,是我易安居士給你們記載下來的啊。”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3
《打馬賦》是一篇精彩的駢文。文中,李清照對歷史上那些豪賭的人和事,充滿了向往之情:
“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弈者乎!故繞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別墅未輸,已破淮淝之賊。今日豈無元子,明時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長沙博局之投,正當師袁彥道布帽之擲也”。
文中所述,皆為古代名人豪賭的典故,包括東晉的謝安、陶侃、桓溫、袁耽和南朝宋武帝劉裕等人。如“別墅未輸,已破準淝之賊”,說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在淝水之戰的關鍵時刻,氣定神閑地與人下圍棋睹別墅。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4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慢》
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十八歲的的李清照嫁給了長自己三歲的太學生,二人皆是才華非凡的溫柔之人,婚后他們賭書潑茶,研究金石,成就了一段佳話。可是一場戰亂打破了才子佳人的夢,打斷了他們平靜的生活。
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夫君不得不收拾行李躲避戰亂,整整兩年,他們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從一座城走道另一座城,還未停歇便又要啟程。南渡之后,趙明誠忽然病重,身為朝廷命官,面對國破家亡他卻無能為力,李清照深知他時日無多,自己能做的只有陪伴在他身邊。
她細心的照料著自己的夫君,只愿他能在人世間多停留幾日,可是所愛之人終將離她而去,趙明誠去世后李清照收拾著趙明誠留下的遺物獨自飄零,途徑紹興時,她租下了一位鐘姓士子的屋子,想平靜度日安心研究金石,可不曾想招來了賊人,一夜之間書卷古畫被盜空,那是趙明誠一生的心血。
為了尋找丟失的東西,她公開懸賞,幾日后那鐘士子拿著她丟失的書卷古畫來領賞,至此我們也已經猜到了大概,她最信任的人盜走了她的東西,可惜她并無證據,沒辦法證明這些東西是他偷的,只能花錢贖回那些東西。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之后,她大病歷一場,也就是在這時候李清照遇見了張汝舟,她把張汝舟對她的關懷當成了愛,也釀造了另一場悲劇。婚后張汝舟漸漸流露出了小人當道嘴臉,他與李清照結婚就是想騙李清照的的古玩字畫,可是這些是趙明誠留給李清照的遺物,李清照不肯交,張汝舟便對她又打又罵。
這樣的日子讓李清照感覺生不如死,偏偏張汝舟不肯休了她,最終李清照忍無可忍去官府告了張汝舟科舉作弊一事,但是根據宋代的《邢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仍需徒刑二年。也就是李清照雖然成功告發張汝舟,但她也需坐牢二年,好在最后在不少朝中官員施以援手李清照成功出獄,但也坐了九天牢。后來她繼續漂泊,也曾在某個地方定居過,但時間也不長。
她一生無子,老無所依,真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嗎?不,不是的!她只是生錯了時代,如果生在現代她絕對是他名滿天下。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5
李清照是宋朝乃至中國歷史非常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詞中多以憂傷哀怨為主,凄楚動人,其中不少詞作與她和丈夫趙明誠的故事有關系。
李清照與趙明誠在相識之前,趙明誠就已經讀過她的詩詞了,并且對于這位才華橫溢、靈透純潔的女子十分的敬佩,一直想要認識并和對方結交,可是卻苦于沒有這樣的機會。后來好不容易和李清照的一個兄長結識了,這也為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一次趙明誠和她的這位兄長,也就是李迥一起到外面游玩,湊巧遇見了李清照,她本來是想要趁著元宵節觀賞花燈的,可是卻沒有想到她的一生都因為這一天而發生了改變。
趙明誠終于見到了令自己贊賞不已的李清照,才僅僅見了一次面,可是他的心里就生出了愛慕的心思,并且再也無法控制,于是回到家便寫了一個燈謎交給自己的父親,他的父親看過之后這才隱約的明白了兒子的意思,在此之后立即向李清照的家人提親,兩個人也很快就結成了夫妻。
李清照與趙明誠本來是一對十分親密的夫妻,可是卻因為趙明誠的一念之差,做出了拋棄城池獨自逃亡的事情而導致夫妻關系逐漸冷淡破裂,李清照是個十分清高的人,她始終沒有辦法容忍自己心儀的丈夫是個懦弱自私的人,在二人關系降至冰點的時候趙明誠因病離開了人世。從李清照與趙明誠相識之后二人便因為志趣相投十分的恩愛默契,可是誰都沒有想到最終會出現這樣的結局。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6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奇士,相逢說項斯。
似乎是一夜名震汴京,又是那年在相國寺,一襲秀色的繡絲長裙,一支平素卻極其雅致的青色簪子挽起發絲,潔白如玉的肌膚,頭頭是道地講著相國寺的由來,人群如織卻紛紛駐足,對這位相貌清秀又博學多識的姑娘暗暗稱贊。陽光剛好,快樂剛剛滿足,不經意回眸一笑,陽光灑在她身上,她的一點點羞澀,臉上泛起的紅暈,都深深印在少年熾熱癡癡的眸中。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從秋千上下來,卻忽然撞見客人闖入,急急回避卻忘記穿鞋子,金釵偏偏滑落。這位客人,似乎在哪里見過。莫不是,那日那道久久停留的目光。以青梅作掩,倚門回首的她,青澀,充滿著對愛情的浪漫憧憬。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在傾慕與欣賞中,她與他終成眷屬。不是海誓山盟,是他每日歸家心切,期待著她的新作,總是第一個欣賞,連連夸贊,眸中掩飾不去的喜悅,所有的甜蜜都融在雙目中。共同的對藝術的熱愛和高雅的品位,他們不同于世俗,精神世界的交流,給了她一生難忘的美好記憶,卻也再尋不來一個這樣與她興致相同,隆冬時節與她賞梅煮酒,備好筆墨題詞此花不與群花比的人。
這樣高雅的生活,僅僅伴他們一年。他好收藏,她也一直理解他難有如此愛好之事,便一直支持他。兩人常常一起邊品茗,一邊欣賞文物。但他的父母并不支持,在父母極力反對的情況下,經濟上難以支持下去,但即使常通過當衣物來收購文物,但他們依然樂在其中。這樣不易得來的使他們倍加珍惜。月夜籠罩,皎潔月光里有她的期盼,帶著她的無憂爛漫的豆蔻年華的時光,消散。黎明后迎來的,卻不是陽光明媚。
一路風雨,父親官場失意被打倒,入獄,她也被迫與他分居異地,接著他的父親步步高升,卻登高跌重,在官場斗爭中依然是犧牲品。兩人又在青州團聚,患難見真情,雖然沒了那時的太平無憂,但更加珍惜彼此,珍惜這每一天的美好。可恨無情風雨,他身患惡疾,永遠離開了他。那一刻,從她小時的憧憬,從第一次邂逅,到那刻她所有的對未來的憧憬,都化為子虛烏有。她可以改嫁,可又有哪一人可以與她促膝長談,與她談論古事談論詩詞,曾經意見相左卻也辯論不相上下,她所有渴望傾訴在詩詞里惟有他懂,即使到了臨終前他伸手想要的,也只有她懂。物質上的一切,誰都可以給予她,可精神世界的交流,又怎盼一人如他。淚水劃過她干凈的面龐,她知道,以后的苦難,沒有人風雨與共,她只能孤身一人,斗爭也罷,失敗也罷。那些年的令她難忘或是令她心碎的時光,都化成永恒的回憶了。她唯一可以做的,只剩對他無盡的追憶,或者,在她受盡歲月的折磨后,只能像碎片一樣,拾起他們曾經的那些回憶那些故事,想起他的每句稱贊,與她共度時光里的詩詞。
她重病不起,后又受騙嫁給匪人,拼盡一切只為了保護那些僅存的文物,入獄九天,嘗盡世人冷眼相待和惡語嘲諷,她沒有倒下沒有放棄沒有失去一切信心,流離失所一路追隨天子,只想把這些未曾被戰爭之火燒毀,沒有被惡人奪取,沒有遺失的文物,交到帝王手中,不枉風雨兼程,它們一直像他一樣,陪伴她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這僅存的書畫,她用生命保護著。
“幾多深恨斷人腸。羅衣消盡恁時香。”
再憶汴京時光,她像是一顆耀眼的新星,在詩壇上留下一道麗影,卻是大宋詞曲中,最亮的星。她的句句詩詞,皆皆名句。她追隨的藝術,不隨大眾之流,“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應是綠肥紅瘦。”節奏緩急有度,清麗婉約,“炙手可熱心可寒”她躲不過的劫數終來臨,可被擊倒后她不甘就此,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肯停歇。她是一代女中豪杰,即便在浩瀚的宇宙中轉瞬即逝,卻留給我們無盡的精神寶藏。
合上《李清照詞傳》,我似乎經歷了這位女詞人,她風雨的一生,她對祖國的熱愛,對敏銳的眼光,她作為一代女輩的抗爭,她婉約清秀的詞句,她與趙明誠一生共度的高雅生活,常人所達不到的崇高境界。她就是她自己,當行本色,屹然為婉約派一大宗。
她,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7
金兵橫行中原,但是南宋王朝卻沒有絲毫抵抗的準備,宋高宗在行都揚州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129年正月,金將宗翰帶兵南下,接連攻下許多城池,沿路南宋官員降的降,逃的逃,金兵前鋒很快渡過淮河,逼近揚州。
宋高宗正在揚州行宮尋歡作樂,聽到金兵打來,才手忙腳亂帶了五六名親信太監,騎上馬,一口氣狂奔到江邊,找到一只小船,連夜渡江。金兵在揚州大肆燒殺搶掠,最后放火把揚州燒成一片焦土,才滿載掠奪到的財寶退回北方。
宋高宗逃到臨安,把黃潛善、汪伯彥撤了職,南宋朝廷發生了一場內訌。金太宗見南宋王朝腐敗可欺,這年十月,又派大將兀術大規模南侵,占領了建康(今江蘇南京)。宋高宗聽說金兵追來,又從臨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從越州逃到明州(今浙江寧波)。兀術帶兵緊緊追趕,宋高宗走投無路,就乘著海船,漂洋過海逃到溫州。直到金兵北撤,才回到臨安。
金兵南下的殘暴掠奪,宋王朝的腐朽昏庸,給人民帶來了說不盡的苦難,許多人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有同樣的悲苦遭遇。
李清照是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是我國著名女詞人。她父親李格非也是個文學家,在宋徽宗時期做過官,因為為人正直,又是蘇軾的學生,受到蔡京的打擊。李清照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十分愛好文學,喜歡吟詩作畫,特別是作詞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十八歲那年,她結了婚。她的丈夫趙明誠也是個官家子弟,夫妻倆志同道合,除都能詩善文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鐫刻的文字書畫)。這些文物既是我國古代的精湛藝術,又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材料。
那時候,趙明誠還在京城太學里讀書。趙、李兩家雖然都擔任不小的官職,但不是豪富人家,沒有多余的錢讓他們購買文物。這并不影響他們對金石的追求。每逢初一月半,趙明誠請假回家,就拿了些衣服到當鋪里去押半吊錢,到大相國寺去。
大相國寺是東京最大的佛寺,那里經常舉行廟會,在廟會上,擺滿著各種商品,也有出賣書籍、古玩和碑帖字畫的。趙明誠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畫,就買下來。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細細整理、欣賞。夫妻倆把這件事當作他們生活上的最大樂趣。
過了兩年,趙明誠當了官,他把所得的官俸幾乎全花在購買金石圖書上,他的父親有一些親戚朋友在國家的藏書閣里工作,那里有許多外面沒有流傳的古書刻本,趙明誠通過這些親友,千方百計把它們借來摹寫。這樣日積月累,他們家收藏的金石書畫越來越多。李清照建立了書庫大櫥,編好目錄,發現有一點污損,一定隨時整理好。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趙明誠完成了一部記載古代歷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錄》。
在國家動蕩的年代,要埋頭整理文物已經不可能了。東京被金兵攻陷的時候,李清照和趙明誠還在淄州(在今山東省)。不久,風聲越來越緊,李清照跟著趙明誠到了建康。他們把最名貴的金石圖書,隨身帶走了十五車。后來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幾間文物,竟被戰火燒成一堆灰燼。
到了建康以后,趙明誠接到詔令,被派到湖州當知府。那時候,兵荒馬亂,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臨走時候,李清照問丈夫說:“萬一金人再打過來,我該怎么辦?”
趙明誠堅定地說:“瞧著辦吧。實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棄了;再不行,把書畫古器丟了;但是有幾件珍貴的古代禮器,你可一定得親自保護好,要看作自己生命一樣。”
想不到趙明誠這一去,就得了一場瘧疾死去了。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傷心可別提了。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繼承丈夫的遺志,把文物保護好。趙明誠有個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時候李清照身邊還有圖書二萬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帶到洪州。沒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趙明誠病重的時候,有個名叫張飛卿的學士來看望他,隨身帶著一個玉壺。李清照是善于鑒別文物的人,一眼就看出那玉壺并不真是玉制的,而是一種玉石制品。后來,張飛卿把那個壺帶走了。趙明誠死后,有人捕風捉影說趙明誠把名貴文物送給了金朝人。這種謠言使李清照大為冤屈,她想找朝廷申訴,但是宋高宗的小朝廷已經逃之夭夭了。
李清照為了逃難,到處奔走。到她在紹興定居的時候,她身邊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殘簡零篇了。
國家山河的破碎,珍貴文物的散失,對李清照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她把國破家亡的痛苦寫成了許多詩詞,她的詞在藝術上有很高成就,有的還富有愛國精神。她在一首詩里表達了她對南宋統治者渡江南逃的不滿。詩中說: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卻出了一個不小的差錯。原來黃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燒曹軍的地方。三國的赤壁在現在武漢的上游,而黃州卻在武漢下游。不過,黃州的赤壁卻因為蘇軾這一個差錯出了名。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大文學家,就稱它為“東坡赤壁”。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8
宋王朝經過167年“清明上河圖”式的跟平繁榮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個游牧民族。金人一錘砸爛了都城汴京(開封)的瓊樓玉苑,還掠走了徽、欽二帝,趙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家民族極屈辱的一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樹倒窩散,一家人開始過漂泊無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趙明誠被任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發生叛亂,身為地方長官的趙明誠不是身先士卒指揮戡亂,而是偷偷用繩子縋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職。李清照這個柔弱女子,在這件事上卻表現出大節大義,很為丈夫臨陣脫逃而羞愧。趙被撤職后夫婦二人繼續沿長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難免有點別扭,略失往昔的魚水之跟。當行至烏江鎮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在其身后聽著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責。1129年8月,丈夫趙明誠剛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沉重的書籍文物開始逃難。她基本上是追隨著皇上逃亡的路線,國君是國家的代表啊。但是這個可憐可恨的高宗趙構并沒有這個覺悟,他不代表國家,就代表他自己的這條小命。他從建康出逃,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臺州,一路逃下去,一直飄泊到海上,又過海到溫州。李清照一孤寡婦人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遠去的方向,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她跟趙明誠一生搜集的書籍文物,這樣苦苦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有托,這些文物是舍命也不能丟的,而且《金石錄》也還沒有出版,這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她還有一個想法就是這些文物在戰火中靠她個人實在難以保全,希望追上去送給朝廷,但是她始終沒能追上皇帝。她在當年11月流浪到衢州,第二年3月又到越州。這期間,她寄存在洪州的兩萬卷書、兩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時隨身帶著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賊人破墻盜走。
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隨的人太多不利逃跑,干脆就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望著龍旗龍舟消失在茫茫大海中,就更感到無限的失望。就按封建社會的觀念,國家者國土、國君、百姓。今國土讓人家占去一半,國君讓人家攆得抱頭鼠竄,百姓四處流離。國已不國,君已不君,她這個無處立身的亡國之民怎么能不犯大愁呢?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里忍受著痛苦的煎熬。
大約是在避難溫州時,她寫下這首《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
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北人”是什么樣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國之民,李清照正是這其中的一個。中國歷史上的異族入侵多是由北而南,所以“北人”逃難就成了一種歷史現象,也成了一種文學現象。“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我們聽到了什么呢?聽到了祖逖中流擊水的呼喊,聽到了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嘆息,聽到了辛棄疾“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無奈,更又仿佛聽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這悲涼的歌聲。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趙構又棄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華。國運維艱,愁壓心頭。有人請她去游附近的雙溪名勝,她長嘆一聲,無心出游: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雙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行無定所,國家支離破碎,到處物是人非,這愁就是一條船也載不動啊。這使我們想起杜甫在逃難中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李清照這時的愁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家愁、情愁,現在國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她這時是《詩經》的《黍離》之愁,是辛棄疾“而今識盡愁滋味”的愁,是國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發愁啊。
李清照是恪守“詩言志,歌永言”古訓的。她在詞中所歌唱的主要是一種情緒,而在詩中直抒的才是自己的胸懷、志向、好惡。因為她的詞名太甚,所以人們大多只看到她愁緒滿懷的一面。我們如果參讀她的詩文,就能更好地理解她的詞背后所蘊含的苦悶、掙扎跟追求,就知道她到底愁為哪般了。
1133年高宗忽然想起應派人到金國去探視一下徽、欽二帝,順便打探有無求跟的可能。但聽說要入虎狼之域,一時朝中無人敢應命。大臣韓肖胄見狀自報奮勇,愿冒險一去。李清照日夜關心國事,聞此十分激動,滿腹愁緒頓然化作希望與豪情,便作了一首長詩相贈。她在序中說:“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弱。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
她是一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獨身寡居的婦道人家,卻還這樣關心國事。不用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就是在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議論這些事啊。但是她站了出來,大聲歌頌韓肖胄此舉的凜然大義:“愿奉天地靈,愿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她愿以一個民間寡婦的身份臨別贈幾句話:“閭閻嫠婦亦何如,瀝血投書干記室”,“不乞隋珠與跟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浙江金華因南北朝時沈約曾題《八詠詩》而得名的一座名樓。李避難于此,登樓遙望這殘存的南國半璧江山,不禁臨風感慨: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題八詠樓》
我們單看這詩的氣勢,這哪里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所寫啊。倒像一個急待收復失地的將軍或一個憂國傷時的臣子。這一年我到金華特地去憑吊這座名樓。時日推移,樓已被后起的民房擁擠在一處深巷里,但亦然鶴立雞群,風骨不減當年。一位看樓的老人也是個李清照迷,他向我講了幾個李清照故事的民間版本,又拿出幾頁新搜集的手抄的李詞送給我。我仰望危樓,俯察巷陌,深感詞人英魂不去,長在人間。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一篇《打馬賦》。“打馬”本是當時的一種賭博游戲,李卻借題發揮在文中大量引用歷史上名臣良將的典故,狀寫金戈鐵馬,揮師疆場的氣勢,譴責宋室的無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壯志: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見,她真是“位卑不敢忘憂國”,何等地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啊。
“但愿相將過淮水”,這使我們想起祖遜聞雞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澤病危之時仍擁被而坐大喊:過河!這是一個女詩人,一個“閭閻嫠婦”發出的呼喊啊!與她早期的閑愁閑悲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9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后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
1084年,李清照誕生于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于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金石錄后序》:“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后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于農歷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謝伋:《四六談麈》卷一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鐘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后,感情基調轉為凄愴沉郁,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數月后便離異。
李清照晚景頗為凄涼,朱彧《萍洲可談》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載:“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碧雞漫志》中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卒于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余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于1151年之后。《宋史·藝文志》中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1]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0
李清照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國家的半壁江山頓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一個處于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亦有。但他們,這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上溯數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啊!于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具有須眉般悲壯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的《聲聲慢》、《一剪梅》等我們都耳熟能詳,甚至高聲歌唱。
一、《聲聲慢》原文再現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加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素材評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趙明誠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聲聲慢》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作者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閑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
三、適用話題
即便在國恨家仇面前,李清照還是不忘記自己的使命,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來自律,此事例適合話題“雕刻心中的天使”、“銘記與忘卻”、“專一與忘情”、“水的靈動”、“紀念”等。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1
錢鐘書在《圍城》里調侃,夸一個女人有才華,等于夸一朵花有白菜的斤兩,然而這種刻薄是不作數的,他老婆楊絳不就是一朵有蘿卜斤兩的鮮花嗎?大凡男性足夠出色的時候,都愿意找一個跟自己才華相匹配的女子,花瓶是呆不久的。看好萊塢大片久了,以為有什么麻雀變鳳凰或者曼哈頓女傭這樣的美夢,其實現實中美國的聯姻都是:哈佛MBA娶了耶魯法學院碩士,達特茅斯商學院特優生嫁給柏克萊加州的特優生,生化學家的老婆基本上就是考古學家,你甚至可以從他們刊登的結婚啟事中嗅出雙方的大學成績。一切都從門當戶對開始。
從前教科書帶著我們痛罵包辦婚姻制度,罵是罵得痛快,可現在想一想,自己孤獨地在情海里打滾十來年,到頭來帶不走一片云彩,又有什么好,簡直恨當初爹媽沒有給我們指腹為婚了——起碼他們相中的人都是根正苗紅有正式工作無不良嗜好的。在不想為自己負責的時候,是很想偷個懶,讓別人代勞的。
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材料說明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成親,是自由戀愛的結果還是父母指定的緣分,或者是兩者兼有之,但李趙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美好的一對夫妻。李清照是散文家兼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而趙明誠是兩度任宰相的趙挺之兒子,他比李清照大3歲,年紀輕輕就做太學生了,20歲時即潛心搜蓄金石書畫,滿滿裝了10余大屋。李清照對這一時期的鄉居生活非常滿意,“甘心老是鄉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稱“易安室”,自號“易安居士”。趙明誠為李清照的畫像題詞:“佳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甚堪偕隱。”就是那種“淹然百媚”吧。夫妻倆在山東青州故第閑居時,一起校勘書籍一起品評書畫一起整集簽題,兩人還喜歡打賭,賭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的先喝茶。往往贏的人就樂得人仰茶翻了。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闋“醉花陰”詞,寄給趙明誠。趙明誠接到這闋詞后,竟閉門數日,窮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闋,把妻子的那一闋也抄雜在里面,也不寫清作者,拿去給好友陸德夫品評,陸德夫玩誦再三,以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誠自此以后,對妻子甘拜下風。李清照是千年不世出的天才,輸給她沒有什么可羞愧的。難得的是趙明誠心胸坦蕩,還把妻子作為他的驕傲。
這一對,看起來就像是神仙眷侶。和趙明誠一起,李清照是他的酒朋詩侶,是他的知交摯友,琴瑟和諧,不是不快樂的。李清照也有過少女情懷,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但這些佳話,不過是李清照生活中的碎片而已。破壞佳話卻是現實世界最喜歡玩弄的伎倆。趙明誠不僅蓄養侍妾和歌伎,而且二人無子,聚散無常,這就在感情上生出了許多罅隙;而趙明誠在任江寧知府時預知叛變,卻半夜從城墻下吊下繩子棄城逃跑,這種人格污點想必也令敏感的妻子無地自容。
才華固然是對男人的一道門檻,而李清照內心的完滿和自足更使她無法讓外人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李的內心是獨立的,她只需要一段可以互相酬唱應和的平等的愛情,來釋放她的豐盈和美麗。至少在她的詩詞與文章里,兩人是曾有過相當愉快的一段日子的。
但上帝到底嫉妒了。它給了李清照“國破山河在”的凄涼的收場,而且,在他們成親的26年之后,趙明誠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李清照后來改嫁趙汝舟,卻所托非人;他更像是看中了她價值不菲的收藏。她冒著坐牢的危險,只求離婚,告發了第二任丈夫(宋法當中,妻告夫,即便是真實的,妻子也得坐牢兩年)。雖然她托關系擺脫了牢獄之災,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重大打擊。
當然會好好地活下去,只不過不再快樂罷了。那是一條漫長得沒有邊際的路,身邊每個人都忙忙碌碌恍恍惚惚,喧嘩熱鬧,然而那都不是她的終站。自趙明誠死后,戰爭、流亡、離婚、官司、無子、貧病交加,仿佛幾世千劫過去了,停也停不了。果然是繁華被摧毀,樂極會生悲。看到這樣的天才女人心碎,心里還是有點悲涼的。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2
李清照的少女時期與少女時期的生活是快樂的,但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棄都南逃,一大批文人墨客隨之逃亡,李清照便在其中。此時的李清照,夫婿已死,居無定所,四處流亡。
國家的半壁江山頓失,國君被攆得抱頭鼠竄,百姓顛沛流離。作為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女,一個處于社會思想制高點的知識分子,面對此情此景,她怎能不“愁損”呢?與她同時期的岳飛、陸游及稍后的辛棄疾亦有。
但他們,這些須眉男子上可入朝議政、馳騁疆場,下可使酒罵座、痛飲拍案。她上溯數千年的歷史,卻始終無法找到一位知音,這“怎一個愁字了得”啊!于是,一個纖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詩句,寫出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來抒發具有須眉般悲壯的愛國情懷。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3
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詞人。她是山東濟南人,出生在北宋末年。
10歲左右的小清照,漸漸地弄懂了詩詞的韻律,她自己開始學習寫詩,填詞,繪畫。她在寫詩詞的時候,總要反復修改,反復品味,直到自己滿意了,才拿給父親母親品評。
一天傍晚,小清照在閨房中向外張望,見竹簾外細雨如絲,滿樹潔白的梨花紛紛落地。小清照觸景生情,按照《浣溪沙》的曲牌,填了一首詞。填寫完畢,她走到了自己的琴臺旁,雙手撫著瑤琴,琴弦發出幽怨的曲調,小清照一邊彈琴,一邊唱著自己剛填寫的詞。這時父親李格非正和幾個文人在客廳里高談闊論。
突然,從小姐的閨房里傳來了一陣清麗的音樂,客人們都停止了談話,聚精會神地聽琴聲和歌聲。
有一位名士問李格非:“這詞字字清新,是什么人寫的?”李格非笑著說:“是小女清照隨便填著玩的!”眾客人都大吃一驚,紛紛稱贊:“想不到一個10歲少女竟填出這樣好的詞!”
后來,李清照終于成為一位出色的女詞人。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4
李清照出身名門,她的父親為北宋文學家李格非,而她的外公王珪是宋神宗時期的宰相。嫁給秦檜的王氏是李清照二舅王仲山的女兒,所以李清照和秦檜的妻子是嫡親表姐妹。李清照雖是秦檜的小姨子,但李清照與姐夫家卻沒什么往來。
李清照南渡之前生活富足,不和秦家來往還說得過去。可在她最落魄的時期,也不找那個權傾一時的姐夫幫忙。
1132年,李清照來到臨安。喪夫,國破家亡的她在漂泊的這幾年中,與丈夫收藏的金石文物典籍失散、被盜了大半。走投無路的她,卻遭張汝舟騙婚。張汝舟婚后發現李清照已無多少東西。常常對李清照惡言相向,拳打腳踢。
凄涼的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官場上的營私舞弊,并要求中斷婚姻。而按照當時宋代的《刑統》規定:妻告夫即便屬實,也得判處3年徒刑。也就是說,李清照得身陷牢獄之中。當時的一些社會名流并不同情李清照,反而嘲諷她。當時他的姐夫秦檜扶搖直上,已官至宰相,要幫李清照搞定這一件麻煩事,簡直是分分鐘搞定。
但這位吟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女詞人是個骨氣的,她恥于姐夫的所做所為,她寧愿一個人凄凄慘慘戚戚也不愿意去向他低頭請求幫忙。趙明誠的好友,當時的翰林大學士綦崇禮,知道這事后,向皇帝陳訴了李清照的冤屈。李清照被關押九日,便被釋放。
李清照和秦檜,一個是著名的愛國女詞人,一個是人人喊打的奸臣。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兩個人八輩子都扯不上關系,有誰能想到這兩人其實姐夫和小姨子的關系呢。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5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愛情故事是從高中一位語文老師那里聽來的。他們是古代歷史上難得的一對兒恩愛夫妻。
相傳趙明誠的幾位好友來家做客,趙明誠將自己的十幾篇佳作給朋友閱讀,其中一篇夾了一首妻子的詞。一個朋友讀到一首,拍手叫好,其他人也紛紛來看,都齊聲夸贊。
誰知那正是自己的老婆李清照的《醉花陰》,趙明誠又高興又慚愧,便當眾拜夫人為師。".......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在18歲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倆人琴瑟和鳴,浪漫高雅,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互相鼓勵,說說笑笑,無比浪漫,李清照在與趙明誠甜蜜期間,創造了不少經典之作。
而命運總是喜歡捉弄相愛的人。他們只是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并不是特別長久。因為趙明誠在外做官,倆人長期分離,這時期李清照的詩帶著一股閨怨氣息。
又因政治原因,幾經輾轉升官又被貶。期間,因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表現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
在一次逃亡中,到了烏江,也就是霸王項羽和虞姬葬身的地方。李清照便隨口說了一首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聽后深深自責,后悔難當,倆人也相對無言,從此趙明誠變得多病起來,不久便病死在他鄉。
此后李清照的詩變得凄涼、孤獨、愁苦。最經典的便是《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在趙明誠死后,不久后便改嫁了。那個人一開始對她照顧得不錯,不久便露出原形。因趙明誠生前喜歡收藏古玩一類的。而那個人想占有那些文物。
倆人在物質分配上有分歧,在思想上亦有分歧,興趣也大不一樣。這個男人不久對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多么高傲的一個人,怎會受這種窩囊氣。便把這個男人給告了。當然理由不是家暴,而是他科舉考試中作弊的行為為由。
但李清照也坐牢了,因為當時的宋朝法律無論什么原因,只要是妻子告丈夫都要坐兩年牢。
李清照寧愿坐牢也不愿與他在一起生活。按現在的話說因李清照當時挺有名氣,當然也少不了關系,坐了幾天牢便出來了。
突然想到了“長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曾經歷過最美好的事物,對世間別的事物都毫無感覺。
我想李清照唯一承認的也只有趙明誠一人,他與那個男人結婚不到百天便一拍兩散,各自天涯。
一代才女,那個男人配不上她,不懂得尊重她,不值得托付。
而趙明誠對李清照來說,是丈夫,也是知音。
趙明誠58歲,李清照活了71,在沒有趙明誠的十幾年,不知她是怎樣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6
李清照的晚年,還真干了件很“有傷風化”的事。
遇人不淑
宋代人留下的資料,言之鑿鑿,說李清照晚節不保,老都老了,還不安分,嫁了個小人,還大鬧了一場離婚官司。
事情發生在紹興二年(1132年),這一年,李清照來到了杭州。在那里,她認識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這個張汝舟粗粗看來,也生得風流倜儻,彬彬有禮,而且對李清照關懷備至。獨自經歷了幾年的顛沛流離,李清照已經嘗盡了人生的悲涼苦痛,在步入老年的時候,忽然得到一個男人“真心”的關懷,對于向來多愁善感、感情豐富的李清照來說,也不免為之感動。況且,這時的李清照,已經病得有氣無力,哪里還分得清來人的真實面目。再加上她的弟弟李迒也是一個實在人,看到姐姐這樣可憐痛苦,也相信了張汝舟的巧舌如簧。于是,在還沒有認清張汝舟的真實意圖的情況下,李清照就被他騙入了婚姻之中。
原是騙局
結婚不久,張汝舟卑鄙小人的面目就日漸顯露出來,并且越來越丑惡。原來,以李清照在當時的才名,再加上出身于詩禮簪纓世家,是已故丞相趙挺之的兒媳婦,丈夫趙明誠又是有名的金石收藏家。張汝舟就想當然地以為,她手里值錢的寶貝肯定不少。就沖著這點子“才名”和“財名”,張汝舟就蓄謀著要把李清照騙到手。說不定,就沖當時李清照病得奄奄一息,他只等著娶過門以后好接受遺產,等著天上掉餡餅兒呢。李清照怎么能想到,對他來說,人,只不過是一個幌子,他真正想要的,是李清照手里的那些寶貝。
可是結婚之后,雙方都發現,這場婚姻是個大大的騙局。在李清照看來,張汝舟市井無賴的真實面目暴露無遺,他的官也是靠耍手段騙來的。原來宋朝有個規定,舉子考到一定次數,取得了相應資格后就可以授予官職。這張汝舟本來沒什么才學,他的官職是靠“妄增舉數”騙來的,也就是謊報了考試的次數。這在當時,可就是欺君之罪啊!而張汝舟這方面,也是大呼上當。他原先打的如意算盤,是娶了個李清照,同時就娶進來了大批稀世珍寶。可先別說李清照手頭的收藏品早就所剩無幾,就算是有,以李清照的頑強個性,又怎么可能把趙明誠和她一輩子積累的心血拱手讓給這么一個騙子、小人?于是張汝舟原形畢露,先還只是冷眼相對,發展到后來,甚至開始對年老病弱的李清照拳腳相加。
告發丈夫
要是換了別的普通女人,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嘛。自古以來,只有男人休妻的權力,哪有做老婆斗膽反抗的份?可是李清照不是普通女人,要不,怎么說是絕代才女呢?這絕代才女,不單單勝在才和貌,甚至也不僅僅勝在品和德,更勝在膽和識。雖然在病重期間,一不小心被小人騙了一把。可李清照就是李清照,一旦意識到這是一個陷阱,馬上做出了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決定:告發丈夫,堅決離婚。
原來,宋代有一條很惡劣的法律:男人休妻很容易,找個理由就能把老婆遣送回娘家。可是女人要是想反過來告丈夫,那么即使證據確鑿,訴訟成功,女人自己也要到監獄里蹲兩年。
離婚成功
在這件離婚訴訟案中,李清照再一次顯示了她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因為在當時,一個女人如果以家庭暴力為理由,鬧著要跟丈夫離婚,說出去不但沒人相信,退一萬步講,就算有人相信也最多是給一點廉價的同情,離婚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不但不可能成功,反而還很可能被反咬一口。因此,李清照聰明地來了個避輕就重,以張汝舟“妄增舉數”為由,告了他一個欺君之罪。這罪名可大了,再加上證據確鑿,連宋高宗都親自過問了案件。最終,張汝舟被削去官職,流放柳州,李清照離婚成功。
鋃鐺入獄
這段讓李清照“毀了一世名節”的婚姻,僅僅持續了一百天。根據宋代的法律,李清照即使勝訴,因為告的是丈夫,也因此而鋃鐺入獄。
李清照不僅是一個清高孤傲的女人,還是一個多么清醒與智慧的女人。她用了一生的時間,在如銅墻鐵壁般束縛著女性的男權社會中,替女人沖開了一條血路,用女人自己的聲音,在男人書寫的歷史上,發出了震撼人心的最強音!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7
趙明誠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生,山東諸城人,其父趙挺之在宋徽宗年間做過宰相。那么趙明誠簡介中是怎么介紹這一人物的呢?
趙明誠簡介中提到,趙明誠是有名的金石學家,文物鑒賞收藏家,并且還是一位古文字的研究者。趙明誠青少年時期,跟隨父親居住在京都汴京,在太學院讀書。一一零二年,還在讀書的趙明誠就與宋詞名家李清照結婚了。一一零七年,因其父遭蔡京誣陷而死,趙氏親屬也因此受了牽連,趙明誠夫婦回到山東青州老家居住。由貴族變為了平民百姓,但對他們夫婦來說,卻是因禍得福,此時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他們每當得到一本奇書,兩日便共同整理題詞,若是得到一件器物,他們便仔細把玩欣賞,互相給出評價。有時,夫妻二人還在飯后,一同坐在藏書樓歸來堂中煮茶品茶。對他們夫婦來說,這段時間是他們一生中最浪漫,最溫馨,最愜意的時光。也就是在這時,趙明誠完成了《金石錄》的創作。
雖然趙明誠在金石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他在官場上卻顯得很暗淡,仕途極不平坦。他最高的官職,就是江陵知府,而且也只做了一年,就因為失職被罷官,失職的原因是他的御營統治官叛亂,雖然叛亂未成,但他卻因此被革職。但此事過去沒多久,他又接到上面的命令,讓他到潮州坐知府,但他還沒有上任,就因病死在了南京,終年四十九歲。
趙明誠是一個怎樣的人
當有人問趙明誠是一個怎樣的人的時候,人們想到的可能不是一位金石學家,也不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很多人認為他一直不順利和他本身的性格以及人品有著關系,那么趙明誠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關于趙明誠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首先他這個人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至于他是否紈绔不堪歷史上還沒有確切的說法。他的父親在他出生的時候就在朝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之后又成為丞相,所以說他的出身是非常不錯的。在他和李清照結婚之后,人們常說二人表現的十分的恩愛,但是有些時候恩愛卻只是表面的現象,他在任期間竟然因為害怕失去性命而擅離職守,丟下老婆獨自一任逃跑,可見其實趙明誠是一個十分懦弱的人。
另外趙明誠雖然不至于是一個聲色犬馬的人,可是也是一個不分輕重不懂得顧全大局的人。在他棄城逃跑之后再一次上任的時候,因為隨時會發生兵變而且環境十分的混亂,而之前丈夫的懦弱、不負責任已經讓李清照有了陰影,于是在即將分開的時候她問丈夫如果真的發生了意外怎么辦,當時趙明誠回答如果情況不妙則將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拋棄,只有他們收藏的珍貴書帖一定要與李清照同在。這句話居然將自己的妻子和書帖放在了一個位置之上,李清照對他失望也是人之常情了。
趙明誠的死因
趙明誠是宋朝時期的一位金石學家,從小對于金石方面就十分的感興趣,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金石,因此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盡管他在1103年的時候擔任了官職,但是他的官路卻并不是很順利,再加上父親在朝廷中樹立了敵人,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一些阻礙。和李清照結合之后,兩人的關系保持的非常好,在趙明誠死亡之后妻子更是悲傷不已,而趙明誠的死因也讓妻子十分的難以忘懷,那么趙明誠的死因是什么呢?
趙明誠的死因還要從1129年開始說起,當時發生了官員反叛的事情但是他的`下屬卻并沒有察覺,趙明誠在這種情況下偷偷從城墻離開了,在事情平息之后他也因為這次的事件而被革職,李清照感覺到十分的羞愧,于是和丈夫的關系變得十分的冷淡。在這件事發生后不久趙明誠終于又有了機會擔任官職,在他要前去上任的時候朝廷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為了李清照的安全他決定兩人一起面對。
在1129年的時候因為隨時可能會發生兵變,兩個人只能一起逃亡,面對妻子的反感和冷淡趙明誠覺得十分的羞愧,也陷入了很嚴重的自責當中,從這時候開始他的情緒變得十分的低落,總是表現出郁郁寡歡的樣子,不久之后就因為心情和身體的原因有了疾病,并且很快就發病去世,在1129年這一年,趙明誠因為重病不治而在建康地區死亡。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8
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十分愛讀書,常常因得到一本好書而不食不眠。她從不像其它的女兒家對胭脂水粉興趣濃厚,反倒癡迷醉心于讀書。所以平時李清照出門逛街的時候,很少買針線首飾之類的東西,她最愛去的地方便是書市。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給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讓她在清明時節踏青時穿。一個人冬天在家悶得太久,望見外面一片生機,春意盎然,心情也變得活潑起來。看著身上的新衣,顏色考清淡之中泛著微黃,就像柳樹的新芽,李清照不禁贊嘆姨母做衣服的水平,衣服不但照映著自然景色,而且還可以讓人的心情變得歡暢。
自然景色固然是好,可是李清照改變不了自己的癡迷愛好,竟不由自主地來到書市。也許是天氣的緣故,這天在書市閑逛的人也格外多。李清照在一個又一個的攤位前仔細翻看著,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東西。
她就這樣以賞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覺得很有意思,就這樣走到了一個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只守著一個小攤,上百放著一摞書。老者看起來風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攬顧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書賣出去似的。李清照覺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過去,想和老者說幾句話。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書吸引住了,書皮上以篆字寫著《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驚,這就是她夢寐以求的古書,這部書流落民間幾乎失傳,所以她找過好多人幫著購買,結果都沒有買到。現在的李清照只見書本,不見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驚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來。
過了很久,李清照仍在忘我地讀著《古金石考》,越看越著迷。不知什么時候,她突然猛醒這是人家要賣的書。她抬起頭不好意思地對老者笑了笑。老者帶著慈祥的笑容對她說:“沒關系!”李清照手里緊握著書,急切地問:“老伯,您這套書可是要賣的?”老者點點頭:“是啊,這是家傳的一部古書,按理講是絕不能賣的。唉,也是小老兒沒用,祖上雖然是詩書世家,到了我這一代,竟然只能做個教書先生。也是時運不濟,家遭變故,實在是沒有可以救急的對象兒了,只好忍痛將這部書拿來典當啊!”老人說著,顯出一種舍不得的神情,他頓了一下接著說:“可是,我還是不忍心就這么把它送到當鋪,交給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這兒等著,只想等個懂得它的人來,給它個好歸宿!姑娘,看得出你是個識貨的人!你要能買了它去,也算了了小老兒的一樁心事。”李清照微笑著問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錢來應急?”老者說:“唉,應急至少也得三十兩吧。姑娘你看著給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點也沒什么。”
沒等老者把話說完,李清照把自己隨身帶的錢全部倒出來,仔細查點也不過十兩左右,出門時只想閑逛,沒想著要買什么,沒有多帶錢啊。李清照顯得有些著急,對老者說:“老伯,我今天出門倉促,沒有帶那么多現錢,你明日可否還在這里?我一定帶多于三十兩來拿書,好嗎?”老者很是為難地說:“姑娘,不是我不答應你,我已經在這里等了三天才等到你這個有緣人,可是我的盤纏早就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再在這里住上一晚。更何況我和家人已經說好,今天日落,無論這書賣不賣得出去,都要和他們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聽,急忙抬頭望天,這時已近日暮,就算雇車回家也未必能趕上。她一時間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看著李清照著急的模樣,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說:“姑娘,你也不用太過著急,唉,就當是你和它沒緣吧!也許有一天,你還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聽著老人的話,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幫不了老者,還失去了保存古書的機會。她不自覺地握了一下衣角。這一握讓李清照有了辦法,她立即對老人說:“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會兒,只一會兒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轉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過了半個時辰后,老者見李清照只穿一件內襯的單衣,跑了回來,手里拿著銀兩。原來,她把自己的新衣給典當了,換了二十多兩銀子,連同自己原來的十幾兩銀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著一個年輕姑娘家竟然為了一套書,不惜當街只穿著單衣薄衫,十分感動。老者說什么也只要三十兩,可是李清照沒有讓他再推辭:“老伯,您給我的可是無價之寶啊,若是今日我身邊能再有些銀兩也會傾囊相贈的。您就不用推辭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貴的《古金石考》,穿著單衣在乍暖還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李清照后來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女詞人,與她對知識的熱愛,對書的癡迷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癡迷她才可以有所放棄,即使是姨母贈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當出去。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19
在宋朝所有的離婚案例中,最著名的有兩例,一例是李清照與其再婚丈夫張汝舟,另一例則是后來的陸游與唐婉。不過這兩例離婚案件又有所不同。
陸游與唐婉的分開純屬迫不得已。若不是陸母的強勢干預,相信他們會一直白頭到老,而李清照與張汝舟之間,是李清照提出要離婚的,這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李清照的前夫是趙明誠,兩人自從結婚后就恩愛纏綿,琴瑟相和,一直被后世傳為佳話。
李清照18歲時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為連理。婚后,兩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時常互相切磋詩詞文章,共同研究和收集鐘鼎碑石。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夫妻兩人經常為了搜集名人書畫和古董漆器而“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
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夫妻兩人還會相伴去都城開封的相國寺一帶的集市上去尋訪金石書畫,只要看中了,便傾囊購下。在兩人的合力經營下,他們的書齋“歸來堂”,單是鐘鼎碑碣之文書就達到了兩千多卷。
后來趙明誠編纂《金石錄》的時候,李清照又給予他全力支持,憑借其廣博的古董知識和出眾的記憶力,每當丈夫遇到問題時,李清照總能幫其解決。夫妻倆如此夫唱婦隨,相處和諧,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
也許越是美好的開始,往往越會有著悲慘的結局,1129年,趙明誠死于湖州,一段將近三十年的美滿姻緣就此落幕。
丈夫趙明誠的死給李清照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在加上當時的北宋剛剛滅亡,戰亂不斷,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
古代女子對貞潔看得極為重要,即使丈夫去世,也會為了守貞而不再改嫁,向來心性高潔的李清照怎么會選擇改嫁呢?關于這個,史說不一,不過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身處亂世,而李清照身邊又帶有之前收集的金石古董。
因此愈覺得一個人生活的艱辛,在加上丈夫趙明誠的《金石錄》尚未完成,李清照希望自己能代替他去完成,于是在權衡再三之后,她選擇了對她仰慕已久的張汝舟。
李清照剛剛接觸張汝舟的時候,覺得此人也是個彬彬有禮的君子。結婚后的一段時間里,張對她也是照顧周到,不過,張汝舟對李清照不同于趙明誠,他看中的實際上是李清照身邊所攜帶的文物,在李清照并不愿意將這些東西與他共享時,張汝舟很快就露出原形。
李清照在亂世之中始終攜帶這些沉重的文物,自然將其與自己的生命等同,斷不肯輕易失去。但是張汝舟認為:你既嫁我,連你的人都是我的,你所擁有的東西當然也就是我的了。
張汝舟在發現自己并不能完全讓李清照屈服后,開始惱羞成怒,最后完全顧不上文人所應該具備的風度,對李清照拳腳相加,大打出手。李清照是視人格比生命更珍貴的女子,自然無法忍受張汝舟如此這般的對待,便下定決心要與張分手。
原來,張汝舟參加科舉考試是通過作弊過關的,在娶了李清照后,張一時得意,就將這件事拿來夸耀。李清照在找不到其他更好辦法的時候,只好選擇走這條對自己也沒有好處的路。依照當時的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是對是錯,都要坐牢兩年。
但是在封建社會,女人要離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了一條絕路:告發張汝舟的欺君之罪,而她自己也因此招致了牢獄之災。
李清照是一個對感情生活要求極高的人,絕不肯湊合,因此她寧愿與張汝舟鬧得魚死網破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她在給友人的信中說:“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
官司結果出來后,張汝舟被發配到柳州,而李清照依照法律也要坐牢兩年。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可能是李清照的名聲太大,此事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再加上自己家人和趙明誠家族的幫忙,李清照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釋放了,但這件事對她的打擊也相當嚴重。
出獄后,李清照立即給營救她的親戚寫信,除了表達感激之情,其中也不乏擔心自己名譽的句子:“清照敢不省過知慚,捫心識愧。責全責智,已難逃萬世之譏;敗德敗名,何以見中朝之士”。
“雖南山之竹,豈能窮多口之談?惟智者之言,可以止無根之謗”。在如此沉重的名譽負荷下,女詞人悄悄地進入了老年。
由此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懂得她寫于晚年的代表作如《聲聲慢》了,也更理解發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感慨時的李清照,在心理上背負著多么沉重的包袱。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20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李格非之女。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夫婦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證鑒別。金兵入踞中原后,流落江南,夫病死,李遠走金華依弟,晚景凄涼,有材料證明其曾改嫁,不確。清照多才多藝,工詩文,善丹青,詞的成就尤高,被譽為“婉約”之宗,在文學史上地位極高。
錢鐘書在《圍城》里調侃,夸一個女人有才華,等于夸一朵花有白菜的斤兩。然而這種刻薄是不作數的,他老婆楊絳不就是一朵有蘿卜斤兩的鮮花嗎?大凡男性足夠出色的時候,都愿意找一個跟自己才華相匹配的女子,花瓶是呆不久的。看好萊塢大片久了,以為有什么麻雀變鳳凰或者曼哈頓女傭這樣的美夢,其實現實中美國的聯姻都是:哈佛MBA娶了耶魯法學院碩士,達特茅斯商學院特優生嫁給柏克萊的特優生,生化學家的老婆基本上就是考古學家,你甚至可以從他們刊登的結婚啟事中嗅出雙方的SAT成績。一切都從門當戶對開始。
從前教科書帶著我們痛罵包辦婚姻制度,罵是罵得痛快,可現在想一想,自己孤獨地在情海里打滾十來年,到頭來帶不走一片云彩,又有什么好,簡直恨當初爹媽沒有給我們指腹為婚了——起碼他們相中的人都是根正苗紅有正式工作無不良嗜好的,總比我們一不小心就做了別人的第十四任女朋友要強吧?
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材料說明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成親,是自由戀愛的結果還是父母指定的緣分,或者是兩者兼有之,但李趙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美好的一對夫妻。李清照是散文家兼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的女兒,而趙明誠是兩度任宰相的趙挺之的兒子,他比李清照大三歲,年紀輕輕就做太學生了,二十歲時即潛心搜蓄金石書畫,滿滿裝了十余大屋。李清照對這一時期的鄉居生活非常滿意,“甘心老是鄉矣。”她把自己的居室稱“易安室”,自號“易安居士”。趙明誠為李清照的畫像題詞:“佳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甚堪偕隱。”就是那種“淹然百媚”吧。夫妻倆在山東青州故第閑居時,一起校勘書籍一起品評書畫一起整集簽題,兩人還喜歡打賭,賭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的先喝茶。往往贏的人就樂得人仰茶翻了。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闋“醉花陰”詞,寄給趙明誠。趙明誠接到這闋詞后,竟閉門數日,窮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闋,把妻子的那一闋也抄雜在里面,也不寫清作者,拿去給好友陸德夫品評,陸德夫玩誦再三,以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誠自此以后,對妻子甘拜下風。李清照是千年不世出的天才,輸給她沒有什么可羞愧的。難得的是趙明誠心胸坦蕩,還把妻子作為他的驕傲。有這樣的好兒郎,李清照也造化。
這樣的一個女人,適宜被暗戀,不宜相愛。才華固然是對男人的一道門檻,而她內心的完滿和自足更使她無法讓外人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十八歲嫁給這個人的時候,她一定遲疑過猶豫過吧。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和趙明誠一起,李清照是他的酒朋詩侶,是他的知交摯友,琴瑟和諧,不是不快樂的。即使后世資料證明,趙在婚前曾去過花街柳巷,在婚后因李清照沒有生育曾與丫環有染,在以狎妓為風流的那個時代,也可以原諒了吧?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好事。李的內心是獨立的,她只需要一段可以互相酬唱應和的平等的愛情,來釋放她的豐盈和美麗。她把性感留給自己,才華給了世人。趙無疑是最適合她的。
但是,里爾克也說,愛是最難的事。上帝到底嫉妒了。他給了李清照“國破山河在”的凄涼的收場,而且,在他們成親二十六年之后#e#,趙明誠死在去建康赴任的路上。
當然還是會好好地活下去,只不過不再快樂罷了。那是一條漫長得沒有邊際的地下鐵,身邊每個人都忙忙碌碌恍恍惚惚,喧嘩熱鬧,然而那都不是她的終站。自趙明誠死后,戰爭、流亡、無子、貧病交加,仿佛幾世千劫過去了,停也停不了。果然是繁華被摧毀,樂極會生悲。看到這樣的天才女人心碎,心里還是有點悲涼的。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 篇21
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今日開車路過江西廣豐縣,一時興起,念起辛棄疾在廣豐縣博山所作的這首《 丑奴兒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著有《易安居士文集》和詞集《易安詞》。后世讀書人大多用李易安尊稱李清照,辛棄疾非常佩服李易安的詞,在江西廣豐博山的時候仿李易安詞風作了這首詞。
李易安的詩詞名垂千古,也為她帶來了充滿爭議的人生。《易安居士集》和《易安詞》讓李易安名滿天下,人一出名,私生活就成了八卦談資。李易安在丈夫趙明城死后,寡婦門前是非多,千百年來關于她“更嫁”與“辯污”之爭此起彼伏。
洪適,南宋右丞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務院總理,正國家級。他除了當官,還與歐陽修、趙明誠并稱“金石三大家”。據洪丞相 《金石錄.趙明誠》 記載:“趙君無嗣,李又更嫁,其書行于世,而碑亡矣”。洪丞相是李易安同時代的人,李易安去世時他35歲。洪丞相記載李易安改嫁,可信度極高,人家堂堂正國家的官員,肯定不會吃飽沒事去造謠一個女作家改嫁的事情。
胡仔,李易安同時代的文學家,李易安去世時他46歲,據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說:“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
除了洪丞相和胡仔記載李易安改嫁,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也記載:“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吏,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妄增舉數入官也。其后有司當汝舟私罪徒,招除名,柳州編管。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詞,號易安居士。”
通過這三段史料記載可以看出,李易安再嫁張汝舟確有其事,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金兵南下,北宋滅亡。趙明誠帶李易安南渡,不久趙明誠病故。李易安帶著胞弟在兵荒馬亂中顛沛流離,飽受戰亂之苦。張汝舟眼紅趙明誠的金石收藏,用花言巧語騙得李易安再嫁于他。
李易安再嫁張汝舟,本來是為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有個依靠。嫁給張汝舟之后才發現張汝舟是為了騙她前夫的金石收藏才娶她,李易安不肯把金石收藏給張汝舟。張汝舟氣急敗壞,對李易安拳打腳踢。李易安能寫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肯定不是對家庭暴力逆來順受的主,她果斷提出要與張汝舟離婚。張汝舟不答應,李易安就告發張汝舟花錢買官偽造檔案“妄增舉數騙官”。朝廷調查張汝舟買官之事屬實,撤了張汝舟,流放柳州。
李易安感到被騙財騙色,一怒之下告發丈夫張汝舟買官,朝廷判決準予離婚,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不到半年就結束了。離婚后李易安把前夫趙明誠的金石收藏整理成《金石錄》獻給皇帝。洪丞相記載李易安獻《金石錄》時順便記載了李易安改嫁之事,所以李易安改嫁之事在南宋多有記載,無有爭議。
到了明清二朝,“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程朱理學興起。儒生們為了李易安名節,紛紛為李易安辯污,認為李易安再嫁是別人潑污水,于是就有持續到今天李易安“更嫁”于“辯污”之爭。在王某看來,李易安兵荒馬亂之年夫死再嫁于史有據,此事無可厚非,并非失節,辯污之說可休矣。
【李清照愛賭博的名人故事(精選21篇)】相關文章:
李清照是賭博鼻祖11-19
李清照名人故事11-23
歷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12-14
李清照少女填詞的名人故事07-20
女詞人李清照名人故事09-23
李清照少女填詞名人故事11-20
名人故事:李清照少女填詞10-31
李清照,婉約的“女漢子”名人故事07-20
李清照婉約的女漢子名人故事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