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隨筆(10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清照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隨筆1
我很喜歡李清照,這并不是巧合。一開始只是因為對她太了解。寫作文總是用她,后來讀了些關于她的經歷和文章,便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動。一提起她,所有人都會想到她的弱不禁風(包括我寫作文也會把她描繪成這樣),其實不然。她很樂觀,很大方,她從不介意別人的風言風語。她會在情竇初開的時候在大街上嬉鬧;她會與公公鬧翻;她有勇氣復婚再離婚;她有氣魄將張汝舟告上官場;她有能力讓自己殘破的歲月變的生機,縱然會有聲嘆息,或悵惋。她帶領女同志鬧自由時,是多磨有勇氣。她從不計較功名利祿,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從不會對寶玉說出要他考試及第的混帳話,這與襲人寶釵不同。她愛趙明誠,與她愛寶玉是一樣的。不論貴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沒有一絲波瀾,卻又有聲有色。
這便是我喜歡的李清照,敢愛敢恨、勇敢、自由、開放、無禮、可愛……
女中豪杰——李清照
李清照隨筆2
云散日落,殘陽退沒。
昏暗降臨,無聲;孤獨蔓延,驚鴻。寂寞無聲地慢慢割著我的心。于是它又開始疼了起來。
我不是李清照,為什么會心疼呢?
撫著妝臺,我靜靜地坐下。想抹上那好久都沒有畫過的妝,卻無奈。輕輕的嘆息一聲,嘆斷了愁腸,無心梳妝。嘆罷,想起了即使妝成也無人閱,于是我的心空了。空如昨夜枕邊的彷徨,惆悵。等待那荏苒的歲月碾碎了你最初的面龐,我就會將心永遠的埋葬…
我不是李清照,那舴艋舟卻載不動我的許多愁。
站起,倚在欄桿上。樓外,霧散了氤氳。仿佛在夢中。這夢,何時可醒?夢中,隱約又浮現出你的面龐,卻模糊在了霧中。模糊中,我還記得,那年那夜,垂柳紫陌洛城東。但那晚,你負約而去,于是玉竹樓上,我一夜苦等。從此江南江北,我們山水不相逢。但是,你知道嗎,我不怪你,從未怪過。只不過我的路途,你的人生,從此不見了彼此的蒼老。我卻還是想讓你知道:紫檀未滅,我亦未去。你知道嗎?為你,我握住了蒼老,禁錮了時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只望你能明白:我對你的心,似天地日月,恒靜無言;若長河青山,永恒綿延。你在我心中,從來沒有改變!
我不是李清照,這癡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沉沉地嘆息著,我又陷進了逝去的美好。想當年,我們玉竹樓上共挽手,賞花月,品芳酒;可如今,樓已空,你獨走,我孤留。歲月終于覆蓋了過往,匆匆釀成一抹哀傷。我卻褪盡風華,依然在彼岸守護著我們的記憶和過去。我終于明白,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就是回憶記憶中經歷的機會,但是我害怕,怕我這顆滴血的心承擔不了我們過去那么多的夢,所以我要你回來,在我的血滴干前回來。我始終相信,也許是最樂觀的夢臆:有一天你能回來,攜我走向天際,走向繁花滿地;然后,你會為我摘下所有繁花,從此海角天涯。你知道么,我甚至還幻想著:紅塵紫陌,黃泉碧落;千絲萬縷,無以斷得,但我卻不得不面對慘淡的現實: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月,人空瘦。痛徹心扉…
我不是李清照,簾卷西風,人卻比黃花瘦。
再長的夢終究還是會醒的。風干了我的淚眼,也吹散了霧,于是我看清了一切,看清了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沉寂。其實我明白的,如今人非物非事事非,往事不可追,我也曾想過去忘記,但沒有辦法,我做不到,更不甘心,不甘心就此將過去那么多的噓寒問暖的關心都付之一炬,也不甘心讓曾經那么多的相濡以沫都隨水東流。我不會與你就此訣別,于是我選擇了等你。也許現實,生死的兩端,我們已經彼此站成了岸,但是我說過的,我會在彼岸守護你,永遠!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佛國,一生一夢里,一世為一人:不怕有幸相知,無幸相守;但求天涯海角,相憶永久!好不好?
我不是李清照,但是我會等你的。
書桌前,宣紙潑墨的角邊,有你留下的慘淡題聯:你心不變,我心永遠!這是我等待的緣由。這句話中,我窺見了你的心聲,八個字,仿若一滴水,映出了你心中的全部海洋。我明白,你是在告訴我,你會永遠記著我!我又一次揚淚,撫琴高歌,長歌淺唱,記憶瞬間飛揚,我的思念匯聚成江,在天涯盡頭流淌;長歌當哭,為了那些無法實現的諾言,也為了生命中最深的愛戀,都化作云煙。這一切,我不后悔,別人都笑我是將無望的明天寄托在潘多拉的魔弦,浮華余生,還在虛偽的彈奏著天上人間。我全然不顧。為了你那八個字,我愿將煙焚散,散了那縱橫的牽絆;弦聽斷,斷那三千癡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花若憐,落在我的指間!
我不是李清照,但我要你實現諾言。
我知道你為何而走,是為了我以后能夠幸福,但是你知道嗎,我不領情!我要你陪我!你走了,我永遠都不會再有幸福:你為我寂寞了繁華,埋葬了天涯,散盡了一生的戎甲;我為什么不能為你真實那孤獨,痛苦那幸福,增添一路的荒蕪呢?我能!我告訴你,你不回來,我永遠這樣一個人凝望遠方,日落日升,無家可歸的憂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怎么樣,都是流浪…
我不是李清照,我要你回來!
確實,那天,你傷害了我的心,但是你可知,你傷的越狠,我對你愛的越深!所以你回來吧!
我不是李清照,不是…
我是誰,無解…
李清照隨筆3
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這句話用來描述李清照大抵是最合適不過了的。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她出生于書香門第,父母開明,從不被“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具梏桎束縛。李清照自幼精通琴棋書畫,尤精于詩詞,從她筆下淌出的早期詩詞浸著少女的純粹。“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少女身著輕衣羅衫,眉間含笑。
然而上天總是愛捉弄人,好景不長,北宋滅之,少頃間尸骨成堆,從歌舞升平變成了流離失所。亡國之痛,使李清照一改明麗筆調,轉而變為了失落惆悵。一筆。一字。皆是無聲的嘆息。隨后父親李格非的去世,丈夫的病故,這些本該不由她承擔的痛苦接二連三地壓在了一個弱女子身上。風悄悄吹過庭院,一切如舊,可昔日的團聚早已成了夢中的螢火,飄渺虛無。
是恨?
是悔?
還是怨?
若是個尋常女子,恐怕面對這接二連三的打擊早就心灰意冷。但李清照不同,她便在這亂世中挺了下來。她仍在寫詩,只是晚期的詩中再也尋不見那些零星童趣了。回憶的潮水拍打著記憶的礁石,似是想試圖喚醒點點滴滴的舊事,然而提筆,卻是無盡苦痛。《聲聲慢·尋尋覓覓》倒進了她的孤苦,《鳳凰臺上憶吹簫》訴盡了對丈夫的思念,《永遇樂·落日熔金》寫盡了對南宋的不滿。她的詩詞不輸任何男子,又蘊含了自己的清麗。
“煙鎖著秦樓細雨把酒黃昏后海棠花是否依舊應是那綠肥紅瘦”
錚錚鐵骨,從未服輸。
李清照隨筆4
以前讀過不少詩文,總覺得那些人就是無病呻吟。有牢騷的發牢騷,有高興的抒懷一下,詩歌一首,奇文一篇,就這一首首的流傳下來。
但是,自從教書以來,閑暇時間仔細品讀,詩句中的一些妙處還是能慢慢品出來的。比如易安居士的《聲聲慢》就是詩詞中的功夫茶,大口飲是沒有味道的,只有放到小茶杯中細細品,其中的味道才能依著舌頭,直入心頭。
人人都說開頭的十四個疊字用的特別好,人人都說好,那大家也就都說好,它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好在何處呢?以前還真沒沒有好好品味過。
閑來無事,偶把書卷,翻到了李清照的《聲聲慢》。看著密密麻麻的批注,又認真讀了一遍。讀著,讀著,我內心深處的凄涼頓然升起,原來,開頭疊字的妙在它的情境的渲染,在于它傳遞的欲言又止,欲罷不能,無可奈何的心境。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動作由大到小,心境卻由小及大,再融為個人悲劇。‘尋尋’’是一個比較大的動作,找的范圍也廣。
晚年的李清照,再也找尋不到當年“驚起一灘鷗鷺”天真,當年“依門頷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如今的她,如一葉孤舟,飄然無定。站在當年和趙明誠生活過的宅院中,她在尋找。
推開花園的門,厚厚青苔摩擦著門軸,吱吱扭扭作響,明城是你嗎?你是不是要在門后給我一個驚喜?可是,空空的門后只有秋蟲的哀鳴。
她繼續尋找,到了當年把酒吟詩的花亭。她舍不得打開那簾屝,似乎明城正在依著它小憩。她慢慢拂過青簾,依稀看到明誠在對她微笑,明城是你嗎?你是不是要把金石上的銘文與我一起參悟?沒有回答,只有秋風打珠簾的噠噠聲。掀開,只見菊花殘,滿地傷!
淚在眼角肆虐,明誠你為什么要躲著我?看,這是咱們的《金石錄》,即要殺青,這不是你畢生的心愿嗎?空蕩蕩的院落沒有回應,只有秋風颯颯。
一路秋風蕭索,她踉踉蹌蹌來到了書房。書房似乎傳來研磨聲,翻書聲。她猛地推開房門,卻只有空空的案桌對著自己,卷殘塵微。明誠,我知道是你,為什么躲著我?當年你托付我的幾十箱的古董散失殆盡,所剩無幾。一路漂泊,伶仃孤苦,你可知我對你的思念?書房沒有聲音,只有淡淡的墨香。
她走近書架,一格格地“覓”,似乎明誠,以及他們所以美好的回憶就藏在這書格之間。一本本的珍藏的古書被攤開,一張張當年的字畫被展開,物是人非,明誠,你怎能舍我獨去呢?
這荒誕的人世間,除了你,還有誰,能懂我?“花面不如奴面好,倒教郎比比看”。秋葉散盡,明誠你是否聽到我內心掙扎無力的吶喊。
坐在這寂寥的案前,聽著窗外颯颯的秋風,看著那當年的印跡,嗅著刊印書中的墨香,她知道,明誠再也回不來了。
尋尋覓覓之后,看到的卻是滿目蒼涼,聽到卻是勁勁秋風,空空蕩蕩之下,感受到的卻是冷冷清清。
國破家亡,風雨飄搖,后繼無人,想我一身才學,也只能落得一句“才藻非女子所事也”,凄清無形,悲涼無限。
最后,所有的一切揉碎在她的心間,只化作“凄凄慘慘戚戚”的六粒血滴,摔碎在她的心澗。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用她細致入微的觀察,為我們開辟了一片文字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之下,我們洞悉到文字之奧,語言之妙。
李清照隨筆5
汴京多少事,而今已然只是詩人筆下窄窄的詩句,感傷者短嘆兮又徘徊。有人說:宋詞是一朵情花,有毒有刺,卻能義無反顧,一飲而盡者。是何其美哉?
如果讓你選擇生活在什么朝代?是我,我也會選擇在宋的繁華里,聽細水長流,看云卷云舒。《清明上河圖》里的描述的繁華,足以是那個絢爛宋朝風雨的一個縮影。真實一場云雨一場夢,愛做夢的年紀又生活在適宜做夢的風云里,這樣的夕陽能不醉人嗎?李清照就是生活在這樣的開滿絢爛花事的宋朝里。
誰說女子不如男?一樣的伶俐聰明,一樣的聰慧蕙美,她早早的就覺察到了這個朝代的美麗動人。青春年少,豆蔻詞工,常常和幾個好友在溪亭游玩,或許也就是那個年紀有時會因為靜靜的等著一朵花的開放,而到天將晚時仍然如初的花,而意猶未盡,或許也是一種快樂。那是愛做夢的青春,怎能會細心地留意過時間的流逝呢?日暮將息,夕陽是淡淡的回味,駕著輕舟不知道回家的路,驚起的沙鷗居然也成了歡樂。青蔥的歲月里快樂盡然是那么容易就能獲得的,而且是那么的稚美!
就如《如夢令》的詞牌一樣如夢般的少女,昨夜風起雨濃,睡眼朦朧中抿口小酒,昏昏欲醉中,輕輕卷起簾子,突然知道了海棠葉繁花暗,也知道了愁。或許時間最不懂人意,沒來由的滋生愁緒!
也就是因為海棠花綠肥紅瘦愁滋味,也一樣的牽擾著另一個憐花人的愁緒。后來,芊芊素手并合成連理,從此耳鬢廝磨,賭石、研書畫,粗茶淡飯的長相廝守,也是一種快樂,也是幸福。偶爾也有離別之時,可是只要是兩顆心走近了,萬重千山也沒那么遙遠了,一封鴻書,時時訴盡相思,欲識相思處唯讀君臨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聲聲衷腸慢慢書,芭蕉雨夜更是思念愁人,幾盞淡酒怎低他冷風忽急,神清氣爽,只是揪心的痛。庭院深深,影子斑斑頗頗,一點月光也愁煞新人,閨閣新做的簾子也黯淡無光,望穿秋水盡,只盼遠方的人早早歸家。
快樂的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匆匆飛逝,過了花期,風信子吹皺了季節的漣漪。就像一年四季一樣,有春夏自然也會有秋冬,唯有慢慢的體味其中的意味才甘甜如飴。
狼煙起!本來平靜的生活也被打破。有時候人真的是很柔弱,一個柔弱女子沒有理由不選擇一路向南,向南走,去尋覓安定的生活,也許那里才能尋得著往日平靜而如飴的日子。盡管你萬般的無奈,怎樣的不舍,背井離鄉總是那么的讓人刻骨銘心的痛。可是那又能奈若何呢?“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再怎么不肯過江東,不如意處而為之,才是強者的風范。活著,只有活著才有希望!青山綠水,詩書石畫才會有傳承下去的機會。
所以,她堅強的活著,一路向南,盡管命運充滿著意外。但是堅定的信念,對愛,對生活的渴望,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使得流離顛沛的生活增添一點點新意。或許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平凡,注定道路的坎坷。或許上帝也會憐憫堅強的人,對文字感性的人,不忍讓宋詞中缺少一個光輝的一頁。
人生如白駒過隙,恨美人遲暮!一半離愁,一半漂泊。
也曾天倫也曾愁成黃花瘦,也曾流離家恨與國仇。一世才華,氣比貌揚,精致二字無愧也!
李清照隨筆6
李清照再嫁的故事值得懷疑。《辭海》說李清照死于1151年;康震教授則在百家講壇上說她死于1155年。根據無非是陸游《渭南文集.夫人孫氏墓志銘》中所記李清照晚年欲將所學傳“十余歲”的孫氏女。孫氏言:文非女子所應學予以拒絕。孫氏紹熙四年(1193)卒,年五十有三,推算當生于紹興十一年(1141),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的卒年其實還是不能確定的。因為“晚年”的那一段和從什么時候算起?“十余歲”究竟“余”多少?都有很大的出入。岳珂的《寶珍齋法書贊》中提到米友仁分別為李清照拿來的二副米芾字提跋,是現在已知她還健在的最后一個數據,那年是1150年。米友仁在其中一幅《靈峰行記帖》的跋上還說此帖:“可比黃金千兩耳!”
不管怎么說,有關她再嫁的說法,是在她在世的時候就出現了的,王灼就在1145年至1146年在成都寫了《碧雞漫志》其中說李清照:“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此書在1149年成書。其后朱彧的《萍洲可談》也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說她:“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還有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易安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與綦處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而右仆射洪適《〈金石錄〉跋》則有:“趙君無嗣,李又更嫁”的話,洪適做右仆射是在1156年至1166年春之間,應該是李清照死后的事了。諸多資料中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說得最具體:“右承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張汝舟屬吏,以汝舟妻李氏訟其妄增舉數入官也。其后有司當汝舟私罪徒,詔除名,柳州編管。(十月己酉行遣),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詞,號易安居士。”而更多的細節,則出自她死后,趙彥衛所撰《云麓漫抄》收錄的所謂:李清照自己的《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
再嫁的故事發生在1132年(紹興二年),《投內翰綦公崇禮啟》中的說法是:當時她住在“嘗藥雖存弱室,應門惟有老兵”的弟弟家里。已經病得“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的程度,連棺材都準備好的情況下,被張汝舟(原文沒有姓氏)“呻吟未定,強以同歸。”而《金石錄后序》提到:她“大病,僅存喘息”的事,發生在二年多前趙明誠死的那年。說她跟張汝舟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一共只有“友兇橫者十旬。”這里就出問題了:一百天內一個病入膏肓的人,要先把病養到“視聽才分”再養到在被“日加毆擊”的情況下,頭腦清醒地抓住張汝舟謊報參加科舉考試的次數,而混進干部編制之罪去揭發他,還要有精力出庭去打官司“被桎梏而置對,同兇丑以陳詞”,把事情捅到皇帝那里“乃得上聞,取自宸衷,付之廷尉”,然后遇到綦崇禮出手相助把張汝舟法辦,并把自己按當時法律:妻告夫要判二年的刑期,減到“居囹圄者九日”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正如李敖指出的那樣:不能令人相信的還有趙明誠是死于1129年8月28日,李清照要守“三年之喪”,那就是到1132年8月28日,而李心傳說的這場官司發生在1132年9月初,根據她的《金石錄后序》所具寫作日期,是1132年八月初一,并且仍署“易安室題”,8月1日她還是趙明誠的妻室,一個月后就打和張汝舟的離婚官司了,這在時間上就不可能了,盡管有人說有其他資料上說是1134年,但難道不是其他資料的誤記?我們也不能因為《后序》中提到:從18歲開始到52歲的34年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就推斷她是18歲時,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理由很簡單,她嫁后的最初幾年,并不曾有什么憂患。
按照當時的《宋刑統》規定:這時改嫁要被判“徒三年”。雖然當時改嫁的事情不足為奇,程頤、朱熹等人的理學家們也知道是說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但李清照出自名門,與趙明誠的情誼也不同一般,現在和弟弟住在一起,雖然艱難一點,也不至于到了五十二歲了,病得人都快死了還要去冒犯法的危險。難道僅僅因為“信彼如簧之說,惑茲似錦之言”她就答應了?又僅僅因為“弟既可欺,持官文來輒信”,就眼睜睜地讓人把病重的姐姐帶走,草草地去再嫁了?而且嫁娶有何用什么“官文”?張汝舟既然已經花了工夫把人騙到手,難道就沒有了一點點再騙騙的耐心,一娶進門就硬逼著她交出收藏的文物?而且南宋1138年才定都杭洲,就算宋高宗在1132年剛從流亡中到杭州,正忙著向金投降的時候,還有精力來管這檔子事。
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乙集》考證:“建炎三年七月易安至建康,八月明誠卒(當年李清照生病);四年易安往臺州,之越州,十二月至衢州;紹興元年復之越;二年至杭。汝舟,建炎三年知明州,四年復知明州,六月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元年往池州措置軍務,尋為監諸軍審計司;二年(1132年)九月以增舉入官除名編管,此四年中兩人蹤跡判然。”如果說張汝舟謊報參加科舉考試的次數事露馬腳(參加次數多可直接廷試驗),也應在九月,再次說明時間對不上號。此次廷試第一名是張九成,陸游的《老學庵筆記》說廷試后,“張子韶對策有“桂子飄香”之語。趙明誠妻李氏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趙汝舟任監諸軍審計司,也可能在杭州,而王繼先建炎初為逃亡海上的宋高宗治愈了“海氣”之病而得寵,之前,他曾在趙明誠病時,想得到文物而未得手,所以又與張汝舟進行了聯手,但這都不過是可能性的猜測而已。
李清照是個鋒芒畢露的女子,她不僅敢于對偏安的南宋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的《詞論》中對如晏殊、歐陽修、蘇軾等十六位著名詞人,一一指出了疵病。所以胡仔斥責她:“‘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正為此輩發也。”而李清照再嫁的故事有這么多疑點,且張汝舟名聲本來就不好,《揮麈后錄》就說他在明州做官“尤無狀”。所以此事是不是為了“傳者無不笑之”,而在李清照流落江湖的凄慘晚年,被人編出來消遣的呢?
李清照隨筆7
一直以來,我總是喜歡一個人默默地徜徉在被別人遺忘的歷史長河里,在那里,有令人仰止的`高山,有蜿蜒飄逸的小河,有燦爛的星辰,也有充滿浪漫詩意的芳草,有牛羊肥壯,也有綠肥紅瘦……總之,生命到了那里,就是小橋流水,天上人間!如果說你要尋章摘句,或者觀賞風景,那么,就請你隨我一路同行,一定會讓你的靈魂和身心得到愉悅和舒展!
這一站我們將抵達李清照的車站,請你們盡量放輕腳步,不要喧嘩,因為她喜歡安靜,喜歡沉思,更喜歡在文學天地里遨游或者尋尋覓覓。當然,如果你愿意,可以買一束鮮花或者一枝素雅的菊花,放在她案上亦可插瓶,我想一定會招惹她的歡喜。
李清照,一個讓人景仰鼻息的粉黛女子,一個令無數英雄竟折腰的書香才女,她是那么地端莊素雅,那么地卓爾不群,那么地風流倜儻,又是那么地燦爛奪目。她含英咀華,才藝雙馨,用詩詞曲賦為自己贏得生前身后名。她的藝術成就不在蘇辛之下,就連一代大儒朱熹對她也刮目相看,并且稱贊連連: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清代文人陳景云對她更是激賞有嘉:其文淋漓曲折,筆墨不減乃翁。是的,李清照才情卓絕,不愧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更確切地說,她是令人神往的星空,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
李清照,字易安,山東章丘人氏,出生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乃一代才俊,不僅學富五車,精通儒學,而且為人清正廉潔,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他著述立說,文學造旨深厚。用李清照的話來說: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誰比數?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其母王氏出身名門,乃大家閨秀,亦善文。李清照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耳熏目染自不必說,再加上她的天資聰穎,勤學好問,自然能獨步群芳,奇思妙想流諸筆端。更值得一提的是,那時文化空氣相當濃厚,不僅有名流云集,而且有歐陽三蘇,山谷魯直,梅妻鶴子等文人巨星唱和,也有助于她日后取得的非凡成就。當然,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家父李格非了,他深深賞識自己的女兒,以中郎有女堪傳業自得。要知道,在沒有地位的封建時代,提倡所謂的男尊女卑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模式里,李格非能做到如此確實不易,當然女兒的才華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可以說,成為當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李清照從小在良好的學習氛圍里長大,飽讀詩書,瀏覽典籍,父親豐富的藏書和后院的芭蕉還有的應該是紅綠交錯的海棠,都是她心靈停靠的驛站,成為她放飛少女情懷的翅膀,她多愁善感,秀色可餐,總是望著庭院里的花草,尤其是面對俏麗的梅花和秋日菊花,就會情不自禁地將心底涌動的情愫一一寄托。當然,李清照絕不是一門不出,二門不邁深鎖高樓的千金小姐,她的個性既調皮活潑,又清醇可人,有詞如夢令為證: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一闋小令通過風景的描寫,將自己當時的心情與迷戀烘托了出來,可以說躍然紙上。興盡是心情,而誤入是迷戀才引起。這里有一個動詞爭渡,無疑是李清照真性情的釋放與展示。寫到這里,使我突然想起另外一個才氣逼人的佳麗,她就是大文豪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雖然她們的身世不可同日而語,但才藝無疑都堪稱一流。或許曹公按李清照的原形來塑造他所欣賞的人物也未可知。
從感情上說,李清照絕對是一個癡情女子,自嫁與夫君趙明誠之后,兩人花前月下,形影不離,談詩說文,收籍藏典,可謂趣味相投,情投意合。只可惜這樣的良辰美景太短太短,二十剛出頭就守寡,她怎么辦?惟有將滿懷思緒,別離惆悵交給尺素,交給秋意黃昏,交給空中回翔的大雁。她深情地寫道: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道出了她全部的感情。孤獨、思念、徘徊、憂郁和無奈。后來她是嫁給了一個叫張倫的人,誰知這人是無賴、流氓,看中的是她的美色和家業,沒過多久,此人原形畢露,其虛偽的本質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李清照一紙告到衙門,修了此人,也修了自己不滿的婚姻。要知道,那時是怎樣的一個年代,三綱五常的倫理象一座大山一樣壓迫著所有的男人女人,當時只有男人可以隨意修妻,絕沒有女子修男人的道理。可偏偏李清照做了,而且做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李清照感情豐富、細膩,她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也有剛毅果斷的一面。通過前后兩次婚姻,讓我們認清了她的為人,她從來不虛偽,敢愛敢恨,敢作敢為,愛愛得刻骨銘心,恨恨得立竿見行,不給對方一點機會,當然也不給自己退路。這就是:一個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李清照。
通讀李清照的詩詞,我們得知,她的文筆委婉清麗,飄逸浪漫,但不失開闊和沉郁。她的想象奇特,譴詞造句語出驚人,她甚至將當時的三蘇和一些有名望的文人墨客列入自己批評的范圍,可見其抱負與見識之高深遼遠。她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聲聲慢無疑將自己的藝術才華和生命感情推向了高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住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說憂喜參半,少女時代過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中年過的瓢泊不定,來回奔忙的日子,用她的話來說:花自飄零水自流。暮年的生活那一定是在回憶和深思里度過,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些詞是她一生的寫照、追憶和詮釋!
夜色寧靜,新月一彎,泊在窗欄,掛在天空,我注視著遠方,心潮起潮落,在過去和未來里遐思暢想。李清照嬌好的面容時而清晰,時而淡遠,在我的腦海里反復回旋,想起她,我就會抬頭看著那片閃耀的星空,心里不停的追問:你是那顆星?是北角最亮的那顆,還是天邊最遠的那顆?還是……,無論你是那一顆,永不損落,我想一定是事實。這一點毫無懷疑,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
李清照隨筆8
雨聲細碎,宛如湮遠歲月中古琴的清音。暮色將天空浸染成絕妙的水墨丹青,用色非濃亦非淡,一抹蒼茫,渺遠無際,漸漸加重,漸漸湮開。千年之后,暮雨瀟瀟中,倚窗而思,看見的她確似一朵寂寞的清蓮。
北宋,歷城,樓閣上,煙雨蒙蒙。你仰望著天際的雨滴從天空落下,淅淅瀝瀝,一串一串的。看著雨浸透紙窗,點碎倒影著妝樓昏暗燈光的水面。你孤寂,只能聽著黃梅雨敲窗;你無助,只能看著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
妝樓昏黃的燈光照在你憔悴的臉上,你默默的流下眼淚。昔日的美好生活歷歷在目,夫妻恩愛,卻因父輩的政治立場而被迫分離。看著昏昏暈暈的燈光,你漸漸陷入回憶: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初次見到趙明誠的時候,你的心悸動了,酥麻了你的心得平靜。于是你假裝嗅青梅,且想多看他一會。那時的你是多么的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卻有著情竇初開的羞澀與可愛。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終于迎來了大喜的日子,你們夢想成真,洞房花燭。你們一起感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的靜謐;你們一起欣賞“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麗;你們一起享受著才子佳人、明月美酒詩書畫意般的美好生活。你度過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度過了這段張敞畫眉、西窗剪燭、志趣相投、夫唱婦隨的時光。可惜好景不長......
一道驅逐令,你只能離開你心愛的夫君,空守閨房。“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獨倚西樓,望著夫君所在之處,你默默的流淚,心如刀絞。為什么?雖然你已經反抗了,不過“炙手可熱心可寒”的詩句并沒有扭轉被驅逐的命運。
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風吹雨輕揚,劃過你不堪歲月的臉龐。你清了清頭緒,從回憶中清醒。輕輕的走進房間,躺在床上,重續那不堪的回憶。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妝樓颙望,沒有盼來夫君的身影,卻等來了一個噩耗:趙明誠再婚了。你本就憔悴的心變得破碎不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你只能獨自站在黃昏下,望著歸路,目光一直眺望著遠方……。渾濁的淚掛在你的臉頰上,你卻在笑,苦苦的笑,笑自己的無助,笑自己的無知。
終于如愿以償,回到夫君身邊,但是夫君的離家上任,又使剛剛緩和的心再度憔悴。心破碎的日子總是走的那么慢,好像在拖,怕更加心碎的日子的到來。但日子總在過,這一天遲早來臨。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國已破,家已亡,夫君已死。又是秋風瑟瑟時,怎卻是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切已經結束,故鄉不再,古人不存。漂泊流離,本想再找寄宿,怎奈被奸人花言所騙,隨身財報也被騙殆盡。蕭蕭兩鬢已白,卻是無處寄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心碎時雨更寒。往事不堪回首,淚已垂落許久。你輕輕坐起,輕輕嘆息,感慨:“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你無助,你嘆息。
你,李清照,一代才女,續婉約只詞風;一代女杰,抗不平之命運。然而國破家亡,國君尚不能改,況一介草民乎。你前后兩次被驅,與夫兩地相望,后國破夫亡,又被騙改嫁,散盡財富,嫠婦流離,可謂是命途多舛。而又面對當時的政治現狀,無力扭轉,又多么得無助啊。
李清照隨筆9
翻開《訴衷腸》,讀到李清照
夜來沉醉卸妝遲,
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
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挼殘蕊,
更捻余香,
更得些時。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此詞。細嚼余味,悅品詞香。今有閑把她搬出來,對她詞中的微觀寫法略表心得。
李清照,眾所周知。中國詞壇上最卓越的女詞人。一代微觀世界的開拓者。
此詞寥寥數筆,便將一件小而又小的事兒敘到了極至。
讀此詞,在我腦海中上演著一副畫面:
某個晚間,她喝了不少酒,且醉得頭昏。回房卸妝的時候夜已深了。醉態下睡時忘了把插鬢的一枝梅花卸下來。待她醉意漸退時已是下半夜了。睡在朦朧時聞到一襲襲惱人的香氣,這香氣讓她很不舒服,不久竟醒了過來,而且再也睡不著。她不由的惱這股香氣,因為剛才恰巧在夢里看到丈夫從遠地回來了,彼此相擁甜蜜,哪曾料一句話還未出口,被香氣熏破了好夢,變成“夢遠不成歸”了。
醒來不打緊,卻勾出了強烈的思夫情懷,閑愁再也纏繞不開。無可奈何下,只好披衣起床。可天仍沒亮呀,四周靜悄悄一遍,翠簾低垂,只有那空晃晃的月光灑在屋子里。
到底哪來的香氣呀?她向床上翻了翻,才發現那株壓著的殘花。她把花枝拿起,慢慢地又出了神。無意識下她一瓣瓣地撕下殘蕊,再一點點地把花瓣捻碎……就這樣呆呆地一分一秒地打發這傷情的殘夜。
整篇詞就是這些。你看看,事兒如此的瑣屑細微,但她寫出來卻又何其的曲折幽深、惹人回味!可以想象,若趙明誠讀到了這篇,該是多么的感動與不忍!這一腔細微委婉的柔情,難道不比“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惹人心動、更惹人揪心嗎?!
看看現今網壇,多少寫手自附風雅,其中當然不乏詞韻好手。但寫出來的還不如一杯隔夜的白開水一樣,毫無回味!憑空臆作的終成廢文。更有其洋洋萬言者夜來沉醉卸妝遲,
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
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挼殘蕊,
更捻余香,
更得些時。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此詞。細嚼余味,悅品詞香。今有閑把她搬出來,對她詞中的微觀寫法略表心得。
李清照,眾所周知。中國詞壇上最卓越的女詞人。一代微觀世界的開拓者。
此詞寥寥數筆,便將一件小而又小的事兒敘到了極至。
讀此詞,在我腦海中上演著一副畫面:
某個晚間,她喝了不少酒,且醉得頭昏。回房卸妝的時候夜已深了。醉態下睡時忘了把插鬢的一枝梅花卸下來。待她醉意漸退時已是下半夜了。睡在朦朧時聞到一襲襲惱人的香氣,這香氣讓她很不舒服,不久竟醒了過來,而且再也睡不著。她不由的惱這股香氣,因為剛才恰巧在夢里看到丈夫從遠地回來了,彼此相擁甜蜜,哪曾料一句話還未出口,被香氣熏破了好夢,變成“夢遠不成歸”了。
醒來不打緊,卻勾出了強烈的思夫情懷,閑愁再也纏繞不開。無可奈何下,只好披衣起床。可天仍沒亮呀,四周靜悄悄一遍,翠簾低垂,只有那空晃晃的月光灑在屋子里。
到底哪來的香氣呀?她向床上翻了翻,才發現那株壓著的殘花。她把花枝拿起,慢慢地又出了神。無意識下她一瓣瓣地撕下殘蕊,再一點點地把花瓣捻碎……就這樣呆呆地一分一秒地打發這傷情的殘夜。
整篇詞就是這些。你看看,事兒如此的瑣屑細微,但她寫出來卻又何其的曲折幽深、惹人回味!可以想象,若趙明誠讀到了這篇,該是多么的感動與不忍!這一腔細微委婉的柔情,難道不比“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更惹人心動、更惹人揪心嗎?!
看看現今網壇,多少寫手自附風雅,其中當然不乏詞韻好手。但寫出來的卻不如一杯隔夜的白開水,毫無余味!憑空臆作的終成廢文。更有其洋洋萬言者,不光讀者讀不出其文字的中心主題,恐怕連其自己也讀不出個所以然吧?!
余妄而言之,無它。實誠心與眾人交流學習李清照的微觀寫法而已。,不光讀者讀不出其文字的中心主題,恐怕連其自己也讀不出個所以然吧?!
余妄而言之,無它。實誠心與眾人交流學習李清照的微觀寫法而已。
李清照隨筆10
一場游戲一場夢,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場中,嚴重的泥濘擋不住男人想要君臨天下的欲望,擋不住橫矛縱馬、戰死沙場也要稱雄的快感,擋不住女人也想坐擁榮華、貴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無限存在。歷史是有維度的、是有深深的維度的,在戰馬鐵甲、刀光劍影、非生即死、別無選擇的矢量上,會不會有例外呢?你給了世人一個徹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絕句,像極了霸王的利劍,為受重傷而呻吟的例外補上了好幾個狹長的窟窿。此時,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綠肥紅瘦的迷人嬌艷,而眼前浮突于箋紙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無例外,金蓮!
戰旗獵響,烽煙滾滾,萬里江山,車輪而過。是誰把歷史的衣服全部脫下,轉瞬間,就看個精光。如果時光允許倒流,我只想成為一株平凡的松柏,守著山巖上的清淡歲月,與小巖鷹偶爾聊聊,消遣下年華,在逐漸風蝕的皺紋間,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噴彩繪、云淡風輕。不聞世間的寡薄,不問凡塵的情惡,僅是簡單的在這樣隱秘寧靜的光華中,微蕩漣漪地度過匆匆人生。
【李清照隨筆(10篇)】相關文章:
1.李清照隨筆10篇
2.關于李清照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