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離騷》考點整理
《離騷》一詩博大精深,主題是表達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一、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
10.溘:寧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雜文摳?(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美好)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①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ā)以鞿(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于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 (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于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5.流亡:寧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義:隨流水而消逝。②今義: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七、難句翻譯
1.余雖好姱(kuā)以鞿(jī)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譯: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約束自己啊,早上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譯: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縱然九死也不后悔。
3.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譯:寧愿突然死去,隨水流而長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這種丑態。
4.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納,又遭受指責啊,就退隱了, 重新整理我當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譯:裁剪荷葉做上衣啊,綴縫荷花花瓣做下裝。
6.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譯: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譯: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佩帶。
8.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譯:世上的清芳和污濁雜糅在一起啊,唯獨我明潔的品質還沒有虧損。
9.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譯:即使被肢解我還是不會改變啊,難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敗的嗎?
拓展閱讀:離騷教學反思
我今天第二節語文課上完屈原的《離騷》回來,竟是帶著深深的悲哀。其實不怪學生們,因為他們實在太年輕太幼稚,實在太不了解歷史,讓我覺得痛苦的是我們的學生沒有因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或者虛心好學,卻自以為是地用無知去褻瀆了一個歷史偉人的高尚,甚至輕描淡寫、嘻嘻哈哈的說這是一個時尚、憐香惜玉、喜歡花花草草的人,如果他不去跳江,我們就可以少學幾篇關于他的文章少背幾段生澀的文字,可以少污染水資源,可以少浪費糧食去包什么粽子了;也許還有人在心里罵他是笨蛋懦夫吧。
二千多年前的屈原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為天下的蒼生耗盡了自己的一生,可他一定不會想到幾千年后的今天在他所熱愛的土地上有人在這樣說他罵他,地下有知,該又是怎樣的“淚雨紛飛”?
這個名字,你起碼是從小知道的,他屬于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屬于中國民族精神的一分子。也許你不了解,但不了解你就去看書,你怎么可以這么嘲笑呢?我以為一個不尊重自己國家的歷史不熱愛自己祖國文化名人的人,是不配做個中國人的!
反思到最后,我又深深地自責:是我沒有教好,我沒有引導好。他們有了一個暢所欲言的習慣,卻沒有培養起一個尊重文化的心態。
其實事后我還是有些懊悔當時自己的憤怒,因為我的批評,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學生說真心話的尊嚴,一直很贊同人家香港電影里警察或者律師們很愛說的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一定要生命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那天,我確乎是出離憤怒了。
他們不了解歷史,不了解古人,但這不是他們的錯。作業都來不及做的他們,怎么可能還有心去查找兩千多年那位古人的資料?去理解這個滿紙"兮"字穿花戴草的人物的意義?他們當然只能用他們現代的無厘頭式的搞笑方式去解讀屈原解讀文化,這本來就是我們教育悲哀。這里的悲哀有兩層含義:一是從小我們給了孩子們什么樣的古代文化的傳承;二是我們的教育總是以粗暴和斷然的方式否定了孩子們的愿望。
因為課時的緊張,事實上我對屈原的介紹還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歸納和總結上,他們并不真正知道屈原深沉的痛苦屈原的政治抱負,他們覺得忠誠于一個楚國怎能代表熱愛祖國?齊也罷秦也罷,不都是我中華大地嗎?如果在課文解讀之前我能利用多種資料帶領大家走進屈原豐富的精神世界——即使多占一些課時,多去領會他“披發行吟澤畔”時不被理解卻要忍受國土淪陷的痛苦煎熬的靈魂,也許那些同學就不會用搞笑的方式來理解屈原了,他們也能真正帶著情感的共鳴來理解《離騷》的意義,以體己之心來察人,這才是最自然的解讀途徑。
教學無止境,且行且思啊。當我在指責學生的無知時候,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考慮自身的原因?當我感慨現在教育的弊端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承認自己有時正是這弊端的受益者并且樂此不疲呢?是的,我們有那么豐富的文化,可是我們的孩子卻接受了什么?長此下去,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將走向何方?我們有時甚至覺得在目前的這一代人的身上看不到什么希望了。但是就我所了解的情況,世界各國都在經歷著這樣的一種“文化”的變化——世界沒有了,國界沒有了,地球成了一個村子;英雄沒有了,自我才是最偉大的;祖先沒有了,子孫也未必要有,現實的自我就是一切……這就是所謂的“后現代”。在目前的這種轉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會顯得很無奈。也許這就是我們國家目前急于搞新的課程改革的最真實的意義吧。
痛苦是正常的,我們只是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離騷》考點整理】相關文章:
離騷06-12
《離騷》05-19
離騷的詩句11-08
《離騷》教案11-09
離騷經典片段06-09
《離騷》說課稿11-19
《離騷》的譯文07-06
《離騷》札記06-15
離騷注音05-22
離騷譯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