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必修二離騷教學要點
《離騷》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1、理解課文中詩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課文首章開篇就寫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句中的“太息”意為“嘆息”;“掩涕”意為“掩面擦淚”;“哀”屬形容詞的為動用法,意為“為……哀傷”,全句意為“長聲嘆息而掩面流淚啊,哀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詩人開篇就抒發自己的哀傷,著一“哀”字,與前句中的“長太息”、“掩涕”相呼應,把概括敘述與具體描寫結合起來,有形有聲,有因有果,引人深思。這里抒發的哀傷之情,盡管包含著詩人被疏廢棄的傷痛,但又絲毫不夾雜個人的榮辱得失,這是詩人熱愛祖國、關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圖存的遠大理想難實現時自然而然的情緒反映,其核心是詩人的愛國愛民的精神。在簡述了自己被疏廢棄的經歷后,詩人接著抒發自己的怨恨之情。從詩中看,詩人怨的是“靈修之浩蕩”、“終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謠諑以及“工巧”的時俗。
這里詩人用簡潔的筆墨,為我們描繪當時楚國君王昏庸,奸佞當道,群邪蔽賢,忠臣被逐,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社會現實。正是這種現狀導致詩人被疏廢棄,壯志難酬。在揭露了楚國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抒發自己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詩人在第八章寫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這句意謂“后悔自己當初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我久久佇立而想返回”。這里的“相道”顯然指詩人選擇實現自己遠大政治理想的道路。
在經歷了被疏廢棄的痛苦遭遇后,詩人終于認清了形勢,明白了自己理想難實現的原因,于是他決定固守節操,特立獨行。節選部分所抒發的這三種感情,連貫而一致,對民生多艱的哀,對君王荒唐的怨,對楚國善于投機逢迎的時俗的恨,對自己相道的悔,其實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難以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靈修”喻指君心,表現了他對君王的依托之恨。這反映了詩人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實現遠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就使詩人的“哀”、“怨”、“悔”不免顯得孤獨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劇性的必然命運。
2、體味《離騷》的比興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比興手法在《離騷》中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興比喻”,而且還把比興與要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了象征意義。比如通篇以香草象征詩人的高潔品質就是這種情況。
《離騷》中的比興,不像《詩經》那樣只是一個片斷,而是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充分表現了所要表達的內容。詩中詩人以女子比賢者,由此出發,又以男女關系比君臣關系;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妒賢,如課文中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求媒比通楚王的人;以婚約比君臣遇合。這樣一來,使所用的比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全詩也就因此而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
拓展閱讀:《離騷》后世影響
《離騷》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漢代以后,后世文人無不對屈原推崇備至。究其原因,似可歸功于屈原那砥勵不懈、特立獨行的節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統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經歷過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西漢賈誼因為才高受嫉,謫遷長沙,作《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擬。
司馬遷向以“立德、立功、立言”自勵,“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報任安書》),卻慘遭宮刑,司馬遷從“屈原放逐,著《離騷》”的事跡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完成了《史記》的撰述。梁代鐘嶸《詩品》說李陵的詩作“其源出于楚辭。文多凄愴,怨者之流”。
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夷皓有‘安歸’之嘆,三閭發‘已矣’之哀。“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感哲人之無偶,淚淋浪以灑袂。”直是把屈原的旨趣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
唐代詩人李白豪邁地宣稱:“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的很多作品也同屈原的《離騷》一樣,往往大量編織神話傳說、日月風云和歷史人物,構成具有象征意義的雄奇圖畫。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憂國憂民的精神,也與屈原有淵源關系,他在《戲為六絕句》中說:“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聲稱不僅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文采,而且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思想內容。
特別是在外族入侵、國破家亡的緊急關頭,愛國志士們多以屈原的氣節來鼓勵自己。南宋詞人劉克莊在金人入侵的形勢下,寫詩頌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自己決不投降敵國的堅定信念。他在《屈原》一詩中說:“羋姓且為虜,累臣安所逃。不能抱祭器,聊復著《離騷》。”
【必修二離騷教學要點】相關文章:
必修二《離騷》學案07-22
必修二 離騷 課件06-10
必修二離騷翻譯10-20
必修二離騷教案07-13
語文必修二 離騷 ppt07-14
語文必修二離騷字詞09-16
高中必修二離騷注音09-15
必修二語文離騷的譯文11-06
高中必修二離騷 課件10-07
必修二語文離騷翻譯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