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 篇1
【作品介紹】
《覽古》的作者是李商隱,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40卷第138首。
【原文】
覽古
唐·李商隱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注釋】
①此覽古鑒今之作,非針對某一具體君主或政治事件而發。
②《漢書·蒯通傳》:“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③鮑照《蕪城賦》:“制磁石以御沖,糊赪壤以飛文。觀基扁之固護,’將萬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載,竟瓜剖而豆分。”赪壤:赤土。墻上涂上紅泥作為文采裝飾。
④《吳志·吳主傳》注:“(陳)化對曰:‘舊說紫蓋黃旗,運在東南。”’黃旗紫蓋,古代所謂天子氣。晉武帝泰始七年,吳王孫皓因黃旗紫蓋見于東南之說,曾率數干人由牛諸陸道西上,妄圖入洛陽為帝以順應天命。
⑤《南史·宋前廢帝本紀》:景和元年,以石頭城為長樂宮。
⑥箕山客:指許由。《莊子·逍遙游》:“堯讓天下于許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之,吾將為名乎?’’又《徐無鬼》:“嚙缺遇許由,日:‘子將奚之?’曰:‘將逃堯。’”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體對照】
覽古
李商隱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鍾墮失天明。
回頭壹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爲名。
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 篇2
年代:唐
作者:李白
越王句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注釋】:
義士還鄉盡錦衣。(鄉一作家)
鑒賞: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亦即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有感于其地在古代歷史上所發生過的著名事件而寫下的。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臥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容。二、三兩句分寫戰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雪了恥,戰士都凱旋了;由于戰事已經結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般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寫這一點,就把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丟得干干凈凈表達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然而結句突然一轉,將上面所寫的一切一筆勾消。過去曾經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在還有什么呢?人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過去的統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破滅,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一般地說,直接描寫某種環境,是比較難于突出的,而通過對比,則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過去的繁華與后面所寫現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后面轉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結構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不是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李白另有一首懷古詩《蘇臺覽古》可資比較:“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蘇臺即姑蘇臺,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游樂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作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煉而又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青青新柳之外,還有一些女子在唱著菱歌,無限的春光之中,回蕩著歌聲的旋律。楊柳又換新葉,船娘閑唱菱歌,舊苑荒臺,依然彌漫著無邊春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后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宮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時人物,可以作歷史的見證人罷了。
此兩詩都是覽古之作,主題相同,題材近似,但越中一首,著重在明寫昔日之繁華,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結句寫今日之荒涼抹殺之,轉出主意。蘇臺一首則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見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現手段又各自不同。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詩人變化多端的藝術技巧。
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 篇3
蘇臺覽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里人。
【重點字詞解析】
①蘇臺:即姑蘇臺,吳王夫差與西施行樂之處。故址在今江蘇蘇州市姑蘇山。②西江:指長江。
【鑒賞賞析】
此詩一上來就寫吳苑的殘破,蘇臺的荒涼,而人事的變化,興廢的無常,自在其中。后面緊接以楊柳在春天又發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舊,歲歲常新,以“新”與“舊”不變,不變的景物與變化的人事,做鮮明的對照,更加深了憑吊古跡的感慨。一句之中,以兩種不同的事物來對比,寫出古今盛衰之感,用意遣詞,精練而自然。次句接寫當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宮殿,美女笙歌,卻一切都已化為烏有。所以后兩句便點出,只有懸掛在從西方流來的大江上的那輪明月,是亙古不變的;只有她,才照見過吳官的繁華,看見過象夫差、西施這樣的當時人物,可以做歷史的見證人罷了。
興由“蘇臺覽古”而起,抒發古今異變,昔菲今比的感慨,則今日所見之苑囿臺榭,已非昔日之苑囿臺榭;今日蔸回臺榭的楊柳青青,無邊春色,不僅令人想起它曾有過的繁華,更令人想起它曾經歷過的落寞。起句的“舊苑荒臺”,以極衰颯之景象,引出極感傷的心境;而“楊柳新”,又以極清麗的'物色,逗引起極愉悅的興會。前者包含著屬于歷史的巨大傷痛,讓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顯示出大自然無私的賜予,召喚著人們去追求、去享受、及時行樂。第二句,繼續對這種感受作進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傳來一曲曲悠揚悅耳的江南小調,更為選人世間不盡的春花春月增添了無限的柔情蜜意。由此,引出了三、四兩句。這是經由“舊苑荒臺”逗引起的情感體驗的進一步升華。人間沒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舊,昔日蘇臺富麗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掛在西江之上的一輪明月了。這兩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讀者的情感體驗產生丁新的飛躍。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宮中美人,作為一組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語境,旨意遙深,感人肺腑!
這首詩所表述的不僅有古今盛衰的歷史喟嘆,而且有執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為,作為萬物之靈的人,總是在不斷追求著自由自在,追求著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人就常常難免陷人一種痛苦絕望的境地。古今賢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無一例外。
【李商隱《覽古》唐詩原文及注釋】相關文章:
李商隱《舊將軍》唐詩原文及注釋04-23
《天津西望》李商隱唐詩原文及注釋06-05
《贈句芒神》李商隱唐詩原文及注釋06-28
歌舞李商隱唐詩及注釋05-14
李商隱《嫦娥》原文及注釋10-24
李商隱寓目原文與注釋07-08
李商隱贈白道者唐詩及注釋05-26
《亂石》唐詩原文及注釋09-16
《假日》唐詩原文及注釋06-04
《韓碑》李商隱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