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雨霖鈴柳永的資料
《雨霖鈴》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后的凄楚情狀。我們一起來了解雨霖鈴這個作品資料吧。
〈一〉詞調《雨霖鈴》的由來
《明皇雜錄》記載:“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楊玉環),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時梨園弟子唯張野狐(徽)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于世。”宋王灼《碧雞漫志》云:“今劍州梓桐縣地名上亭,有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是也。”《楊妃外傳》又載,上皇還京后,復幸華清,從官嬪妃多非舊人,于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淋鈴》曲,上四顧凄然,自是圣懷耿耿,但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
于此可見唐明皇晚年已有《雨淋鈴》悲涼凄楚之曲。而后詩人又敷衍其事而賦詩吟詠之。
白居易敘述唐明皇楊貴妃歷史悲劇的名篇《長恨歌》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元稹《琵琶歌》:“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因茲彈作雨淋鈴,風雨蕭條鬼神泣。”張祜《雨淋鈴》:“雨淋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杜牧《華清宮》:“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羅隱亦有詩詠之云:“細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鈴。貴為天子猶魂斷,窮著荷衣好涕零。劍水多端何處去,巴猿無賴不堪聽。少年辛苦今飄蕩,空愧先生教聚螢。”“一曲淋鈴淚數行”,是這首曲的基調,可見其哀惋幽怨的'感人和藝術力量。
宋代詞人據《雨淋鈴》曲,而創《雨霖鈴》雙調慢詞,而柳永的這首《雨霖鈴》就是這一詞牌的優秀之作。王灼《碧雞漫志》又云:“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音。”王灼所說“雙調雨霖鈴慢”,即今所見《雨霖鈴》詞調。“頗極哀怨”,便是其格調特點。
〈二〉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歷來傳誦。賀裳稱之為“古今俊句”(《皺水軒詞筌》)與蘇軾的“大江東去”(《念奴嬌·赤壁懷古》)為婉約與豪放風格的`代表。俞文豹《吹劍錄》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來歌唱,正說明它婉約纏綿的藝術風格。
此句妙處,全在點染。劉熙載云:“詞有點染,耆卿《雨霖鈴》‘念去去’三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點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否則警句亦成死灰矣”(《藝概·詞曲概》)。劉氏“點染”之說,很有見地。江順詒評論說:案點與染分開說,而引詞以證之,閱者無不點首,得畫家三昧,亦稱詞家三昧”(《詞學集成》)。而此句點染之妙,謝章鋌指出,在于“景中有情”(《賭棋山莊詞話》)。點染之法,周振甫作了具體的分析:
“點染是畫家手法,有些處加點,有些處渲染。這里借來指有些處點明,有些處烘托,點明后用景物來烘托,更有意味。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空闊,三樣景物來烘托,襯出遠別的離情。接下去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里點明‘傷離別’,用‘冷落清秋節’來渲染,再襯上多情,更覺難堪,所以說‘更那堪’。這是一重渲染。再有這句點明在冷落的清秋節傷離別,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楊柳岸、曉風、殘月三樣東西構成一種凄清的意境,來烘托在清秋節傷離別的感情。這是又一重渲染。這里有兩種重渲染,顯得感情的色采更濃重。這樣,先點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詩詞例話》)。
【雨霖鈴柳永的資料】相關文章:
《雨霖鈴》柳永06-27
柳永《雨霖鈴》10-13
柳永雨霖鈴04-17
雨霖鈴柳永鑒賞09-07
雨霖鈴柳永拼音11-09
雨霖鈴柳永朗讀10-21
雨霖鈴柳永全文07-30
雨霖鈴柳永譯文09-03
柳永雨霖鈴繁體06-22
雨霖鈴柳永默寫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