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翻譯賞析
《掩役夫張進骸》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其古詩全文如下:
生死悠悠爾,一氣聚散之。
偶來紛喜怒,奄忽已復辭。
為役孰賤辱,為貴非神奇。
一朝纊息定,枯朽無妍媸。
生平勤皂櫪,剉秣不告疲。
既死給槥櫝,葬之東山基。
奈何值崩湍,蕩析臨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亂不復支。
從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貓虎獲迎祭,犬馬有蓋帷。
佇立唁爾魂,豈復識此為。
畚鍤載埋瘞,溝瀆護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謂爾有知。
掩骼著春令,茲焉適其時。
及物非吾事,聊且顧爾私。
【前言】
《掩役夫張進骸》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作。此詩前八句闡述對生死的看法,接下來到最后描寫張進辛苦的一生及詩人掩埋張進尸骨時所發的感慨。全詩語言疏淡質樸,感情深厚熾烈,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貴賤平等的觀念。
【注釋】
[1]役夫:舊時指供使喚的仆人。骸(hái):即人的尸骨。
[2]悠悠:即長久、遙遠,還有悠閑之意。這里形容人的生死永別,表現了作者的自然主義生死觀。 作品
[3]氣:元氣,指人體的本原。《論衡·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元氣聚而生,元氣散而死。
[4]偶:偶爾或偶然。
[5]奄忽:指時間非常快速。辭:指辭世,即死亡。
[6]孰:誰。
[7]纊(kuàng):指綿絮。纊息:就是用綿絲置于垂死者的鼻孔邊,測試其是否絕氣。
[8]妍媸(yánchī):相貌美麗與相貌丑陋。
[9]皂櫪:皂是指差役,櫪指馬槽。
[10]銼秣(cuòmò):為牲口鍘草料。
[11]槥(huì):粗陋的小棺材。櫝(dú):匣子。槥櫝,即像匣子一樣小的薄皮棺材。
[12]崩:指山倒塌。湍:指激流。崩湍:就是能沖垮山坡的激流。
[13]蕩析臨路垂:指墳墓被沖垮后,尸骨暴露在路旁。
【翻譯】
生死之間不悠遠,全憑一氣聚或散。偶然也有喜和怒,轉眼匆匆離人間。為奴誰說天生賤?富貴并非神差遣。一朝氣短呼吸停,枯尸朽骨美丑莫辨。終生勤勞來養馬,鍘草喂食無空閑。死后僅得小棺材,葬在城東的山下邊。無奈降雨山崩塌,墳墓沖垮路人憐。白骨森森全暴露,骨架散亂收拾難。幸虧隨從來相告,親睹慘景我淚漣漣。古人的貓虎受祭拜,狗死馬葬蓋帷幔。默立吊唁你孤魂,誰能再知我所干?竹筐裝載鏟土埋,開溝護坡把水防。只求我的良心安,不為你感恩在九泉。孟春時節重埋骨,永州地方風俗傳。福澤萬民非我輩,略報你勞苦在生前。
【鑒賞】
這首詩記錄了掩埋役夫張進骸骨的`始末,簡要地勾畫了役夫張進生前的坦直性格和勤勞品格,表白了詩人掩埋張進骸骨的動機與情感。詩的語言樸實親切,似乎是在跟活著的張進敘談家常。但是,在這種質樸親切的敘談中,卻跳躍著詩人對勞動大眾充滿關懷和同情、對自己遭受排擠而治國濟世之志不可伸的憤世不平的一顆心。正如詩中所說,他寫此詩的動機,既不是因為做了一件極小的善事而宣傳自己的善行,也不是為了讓張進在九泉之下感恩戴德,圖個什么好的因果報應,而是為了“我心得所安”和“顧爾私”。
誠然,對于詩人這樣一位具有知識良心和政治良心的官員來說,顧全私人交情和力所能及地為仆役人員辦點好事,這是他做官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這并非詩人寫作此詩的真正意圖,其真正意圖是為了表達他“及物”的遠大志向。一方面,他認為“為役孰賤辱?為貴非神奇”,人生本來就沒有貴賤之分。所以,以“捕蛇者”為代表的社會勞動大眾和以張進為典型的生前死后無人扶助與殮葬的窮困孤寡者,他們理應受到社會的平等相待和扶助,讓他們生有所養,死有所安。但另一方面,當時官府稅賦沉重,人民不得聊生,十室九亡。如“捕蛇者”一家三代死于毒蛇之口數人,仍寧可續其捕蛇之役而不愿復其稅賦。另外,當時官府的辦事作風,如《黃溪祈雨》詩記載,則以敬鬼神為事,虛耗官銀不辦實事,人民得不到實際的好處。對此,詩人身在官場,卻無實職實權去改變現狀,還不得不經常陪同當權官員去干些違心之事。因此,他實在按捺不住憤懣之情而借孔子之言,表明自己是在“篤行”,倡“親民”之說。
聽其言,觀其行,然后知其志。因此,在這首詩中,詩人雖然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及物非吾輩,聊且顧爾私”,而其真正的寫作動機則是為了表達他的“及物”(治國平天下)的愿望。詩人“及物”的愿望跟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表達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齊歡顏”的愿望完全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達方式上,柳子比較含蓄,杜甫比較激揚。所以,讀柳子詩文,只要能夠細心體會,時時處處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顆愛民報國的火熱之心的律動。
【柳宗元《掩役夫張進骸》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君子于役》翻譯賞析10-05
柳宗元漁翁原文翻譯及賞析05-06
柳宗元《戰武牢》翻譯賞析11-20
柳宗元《漁翁》全詩翻譯及賞析08-21
漁翁柳宗元的原文及翻譯賞析07-22
柳宗元的《江雪》翻譯和賞析01-23
《江雪》柳宗元原文翻譯及賞析12-06
柳宗元《溪居》全文賞析與翻譯09-15
白居易《觀稼·世役不我牽》翻譯賞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