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陋室銘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銘”“說”這兩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高潔志趣。
3.學習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陋室銘》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跡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嘆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后,多次被貶。本篇是他被貶后寫的。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銘”,原來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押韻,內容上多有頌揚或鑒戒之意。陋室,即簡陋的房子。“陋室銘”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標導學二:分類積累,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朗讀中的疑難字句,教師組織同學們相互幫助解答。
2.聽錄音,學生小聲跟讀并找出韻腳。
明確:名、靈、青、丁、經、形、亭。
3.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
(1)一詞多義
之無絲竹之亂耳(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2)詞類活用
①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
②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受到擾亂)
③無案牘之勞形(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感到勞累)
④苔痕上階綠(方位名詞作動詞,長到)
4.翻譯課文。
目標導學三:品味剖析,領悟意境
1.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脫俗,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縈懷的心態。從居室環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個方面寫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無案牘之勞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明確:這是作者向深處開拓主題。采用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們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揚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抱負和志趣。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作者在這里運用類比的手法,意在說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靈不在于深而在于龍,那么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華富貴,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筆,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寫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師總結: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對象是“室”,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的志趣。
目標導學四:寫作嘗試,拓展遷移
1.為進一步體會中國文人那種超脫紅塵的寧靜和寵辱不驚的恬靜坦然,可推薦學生閱讀以下篇目:陶淵明的《飲酒》、梁實秋的《雅舍》、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
2.仿寫一篇銘。
示例一:
交友銘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則靈。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難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處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無爭吵之亂耳,無猜忌之勞形。戰國廉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奧運銘
國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參與就行。斯是奧運,眾星如云。隊員現絕技,教練出奇兵。場上爭金牌,場下敘友情。可以破紀錄,論輸贏。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東方雄獅怒,西方蒼鷹鳴。國人云:看我奧運。
三、板書設計
陋室銘設喻引題山 水 陋室
仙 龍 德馨
陋室不陋環境幽靜
交往風雅
情趣高雅
古賢自喻 反問點題 托物言志安貧樂道
高潔傲岸
第2課時《愛蓮說》
一、導入新課
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熟悉文體
1.了解作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謚號元,北宋哲學家,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
2.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于論說文的范疇。它往往帶有某些雜文雜感的性質。可以說明或敘述事物,也可以議論和抒發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
目標導學二:朗讀課文,分類積累
1.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難讀的字和難解的詞句。
2.讀準下面的字音。
頤(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漣(lián) 褻(xiè) 鮮(xiǎn)
3.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指出這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4.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異義
亭亭凈植(古義:豎立;今義:種植)
(2)一詞多義
之水陸草木之花(結構助詞,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遠香遠益清(遠播)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遠遠地)
清濯清漣而不妖(形容詞,清澈)
香遠益清(形容詞,清幽)
(3)詞類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生枝莖)
②香遠益清(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
(4)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詞“于”)
②判斷句。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也”表判斷)
目標導學三:理解內容,把握寫法
1.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么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上述可愛之處,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3.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贊美之情。
4.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贊美之情。
5.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于議論,那么《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于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二自然段對菊花、牡丹做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6.君子是怎么樣的'人?作者將蓮比作君子,意在說明什么?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贊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贊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德的人。這種寫法叫作“托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
7.文題是《愛蓮說》,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8.“噫”是一個嘆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后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嘆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9.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目標導學四:拓展延伸,個性表達
1.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愛蓮說》中的哪一句,并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將《陋室銘》與《愛蓮說》自讀一遍,比較兩者的異同。
明確:主題上,兩文都表現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愛蓮說》一文表達的是在污濁的塵世間保持自己清白節操的志向,《陋室銘》一文流露的則是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立意上,兩文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愛蓮說》一文通過正面贊美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高潔情操,《陋室銘》一文則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來突出“德馨”。表達上,都采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愛蓮說》一文對“蓮”進行人格化的描寫,《陋室銘》一文則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的高雅風度,表達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三、板書設計
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
可取之處在學習方式上,注重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讀的方法靈活多樣,有范讀、跟讀、齊讀、領讀等,充分體現讀的特色,并能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問題的設計上,體現了小梯度。板書設計簡要概括,對文章的重難點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不足之處沒有檢查、督促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因此部分學生完成得不夠到位,影響了課堂教學進度。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借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了解銘文的特點。
2.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3.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設想
1.疏通文意與對內容、寫作的分析結合進行。
2.可由《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引入,在課上盡量多給學生朗讀時間,爭取當堂背誦。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分析內容,點撥寫法。
2.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一、引入、解題
1.引入 提問:我們曾經讀過莫泊桑寫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福樓拜的宿舍和劉禹錫的陋室,有什么相類似的地方? 歸納:都很簡陋:福樓拜的“屋子很簡陋,墻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劉禹錫住的“斯是陋室”。他們都有很多高尚博學的客人:那一篇寫了幾位大文學家;這一篇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二者表達了相近的情趣,但寫法不盡相同。前一篇描寫細膩,是寫人的散文,后一篇是記物的銘文。
2.體裁:銘。 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銘,起初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文字,有時用于自我規戒或激勉。銘文,在語言上多用四字或六字對偶句,格調不同于一般散文。一般押韻。請找出本文的韻腳。 歸納:韻腳共八個字:名、靈、馨、青、丁、經、形、亭。其中“馨”字因語音變化,現在已不夠協韻了。
3.作者:劉禹錫。 請同學看《閱讀提示》有關部分和注釋①,了解作者情況及出處。
二、分析課文。
1.范讀全文,同學參照注釋,解決字音、字形、詞義的疑難點。
2.提問: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詞義和用法。
歸納: 之①、②,結構助詞,都是提賓標志,不譯。 名①,形容詞,著名;名②,動詞,命名。 鴻①,形容詞,大;鴻②,名詞,大雁。 是①,判斷動詞,是;是②,指示代詞,這。
3.討論、講析。
全文八十一字,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全文主旨;第二層(“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表達室主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第三層(“南陽諸葛廬”到結尾)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
(1)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一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聞名天下;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提問:開頭三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歸納:前兩句用了對偶、比喻,以山水引出陋室。山水陪襯陋室。 講析:“斯是陋室”,扣題。“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以“惟”字加強語氣。四字包含兩方面意思:其一是人以德為本,德馨可忘室陋;其二是道破陋室增光,在于德馨。 指名背誦第一層。全體背誦第一層。
(2)請學生看注解,將第二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苔痕漫上石階,蒼翠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內。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讀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提問:這一層次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角度描寫的? 歸納:描寫居室環境及日常生活。第一句寫周圍景色,第二句寫往來人物,三四句寫生活內容。 提問:這四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情趣? 歸納:表達出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提問: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角度開闊,寫到陋室方方面面。條理清晰,由物及人,由外及內,一“入”字將內外融合。虛實結合,肯定句實寫,否定句虛寫。句式整齊,有長有短,跌宕有致。四處對偶,精當而不拘板。“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互文寫法。 指名背誦第二層。全體背誦第二層。
(3)請學生將第三層譯成現代漢語。
校正:(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提問:在描寫陋室時,突然引出兩處古人名室,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歸納:運用類比法,拿古人名室作比,用意在于說明陋室不陋,還含蓄的以古賢自況,進一步表達作者的志趣、抱負。 提問:結尾引用的孔子的話,原文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后一半,總結全文,有什么好處? 歸納:孔子的話很有份量,暗含以“君子”自居而不點破,更耐人尋味。引文回應“惟吾德馨”,有力地突出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志趣。 指名背誦全文,全體反復背誦全文。
三、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背誦。
2.將本課字、詞記入積累本。
陋室銘教案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為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及依據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
(四)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并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誦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二)提問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練習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序的確立及依據
(一)導入新課采取情境導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范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采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過反復的聽讀與朗讀之后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后采用游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學生翻譯采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六)思考閱讀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要為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置三個問題,帶著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么作用?
經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致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八)小結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九)布置作業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通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操
陋室不陋托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陋室銘教案】相關文章:
《陋室銘》教案07-11
《陋室銘》教案07-21
陋室銘教案08-25
關于《陋室銘》教案06-10
陋室銘教案范文04-24
《陋室銘》優秀教案08-24
【熱門】《陋室銘》教案01-03
【精】陋室銘教案12-30
陋室銘教案【薦】12-30
【熱】陋室銘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