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文學賞析
《駱駝祥子》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舒慶春,1899-1966)所著的長篇小說,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軍閥混戰時期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祥子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駱駝祥子》文學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駱駝祥子》文學賞析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就中國北平城里的一個年輕好強、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力車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經歷。從鄉下來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誠實勞動,最后買一輛屬于自己的車開始他的新生活,改變他的命運。經過三年的奮斗,他買了他的第一輛車,但不幸的是車在買后不久就被搶了。不過祥子并沒有因此放棄他的夢想,他又開始計劃他的第二倆車。可不行永遠跟著祥子,經過三次拼搏,祥子還是沒能實現他的愿望,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在小說的最后,勤勞善良的祥子被現實的殘酷黑暗改造成了一個行尸走肉般的無業游民。
文學風格是一個含義寬泛的概念,包括的范圍十分的廣泛,但不論是哪種意義上的文學風格,最終都是通過作品表現出來的。文學風格作為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是作家刻印在自己作品中區別于其他作家的標記或徽記。同時文學風格的形成也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
一、《駱駝祥子》中突出的京昧特色
《駱駝祥子》中不管是景物描寫還是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都帶有濃郁的北京味兒。特別是環境的描寫具有濃郁的古都風情。老舍在作品中對老北京城的胡同、大雜院的詳盡的環境描寫讓我這個從見過老北京的人也能從書中的描寫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樣子。而且老舍在作品中以祥子的行蹤為線索描寫了當時北京社會的各個角落,西安門大街劉四爺的人和車廠、電影院以及它附近經常聚集人力車夫的小茶館,車夫的生活圈子和大雜院的生活,還有祥子在拉車時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那一條條詳細路線及路邊具有背景特色的景物就是老舍對北京熟悉了解的具體體現。
以祥子為代表的車夫們在拉車時的動作、神態、心理上也體現出強烈的京味,“他們的拉車姿勢、講價時隨機應變,走路的抄近繞遠,都足以使他們想起過去的光榮,而用鼻翅兒扇著那些后起之輩。”這句話就及其準確的反映了年長車夫的心理。其中描寫祥子與虎妞結婚時具有地方特色的婚禮以及婚禮的籌辦都是北京的民俗文化的體現。
全書的描寫在語言上的京味特色是最突出的。老舍的創作喜歡用北京的口語。俗語,充分依賴白話文。《駱駝祥子》中,不管是敘述語言還是人物的對話,再到肖像、景物、心理的描寫,用得都是北京口語。這些京韻京腔的北京風情的使用使得全書語言通俗、淺顯易懂,明白曉暢。同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的語言質樸、簡單,沒有進行大量華麗的修辭與描寫。書中沒有生僻字,而且在用語上注重現代白話文的用語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么的閱讀,這也是《駱駝祥子》廣泛流傳的原因之一。
虎妞雖然不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可是她的出現與我們的主人公祥子的命運有著極大的關系。虎妞就是一個普通的北京市民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充滿了生活味,她有著北京人不服輸,不屈服的性格,但又有著老北京人愛攀比、重享樂的惡習。
二北京文化對老舍創作《駱駝祥子》的影響
老舍是生于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在北京底層的生活環境中長大。這也就使得老舍從小就與北京城里各種底層人物都有了接觸,也對北京城里的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北京的環境有了十分詳盡且獨到的了解,這些都為老舍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同時也使得老舍在塑造祥子這個人物形象時能夠得心應手,并幫助老舍將祥子塑造得滿、形象、生動。祥子最初只是一個由于在鄉下生活不下去的貧苦農民,懷著對明天的美好愿望來到城市,并希望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自己現狀的單純的人。可在老北京這個黑暗的大染缸里,祥子最終也沒躲過被改造的命運,他在經歷了買車、搶車等會一系列事情之后,夢想破滅了,他也就開始游戲人間、揮霍生活,為了錢而出賣他人,墮落成了城市的垃圾,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命運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密不可分,老舍通過對祥子命運的描寫,深刻的揭露了舊中國軍閥統治的'黑暗。
老舍對北京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使得老舍在創作上一直取材于市民生活和老北京的人、景、物、事上。創作源于熱愛,創作源于生活。老舍對老北京這個是自己家鄉的地方有著濃厚的感情,對老北京各個階層的人有著深入的了解,這也是老舍在創作上一直以北京人北京事為主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許多大家都從不同的側面以一個知識分子居高臨下的觀察和寫過人力車夫這個職業,但作為人民藝術家的老舍卻從借對人力車夫這個職業的生動描寫擴大到對整個廣大的下層勞動人民的贊美或同情。這也是長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對社會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后對老北京下層百姓現狀的描寫,老舍用他多年來的思考和觀察深入到社會底層,深入到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描寫了一個車夫的你內心和命運。因而北京文化是老舍作品京味特色的重要影響因素。
三、《駱駝樣子》中的悲劇色彩
魯迅先生認為悲劇就是“將人生又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駱駝祥子》中的悲劇色彩首先就體現在祥子命運的悲慘上,一個正直熱情的大好青年就在哪個混亂的社會中被社會給“吃了”,祥子從農村帶出來的勤勞堅忍、不放棄的品質以及人性中的善良等各種好的品質都在這個黑暗的現實社會中被毀滅,一個好好的人因為社會的黑暗而墮落,不知是祥-7--'~悲哀還是這個社會的悲哀。祥子所處的時代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軍閥間為了搶奪利益而戰亂不斷,人民生活困苦,處于社會底層的祥子等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辛。黑暗腐敗的社會現實是造成祥子悲慘命運的根本。
祥子的命運悲慘還體現在祥子與虎妞的婚姻上,祥子與虎妞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祥子可以算是被逼的。按箱子的理想,他是希望到鄉下去找一個“年輕力壯,吃得苦,能洗能作的姑娘”。而且,在祥子簡單的思想里,他認為耍“憑著自己的本事買上車,娶上老婆,這才正大光明”。但最終是祥子在虎妞的威逼利誘下與虎妞結婚了,這也加速了祥子悲慘命運的進程。因為與虎婦結婚后,祥子得聽虎妞的指揮擺布,因而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獨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嚴重的威脅,所以祥子在婚后的生活是十分不如他的意的。虎妞不僅在經濟上控制祥子,還想在精神上控制祥子,這讓祥子感到十分痛苦。同時也讓祥子感覺到他想做一個獨立車夫的夢想愈來愈渺茫了。而祥子與虎妞真正悲劇則是在虎妞難產死后,祥子為了安葬虎妞賣了他的車,這不僅使得祥子在經濟上破產了,而且還是祥子的生后勇氣大大的消損。而大雜院的小幅子的自殺則讓祥子對生活徹底絕望,也使祥子迅速的墮落下去。其實這種悲劇是現實社會造成的,現實的黑暗不得不那些城市貧民放棄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愿望,不得不走向墮落和毀滅,老舍塑造的以祥子為代表的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市民世界有著一種悲天憫人的悲劇色彩。
總的說來,《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體現了許多老舍先生的文學風格,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作品。
駱駝祥子摘抄
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別人講論。在洋車夫里,個人的委屈與困難是公眾的話料,“車口兒”上,小茶館中,大雜院里,每人報告著形容著或吵嚷著自己的事,而后這些事成為大家的財產,像民歌似的由一處傳到一處。
貧嘴惡舌、聽見風便是雨、欺侮、無中生有、立竿見影、兵荒馬亂、分外光榮、白饒、赤裸裸、不聲不響、接成一氣、渺茫、恍惚、虛空昏脹、毫無困難、破爛狼狽、紅霞碎開、襤褸污濁、難堪、自尊自傲、忽冷忽熱、軟弱疲乏、晃晃悠悠、葷湯臘水、蒙頭大睡、真誠自然、獻殷勤、捉賊捉贓、自作自受、沾沾自喜、隨機應變、省吃儉用、兵荒馬亂、引經據典、任勞任怨、千載難逢。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解讀《駱駝祥子》
馬克思、恩格斯以認識論為理論基礎繼承并發展了黑格爾的藝術典型論,把真實性的問題與典型性的問題聯系起來,使文藝作品不但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具有更為深廣的社會內涵和更高的思想認識價值。
老舍先生所著的《駱駝祥子》,便很好的體現了藝術典型論這一思想理論,老舍成功的塑造了祥子這一藝術典型,這一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老舍1930年從英國回國之后,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作品格調也變得沉重起來,《駱駝祥子》就是那個時期的作品,小說以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藝術的概括了祥子悲劇性命運的一生,憤怒的揭露聲討把祥子逼進墮落深淵的黑暗社會,同時向人們宣告了個人主義走向了陌路。
對于祥子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老舍先生顯然是經過精心篩選與提煉的,因此顯得爐火純青極具代表性。而不是隨意的選擇與抽取,因為那樣顯得過于稚嫩與普通。正如列寧所說:“在社會現方面面,沒有比胡亂抽取一些個別事實和玩弄實例更普遍站不住腳的方法了。”當時在青島大學任教的老舍聽到朋友談及人力車夫這一群體及其命運后,便多方了解與搜集資料,并結合當時現世進行理性思考,最終構造出駱駝祥子這一典型形象,這也便是藝術典型論中所說的,作家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不是隨意揀取一些生活現象就可以用來鋪成作品的,而需要把握現象與本質的內在聯系,從中加以選擇提煉,這是一個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作過程,老舍先生正是在此基礎上孕育出祥子這一鮮明生動的形象,這不愧是一次成功的藝術構思與審美創造。
我們在驚羨于老舍先生非凡的再現于創造才能的同時,還要知道典型形象篩選的深刻含義與最終目的。典型的塑造是一種個性的表現,但個性的描摹歸根結底是要反映一種共性的東西,反映一種普遍的現象,折射一種深層的社會問題。在西方美學史上,德國古典美學提出了感性與理性,個性與共性相融合的整體說,這種整體說的首創者是康德,而完善者則是黑格爾。“典型”在德國古典美學中被稱為“理想”,康德給理想所界定的含義是:“把個別事物作為適合于表現某一觀念的形象顯觀。”黑格爾在《美學》中論及藝術思想時也曾說:“理想就是從一大堆個別偶然的東西中所揀回來的現實。”顯然這個現實已不是那個直接個別的客觀存在了,它實現了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有限與無限、偶然與必然的和諧統一。
老舍筆下的祥子形象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踐行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文藝理論。作品中的祥子是單獨的個別的,但他同時又是那一類人、一群人的縮影,以祥子的遭遇和命運為視角,我們能夠看到中國上個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我們能夠看到當時黑暗動亂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貧困與戕害,我們能夠看到那個時代許多貧困善良的人們苦苦掙扎而無所得而最終走向墮落與毀滅的深淵,我們能夠看到當時許多人們奉行個人主義,然而個人主義已走到了盡頭,那些人終將成為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這諸多的理論觀點與事實都向我們昭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原理: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都可以而且都應該比普遍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有普遍性。
由單純的個體延伸到整體,通過典型形象的塑造以闡釋深層的社會問題,這不由得使我聯想到黑格爾的“諂媚”說:“畫家把靜坐在他面前的那個人的表面形狀完全照葫蘆地描摹出來,這是一回事;他知道怎樣使足以見出主體靈魂的真正特征表現出來,這卻是另一回事。”見微知著,這也許就是佛家所說的一花一世界。黑格爾曾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而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寓言式的抽象品。”使讀者在典型的閱讀中思考感悟,獲得一種靈魂的震撼與情感的共鳴,這也正是作家的絕妙與成功之處。從典型性中折射出真實性的問題,這是現實主義手法的運用,恩格斯對現實主義的解釋是:“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了細節的真實之外,還要真實的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老舍正是立足于當時社會現實,聚焦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借作品痛斥黑暗社會,抨擊個人主義。這一點與巴爾扎克的創造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恩格斯評價巴爾扎克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大師,恩格斯之所以對巴爾扎克做出這樣崇高的評價,最根本的一點就在于巴爾扎克不是照相式的羅列生活現象,而是努力通過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揭示資產階級必然代替封建階級這一歷史規律。
恩格斯在給拉薩爾的信中也提出“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如莎士比亞劇作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完美的融合。”這些足以證明典型形象的塑造要做到理性與感性、共性與個性的融合滲透。
再者,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又是分不開的,人物的典型化與環境的典型化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可以說藝術典型的創造就應該包括人物與環境兩個方面,當然,人物是主要的,環境的設計是為人物塑造服務的。在馬克思看來,人和環境的關系是辨證的,一方面人是環境的產物,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正如祥子,正是當時病態社會的產兒,是被遺棄的對象。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和歷史條件歸根到底是由人的活動造成的,所以馬克思主義強調:“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在文藝作品中,人物總是處于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我們通常稱為社會的或時代的背景,但這種社會背景又是通過人物所在的具體生活環境,特別是圍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人與周圍的具體社會關系來體現的。祥子的展現,也是通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人物關系來展示的。通過閱讀祥子與劉四爺、虎妞、小福子等人的關系與事件,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的時代特點、時代氛圍和階級關系。
另外,在文學作品中,環境也是個別性與普遍性的統一。在個別的具體的環境描寫中體現一定的社會和時代的普遍的、本質的特征。《駱駝祥子》,在黑暗動亂的大的時代背景下,選擇祥子作為人力車夫的生活環境寫祥子的遭遇,折射出整個時代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存在環境都能反映時代的輪廓。在《駱駝祥子》中我們看到在祥子后來生活的大雜院中,老舍寫道:“小孩的出生與母親的死已被大家所習慣。”在那個不公平的世道里,窮人是容易死的,窮人死后是容易被忘記的。
是的,環境影響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在《駱駝祥子》的開頭,老舍先生便寫道:“假使他的環境好一些,或是多受點教育,他不會落到膠皮團里。”(另一方面,通過典型環境的描寫也鮮明的表露出作者的愛憎,表露出作者的批判矛頭指向,《駱駝祥子》中小馬兒祖父對祥子所說的一番話就很發人深思,鮮明的體現出時代環境對個人的影響甚至是決定。他這樣對祥子說:“你想獨自混好,誰不是那樣想呢,當初我的身子骨兒好,心眼好,一直混到如今了,我落到現在這個樣子,鐵打的人也逃不出咱們這個天羅地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并沒有這八宗事。”由此可見,腐朽的黑暗社會由來已久,并且根深蒂固。此等時代環境下的個人命運可想而知。通過人物關系寫環境,通過環境描寫刻畫人物,并使之相互融合,這也正是人物與環境典型化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
由于環境和人的關系是辨證的,所以在文學作品中為人物設計環境,一方面固然要為任務提供活動的舞臺,但更重要的是為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人物命運和結局提供生活依據,祥子的成長與墮落歷程也說明了這一點。當祥子十八歲離開鄉下來到城里,可謂是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與信心,這時的他帶著鄉村淳樸厚道的性格,可到了城里,在大的環境的浸染之下,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之下,祥子的內心垮掉了,他變得同流合污,他染上了一些惡習,變得自私變得墮落了。最終成了社會病態的產兒,成了個人主義的末路鬼。由此可見,能夠顯示出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最本質特征,使典型人物獲得充分的生活依據,從而提高人物的可信性與真實性,這是典型環境的最本質規定。
歌德說過:“藝術要通過一種完整體向世界說話。”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是這樣一個藝術整體,作家、藝術家通過這一整體去把握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質規律,同時獲得高度的審美效果。
以藝術典型論解讀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在潛移默化中品味藝術典型塑造的深層含義,這是一次對藝術與美的新的認識與感悟。在藝術典型論的指導下解讀作品,不僅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對我們以后的寫作與鑒賞也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讀駱駝祥子有感
在舊社會的北平,有很多當人力車夫來維持生計的底層人民,人力車夫也就是用人力來拉洋車載人,美其名譽洋車夫。
拉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一大早出車,早起晚歸,可能還勉強吃的上飯,頂多算有一頓沒一頓的。而每個拉人力車的,都夢想著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有了自己的車后,就可以省出很多錢,就簡單的來講,他們可以不用付租車費,出車時間沒了限制如果愿意的話可以拉很長時間掙更多的錢,還可以拉包月,而不是拉整天兒。外行人可琢磨不透其中的奧義,特別是高階人民,但如果你當了洋車夫,學會發現,里面的學問可多著那!
祥子就是一名夢想著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的洋車夫,他這個人從來不怕吃苦,而這種人最容易成功了,不是么?這是讀者們的一種習慣性思維,努力就一定有回報。
但可惜,那是在舊社會,底層人民的苦,你恐怕永遠也體會不到。
祥子是鄉下人,在十八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以及幾畝薄田,從而來到城里賣力做苦工。三百六十行里的所有苦工幾乎都做了一遍,最終當上了人力車夫,勉強能夠維持生計。
他省吃儉用,足足用了三年時間才攢夠了九十六元,在那時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而他也如愿以償的得到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車,拉上了包月,生活也有了起色。
可是上天并看不起這種努力奮斗的底層人民。
那幾年爆發戰爭,兵荒馬亂的,許多洋車夫以此為借口躲在家里不出車,可這依然不阻擋祥子,依舊照樣出車,但在一次去清華的路上,被十來個兵捉了回去。這里作者并沒有描述細節,也沒有講述原因,翻過一頁后祥子就已傷痕累累了。讀者可能會不免有些疑問,可那時候的情景就是這樣的,舊社會的黑暗沒有理由,也絲毫沒有人性。
祥子就這么平白無故的被抓了回去,車也丟了。好在那是得到了三匹駱駝賣了以后再努力努力苦日子也快熬出了頭。老天爺不舍得放過可憐的祥子,每次都是有一點起色和希望就都被掐滅,生動的描述了底層人民命運的不公。
他的人生就是三起三落:起得緩慢,落得飛速,來不及一丁點的嘆息時間。
拋開這一切,我有一個深刻的問題:祥子這么努力,為何一直在底層社會?祥子這么省吃儉用,為何沒有一丁點去干一票大生意的想法?
在舊社會,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命運好似早已被寫下:你出生在底層社會,就不可能有一點咸魚翻身的可能。你或許有這個信心與斗志,但是人家不可能會給你嘗試的機會。出生在低級階層的人民一出生就是被鄙視的,做什么都會屢屢碰壁,甚至會被同行嘲笑,這也是為什么以前等級分化嚴重現象的原因所在。反之,出生在高級階層的孩子,好似生下來就成功了,根本不需做任何事情,這也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
合上書本,我竟然不禁思索到理想的實現究竟是主要靠努力還是先天呢?
【《駱駝祥子》文學賞析】相關文章:
關于駱駝祥子好句賞析01-24
《駱駝祥子》心得02-18
《駱駝祥子》句子11-18
駱駝祥子讀書心得_駱駝祥子讀后感12-28
2022《駱駝祥子》體會02-25
《駱駝祥子》有感范文02-02
我說《駱駝祥子》01-21
駱駝祥子摘抄匯總02-09
駱駝祥子讀書日記12-20
《駱駝祥子》讀書隨筆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