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沈從文和魯迅的隔閡名人故事
故事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一個帶有寓意的事件,那你知道關于講述“名人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沈從文和魯迅的隔閡名人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字體產生的誤會
沈從文和魯迅的矛盾,和丁玲很有關系,該事由來要從沈從文和胡也頻、丁玲三人的友誼說起。
當時,丁玲、胡也頻和沈從文都是沒名氣的窮青年,三人認識后,性情相投,志向一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沈從文因為投稿屢被報刊拒絕,有時甚至連退稿也得不到,十分絕望。他氣上來,總是把文章扔到地上去。胡也頻就悄悄把這些文章重新收好,四處跑著去找發表的地方,其實他自己的也一樣沒人要。
有一次,胡也頻通過關系,居然把沈從文一篇文章發表在周作人主編的刊物上,檔次應該說是很高的。刊物印出來后,胡也頻拿起就跑,去向沈從文報喜。當沈從文從目錄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時,感動地抱住胡也頻哭了。
胡也頻和沈從文的字體十分相似,都是細細小小像蚊蟲一般。這還不算,他們還喜歡用同樣的稿紙和硬筆頭,書寫方式也一樣,都是不按稿紙的固定線路,只管密密麻麻寫得滿滿當當。編輯們很難把他們區分開,一些雜志的編輯部往往把二人視為一人,把“也頻”當做沈從文的另一個筆名。
更有趣的是,丁玲開始寫小說后,所用的字體、書寫的方式也和二人一模一樣,也是細如蚊蟲的字體,密密麻麻地寫滿稿紙。丁玲的《在黑暗中》寫出來后,拿給《小說月報》的編輯葉紹均看。葉紹均看后說,這篇小說不是胡也頻的,就是沈從文的。
就是這種字體的相像,造成了沈從文和魯迅的隔閡。
1925年,丁玲在北京的日子一天難似一天,終于連吃飯也成了問題。她給魯迅等人寫信求助,信中說,一個女子在現在的社會中,是怎樣難于活下去,她碰了很多釘子,還是沒有出路。她請求魯迅給她想辦法找個吃飯的地方,即便是到印刷廠去做印刷工人也可以。
魯迅收到了這封署名“丁玲”的信。
本來,魯迅是很幫助年輕人的,也常收留無路可走的年輕人,住在自己家里,家中的寄住者一批一批,幾乎沒中斷過。而由他介紹,走上文學之路的青年更是不在少數。特別是女青年,在那個年代走出家門本就十分不易,所以魯迅更是有求必應,盡力幫助。
但是有一次,北大學生歐陽藍利用魯迅這種熱情,給自己取了個女性的名字,寫信請求魯迅幫忙推薦稿子。魯迅上了當,十分惱火。
從此,對自稱為女性的求助信,魯迅總是十分謹慎的。因此當他接到丁玲的信后,就把信拿給孫伏園等人,打聽一下是否真有其人。周作人對這個字體覺得十分眼熟,因為他見過沈從文的稿子,就猜測可能是沈從文的。因為有歐陽藍的例子,魯迅幾乎沒仔細核實,就認定這是沈從文的惡意所為。
隔閡越來越深
丁玲久等來信沒有回音,十分苦惱。當時胡也頻正追求丁玲,見她著急,便決定親自到魯迅家里問一問。到了門口,遞了片子,特意在上面注明自己是丁玲女士的弟弟(胡比丁年齡小)。結果就聽到魯迅在里面有些生氣地大聲說:“說我不在家!”胡也頻吃了閉門羹,怏怏而回。
魯迅也很生氣,對朋友說,近來出了個沈從文,取了女人名字給我寫信,又叫人扮成是這莫須有的女子的弟弟,或許想讓我相信真有一個“丁玲”吧!
不久,丁玲走投無路,回故鄉去了。而沈從文還什么都不知道呢!
當時沈從文時常使用一個筆名叫“休蕓蕓”,知道他這個筆名的人很多。丁玲和胡也頻對他的昵稱就是“休”。
1925年7月,《國語周刊》發了沈從文一篇文章,署名是“沈從文”。魯迅用十分不屑的口氣寫信給錢玄同,說:“這一期《國語周刊》上的沈從文,就是休蕓蕓,他現在用了各種名字,玩各種玩意兒。”其中的“各種玩意兒”暗指他化名為“丁玲”向他求助。可見,魯迅對沈從文的誤解是很深的。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沈從文后來也終于知道了這些事。魯迅尖刻的嘲笑,不僅讓他感到委屈,自尊心更是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后來,魯迅終于明白了真相,知道真有丁玲這個人。不過,雖然兩人都知道是一場誤會,但他們彼此自尊心都太強,都不肯主動表示和解。況且隔閡畢竟是已經有了,這種芥蒂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
除此之外,兩個人在文學觀上的分歧,使他們有過幾次不大不小的筆墨論爭。
沈從文寫了《文學者的態度》,魯迅寫了《“京派”與“海派”》、《北人與南人》,兩人各執一端,互不相讓,引發了京、滬之爭。再后來,林語堂和魯迅展開關于小品文的爭論。沈從文發表了《談談上海的刊物》,對論戰雙方都進行了批評。這篇文章引來了魯迅的《七論“文人相輕”——兩傷》,對沈從文的意見進行了批評。
在文藝觀上,魯迅和沈從文分別代表了1930年代最有影響的兩派文學觀,雙方在文學上分別達到了兩種很高的境界:魯迅的現實力度,沈從文的藝術純度,各自都有很高的造詣。
就這樣從不同的藝術道路到達了同樣藝術高度的兩個人,卻始終沒有見過面,沒有交往過,實在是一種歷史的遺憾。
不過,魯迅和沈從文盡管彼此有著分歧,卻并沒有妨礙他們對彼此的欣賞。魯迅逝世后,沈從文寫了《學魯迅》,充分肯定了魯迅的貢獻,魯迅的逝世使他感到了失去一個時代最有力量的人的悲哀。同樣,魯迅對沈從文的文學才華,也曾給予充分的肯定。
魯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于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科專門學醫,后從事文藝創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的革命主將,可謂知言。
【沈從文和魯迅的隔閡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名人魯迅刻早字的故事11-22
魯迅讀書的名人故事(精選7篇)06-05
名人對魯迅的評價12-26
有關魯迅的故事03-14
關于魯迅小故事07-19
關于魯迅的幽默故事11-08
魯迅愛書的故事啟示11-17
魯迅的作品《好的故事》11-10
好的故事魯迅賞析08-31
魯迅名人名言大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