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兒童教育觀讀后感
讀了魯迅的書,有利于拉近學生和魯迅的距離,還原一個立體的、全面的人間魯迅,消解魯迅在學生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臉譜化形象,讓學生認識冷峻魯迅不為我們所熟悉的一面。
1、童年回憶,見證魯迅的率真和溫情。
魯迅作品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魯迅的原作,因此,如何從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興趣出發,拉近學生和魯迅的距離,讓學生親近魯迅,閱讀魯迅,是我們在魯迅作品教學中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個冷峻的魯迅也許令人心存敬畏,而一個率真的、溫情的魯迅會讓人愿意親近。從兒童視角解讀魯迅作品,品味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文字,走進一方寄托深遠的風雨故園,觸摸都市游子的內心情愫,學生或許暫時還難以理解其中復雜的人生況味,但對故鄉的脈脈溫情,文學的純粹與人性的溫暖,已經深入人心。學生感受到魯迅的親和力后,再去了解魯迅的時代、魯迅的身世,去閱讀魯迅憂憤深廣的作品,這樣就能形成一種梯度閱讀的良性循環。
2.去臉譜化,還原一個立體的魯迅。
在魯迅作品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結構有限,加上魯迅作品自身意蘊豐富、艱澀難懂,造成了學生對魯迅的誤讀,甚至不讀。在老師們抽象的政治說教和機械的階級分析中,魯迅被簡單地臉譜化為一個筆如刀劍的戰士,一個橫眉怒目的好斗者。
事實上,魯迅不僅是高聲吶喊的斗士,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比如說他小時候頑皮,上課搞小動作,在課堂上偷偷地描摹圖畫;他生活小資,好吃小吃,還抽煙,更愛看電影,尤其是30年代的好萊塢大片;他還喜歡坐汽車兜風,這可是當時的高消費;他甚至像普通的父母一樣,溺愛兒子海嬰。魯迅就是這么一個率性至情的`人,用孔慶東的話來說:“魯迅不是冷冰冰的一個簡單的文化斗士,而是這么有人情味的一個人。”如果我們在文本教學之外,引導學生拓展閱讀一點關于魯迅的相關材料,還原一個立體的、率性的魯迅,學生也許就不再畏懼 魯迅 先生,不再抗拒閱讀先生的作品了。
3.多維解讀,品味魯迅作品主題的豐富內涵。
教學大綱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鼓勵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多角度解讀。魯迅的作品往往意蘊豐富,角度單一的解讀活動難以涵蓋其深刻內涵,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學生的收獲一定會大得多。
魯迅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對魯迅作品的閱讀與理解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教師的講解只是一座橋梁,目的是能使學生認真地品讀魯迅作品,以自己的眼光去鑒別,以自己的經驗去審視,以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以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從而得到自己的感悟與體會,形成自己的判斷與評價。
【魯迅兒童教育觀讀后感】相關文章:
咀嚼魯迅讀后感10-30
魯迅故鄉讀后感10-11
《魯迅辮子》讀后感12-04
魯迅孔乙己讀后感11-25
魯迅《社戲》讀后感10-31
魯迅社戲讀后感10-31
魯迅小說讀后感10-16
魯迅全集的讀后感11-11
魯迅《故鄉》優秀讀后感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