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通用7篇)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
2、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宿建德江。
3、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所描寫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二、自學古詩
1.范讀全詩。(整體感知內容)
2.指名讓學生讀,檢查學生的讀音及斷句。
3.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
自學提示:
(1)根據課文注釋,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2)小組討論,議一議如何理解這首古詩。
(3)提出問題。
三、檢查自學
1.結合詩句理解詞句的意思。
移舟:劃船離岸的意思。
泊:劃船靠岸。
煙渚:渚,水中的小塊陸地。煙渚,霧氣籠罩下的江中陸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黃昏,引起詩人新的'愁苦。
野曠:野,野外。曠,空曠。
天低樹:天比樹還低。
2.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結合圖意理解詩歌的后兩句。
在一個江中的孤島上,幾棵高高的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遠遠望去由于是在空曠的野外感覺天比樹還低。清幽的月光照在水面,感覺月亮離人是那么的近。
引導體會作者心情:此時作者遠在異地,舉目無親,孤苦無援,身處這空曠的野外,一種思鄉之情幽然而生。夜幕降臨,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離得那么近,有了一絲喜悅,也帶來一些慰藉。
待到明天詩人又會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導朗讀
1.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仔細體會詩中表達的情感。
3.配樂朗讀
板書設計: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2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選自國家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寫景作品。“愁”是全詩的詩眼,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屬于山水田園詩,詩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風光的描寫中抒發自己或閑適或愁苦的情懷,這正是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主要特點。有趣的是這首詩的景語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歸,仕途無望,暮靄曠野使詩人舊愁更添新愁。據此,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情感,感受“詩眼”在詩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標: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并學習“知人論詩”、“想象”等賞析方法。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情感的體會以及對山水田園詩特點的了解和學習古詩詞的方法。進而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
二、學情分析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對象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六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
2、課堂參與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3、思維活躍但抽象思維薄弱。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古詩詞基本的學習方法就是多讀,所以我充分地讓學生讀詩,努力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由初讀的讀正確、讀出節奏,到讀出畫面、讀懂意思,再到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讓自己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用朗讀的方式與詩人對話與文本對話,培養語感,體會詩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等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遠比知識的傳授重要,那將使學生受益終生。所以,我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導入新課時便引導學生朗誦積累的課內外的古詩,并回顧學習方法,即多讀、借助注釋和聯系語境理解詩意。鼓勵學生去獨立閱讀,加強積累。
四、教學過程
這首詩詩中有畫,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這兩詩具有山水田園一般特點,我設計了“整體通讀,把握詩意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教學模式作為教學步驟。
1、在“整體通讀,把握詩意”這一環節中,由朗誦積累的古詩引入,既復習舊知,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再引導學生多次的有要求有層次的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正確、讀出停頓讀出古詩的韻味、到默讀勾畫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現了讀的目的性和層次性。接著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首詩描寫了是夜晚的景色,有那輪賦予文人墨客無數靈感的“明月”,對這首詩有個整體的了解。更交流了作者生平,為后面了解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和學習“知人論詩”的賞析方法打下基礎。
2、在“分步解讀,品悟詩情”這一環節中,宿建德江重在扣住“山水田園詩的宿建德江寫了哪些景語呢?這些景語又是為了表達怎樣的情語呢?”這一問題自讀自悟,抓住詩眼“愁”字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愁啊?”從而體會詩人的羈旅之思、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滿腹惆悵。“作者為什么只寫了這些景物?”這一問題的設計,再次引導學生體會到山水田園詩“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3、深刻體會作者人生經歷,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歸納出“知人論詩”這一賞析古詩的重要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并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送給學生新的山水田園詩,鼓勵學生多讀多積累,也多體會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多運用“讀、看注釋、想象、知人論詩”這些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方法。
4、板書設計板書設計也緊緊扣住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和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把山水田園詩的特點”一切景語皆情語”作為主板書。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核心,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本堂課中會讀會學會用。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3
一、導入設計
同學們,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游覽了遼闊的大草原,欣賞了丁香獨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將去古典詩詞里欣賞一幅幅意境雋永的水墨畫。我們將隨同詩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靜謐與原野的空曠。
二、預習檢測
1.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清幽境界,清淡簡樸,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孟浩然一生好學,交際廣泛,與李白、王維、王昌齡、張九齡等交往甚密。其代表作有《春曉》《過故人莊》等,收錄于《孟浩然集》中。
2.介紹背景
宿建德江一詩寫于詩人因求仕失敗而漫游于吳越之時。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門山一帶隱居,希望走以隱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詩人告別隱居生活,躊躇滿志地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想實現為國效力的政治抱負,結果科舉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東歸,開始了漫游吳越的生活。面對迷蒙的江中小洲,詩人又難免產生理想幻滅之痛、前途暗淡之憂。
3.解題: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經今屬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詩題合起來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結合課本插圖,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誦讀訓練
1.出示投影,理解并積累字詞(根據導學案,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
(主要檢查各小組合作完成情況,對不懂的進行解析)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
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
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
渚:水中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野:原野。曠:空闊遠大。
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2.讀出節奏,讀通詩句,嘗試劃分停頓符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兩首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情境。
三、學生略讀全文,初步感知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學習生難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節奏與韻律。
過渡:同學們,請大家自由地把這首詩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前兩遍爭取把字都念正確,后兩遍爭取把詩句讀通念順,可用鉛筆試著斷句。
(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教學生字、易讀錯字。
生字:德。“德”的筆順較多,注意右下部“心”上有一橫,不要漏寫。
易讀錯字:泊。“泊”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讀音:bó和pō,通過讀詩句可知這里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讀成“bó”。
四、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一)問題探究
賞析: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
(畫面感)
2.渚是什么意思?
(水中小塊陸地)
3.“愁新”是什么意思?
(為思鄉而憂思不堪的心愁)
4.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情景嗎?
(充滿詩意,日暮時分,行走了一天的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岸邊。)
5.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
(憂愁、情緒低落)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生字詞“德、渚”,理解詩文意思。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朗讀與體會,感受詩歌意境,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人的憂愁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教學難點:深入體會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導入
談話導入:分享思鄉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進而引入課題宿建德江
四、初讀
1.教師范讀-糾正字音(渚)、明確朗讀節奏
2.解詩題:宿建德江以舟泊暮宿在建德江。
3.學生自讀
五、析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你最喜歡的詩句,并說明你的理由。
(一)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1.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嗎?(畫面感)
2.渚是什么意思?(水中小塊陸地)
3.“愁新”是什么意思?(為思鄉而憂思不堪的心愁)
4.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下這是怎樣的情景嗎?(充滿詩意,日暮時分,行走了一天的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岸邊。)
5.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憂愁、情緒低落)
6.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7.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二)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意境深遠)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天地廣袤,夜色寧靜,一輪明月把天和樹,還有水連接在了一體,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來慰藉。)
3.你們這樣的場景是什么樣子的嗎?(視頻)
4.讓我們邊想象畫面,邊進行朗讀。
六、品讀
讓我們將自己想象成孟浩然,配著音樂,一起來朗讀這首詩。
七、小結
學生匯報本節課的收獲,教師進行補充
八、作業
用畫筆,將這首詩畫出來。
你能帶著這樣的心情為我們讀一讀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賞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呢?
(意境深遠)
2.你能想象此時的畫面嗎?
(天地廣袤,夜色寧靜,一輪明月把天和樹,還有水連接在了一體,漂泊的游子只有明月的陪伴,明月來慰藉。)
(二)啟示——共情共鳴,引發壯志。
1.請簡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1)以“新”說“愁”,別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該好好休息,誰知在這鳥兒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新”字寫出了詩人的愁苦時時而生。(意對即可)
2.分析三、四兩句中表達的作者的感情。
這兩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寫日暮時刻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與舟中人是那么近,曠野無垠唯有明月近人,我們能想象到詩人羈旅的惆悵、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等千愁萬緒涌上心頭,在表現手法上一隱一現,一虛一實,互相映襯,互相補充,構成了一種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意對即可)
3.思考:分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體現的作者的心情。
明確:與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他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詩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理清思路,確立中心發言人。
是旅途中暫時把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中小洲邊上,蒼茫的暮色給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縷新的愁緒。
五、拓展延伸
相關詩詞例舉
《村居》[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點絳唇·紅杏飄香 》[宋]蘇軾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慈姥竹》[唐]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離亭賦得折楊柳二首》(其二)[唐]李商隱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獨柳》[唐]杜牧
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
《憶楊十二》[唐]元稹
楊子愛言詩,春天好詠時。戀花從馬滯,聯句放杯遲。
日映含煙竹,風牽臥柳絲。南山更多興,須作白云期。
六、學生再次朗讀全文,主題探究
明確: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本詩一個“愁”字點出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充斥著與景物相襯的淡淡的愁緒。表達了詩人羈旅之思,異鄉愁緒。
七、課文總結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近了一輪明月。因為思鄉,李白曾經這樣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因為思親,杜甫曾經這樣寫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因為愁眠,張繼曾經這樣寫道:“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也是因為滿腔愁情,孟浩然寫下了這首宿建德江,于是有了“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樣的千古名句。同學們,愿你們志存高遠,立求學報國之堅定志氣;勇于擔當,蓄建設祖國之蓬勃銳氣;心胸寬廣,養復興中華之昂揚大氣;踐行初心,葆造福世界之浩然正氣。
八、作業布置:
詩人筆下的月亮還有著怎樣的寄托呢?大家可以課下搜集一些關于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再現古詩中的意境美和畫面美,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文字中的詩情畫意。宿建德江引導學生抓住詩眼“愁”,體會詩人筆下景物的特點,感受詩人抒發的孤寂愁苦之情。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學法,并鼓勵學生及時改寫,進一步讀懂詩人筆下描寫的景物及表達的情感。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5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羈旅之思。
教學目的:
1、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1、理解詞句,明確內容。
2、體會作者表達的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腦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介紹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課:
1、出示學習要求:(出示圖片)
1)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背誦并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2、出示古詩內容:(出示圖片)
1)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欣賞邊理解詩意。
2)個體感知:
借助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可小組內交流。
3)說一說:
你認為你理解了哪句,說出來讓同學們欣賞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詩句,教師相機點撥)
4)比一比:
誰來用自己的話說出這一首詩的意思。(小組比賽)
5)問一問:
客人的“愁緒”有哪些?
后兩句詩更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6)讀一讀:
有感情朗讀。
7)背一背:
比比誰背得快。
三、復習鞏固:
對照圖片,發揮聯想,用第一人稱來描述古詩內容。(先寫后說)
四、古詩欣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五、課后作業:
背誦古詩。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背誦《宿建德江》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和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意境美,學習如何從字詞中解讀詩人的情感與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的思鄉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意境,把握詩人的情感。
難點:深入分析詩歌中的.意象,體會其深層含義及詩人的情感寄托。
教學準備
《宿建德江》的原文、注釋及譯文材料。
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資料。
多媒體教學設備(可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江南水鄉的風景視頻或展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寧靜美麗的自然景象中,然后引出詩人孟浩然及其作品《宿建德江》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約5分鐘)
簡要介紹孟浩然的生平、創作風格及其在唐代詩壇的地位。
介紹《宿建德江》的創作背景,如孟浩然游歷江南時的所見所感。
三、朗讀與感知(約10分鐘)
初讀感知:教師先范讀,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停頓,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學生自讀:學生自由朗讀,嘗試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集體朗讀:全班齊聲朗讀,進一步熟悉詩歌內容。
四、詳細講解(約15分鐘)
字詞解釋:對詩歌中的關鍵詞匯進行解釋,確保學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意境分析:引導學生分析“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等詩句中的意象,如“煙渚”、“日暮”等,探討這些意象如何共同營造出一種孤獨、思鄉的氛圍。
情感解讀:討論詩人通過自然景物抒發的思鄉之情,理解“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中所蘊含的孤獨感與對家鄉的深深思念。
五、拓展延伸(約10分鐘)
比較閱讀:選取孟浩然或其他詩人描寫相似主題(如思鄉、旅行)的詩歌,進行對比閱讀,探討不同詩人處理相同主題的手法與風格差異。
創作實踐:鼓勵學生以《宿建德江》為靈感,寫一篇短文或小詩,表達自己對家鄉或旅途的感受。
六、總結回顧(約5分鐘)
總結要點: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孟浩然詩歌的特點及其情感表達方式。
布置作業:背誦《宿建德江》并準備分享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或創作的作品。
課后反思
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收集學生反饋,以便后續教學的調整與優化。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朗讀并背誦《宿建德江》理解詩歌的基本意思和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等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情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詩歌中蘊含的自然美和詩人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和對自然美的熱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達。
難點:深入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理解其深層含義及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故事導入:簡短介紹孟浩然的生平及其詩歌風格,可提及他熱愛自然、常游歷山水的生活背景,為學習本詩奠定情感基礎。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知(約10分鐘)
集體朗讀:全班一起朗讀《宿建德江》注意節奏和韻律。
個人試讀:請幾位同學個別朗讀,教師適時糾正發音,強調五言詩的讀法。
討論初感:學生分享初次閱讀的感受,引導學生注意詩歌營造的氛圍。
三、詩歌解析(約20分鐘)
字詞解釋:講解詩中關鍵詞匯,確保學生理解每句的基本含義。
意象分析:
“移舟泊煙渚”:分析“移舟”、“泊”、“煙渚”的畫面感,感受詩人旅途的疲憊與停泊的靜謐。
“日暮客愁新”:探討“日暮”所暗示的`時間感與“客愁”情緒的聯系。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分析自然景象與詩人情感的交融,理解“天低樹”、“月近人”的象征意義。
情感解讀:綜合以上分析,引導學生理解詩人孤獨、思鄉的情感。
四、小組討論(約10分鐘)
分組討論:學生分組,每組選擇詩中的一句或一個意象進行深入討論,準備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五、成果展示與交流(約10分鐘)
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提問或補充,促進課堂互動。
六、拓展延伸(約5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宿建德江》與其它表現思鄉之情的古詩有何異同?可以提到李白的《靜夜思》等,比較不同詩人處理相同主題的手法。
【孟浩然《宿建德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07-31
孟浩然-詩詞《宿建德江》09-10
孟浩然《宿建德江》賞析的內容08-14
孟浩然《宿建德江》翻譯及賞析09-13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3篇06-05
孟浩然《宿建德江》唐詩譯文及鑒賞答案08-26
有關孟浩然唐詩《宿建德江》優秀教案01-25
孟浩然宿建德江寫作背景是什么11-20
孟浩然宿建德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