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莫言《母親》原文及賞析
莫言的散文《母親》通過回憶母親在苦難日子里頑強生活的勇氣與信念及對“我”的啟悟與激勵,表現了母親的堅韌,勤勞,樸實與偉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和整理的的莫言《母親》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母親
莫言
我出生于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后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彌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濕,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我人生記憶的起點,也是我文學道路的起點。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我腦海里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小說的面貌和特質。
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里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饑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
我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饑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么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她在饑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
有一段時間,村子里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里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里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么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說: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于未來的希望。多少年后,當我回憶起母親這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活下去,無論多么艱難也要活下去!現在,盡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里所包含著的面對苦難掙扎著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著我,激勵著我。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畫面:以色列重炮轟擊貝魯特后,滾滾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太太便從屋子里搬出一個小箱子,箱子里盛著幾根碧綠的黃瓜和幾根碧綠的芹菜。她站在路邊叫賣蔬菜。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里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腦海中翻騰著,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著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
在那些饑餓的歲月里,我看到了許多因為饑餓而喪失了人格尊嚴的情景,譬如為了得到一塊豆餅,一群孩子圍著村里的糧食保管員學狗叫。保管員說,誰學得最像,豆餅就賞賜給誰。我也是那些學狗叫的孩子中的一個。大家都學得很像。保管員便把那塊豆餅遠遠地擲了出去,孩子們蜂擁而上搶奪那塊豆餅。
這情景被我父親看到眼里。回家后,父親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也嚴厲地批評了我。爺爺對我說:嘴巴就是一個過道,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草根樹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樣的,何必為了一塊豆餅而學狗叫呢?人應該有骨氣!他們的話,當時并不能說服我,因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樹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樣!但我也感到了他們的話里有一種尊嚴,這是人的尊嚴,也是人的風度。人,不能像狗一樣活著。
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我的父親和爺爺又教育我人要有尊嚴地活著。他們的教育,盡管我當時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獲得了一種面臨重大事件時做出判斷的價值標準。
饑餓的歲月使我體驗和洞察了人性的復雜和單純,使我認識到了人性的最低標準,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質的某些方面,許多年后,當我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這些體驗,就成了我的寶貴資源,我的小說里之所以有那么多嚴酷的現實描寫和對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與過去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的。
當然,在剖析人性殘忍時,我也沒有忘記人性中高貴的有尊嚴的一面,因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許多像他們一樣的人,為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
賞析
莫言的散文作為他小說的藤蔓,更是全面理解他作品的燈塔。他的這篇敘事散文《母親》更是集中體現了他對于生命本源的珍惜與尊重。這篇散文從傳統類的敘寫母親及母子親情之外拓開一筆,通過回憶母親在苦難日子里頑強生活的勇氣與信念及對“我”的啟悟與激勵,表現了母親的堅韌,勤勞,樸實與偉大,字里行間流露出母親的由衷尊敬與感恩,作者把這種對生命載體——母親的由衷尊敬與感恩,上升為他對生命本體的終極崇拜,珍惜,尊重與熱愛,充分顯示了作者獨特的母性意識與生命意識。
散文視野廣闊,結構謹嚴。這篇散文撇開了一般描寫母親與母子親情的傳統模式,以宏大的視野,在平實的敘述中,層層鋪敘母親作為生命之載體與精神之源,在苦難日子里給“我”的希望,勇氣與信念,這里的母親,不僅是賦予“我”生命的載體,亦是人類之所以存在的生命的本體,對于母親的謳歌與尊重,亦是對于生命本身的謳歌與尊重。這種對于人類生命本體的關注,因而使這篇敘事散文有一種闊大的視野和別樣的韻味。
莫言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讀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傾聽他以高密人的樸實的話語,娓娓地向我們講述他的見聞經歷,訴說他的生活感悟,感覺是那樣的隨和。而讀后再細細一品味,就會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藝術魅力。《母親》一文,作者如話家常地敘寫母親在艱難歲月里的經歷,刻畫了一位堅強、樂觀的母親形象。
文章以母親捶打野菜的特寫鏡頭開篇,苦澀的氣味、沉悶潮濕的聲音,渲染了一種沉重的氛圍;作者還以盛開的梨花這一優美的背景,反襯這幅令人心酸的畫面,為下文的敘述作好了充分的鋪墊。接下來,作者用“勞作最辛苦”“饑餓最嚴重”與“哼唱小曲”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親的樂觀。其中“愁容滿面”“哼唱小曲”這一對看似矛盾的詞語,細膩地體現出母親既為家人的生活憂愁,又不向命運低頭的心理。
作者在“偏僻落后”“艱難的歲月”時代背景的基礎上,繼續講述家中的背景:父親被誣陷,家中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村子中幾個女人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而自殺,我們可以想像作者母親內心該有多么的痛苦!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具體敘述了找不到母親而痛哭的情形,表現出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更襯托出母親的堅強。特定的背景,有助于刻畫人物鮮明的性格,抒發作者真摯的情感,如《背影》就是把“南京送別”置于“祖母去世、父親賦閑”的背景之下,才使父親強壓心頭的煩憂、無微不至的愛子之情感人至深的。本文中具體背景的交代,使得母親的堅強更加難能可貴。作者還接著以飽含深情的議論,表達出母親的話語對自己的影響和激勵。
作者記述中,宕開一筆,由母親的堅強而聯想到另一位堅強的老太太:在戰爭的硝煙中叫賣蔬菜,即使吃沙土也要活下去,這看似與母親無關的敘寫,實際上突出地襯托了母親堅強的形象,作者還由此而引發議論,拓展到人類頑強生存的信念,使得母親的堅強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深化了文章主題。
這篇散文還具有作家鮮明的個性色彩。不管讀莫言的小說還是讀他的散文,我們都會強烈感受到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強烈的作家個人色彩。這種強烈的個性色彩,既是內容上的,也是情感上的。故鄉山東高密東北鄉是莫言先生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這篇散文也是立足他深深記念的故鄉 山東高密東北鄉及這片熱土上生活著普通的母親,父親和爺爺。如果說母親給了他生命之源,不如說是故鄉這片熱土給了他生命之源。莫言作品的內容上不僅打上了鮮明的個人記憶的烙印。其感情也是莫言式的,極富感性化色彩,本文作者以簡潔的文筆,包含了深沉,豐富的感情,融敘事,抒情與議論于一體,讀來令人感到回腸蕩氣,酣暢淋漓。
如果我們再細細品讀,就會得到寫作方面的有益啟示:以特寫鏡頭描寫人物,凸現人物形象;將人物置于具體情境中,細致描寫言行,使人物性格鮮明;運用聯想,豐富文章內容,深化文章主題。本文語言也獨具特色,在看似平淡,簡潔的語言中,包含了深厚的感情與豐富的韻味。平淡中見警策,平凡中顯深沉,令人回味無窮。
【拓展】
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本名管謨業,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其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著稱,擅以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1978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1981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學天賦。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在文壇引起轟動,并憑借該小說獲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12年莫言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作家。2016年,當選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副主席。
創作特點
1、尋根文學
莫言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3月,莫言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演講《福克納大叔,你好嗎?》說:“他的約克納帕塔法縣尤其讓我明白了,一個作家,不但可以虛構人物,虛構故事,而且可以虛構地理。”正是受到福克納的啟示,莫言將“高密東北鄉”寫到了稿紙上,莫言表示:“我也下決心要寫我的故鄉那塊像郵票那樣大的地方。”于是從1985年《白狗秋千架》開始,莫言高舉起了‘高密東北鄉’的大旗,如同一個草莽英雄現世,創建了自己的文學王國。正如托馬斯·哈代筆下的英格蘭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亞·馬爾克斯所描寫的南美鄉鎮馬孔多。通過對自己故鄉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狀況的描寫,傳達了某種帶普遍性的人性內容和人類生存狀況,將一般的鄉情描寫轉化為對人的“生存”的領悟和發現。這樣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鄉土文學”的狹隘性和局限性,而達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2、現代主義
在莫言的小說中,可以很容易發現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多方面的,有意識流小說的內心獨白、心理分析、感覺印象、幻覺夢境、時空顛倒等;有魔幻現實主義的隱喻、象征、預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誕派戲劇的夸張、變形、荒誕;還有結構主義、感覺主義、象征主義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兩位,即威廉·福克納和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小說結構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斷的場景切換和時空顛倒,具有明顯的空間形式小說的特征,與福克納的風格遙相呼應。而他引用神話傳說以及動物角度敘事則明顯帶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意識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現手法,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經明顯體現出來,比如他發表于1985年的《枯河》,小說運用了意識流的蒙太奇手法將過去與現實交融在一起,并且以兒童“小虎”的感覺描寫代替敘事,令故事詩意化和夢境化。還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狀閃電》里的慢鏡頭描寫,《歡樂》里的自由聯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識流藝術的體現,莫言在運用意識流手法的過程中,兌現了自己對于仿夢小說的追求,形成了他獨特的幻覺現實主義。
莫言對于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借鑒是廣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納和馬爾克斯。《幽默與趣味》寫人進城市后變成猴子,則有著卡夫卡《變形記》的荒誕。但莫言并非單純的借鑒,他對西方現代主義極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發表于1993年的《酒國》更是一部史無前例的創新實驗性小說,具有后現代主義特征。
3、傳統說書
莫言在借鑒西方現代主義的同時,很快意識到要逃離那些像福克納、馬爾克斯等西方現代派大師那樣的“灼熱的高爐”,逃離的結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學故鄉“高密東北鄉”。他努力從齊魯文化、蒲松齡《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元雜劇,從民間故事、民間藝術(包括高密撲灰年畫、高密泥塑、高密剪紙和茂腔等)等傳統和民間文化資源中汲取營養。尤其是《聊齋志異》,對莫言影響極大,莫言曾評價《聊齋志異》是一部“化腐朽為神奇”的著作,2012年莫言在瑞典發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講故事的人》時說:“二百多年前,我的故鄉曾出了一個講故事的偉大天才——蒲松齡,我們村里的許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傳人。”
莫言從自己家鄉東夷文化遺存中大量出現的鳥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種各樣民間藝術、傳說和古代偏于神鬼演義方面的文學文本如《封神演義》中的土行孫和《聊齋志異》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獲得靈感,又從豐富的現實生活中獲得鮮活的養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擬歷史與現實的同時,使自己的創作插上了自由想象的翅膀,進而在心理上、邏輯上達到了高度的真實性和高超的藝術創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結合,從而在繼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納、馬爾克斯等現代派大師的基礎上,又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文學藝術的大地,實現了文學從“現代主義在中國”到“現代主義中國化”的飛躍。
4、暴力美學
莫言作品具有強悍的暴力主義,發表于1986年的《紅高粱》是一個初級文本,仿佛是一種原始的語典,收錄了通奸(野合)、縱酒、砍頭、剝皮等等基本暴力語匯。它們是一種證詞,以驗證“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之后莫言成為了堅定的酷語書寫者,如《酒國》里的紅燒嬰兒,《筑路》中的剝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剝貓皮,《靈藥》中的對死人開膛取膽,《白棉花》里的清花機攪碎人等等,莫言以獨特的感官描寫展示暴力帶給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他在小說第九章《杰作》中用了一萬四千多字描寫了對錢雄飛的凌遲過程,莫言以他深厚的語言功底和驚人的想象力向讀者呈現了一個鮮活生動、驚心動魄的酷刑場面。每一次利刃的割戮和受刑者的呼痛,都匯聚成了一種話語的奇詭快感,流動在小說的語句之間,仿佛一種來自地獄的悲慘光輝。這不是卡夫卡式的陰郁的刑罰,而是一種混合著極度的虐待與受虐的肉體狂歡,猶如帝國沒落前的最后的盛宴。這樣極致的暴力描寫,令讀者的評價也兩極分化,不喜歡的人立刻扔書嘔吐,喜歡的人則欲罷不能。正如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美國漢學家葛浩文所說:“非常殘忍,非常可怕,但你還是想看下去,看到最后,你會問自己為什么要看呢?”
5、語言狂歡
縱觀莫言的創作,他是以狂歡化的眼光觀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貶低的邊緣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由從民間擷取的粗鄙語言與獨白式的“ 高雅”語言相混雜,努力發掘出藏污納垢的鄉土民間中的狂歡精神, 使自己的小說創作具有了狂歡化風格的先鋒色彩。
莫言與生俱來的叛逆精神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他不斷進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語言的創新。例如語言的反常修飾,這種語言的反常修飾集中體現在邏輯矛盾的修飾上,如《紅高粱》里“ 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在小說《紅蝗》里,當莫言描繪一對近親戀愛的祖先遭受家族的火刑,在熊熊大火中親吻擁抱死去時,他這樣來評價: “ 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悲劇,這件家族史上駭人聽聞的丑聞,感人的壯舉,慘無人道,偉大的里程碑,骯臟的恥辱,偉大的進步,愚蠢的倒退”。 類似的語言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這是一種褒貶并置的語言,這種語言正是莫言狂歡化思維和藝術感受的集中體現。
莫言的語言狂歡還體現在語類的大雜燴,大雜燴的語言也體現出狂歡化的平等性,顛覆性和大眾性。如《紅高粱家族》中的語言,有時一瀉千里,如“ 高密東北鄉的土匪種子綿綿不絕,官府制造了土匪,貧困制造了土匪, 通奸制造了土匪,土匪制造了土匪”; 有時既典雅又詩意盎然, 如“ 灣子里水平如鏡, 映出半天星斗……”, 有時又極粗俗,驚世駭俗,如“ 治男人陽痿不舉,那怕你蔫如抽絲的蛋.......”這是一種不拘一格,縱情揮灑,千姿百態的語言,它顛覆了文學語言的規范,從而也使莫言的語言更富表現力。此外,莫言在小說中還雜燴了俚語,俗語,咒語,順口溜,民間歌謠,官方語等等。這些話語的碎片相互嵌入,混雜,使得卑俗與崇高的等級界面消除了 , 被淹沒在多重聲音的混響話語洪流中,這種混響的聲音形成了一種典型的狂歡化風格,它既是感官的狂歡,也是話語的狂歡。
莫言小說的狂歡色彩還體現在對狂歡節日和狂歡場面的描繪。例如“肉食節”、雪集、行刑過程中的“萬貓合唱”等等,以狂歡的方式敘述了社會現象,在狂歡性原則下建立起來虛構話語世界,與制度化的生存世界之間形成鮮明對照。狂歡性的節日、狂歡性的場景和狂歡式的人物都在其小說中出現。
【莫言《母親》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莫言《母親》原文05-11
莫言《母親》閱讀答案及賞析05-09
莫言《賣白菜》原文02-14
莫言《冰雪美人》賞析01-23
莫言的《賣白菜》賞析04-20
莫言《賣白菜》及賞析04-20
《母親》的閱讀答案莫言05-11
莫言《春夜雨霏霏》原文賞讀05-20
莫言散文《母親》閱讀練習設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