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賞析2篇(優)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賞析1
[宋]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1殘紅。飛絮濛濛2。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3。垂下簾櫳4。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1、群芳:百花。謝朓《酬德賦》:“覽斯物之用舍,相群芳之動植。”狼藉:縱橫散亂。
2、濛濛:雨點細小的樣子。這里形容柳絮漫天飛揚如細雨。
3、春空:春意消失。
4、簾櫳:即窗簾。窗欞為櫳。謝惠連《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升月照簾櫳。”
賞析:
本篇通過描寫潁州西湖暮春景物,表現作者晚年退休之后恬淡自適的生活情趣。古詩詞中春游題材的作品,一般都喜歡描寫群芳正盛時的`美景與樂事,本篇卻偏偏選取萬花凋零的時刻來進行描繪,從中覓取寂靜之境,體驗恬淡之趣,可謂別具一格。作者采用虛實相生的章法來構建全篇:上片寫暮春湖上“花謝花飛飛滿天”的景致,是實寫;下片寫游人散盡之后自己體驗到的無邊安靜與幾分寂寞,是虛寫。此詞通體皆佳,然以首句“群芳過后西湖好”最受詞論家稱賞,它好就好在突兀而起,籠罩全篇,是寫景抒情之關紐,以后的優美情景都由此句生發出來。清代詞話家譚獻評論說:“‘群芳過后’句,掃處即生。”又:“‘笙歌散盡游人去’句,悟語是戀語。”(譚評《詞辨》卷一)近人俞陛云則評論此詞全篇之美曰:“西湖在宋時堤上香車,湖中畫舸,極游觀之盛。此詞獨寫靜景,別有意味。”(《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賞析2
《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譯文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游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蒙蒙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注釋
[群芳過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縣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濛濛]今寫作“蒙蒙”。細雨迷蒙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去]離開,離去。
[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
[簾櫳]:窗戶。櫳,窗欞。
全文賞析
這是歐陽修晚年退居潁州時寫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寫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懷。雖寫殘春景色,卻無傷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輕快的筆墨描繪了潁州西湖的'暮春景甚愛潁州西湖風光。創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而詞人的安閑自適,也就在這種境界中自然地表現出來。情景交融,真切動人。詞中很少修飾,特別是前后兩片,純用白描,卻頗耐尋味。
歐陽修或結伴同游,或乘興獨往,經常徜徉于畫船洲渚,寫下了十三首紀游寫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語》作為組詞的序言。本篇是組詞中的一首。它寫湖面飲酒賞曲。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別有天地。本詞描寫了暮春西湖迷離的美,語言清麗,風格空靈淡遠,全詞充溢著悠然閑怡之趣。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原文賞析02-29
采桑子歐陽修原文10-28
歐陽修《采桑子》宋詞原文及鑒賞06-10
歐陽修采桑子其一賞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