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錢塘湖春行》教案1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錢塘湖春行》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錢塘湖春行》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板書 :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游蹤
(板書:孤山寺,賈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板書:水平云底,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板書: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 水平云底
賈公亭 鶯爭燕啄
白沙堤 亂花淺草
(最愛)西 湖 早 春 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 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錢塘湖春行》。
2、理解詩歌內容,抓住本詩所描寫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3、體會詩人對西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內容,體會詩人對西湖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品味詩人準確的語言,領會詩歌意境美。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解題。(明確目標)
1、師:古代詩文是我國文化長廊中的瑰寶,唐朝時期,詩的發展達到高峰,涌現出許許多多著名的詩人,其中有一位成就很大,寫詩最多的詩人,他就是大家已十分熟悉的白居易,(板書)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白居易。
2、學生介紹白居易。
3、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著名的詩歌《錢塘湖春行》。(板書課題)
4、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于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不斷地吟唱著具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西湖。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白居易筆下的西湖,即錢塘湖的春景。
5、交代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落實目標)
1、詩范讀,劃出節奏,提示易讀錯的字音:
啄春泥 (zhuó)沒馬蹄(mò) 白沙堤(dī)
2、學生練讀。
3、指名讀。
4、齊讀。
5、明確讀詩方法。
6、疏通詩意。
學生自由朗讀,依據注釋疏通詩意,了解每聯的內容。
詩意略
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閃光水色。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四句寫到湖邊,后四句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7、再次齊讀全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三、品析詩句。
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春天哪一時段的西湖之景?(初春)你是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的?請找出來,并對這些字詞進行品析、欣賞。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交流。
3、班級集體討論。
重點明確以下幾方面:
⑴“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漲,“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⑵“幾處”“誰家”突出數量的少,“早鶯”“新燕”之“早”“新”也說明此時為初春。
問: 有人提議把這句改為“處處早鶯爭暖樹,家家新燕啄春泥。”你們認為可以嗎?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
⑶“亂花”“漸欲”說明亂花僅處于漸欲迷眼的階段,也證明是早春,但我們可以想象到,不久,姹紫嫣紅開遍的景象就會出現
⑷“淺草”“才能”說明小草還很小,突出初春草的特點。
四、拓展延伸。(目標練習)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明確:表現了詩人對錢塘湖美景的喜愛之情。從“最愛”“不足”可以體會到。
2、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小結:有人說:“品一壺清茶,讀一首好詩,是人生一大樂事。”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了一首好詩,想必已感受到些許生命的愉悅,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讀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
4、目標檢測
《錢塘湖春行》教案 3
教材分析
《錢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第15課內容,所選內容是中國古代詩歌,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兩首詩歌,本首詩歌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教學中誦讀是重點,要加強誦讀指導,其次注重詩意的體會、再現在詩歌語言的品析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②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②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意境及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引導式。 學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圣”)、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范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游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注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學生合作完成,教師引導)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游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里
云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么“春景”?哪些屬于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云、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蘇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八、作業布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錢塘湖春行》教案 4
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
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圣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采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預習要求;
1、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并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伴著優美的旋律,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中我們走進春的世界”。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設情境。隨著柳枝搖曳,伴著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蘇、爭奇斗艷的春天里。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里,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說說詩大意。
★找出詩中所繪景物并且尋求游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后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于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梁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并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里大膽的發揮。
“賞詩”
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游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擊賞詩方法目的在于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里提供方法在于為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圣陶曾說:“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獲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游”將游者帶到錢塘湖游覽。游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里,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錢塘湖春行》教案 5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默寫。
2、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學習重點:
理解詩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預習檢測
(一)搜集你感興趣的李白的幾首古詩,并熟練朗誦。
(二)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2.寫作背景:
學習活動:
(一)吟讀
1、用“/”試著給詩歌劃分停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吟讀詩歌,讀出抑揚感受詩人心情。
(二)說讀
結合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嘗試將詩歌用現代漢語順譯下來。(寫到“吟讀1”劃分節奏后的空白處)
(三)品讀
1、思考: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心感受詩中的美句,把你的感受寫在下邊。(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幾句)
五、課堂檢測
1、從鶯燕的'活動來表現初春盎然春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寫一幅初春漲潮圖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寫早春花草美景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達式人沉醉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錢塘湖春行》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基本信息。
2.梳理詩歌中,作者所“行”處見到的景致,體會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三、教學過程:
1.作品說明,作者信息簡介:
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
“水面”“云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綠楊”“白堤”
自“孤山寺北賈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選取的都是最能表現“春”的景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春雨過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鶯爭春”“春燕啄泥”寫盡初春時節的生命活力;“亂花迷眼”“淺草新長”將花草的整個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一聯更是直抒胸臆,以一個“愛”字,一個“不足”點明作者在早春風光中的無比喜悅、熱愛之情。
1.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本詩在內容理解,情感體會上的難度不高,抓住意象則能正確體會作者的情思。但本詩最大的成功之處,除了移步換景,不著痕跡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一系列極具表現張力的字、詞。這些點睛之筆,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詩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鶯、“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早春的別致而新鮮的景象。
“漸欲”兩個副詞,取代了動詞的效果,表現出春季“亂花”自含羞待放到嬌艷怒放的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感和生命張力。硬是將原本一時一刻的景象表現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長過程。
“才能”與“漸欲”對仗,表現出春草新長時的“新”“嫩”感。
這些字、詞,緊扣一個“春”字,也將整首作品推向了一個藝術高峰。值得品味。
2.反復品讀詩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風光中的愉悅之情,以及詩歌藝術手法上的張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 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
(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覺呀?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5分鐘)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著我們游覽西湖的這位導游。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指一生說)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 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著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2、 課下積累
師:《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時所作。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啊,在此地做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是誰呢?他就是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師: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他們靈感,更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啊。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們,也記住他們千古傳頌的詩歌。
師:你還能說出描繪西湖的詩句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標:(1分鐘)
師:欣賞完這兩首描繪西湖美景的詩歌,我們先來明確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大家請看大屏幕!
目標導航: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到目標?我相信,只要同學們認真學習,一定能達到目標!
四、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6分鐘)
1、師:有了目標,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但旅途中我們也不能閑著,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歌吧!在朗讀之前誰能告訴大家朗讀詩歌有哪些要求啊?
一、讀準字音;
二、讀準節奏;
三、讀出感情。
2、下面我們進入我們本節課的第一個環節:讀一讀 領略詩之韻。
3、 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4、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5、聽錄音:
師: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
(幻燈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6、齊讀詩歌一遍
師: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五、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5分鐘)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游,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么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
譯一譯 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3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六、 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6分鐘)
師:從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老師聽出了你們的自信已經充分的建立起來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三個環節,老師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幻燈)品一品 探尋詩之妙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思考:
1、作者選取哪些景物來表現西湖的美?詩歌描繪的是西湖春天哪個階段的景色? 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呢? 說說你的理解。
2、詩人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鐘后,請同學們結合詩句回答,比誰回答準確。
3、學生自學,師巡視。2分鐘后檢測、交流。
分析過程:
a.讓多名學生回答,并從詩中找出詞句作證;
b.其他同學加以補充;
c.師引導辨析
答案:
1) 水、云、鶯、燕、花、草;春水初漲平堤岸、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艷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早春學生進行賞析,師適時點評、鼓勵。
在此環節中,如遇到學生賞析“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賞析。 “幾處”。“誰家”,改“處處”、“家家”好不好?為什么?文章寫的是初春 “幾處”和“誰家” 突出了初春事物都還很稀少。如果換成了 “處處”和“家家”,那就不是描繪的早春之景了
師:大詩人白居易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是因為他極為講究對語言的錘煉。
2)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的早春之景。那么詩中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啊?
通過描繪西湖早春美好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從尾聯可以看出。
4、再讀詩歌,要求讀出喜愛和贊美之情
師:讓我們再讀詩歌,一定要讀出對西湖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一過程,板書)
七、想一想 感受詩之美 (8分鐘)
師: 通過同學們剛才對詩歌的理解品讀,我們一定會感覺到:在詩中,詩人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請同學們先看大屏幕,根據老師的提示,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錢塘湖春行
首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騎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的西邊。雨后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微波蕩漾;空中白云朵朵,同水面連成一片。
頷聯:……
頸聯:……
尾聯:西湖的美景令人陶醉。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的景色。這里綠柳成蔭,白沙堤靜靜地躺在湖邊,那么安閑,那么自在,真讓我流連忘返啊。
生:在幾處向陽的樹枝上,蹦蹦跳跳著早來的黃鶯,婉轉悠揚地唱著春天的歌兒;湖岸邊,不知是誰家新來的小燕子,呢呢喃喃地忙著銜泥筑巢。
放眼望去,五彩繽紛的花兒漸漸的開了,一叢叢,一簇簇,搖曳在春風中,盡情地吐露芬芳,快要讓人眼花繚亂;綠茸茸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剛能遮住馬蹄。
師:哦,同學們描繪的春景太美妙了,讓我們再次陶醉其中了。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
八、背一背 積累經典詩作(3分鐘)
1、師:同學們,積累古詩詞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化底蘊,讓我們再來積累一首! (出示投影)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2、學生自背
3、檢查背誦。
4、學生齊背。
九、比一比 體會詩之異同(5分鐘)
師:春天是美麗的,古往今來,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太多繪春贊春的美文佳作。下面就是其中的一首。讓我們一起大聲讀一遍!
閱讀韓愈的《早春》,試從所描繪的景物及所抒發的情感方面比較異同。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師:除此之外,你還積累了哪些寫春的古詩詞佳句。
1、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2、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__江南春 (唐)杜牧
3、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唐)孟浩然
4、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唐·賀知章
十、結束新課(1分鐘)
師: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
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錢塘湖春行》教案 8
一、新課導入
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欣賞過江南春天的美景,伴著老舍先生感受過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跟隨白居易一起去領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學指導
(一)預習與交流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賈亭西(jiǎ)
(2)誰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淺草才能沒馬蹄(mò)
(4)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2.解釋下面詞語。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暖樹:向陽的樹。
沒(mò):隱沒。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3.作者簡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有《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
4.詩歌大意
《錢塘湖春行》以詩人行蹤為線索,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頷聯,頸聯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5.背景鏈接
《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西湖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三、自學指導
(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并采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讀準字音、節奏。
【交流點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結合注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二)整體感知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選擇下面的句式,對你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
(1)“從……中我看到了……”
(2)“從……中我聽到了……”
(3)“從……中我感受到……”
【交流點撥】從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處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2.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詩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
【交流點撥】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交流點撥】如“初平”,春水初生;“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4.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點撥】“最愛湖東行不足”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點撥】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
《錢塘湖春行》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賞鑒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導入】情境導入
老師讀小學時從課本中了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中學一畢業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蘇杭二州,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那里的景色,我暫且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性,下面先把我們當時拍下來的景給大家看,讓你們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用一個成語談談感受好嗎?(大飽眼福,美不勝收)的確美極了。那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觀賞一下西湖風光呢?好,滿足你們的愿望。
這節課,老師就陪大家到風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錢塘湖游覽一番,我們請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做咱們的導游。讓他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西湖,游覽西湖。現在我們就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講授】作者、背景簡介
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不言而喻“錢塘湖”交代了游覽的地點,除此之外從詩題中我們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時間是在春天,事件是出游。
作者白居易我們并不陌生,從小學到現在我們讀過他的許多詩,下面我們再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他。誰愿意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游?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歌最多的一個。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游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游覽了,那就讓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吧。
【講授】初讀詩歌
1.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詩歌,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2.現在大家就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要讀準字音和節奏,并試著體會詩歌情感。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現代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美感,讀出韻味。
【講授】理解詩意
剛剛我們已反復朗讀了詩歌,下面咱們來具體觀賞一下詩中描繪的這些美景。看看圍繞著詩眼“春”,詩人重點勾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大家先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理解一下這兩句詩的內容。
這兩句寫了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景色。(板書)隨著詩人的腳步,我們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云。(板書)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廣闊的水面和低垂的云腳,似乎還能看到岸邊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讓人看了不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
大家不妨閉上雙眼去靜靜地體會!(播放鳥的叫聲)咦,什么聲音?鳥鳴聲。哪里來的鳥鳴,讓我們隨著聲音走近去看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隨著叫聲,我們看到了兩種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鶯和燕。(板書)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上枝頭去歌唱,也許剛才正是它們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了銜泥筑巢,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啊!從這一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帶我們游覽的正是哪個時節的景色?早春
其實早春的勃勃生機還不只這些呢,還有繽紛多彩的春花和淺淺的春草。不信你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是繁亂的、繽紛多彩的小野花。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色?
這兩句寫的是花草(板書),著重寫詩人的感受,他騎著馬,感受到馬兒在淺淺的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不愿醒來,更不忍離去,仿佛這樣的美景永遠都欣賞不夠。
所以詩人“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喜歡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總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楊陰里白沙堤。”那綠色楊柳下的白沙堤。(板書)
“行不足”就是看不夠游覽不夠的意思,說明這湖東的美景讓作者流連忘返!哪兩個二是作者內心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呢?“最愛”
此時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筆下的白沙堤,是為儲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造的,因為最初以白沙鋪地,所以稱為白沙堤。現稱白堤或斷橋堤。
從這一聯詩中我們能讀出詩人對它獨有的偏愛。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見過那么多美麗景色的白居易會最愛這白沙堤呢?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景色之美雖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被這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觸動,想到它能福澤百姓,才對它鐘愛有加。其實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后人將白沙堤稱為白堤就有紀念白居易的意思。
剛剛我們已經隨著詩人的腳步欣賞到了這么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順序——也就是游覽的蹤跡“游蹤”,從全湖的標志性建筑“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為終點(板書),寫了這一路所見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結構十分嚴密。
現在同學們對詩歌的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那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這回老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請同學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色,并體會詩人置身其中時所蘊含的情感。
(先自己體會,再指名朗讀)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了?對西湖早春風光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講授】賞析詩歌
大家覺得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啊?一字概括——美!哪里寫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組交流一下,你覺得詩中哪句寫得最美?哪個字或詞用得最妙?并說明原因。
1、首聯:
“水面初平”由于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廣闊而又靜謐的湖水,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西湖水墨圖。
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視線從水云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于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頷聯:
“早”、“新”這兩個字,寫出人們初見鶯燕時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正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意的使者。
“暖樹”是向陽的樹枝,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黃鶯之所以爭搶著飛上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有些懼怕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溫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慢慢蘇醒過來。此時不知誰家的燕子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體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簡直把小燕子給寫活了。
大家注意了,(課件)詩人用的是幾處、誰家,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還是初春,還沒有到處處鶯歌燕舞的時候,可見作者使用語言極有分寸,而且因為少而更帶有欣喜之情。
3、頸聯:
“亂”字,使我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這樣描繪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句話給“亂”字做了最好的詮釋,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花的生機勃勃。
“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才從土地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剛能遮沒馬蹄。大家能不能聯想到比這更早的時候草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曾經學過的其他描寫早春草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來以前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這正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名句。
4、尾聯:
“綠楊陰里白沙堤”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片嫩綠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是多么的令人陶醉啊!
5、總結:
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整首古詩使用的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但這些字其實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過的。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春云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著建造新巢、春花鮮艷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就是這樣一些看起來普通的字眼,卻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讓景色生動傳神原因,除了詩人語言的魅力以外還有哪些呢?他對景色細致入微的觀察以及對眼前這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看來咱們請這位導游來為我們介紹西湖美景,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下面同學們就自由品讀詩歌,感受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根據剛才我們游覽的整個路線,爭取把整首詩背誦下來。
有感情齊背。
【講授】小結
(課件出示詩歌)我們來縱觀整首詩,詩的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作者從孤山寺北面寫起,至白沙堤為止,寫了不同的初春之景,我們讀這首詩,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美景的感覺。
【講授】拓展
其實呢,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在杭州做過刺史的可以說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應當就是白居易和宋代的一位大文豪?蘇東坡。無獨有偶,蘇軾也曾寫過描繪西湖風光的傳世佳作。有誰知道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像這樣描繪西湖湖光山色的詩篇還有很多,課下大家可以查找并積累一些。正是美麗的西湖賦予了這些文人創作的靈感,也是他們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詩意。
【測試】
1、從鳥兒的活動中,描繪春的活力和萬物復蘇的春意的詩句是?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詩中勾畫出湖上早春輪廓的詩句是?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3、生動勾畫出春天原野欣欣向榮畫面的詩句是?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作業】課后作業
我們家鄉的風景雖不及西湖美景那樣令人沉醉神往,但也別有一番韻味,更值得我們去喜愛和欣賞。只要我們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懷抱,用我們的慧眼去捕捉身邊的美,相信每個人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課后同學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我們眼中家鄉美麗的春天!
《錢塘湖春行》教案 10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么,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聽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么?)
3、學生自由活動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五、總結全文。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么意思?
明確:“行”是游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游賞所見。
2、讓在西湖游玩過的同學說說當地的風景。然后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范吟讀,讀出感情。
三、說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有人說,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
①水面初平云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②幾處早鶯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③誰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著啄泥筑巢,安家落戶!)
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鉆出地面不久,那么嫩,那么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游歷的路線;再說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后說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學實錄
教學背景在兩個月前的《詩歌教學》培訓中,聽完后,聯系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更加確認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開拓學生想像,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提高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詩中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遼闊;有靜景的描繪,動態的勾勒;有色彩的點染,線條的流動。但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像,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里浮現、加工,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人詩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
當我再次接觸熟悉的《錢塘湖春行》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為教學理念,以“在課堂上搭建支架”為教學方法,以在關鍵時刻向學生“拋錨”為教學手段,以“揚起學生想象的帆”為教學目標,來設計這課堂。
從“聽《錢塘湖春行》、說《西江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其實,這個“聽”字,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回憶的過程,是敘述的過程,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一個“想詩”的過程。
“說”畫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內容、體會其中的情趣的過程。師生共同探研,教師引導,理清詞的內容。再從多角度去說畫面,表現了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撞擊著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中迸發出一個個火花,引人入勝,耐人深思。現摘錄其教學片斷如下:
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現在,請同學們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并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寫什么時候的景色?
(學生大聲朗讀詩。)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師我們能否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還不大。
生“幾處早鶯”,并不是處處,初春的鳥兒還不多。
生老師,還有“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鶯爭著棲集在朝陽的樹枝上。
師不要給老師說,直接給大家說就行。(師不讓提“老師”,讓“給大家說”,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意發言)
生“誰家新燕”,并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幾家,說明春天剛開始,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為數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來筑巢。
生“淺草才能”,小草剛剛出土。
生“沒馬蹄”,草還沒有長高。
生“亂花漸欲”,“亂”,“漸”,說明花兒有開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點點,也不是很多。
師說地真好,畫面已經立體化了。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閉著眼,用心靈去聆聽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鳥語。
(學生聽錄音,并且模仿朗讀。)
師我們聽出春天的什么景色?你體會到春天的什么意境?想好了你就說。(在這里故意加了“意境”一詞,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回味的余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樣了。并且師讓學生“想好了你就說”,積極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制造一個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
生我聽見了和尚撞鐘的聲音,那么莊嚴、肅穆,那么遼遠、空曠,使我心曠神怡。我在西湖邊上耳聽著這天籟之音,眼看著美麗的西湖勝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笑)
生“一年之計在于春”,迎春的人兒在西湖邊輕歌曼舞,或細語呢喃,或那勤勞的婦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紗,木杵搗衣聲,擊水聲清脆的、悠揚的此起彼落;而孩子們則在嫩嫩地,綠綠的草地上歡快的叫跑著,估計他們歡呼天上的風箏,或者是在地上打著滾兒。
生我聽出了春天鳥叫聲,那輕盈、活潑的黑頭鶯唱出美妙的歌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時,已看出學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
生我聽出風聲,是帶著一絲絲涼意的清風。
生我能聽出小草從泥土中鉆出來的嘶嘶的聲音。
生我聽出了馬蹄輕快的腳步聲,叭嗒,叭嗒……由遠及近,而又漸漸遠去。
生我聽見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錢塘湖春行》,清風傳送著那優美的詩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學生爭先恐后,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珠,老師一副惋惜地表情)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想像,又有意境,同學們的詩歌感悟能力非常強啊!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精彩發言,但因時間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不知誰能用耳朵聽出色彩來?(學生笑)我們從詩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
生綠,綠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應是碧綠色或青綠色。
生寺廟是紅磚綠瓦的',涼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云是白的,藍天白云。
生草是嫩綠的,樹是剛抽芽的,也是嫩綠的。
生白居易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悠閑自得的在西湖岸邊踏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愿你們用美麗的畫筆去描繪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恰到好處地把話題延伸到寫作,既給學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沒打擊學生此時的學習積極性)
這群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我心目中的好課就該具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
課后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說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暢所欲言,符合我們愛幻想的個性,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也有學生說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余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說;又有學生說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看來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系,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揚起學生想象的帆,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課后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系。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說,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地閱讀。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閱讀文本,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于是才有了想象思維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閱讀是一個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束,有著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
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2、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齊讀;個別讀;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3、范讀,學生思考: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詩人的游蹤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四、尋覓春蹤:
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2.個別詞句欣賞:
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②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
(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③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
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
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④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六、悟讀景中情語:
1.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3.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于謙和岳飛;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注意:
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
2、文學作品上展板。
《錢塘湖春行》教案 12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里。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標注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游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么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后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制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布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教案 13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學習能力為指導思想。本詩篇的學習主要是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進行不斷的誦讀去體會詩歌的魅力,感受中華詩詞的韻律美。
文以載道,經典古詩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
教材分析
1、《新課程標準》對學習古詩文的要求: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古詩詞的標準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與審美情趣”。這個目標體現了初中古詩詞教學更突出“誦讀”、“欣賞”。
2、《錢塘湖春行》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主要是說“山川之美”,學習本單元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學習本單元的要求是反復誦讀,借助聯想與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
3、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的文人志士用文字抒寫了自己的情懷,為后人留下了文化寶藏。古詩文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中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是古詩誦讀。
學情分析
無論在學習的哪個階段,古詩文鑒賞永遠是一個難點。大多數同學對古詩文的`學習都保持一種排斥的態度。八年級的學生雖然之前對古詩文有所接觸,在七年級的時候也做過相應的訓練,但是在鑒賞能力方面依然有所欠缺。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發現同學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誦讀。他們在讀詩詞的時候完全是沒有感情地機械地去讀,讀不出詩歌的美感與意蘊。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真正地愛上古詩詞,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教學目標
1、掌握誦讀詩歌的方法
2、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中華詩詞的語言美
3、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悟詩人的情感態度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掌握誦讀詩歌的方法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體會古詩語言美與情感美。
教學模式
1.教法:
誦讀法,對話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2.學法:
預習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策略
訓練與練習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歸納策略、探究策略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教學過程
一、未雨綢繆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在課前讓學生通過預習打破與文本的陌生感,所謂“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二)對話導入
古詩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古往今來,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成為祖華文化的命脈。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朗誦顯得尤為重要,所有的理解、學習、延伸都要扎根于誦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共同走進誦讀的世界。那么,同學們以前讀過白居易的詩嗎?
學生:讀過,《賦得古原草送別》、《池上》、《憶江南》......
設計意圖:會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緩解學生的緊張感,使學生迅速跟隨老師進入狀態。
二、知人論世
介紹作者與該詩創作背景(幻燈片形式呈現)
設計意圖:了解作者及背景簡介可以幫助學生解除閱讀障礙,體會詩歌情感,做出知人論世的評價。品味語言的精妙,提高誦讀的興趣。
《錢塘湖春行》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錢塘湖春行》,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古詩詞的基本內容,了解白居易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變化,掌握通過意象解讀詩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懷,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和賞析詩中的景物描繪和情感抒發,把握詩人對春天景色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理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詩句中蘊含的深意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以春天的景象引入,引發學生對春天的感知和回憶,進而引出課題《錢塘湖春行》及作者白居易。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糾正發音,指導節奏,初步感知詩意。
2.教師帶領學生通讀全詩,解讀標題含義,理解詩人春游錢塘湖的大致背景。
三、文本解析
1.分析詩歌的結構和內容,讓學生找出詩中的.主要景物元素,如湖水、草樹、鳥兒、花兒等,并描述其特點。
2.引導學生從細節入手,深入剖析詩句,如“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探討詩人喜愛這里的理由以及表達的情感。
3.解讀難點句,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分析其中的藝術手法和深層內涵。
四、主題研討 討論詩歌所體現的詩人情感世界和對生活的態度,以及詩人是如何通過描繪錢塘湖的春景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人生哲理的。
五、拓展延伸 結合其他描寫春天或西湖的詩詞進行比較閱讀,深化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和欣賞。
六、作業布置 要求學生嘗試仿寫一首描繪春天景色的小詩,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書法練習。
【《錢塘湖春行》教案】相關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06-17
《錢塘湖春行》教案08-26
《錢塘湖春行》之錢塘湖08-02
【熱門】《錢塘湖春行》教案11-16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11-23
錢塘湖春行教案【推薦】11-24
【薦】錢塘湖春行教案11-24
【熱門】錢塘湖春行教案11-25
【推薦】《錢塘湖春行》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