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說課稿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沁園春長沙》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1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現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現代詩歌的特點。
2、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具準備
教學資料
教學時間
安排兩個課時
一、導語設計
現代詩歌又稱新詩,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繼承發揚民歌和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借鑒吸收西方詩歌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而逐漸發展形成的詩歌。具有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的特點。新詩采用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它高度凝練,大幅跳躍,富有暗示性。“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劉勰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作家詩人創作時,是先有了情思抒發的沖動,再發而為文辭形成作品,讀者必先通過文辭才能了解作品傳達的情思。這樣,由文辭入手,去解讀作品,發幽探微,即使是隱微的內容,也會使它顯露出來。因此,在閱讀鑒賞現代詩歌時,就必須把握其語言特點,從解讀詩歌語言入手,進而探究詩歌的意蘊和思想內涵。
現代詩歌沖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語言趨于口語化、散文化,其語言與散文的距離縮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二、現代詩歌鑒賞
(一)現代詩歌的特點
1、分行排列
押韻,讀起來順口,而且應富有感情地去讀,不能像讀新聞那樣客觀冷靜、語氣平緩。
2、飽含真情
比如流沙河的《哄小兒》中有這樣的詩句:
莫要跑到外面去,去到外面有人罵,只怪爸爸連累你,乖乖兒,快用鞭子打。
雖然是普通的場景,卻表達出極為復雜、悲痛、深切的思想感情,感人淚下。
3、立意新穎
王夫之說過:“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蘇軾也說:“詩者,不可以言語求而得,必將深觀其意焉。”這是強調意的重要性,實際上意不光重要,還應該新穎,應該寫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新意來,應該有獨特新奇的發現和感受。
再如:辛笛的《寄心》:
經過一夜的不平靜,決定把這顆心,貼上八分郵票,寄出去就是了。
簡樸自然,平中見奇。
4、聯想自然
聯想自然即從眼前的事物觸發靈感,聯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沒有牽強附會之感。如楊樹林的《雄雞》:
高高的黑板前,老師把祖國的版圖懸起,望著“雄雞”他久久佇立,我愿變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羽毛豐滿了,她就能從地球上騰起,一片片心湖蕩起了旋律,浪花中匯成同一個心曲。
這首詩由祖國地形圖想到了雄雞,由雄雞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飛”,寄托了作者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一片赤子之情。
5、跳躍自如
詩歌不能像小說那樣,細微末節,娓娓到來,也不能像散文那樣,抓住某個片斷,盡情揮灑,大肆渲染,它要在極短的篇章里包蘊極其復雜的思想內容,有時時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過渡,跳躍自如。如曾卓的《我遙望》:
當我年輕的時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爾抬頭,遙望六十歲,像遙望,一個遠在異國的港口。
經歷了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而今到達了,有時回頭,遙望我年輕的時候,像遙望,迷失在煙霧中的故鄉。
這首詩前后兩節,一節一個層面,中間一個大斷層之間,如果寫散文、小說的話,正是用武之地,而寫詩只能這樣跨,用“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作為跳躍的翅膀,從年輕時跳到六十歲,中間留給讀者去思考、去補充,蘊味無窮。
6、凝練集中
凝練,指語言,集中,指主題,即能夠用極其精練、準確、生動的語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簡意深,在有限的詩句之內,容納豐富的思想內容。如徐志摩的《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原詩十八節,詩人只選取了一個最難忘的鏡頭,即“一低頭的溫柔”,把這位日本女子內心說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隱秘、別離的憂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現出來了,詩人感覺她恰似水蓮花那樣秀美、純潔、嬌弱而又靈動,再聽她軟語溫存的一聲“珍重”,交織著“蜜甜”與“憂愁”,她把思念留給了自己,仍把祝福給了對方,最后的那一聲音譯的沙揚娜拉(再見),更是情韻搖曳,縈回不絕。這首詩可以說凝練集中之至了。
7、節奏和諧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體會詩歌節奏展示的美感。這就要求把握好輕重感、韻律感,把作者所要強調交代的情感重音讀出來,例如賀敬之《桂林山水歌》開頭寫道的:
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通過反復品讀,可以從“神”“仙”“情”“夢”等字眼感受到桂林秀麗山水的個性:神姿仙態,如情似夢,迷離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誰都沒有見過,但云霧中影影綽綽出現的仙女形象,喚起了人們那種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夢也是不確定的,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就深刻地體會詩歌所具有的韻律美、節奏美,可以去想象那最深沉的情愛和最美麗的夢境,從風姿綽約的桂林山水圖中,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讀出語言美的感受。
8、形象生動
形象,本義是指人物或事物的形體外貌,具有可視可聞可觸可感的性質。現在人們把“形”與“象”組合成一個復合詞,作為藝術概念,指作者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選擇、綜合所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的思想內容和審美意義的具體可感、鮮明生動的圖畫,包括人物、環境、景物等。
詩的形象是詩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詩人的主觀感受凝固而成的有聲有色有形有態的真善美的統一體。
如曹增書的《笑》:
“倚著春俏麗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這首詩是“春花秋實”的形象化表現,詩人妙用擬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鏡頭。
9、意境優美
意,指意脈,即思想感情的脈絡;境,指境象,即意脈貫注的對象。意境合稱,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境界。也就是說,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為一體,通過藝術手段描繪出來,構成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讀者可以從有限感知無限,得到一種韻味無窮的美感。如沙鷗的《新月》:
新月彎彎,像一條小船,我乘船歸去,越過萬水千山。
花香夜暖,故鄉正是春天。
你睡著了嗎?
我在你夢中靠岸。
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詩人的懷鄉之情,爽性當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開的故鄉,故鄉的親人正在夢中,“我在夢中靠岸”情深意美,極寫其兩地相思、魂牽夢繞的情景,意味深長。
10、虛實相生
像與不像、似與不似、切與不切、不即不離等說法不同,意思一樣,都可以歸結為虛實處理問題。詩歌也一樣,有實有虛,虛實結合,才能把讀者帶到一個既不脫離現實、又能超越現實、亦真亦幻、迷離朦朧的藝術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園》:
雞鳴起伏,雨點兒在屋瓦上,彈奏《十面埋伏》,當雀鳥啼亮木格格小窗,母親已從窗外菜園里,掐來一筲箕濕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兩桶清香小曲,姐姐把它凝成一鍋乳白的晨曦,我舉起筷子,母親瞪我一眼,她怕我夾碎了,姐姐水嫩嫩的叫賣聲……
蒼老的父親,牽著水牛走向田間,牛鞭,抽醒幾聲蛙鳴,一曲山歌,在群山間回蕩往復,于最高的尖尖山上,化為一只嘯天的老鷹……
這首詩,運用了許多修辭手法(擬人、比喻、通感、錯覺、象征等)加以“變形”,使語言“陌生化”,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給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鮮別致的感覺,增強了藝術魅力。
除以上特點以外,還有一些特點也需要了解。如:押韻,或一韻到底,或每節換韻,韻腳的韻母要相同。有些古詩押的是入聲韻;有些新詩外表看起來并不押韻,但它符合內在情感的邏輯停頓,讀起來也不覺得不順口。句式的排列或對仗或參差,要整齊勻稱、錯落有致。還得注意“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規律,給人以抑揚。
(二)現代詩歌的鑒賞方法
1、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可以說,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詩人創作的靈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1933年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起了身世凄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對她的懷念,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自傳體抒情詩。了解這一背景對理解整個詩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當然并非所有的詩歌都要了解其創作背景,主要還是從詩歌本身內容出發,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要把握形象。現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抓住詩的開頭這兩個令人難忘的`形象很重要:“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實際上是以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我們讀到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沁人心脾,仿佛吸進了水仙花的香氣一般。接著詩中寫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執手相看的朦朧情意,被詩人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讀者與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離愁和那千種風情。我們抓準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
3、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里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該詩塑造的“一只鳥”的形象,使人體味到詩人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也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題了。
4、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煉語言,使詩歌表現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奏和動態,且以最恰當的字句生動而圓滿地表達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每節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回環往復,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國母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于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并借助想像和聯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擰下一陣雨/匆匆地掠過車篷。”一個“擰”,一個“掠”,多么生動傳神,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品味語言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和語體色彩等。
5、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反復、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襯等。如上文所舉例子中,《贈日本女郎》運用比喻和反復,《鄉愁》運用比喻和排比,《雨中》運用擬人;《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來抒發豐富的情感的。
6、要重視誦讀。鑒賞詩歌,無論是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還是把握詩歌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誦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誦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詩人傾瀉在詩歌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中的情感波瀾,可以深刻理解詩的意境。反復誦讀,還可以讀出詩歌的音樂美,特別是講究節奏的現代詩歌。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2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朗讀是獲得語感的重要途徑葉圣陶曾說:“文字語言訓練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所以我將在以情為基點,以悟為強音,以讀為手段來指導我的教學。
二、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中的“吟誦青春”版塊,該板塊意在指導學生在詩歌吟誦活動中禮贊青春生命、體驗青春激情本詞是毛澤東代表作之一,抒發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和抱負這首詞是本專題也是整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我將用一課時把它上完
三、說學情。
從情感上來說,同學們對毛澤東有崇敬之情,渴望了解毛澤東這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是怎樣的,因此對學習本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從知識與能力上來說,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鑒賞詩詞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該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說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方面,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學生在誦讀這首詞的過程中領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樹立遠大的理想。
五、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品味詞作的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領會毛澤東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六、說教法學法
教法:品讀賞析法,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這首詞,在品讀中讀出詞韻,品出詞情。
學法:合作探究法,通過合作討論,深入探究的方法來理解賞析這首詞。
七、說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展示圖片,情境導入
我的設想是在播放舒緩的輕音樂的同時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湘江秋景的相關圖片,問同學們看到這些圖片有何感想,然后以毛澤東如果看到這些又會有何感受來導入新課《沁園春·長沙》的學習如此導入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
2、走進詩人,了解背景
在課前我將讓學生收集作者毛澤東及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等資料,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來作相關介紹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能力,而且可以讓學生對毛澤東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我希望我的學生是主動的吸收知識,而非被動的接受。
3、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我將讓學生齊讀本詞,指出朗讀時存在的問題,然后請個別學生朗讀,給予一定的朗讀指導,接著播放名家朗讀,學生聽完朗讀后交流朗讀后的感想,思考這首詞描寫了哪些畫面,主要內容是什么在此環節安排多種形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并做一定的朗讀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還可以讓學生對該詞有一個整體的感知過程,理解詞所要表達的含義。
4、品讀詩歌,感悟賞析
我將帶領學生品讀詞描繪的四幅畫面,重點賞析湘江秋景圖和中流擊水圖,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學生找出詞中認為錘煉精彩的字,說明精彩在哪里?二是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感情三是作者在創作這首詞時做了哪些精心的構思布局?我設計的意圖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鑒賞詞作的能力,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夠懂得欣賞作者創作時構思布局的獨特,感受作者的用心。
5、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我將帶領學生閱讀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沁園春·雪》這兩首詞,進一步走進毛澤東,感受毛澤東的理想和抱負要求學生任選其中一首詞加以賞析,寫出之間的感受和理解設計的目的在于希望學生通過賞析對詞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湘江北去
看(景)問:誰主沉浮
湘江秋景
借景藝術
抒情作答
崢嶸歲月
憶(事)答:同學少年
中流擊水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3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沁園春長沙》,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理念等七個方面進行說明:
【教學理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自我發現,獨立掌握。”
并且新課程改革也提出:一切為了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語文應用的能力,從而充分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
根據以上說法,我將教學理念設定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啟發式教學。
【教材分析】
《沁園春長沙》選自中學語文蘇教版必修一,是第一個專題“向青春舉杯”中第一板塊“吟誦青春”的第一篇文章,起到統領整個專題的作用。《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詩中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精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主宰在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無所畏懼的革命氣慨,對學生夠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著重要作用。
同時,《沁園春長沙》又是高中語文的第一篇課文,上好這篇課文對于整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具有重大意義。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知識構成來看,學生們在初中就已經學習過了《沁園春雪》,所以對于毛澤東的詩歌有一定的認識,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鑒賞詩歌的能力。
從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看,高中的學生正處在年輕氣盛的階段,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已經能夠感悟,所以對于本文的學習也較容易把握。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于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寓情于景、情中言志的寫作手法。準確把握重點字詞、意象,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對這首詞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情懷,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教學重點】
從語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對這首詞做出個性化的解讀,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壯志豪情,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教學方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結合多元解讀的教學理念,為了突出教學過程的多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主要采用討論分析法和點撥法,另外配合誦讀法,加深學生對于這首詞的印象。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我將采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屏幕上顯示一首《沁園春雪》,通過對這首已經學過的詞的回顧,可以讓學生對詞的概念、“沁園春”這個詞牌名的格式、毛澤東的創作風格做一個回顧,從而能夠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通過《沁園春雪》引出《沁園春長沙》,并介紹一下這首詞的創作背景。
在導入課文之后,我將堅持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體的學習方式,結合多元解讀的教學理念,具體來實現以下幾板塊的教學內容。
一、集體閱讀、整體感知
我將讓全班集體朗讀一遍這首詞,糾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暴露出的錯誤字音。并且強調重音、停頓、節奏等,以便疏通文意、整體感知,為學生下一步理解本次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梳理意象、討論分析(掌握重點)
我將借鑒非指示性教學。在屏幕上呈現一張湘江秋景圖,讓學生再次瀏覽這首詞,結合這幅圖圈點出詞中的重點字詞和意象。我會請一位同學說出他找出的重點字詞和意象,然后請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分析。這樣既能夠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又能鍛煉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老師可以從中點撥,強調觀察意象的視角,帶領學生進入毛澤東的視野領域。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和表達欲望,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板書)
仰視
湘江秋景圖
看
近觀
遠眺
俯瞰
問(連接下闋)
崢嶸歲月圖
憶
激揚、揮斥......
三、合作探究、體味情志(突破難點)
我會提出一個問題,也就是上闕中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下闕中尋找答案。作為高一的學生,他們正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讓他們進入毛澤東的心靈世界,結合1925年秋天的長沙的歷史背景,體會作者“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壯志豪情的過程,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
在完成這篇課文主體部分的學習之后,我會讓同學們把毛澤東寫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寫的《卜算子詠梅》進行比較。一方面可以通過對梅花、情感的分析比較,將學到的鑒賞方法活學活用,從而得到鞏固和提高;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對毛澤東的革命情懷和創作風格有進一步的體會。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4
一、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基于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煉極富表現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鑒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基于這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鑒賞詞作的意境。
二、教學方法和教具。
《沁園春 長沙》是詩歌鑒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后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鑒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 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 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節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范學生,激發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后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反復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四)賞析部分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當時的場面,啟發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置于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后找兩名同學用優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后,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煉又極富表現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里,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煉、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 長沙》的上闕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的評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后,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里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五)、延伸比較閱讀
將《沁園春 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手法來比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 長沙》與《沁園春 雪》進行比較
(七)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容、結構和表現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沁園春長沙》,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沁園春長沙》排在中職語文教材基礎版(修訂版)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屬于必讀課文。本單元主要以提煉文章的主旨為學習的重點的,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對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象和聯想,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情思,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學會提煉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這個單元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要培養職校學生“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排在第一單元的《沁園春長沙》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并以其雄渾豪邁的情感擔負培養學生提煉主旨的訓練任務。本課具有明顯的情感教育的優勢。中職學生正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沁園春長沙》的主題是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襟和蔑視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斗志。毛澤東的詞很多,不少詞的藝術成就都在《沁園春長沙》之上,但《沁園春長沙》作為中職語文第二冊的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材的情感教育優勢顯而易見。
(二)教學目標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同時語言精煉具有表現力,往往一個詞就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欣賞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體味詩歌的意境。《沁園春長沙》是一首很出色的抒情詩,詩人借用古詩詞的體裁抒發現代的革命激情,使古代的體裁煥發時代的生機。毛澤東的詩詞不僅常常借用古詩詞的體裁,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是獨具特色,其詩歌的語言精練又極具有表現力。根據課標和教材感悟詩情詩意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培養興趣,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掌握詩詞規律,了解毛澤東詩詞用語大氣,意境開闊的特色。
除了要求在知識方面有所提高,在能力方面也又要求。詩歌要通過朗誦來進一步的體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到能夠讀出詩人大氣開闊的胸襟。在感受宏闊的深秋意境同時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更加重要的是通過理解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掌握通過意象的分析鑒賞詩歌的方法。
學習詩歌不僅要學習詩歌的用詞,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還要體悟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情感。所以本課的情感目標是:通過意象的學習,發揮想象和聯想,品味詩的意境,體味詩人在逆境寒秋中昂揚的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職校的學生在初中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詩歌時只求解決字音形的問題和詩歌的主旨,而根據中職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程不僅應掌握有關的'詩歌的基礎知識的運用,還要重視提高學習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使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要達到以上目標,就要求學生能夠體味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因此就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詩歌的意象。于是我將準確的理解詩歌的意象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通過重點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突破難點。
由于距離革命的年代有些遠了,學生對有關革命的詩文有抵觸的情緒,導致學生對詩歌創作的背景不熟悉,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且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味詩歌的意境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運用多媒體教學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意境,以此來突破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詩歌有節奏和音韻的美感,要培養學生體味詩歌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就要使學生切身的體會詩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職校的學生不愛朗讀,對詩歌感情的體悟也比較膚淺。出于對詩歌體裁的特點及學情的考慮,我采用誦讀法為主其它教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首先,采用誦讀法。在課堂上播放示范朗誦、學生自讀、全體學生齊讀,穿插進行。通過誦讀使學生體會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完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中關于詩歌語言方面的要求,同時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從而喚起他們的真情。另外,誦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其次,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感的產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通過直觀的展示湘江秋景圖等相關圖片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幫助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和理解詩人的情感。
第三個方法就是提問分析法。在詩歌的分析過程中,我圍繞教學的重點向學生提及有關意象意境的問題,讓學生結合詩人和詩歌的創作背景,通過合理的想象與聯想,體會詩人的革命情懷。如“看”字所領的意象色彩鮮艷,景色開闊,生機勃勃,讓學生體會詩人不同于“悲秋”的主題,體現出對作者樂觀態度與積極的心態。通過意象意境的分析,從而完成教學的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到詩人積極昂揚的情懷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說學法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思考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鑒于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師生多向談話和提問研討是我的策略。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討論評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媒體展示的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毛澤東是一位有政治家胸懷,軍事家氣魄,獨具魅力的詩人,僅憑一首詩歌是不足以了解他的。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我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比較。學生在課堂上聯想《沁園春雪》,有助于體會詩人廣闊胸襟和磅礴的氣勢。另外,“知其人,知其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對于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生在課外查找有關毛澤東的生平事跡,提高資料收集整理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文學常識。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與準備
學生的學習有一個與初中知識銜接的問題,所以設想在導入中聯系初中學過的《沁園春雪》,形成知識的系統聯系,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熱情,更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導入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如果導入吸引了學生,那么整堂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十七八歲的中職學生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他們對未來的美好設想與十七八歲的作者的雄心壯志何其相仿。用十七八歲的花樣年華和壯心引入課文,使學生自然而然進入特定的情景氛圍中,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分步實施
第一步:朗讀詩歌,感悟詩歌之美:詩歌的美在朗誦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課上放朗誦的示范帶,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氣質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能初步感受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背景介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廣闊的層面上理解詩歌德主題和思想。只有指導學生了解作者創作這首詩時的相關創作背景,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本詩的主旨和作者的革命精神。
第三步:朗讀、整體感悟。要求學生聽錄音感受,自由朗讀,整體感知,用標準的范讀去規范學生的朗讀節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如毛澤東的手跡激發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強化了感官和情感,以情感啟迪思維,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通過討論明確課文的幾幅畫面,提高學習的效率。
第四步:體味情感、品味鑒賞。詩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從細處著眼,抓住關鍵字句展開師生多向對話,師生互動,理解詩歌闊達的意境和豪邁的情感。并根據課件的直觀與形象體味對比手法和意象的塑造,學會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詩歌欣賞的能力。領會作者主宰大地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樹立胸懷人民,心系祖國的情懷。
(三)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比較分析《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和《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形象。
讓學生各抒己見,突破創新,培養創新能力。
(五)結課
在結課前安排全班集體誦讀,帶領學生再次回味詩情,體悟詩境。然后對《沁園春長沙》的情感、主題和藝術特色做簡要的回顧和梳理,并強調詩歌的鑒賞方法。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作業布置
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布置了以下作業,以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兼顧到全體學生的學習要求,是所有學生都有所收獲。
①要求學生背誦全詩,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體會詩歌的美。
②
1、這首詞上闋,下闋。體現出詩人的情懷。
2、找出上闋的文眼,并寫出這個字統領的描寫景物的句子。
3、找出下闋的文眼,并寫出這個字統領的抒寫情懷的句子。
4、通過對這首詞的學習,你想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體會。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6
今天我說課內容是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長沙》,我將本次說課分為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重難點、說教學過程、自我評價五個部分。
【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專題“向青春舉杯”“吟誦青春”這一板塊。本詞詞中有畫,刻畫了四幅圖景: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說學情】
高一學生
【說任務】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再結合專題教學要求和本科特點,依據新課標語文課程目標的三維設計,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詞的常識,掌握朗讀技巧,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②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合作學習,把握文中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體會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體會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以及他那種豪放雄奇的風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抱負。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確立了本文的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分析,背誦這首詞
難點:體會深秋意境和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12345……具體介紹如下
1、情境導入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介紹毛澤東在長沙橘子洲頭的記游之作這抒寫舊地重游,抒發激情壯志。
2、初讀感知
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圈點法自由朗讀文本,激勵學生在初讀文章的同時,注重自主體驗,啟發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提升語言表達、分析歸納、自主學習等相關能力。
3、賞析品讀
我將綜合運用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啟發法、評價法、激勵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集體朗讀、自由品讀、自主思考、問題探究、小組討論等學習過程,體會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通過重點字句分析之后,為突破重點,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準備。
①詞的上闕寫景。作者舊地重游,先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合,遠景與近景交替,思路開闊,面對寒秋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表現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萬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卻呈現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
②詞的下闕由景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并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闕集中描寫了主宰大地命運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有火一樣的革命熱情,有敢于藐視一切反動派的氣魄。正是他們,主宰而且能夠主宰這個世界。
詞人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板書設計】綜觀全詞,作者造像寫意、借景抒情、深沉發問時;懷人憶事,沁園春·長沙毛澤東
獨立寒江圖
湘江秋景圖
崢嶸歲月圖
中流擊水圖(有個好板書,但格式不太會弄,拿這個頂包吧)
4、拓展延伸
課下找到毛澤東另一首詞《沁園春·雪》進行對比閱讀。
【自我評價】
充分體現了先生后師的原則,任何環節學生先行,以學生為主導。實施過程時注意事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不要只關注明星學生。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1、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沁園春長沙》處于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要考慮到這是本單元的一篇基本篇目,屬精講課文。高中語文教材中中國現當代詩歌單元獨此一個,而且這首詞作為高一新生高中語文學習的開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本文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課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2、教材簡析:
《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適當涉及一些有關詩詞的常識,并指導學生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3、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了解詞的常識,掌握朗讀技巧;培養學生掌握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能獨立分析詩詞的能力。
b.教學過程:
合作學習,把握文中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體會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懷。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寫作背景,讓學生在感受詞的魅力的同時,體會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以及他那種豪放雄奇的風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抱負。
(確立依據:新課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為主,讓學生能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學生想象力和審美力)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1、了解詞的創作背景,能夠對本首詞的內容進行正確地梳理。
2、反復誦讀并能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難點:
1、掌握詞中的意象和意境。
2、掌握本詞借景抒情的手法。
(確立依據:培養語感要靠反復地誦讀。而且通過揣摩和分析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助于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領會主旨。)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我準備采用情感教學法,圖表教學法和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教學法。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顯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強調了情感的作用,本課在課文導入時,用多媒體顯示資料圖片,配合時代背景,然后播放配樂朗讀。詩配以樂,詩配以畫,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在分析這首詞的上下闋時,我都使用多媒體顯示圖表來配合教學,對重點詞語作形象的描繪和提點,引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反復的推敲,進一步領會整首詩的意蘊,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
(依據:圖表教學法,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能使教學過程清晰,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
三、說學法
在本文的學習過程中,我打算讓學生以“朗讀——想象——感悟”式的學習方式為主,以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從而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內容。
(依據:《新課改》要求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了解學習的對象,自主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四、說教學程序
1、導入(結合資料圖片介紹背景知識導入課文)
(多媒體出示一組杜甫等人的詩歌)古代詩人筆下的秋天多是感傷的',蕭條的,肅殺的,但我們今天學一首詞,一反過去一般舊詩詞中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賦予秋天新的含義,這首詞的秋天在作者筆下是怎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的一首關于秋天的詞《沁園春長沙》。
(使用依據:多媒體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的特點,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傳輸給學生,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解題及背景知識簡介
①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②關于詞的相關知識
包括詞、詞牌、沁園春這一詞牌的由來,詞的分類,詞的主要流派等等。
(依據:學習應當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諧統一,不能忽視對必要的知識的傳授,對于剛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增加知識的積累是必要的。)
③關于本詞的寫作背景(依據:《新課改》提倡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3.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①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播放朗讀錄音,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依據:用標準的范讀去規范學生的朗讀節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②初讀,入境,審美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奏的把握)
③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請兩名同學分別用優美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依據:《新課程》提倡學生要了解詩歌、散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別,領會詩歌的語言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文本研習
(1)借助問題思考討論,分析全詞。
①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②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學生討論、回答以后,老師加以明確。
①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②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依據:詩歌重在多讀,并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2)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回答問題。
①在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②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分析:。
仔細品味文中“獨立、染、擊、翔”等詞的好處
依據:(從細處著眼,理解詩人煉字煉意的功夫和創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
意象和意境:
意象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意”指的是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是帶有詩人情感的客觀事物。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
(依據:意象是詩歌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對于一首詩詞的鑒賞,我們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因為詩人的情感是通過意象表達出來的。)
⑶詞人面對著這一幅生機盎然的秋景圖想到了什么呢?生機盎然的景色想到:“誰主沉浮”。
(依據:讓學生理解這個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由上闕的寫景轉為下闕的抒情)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群人?
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老師明確:
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
b、這些“同學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內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夠主宰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干,敢實踐,他們代表了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未來革命的精英。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
⑷歸納總結,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作品通過對大好河山的描繪,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對往昔歲月的追憶,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昂揚的革命斗志和頑強的革命精神。
5.作業:
背誦全文
附:板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詞眼:看憶
上闋——看:總領七句
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生機勃勃的秋景圖
下闋——憶:總領八句
回憶了青年時代在長沙的一段崢嶸歲月
上闋寫景言志——言什么志?
下闋憶事抒情——抒什么情?
心懷天下的宏偉抱負意氣風發的革命豪情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8
1、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出自高中第四冊《詞二首》,必須考慮到這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語文科考試說明》中也明確規定高中學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又因為《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在電腦板書上簡要指點詞的章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詩歌的神韻能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形成一種時空藝術,使學生忘卻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課定下了“掌握詩詞規律,提高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可見語文課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點,所以本課確立了“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的抱負”這一教學目標。
在具體一節語文課的組織上,教學重點的確立既關系到教材中知識重點的確立,又關系到通過知識重點教學發展能力等問題。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體會形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都規定高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而學生對詩歌創作的背景不熟悉,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
2、說教法
真正要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學習的學堂,就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優化教學方法。本課以電化教育輔助實施情感教學法和圖表教學法。語文教學不僅是認知活動,也是情感活動。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采用生動的導語,醞釀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學生會由此產生一種情感反射,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形成一種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情緒氛圍。
情感的產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運用電化教育優化演示,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進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讀,和諧的音樂伴奏,顯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案或圖畫,這些做法都強調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啟迪人的思維。本課在課文導入時,用電腦顯示資料圖片配合教師介紹時代背景,然后播放著名播音藝術家的配樂朗讀。詩配以樂,詩配以畫,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抓住關鍵字詞,使用簡潔的文字,用各種簡單的線條勾勒,能使教學過程清晰,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在分析這首詞的上下闋,我都使用電腦顯示圖表分析配合教學講解,簡要指點章法,對重點詞語作形象的表示和提點,引導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反復的推敲,進一步領會整首詩的意蘊,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
3、說學法
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課前預習時我布置學生根據意境繪制“萬類霜天競自由”和“浪遏飛舟”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形象思維能力。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評點誰的畫更符合詞的意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引導。以圖帶文激發興趣,對圖質疑加深理解,以圖助讀背誦課文。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鑒賞能力。我在運用情感教學法時還注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任務和時代要求,號召“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順利通過會考,勇敢迎接高考,確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抱負,做21世紀的主人,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挖掘教材蘊含的藝術美,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性,學生逐漸明白詩歌的感情是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要充分發揮聯想、想象,用詩的規律去看待詩。
4、說教學程序
本課的教學過程如下:
①結合資料圖片介紹背景導入課文。
②播放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學生回答問題。
④小結上闋,學生評點兩幅“萬類霜天競自由”圖的優劣,背誦上闋。
⑤理清“憶”字領起的戰斗生活,學生回答問題。
⑥小結下闋,學生評點兩幅“浪遏飛舟”圖的優劣,背誦下闋。
⑦總結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⑧布置學生預習下一課《水調歌頭游泳》,及時遷移本節課的詩歌鑒賞能力。
精心設計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目標教學的發展,板書設計也應突出教學目標和重點,與當堂教學內容相對應,概括更豐富的知識類項;同時還要精練,才能有使用價值。在電腦動態板書中,用不同的色彩加以點綴,使板書更加美觀,活潑生動,鮮明醒目。而小結課文時寫在黑板上的板書,則概括、系統地歸納本節課的重點。
《沁園春長沙》板書設計
【設計說明】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有利于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斗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于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敘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沁園春·長沙》。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沁園春·長沙》出自中職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編織多彩的夢想,屬于課內講讀課文,對中職學生重新樹立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沁園春·長沙》的主題是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和蔑視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毛澤東的詩詞很多,不少詩詞的藝術成就都在《沁園春·長沙》之上,但《沁園春·長沙》作為中職學生的必讀課程,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材的優勢顯而易見。
二、學情分析
在初中學過《沁園春·雪》,對詩詞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數學生基礎薄弱,文學鑒賞水平不高;他們充滿夢想,憧憬未來,但缺乏為實現夢想而積極進取的精神,往往只是心動而沒有行動。所以,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顯得非勢在必行。
三、教學目標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文體。同時語言精煉具有表現力,往往一個詞就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欣賞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體味詩歌的意境。根據課標和教材感悟詩情詩意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把握意象,了解詩歌表情達意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本課,學會閱讀和鑒賞其他現代詩歌的一般方法。詩歌要通過朗誦來進一步的領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到能夠讀出詩人大氣開闊的胸襟。
學習詩歌不僅要學習詩歌的用詞,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還要領悟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情感。所以本課的情感目標是: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
四、教學重點、難點
我們的學生在初中學習詩歌時只要求解決字音字形的問題和詩歌的主旨即可,而根據國家中職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語文課程不僅應掌握有關的詩歌的基礎知識的運用,還要重視提高學習的審美情趣和品德修養,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要達到以上目標,就要求學生能夠體味詩歌的意境,理解詩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過意象來表達的。因此就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詩歌的意象。于是我將準確的理解詩歌的意象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
由于距離革命的年代有些遠了,學生對有關革命的詩文有抵觸的情緒,導致學生對詩歌創作的背景不熟悉,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而且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味詩歌的意境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將運用多媒體教學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意境,以此來突破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法與學法
(一)說教法
詩歌有節奏和音韻的美感,要培養學生體味詩歌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就要使學生切身的體會詩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中職學生不愛朗讀,對詩歌感情的體悟也比較膚淺。出于對詩歌體裁的特點及學情的考慮,我采用誦讀法為主其它教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首先,采用誦讀法。在課堂上播放示范朗誦、學生自讀、個別學生試讀、全體學生齊讀,穿插進行。通過誦讀使學生體會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完成教學目標中關于詩歌語言方面的要求,同時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從而喚起他們的真情。
其次,情景設置法。情感的產生往往來自于直觀的、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通過直觀的展示湘江秋景圖等相關圖片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幫助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和理解詩人的情感。
第三個方法就是提問分析法。在詩歌的分析過程中,我圍繞教學的重點向學生提及有關意象意境的問題,讓學生結合詩人和詩歌的創作背景,通過合理的想象與聯想,體會詩人的革命情懷。
(二)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積極讀書的習慣
2、朗讀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反復誦讀,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組織活動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綜合能力。
4、討論法:引導形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
導入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如果導入吸引了學生,那么整堂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由于中職生對革命背景等有厭煩心理,貫徹中職語文教學大綱對詩歌進行整體感知和審美體悟的要求。我從毛澤東的手跡《沁園春長沙》書法作品入手,讓學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詩歌的美在朗誦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課上放朗誦的示范帶,讓學生對本詩的感情基調、氣質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接著讓學生集體朗誦,然后請學生談一談對全詩的感受。
(三):描繪圖景。整首詩歌可以概括為四幅圖畫: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和中流擊水圖。
(四):重點字詞分析:以湘江秋景圖為例
(五):體味情感、突破難點。結合上闕“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要學生思考詩人在下闕是否已經做了回答。重點分析最后一句“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體會詩人的一番少年豪情。由此,讓學生體會到詩人一腔少年拿云志,由意象到意境,由寫景到抒情,突破難點,完成情感目標。
(六)課堂小結
在結課前安排全班集體誦讀,帶領學生再次回味詩情,體悟詩境。然后對《沁園春·長沙》的情感、主題和藝術特色做簡要的回顧和梳理,并強調詩歌的鑒賞方法。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七)作業布置
結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布置了以下作業:
①要求學生背誦全詩,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感悟,體會詩歌的美。
②結合本詩,將它擴寫為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字數不少于五百字。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創作意圖進而加強對本詩藝術層面的理解,提升詩歌的審美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八)、歌曲欣賞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歌曲,創造出形象的藝術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歌的藝術美,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語文學習的興趣性。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講讀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
又因為《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此,本課定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代詩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研究傳統文化與詩歌意象間的關系,進而解讀詩歌。
2.反復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味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詩歌是通過意象來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的,體會意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高一學生還沒有形成通過聯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宏大的意境為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首先,學習詩詞要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導人這一環節中,可以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要采用反復誦讀方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纏繞妙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學中,應該著重落實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構及特點的理解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們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如(《沁園春雪》),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試著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知識,并通過訓練加以強化。
第五,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強誦讀,力求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
三、說學法
現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自主畫出詞中的意境和帶入角色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引導。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教學,以美讀為線索,分三步學習(韻味、情境、人生)本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1結合視頻聯想秋天,并對比古人筆下的秋天來導入毛澤東筆下的秋
2.初步朗讀,疏通字詞。
3.結合韻味示意圖,初步感知美讀。
4.進入美讀的第二層次,情境。也就是說我們讀詩要讀出作者的感情,要讀進作者創設的意境。
首先,要讀出作者的感情,那就得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因而也要了解詞的創作背景。
其次,解題。區分詞牌名和題目。
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重要動詞,分段解析,從詞中眾多意象中,感受意境。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1)本詞的前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用了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及豪壯的氣勢。
(2)感受“看”字領起的秋色圖,學生回答問題。由“看”所引導的怎樣一幅畫面?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描繪這些景物的時候,你覺得那些詞語用得非常獨當、傳神?
景物多而不亂,分別從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來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染”為什么用得好?用擬人手法,比喻手法。寫出了層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樣,漫山遍野的楓葉像火一樣,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擊”改成“飛”可以嗎?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
“翔”改為“游”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在修辭上這叫“移用”。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3)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分析完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
再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畫出來。
(4)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何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嗎?為何如此與眾不同呢?
從毛澤東人物性格和寫作背景兩個角度。
詩的品評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決定于人品格的高下。難怪詩人不是順勢而問“秋光正好,何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5)“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全詩的“詩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的憂思。
下面齊讀上闋。
(4)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群人?
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老師明確: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
b、這些“同學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內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夠主宰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干,敢實踐,他們代表了國家與民族的希望,是未來革命的精英。——自信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豪邁
(5)歸納總結,把握詞中所抒發的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立——豪壯看——欣喜問——憂思
憶——自信記——豪邁
按剛剛同學們所說的情感:豪壯、欣喜、憂思、自信、豪邁(與動詞一一對應)老看看整首詞的情感場景。現在我們把情感把握住了,然后再回到剛剛的韻味圖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為什么有的地方要讀得快、讀的重、讀得急,現在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請五個同學接力讀)
剛才我們讀出了作者細致的感情,這還不夠。美讀的第二點的情境。我們不但要讀出感情,還要讀境
3.人生(美讀第三步)
在這首詞中充滿豪氣,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的抱負是什么?以天下為己任。作者的理想抱負不是在看到眼前秋景才產生的。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學生談談啟發。
三、背誦
四、作業
1、找出文中極富表現力的詞語,體會其意味
2、按美讀要求誦讀《沁園春雪》
3、試比較兩首詞的“情”與“境”,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以便課后交流。
五、說板書設計
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清楚,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出來,有利于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斗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關于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敘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立“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06-25
《沁園春 長沙》說課稿12-08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2-01
沁園春長沙獲獎說課稿06-01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10篇09-22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精選10篇)03-25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5篇12-17
沁園春·長沙說課稿(5篇)12-17
《沁園春 長沙》說課稿8篇12-09
《沁園春 長沙》說課稿6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