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孫權勸學語文教案1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孫權勸學》它選自《資治通鑒》,同學們先看一下《資治通鑒》的相關知識。關于司馬光,同學們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
二、感知課文
1.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讀。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下面老師讀一下,同學們要聽準字音、停頓。
2.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看看這幾個字怎么讀。
3同學們,該你們來朗讀了!千萬要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把握好節奏。
4.好,下面誰愿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才能啊?
5.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里的人物!
孫權(182-252)即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公元200年,兄孫策死后,他18歲便繼承了孫氏政權,據守江東。208年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戰役,吳軍大敗蜀漢軍隊。229年稱帝于武昌,后遷都建鄴。230年派將軍衛溫到達夷州(臺灣),加強了與夷州的聯系。
呂蒙(178-219),字子命,三國時吳國名將。安徽阜南人,少依孫策部將鄧當。鄧當死代領其軍。后從孫權攻占各地。曾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長進甚快。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關羽,占領荊洲。不久病故。
魯肅(172-217),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出身士族,為孫權所敬重。主張聯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領其軍,繼續與劉備維持和好關系
6.理清了人物關系,下面我們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書下注釋,來疏通課文,有問題盡量在小組內解決,若組內有疑難,則提出來全班解決。
有哪個詞哪句話不理解,提出來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還有兩個成語出自本課,看大屏幕;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希望同學們能把它們積累下來,并熟練運用。刮目相待(刮
三、研讀賞析
理解課文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再讀一遍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這幾個問題。
1、孫權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2、呂蒙讀書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在塑造三個人物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好,現在我們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1.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不可推辭.孫權勸學可謂善勸.
2.文武雙全,有勇又有謀.
3.運用了對話的描寫方法
本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對話描寫,我們再仔細揣摩一下:
1.找出孫權勸學“勸”的內容,并揣摩他說話時的語氣
(1)“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此處板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反問語氣。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告的不悅,有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什么作用?現身說法,言辭懇切
2.接下來還有一個人物出場,那就是魯肅,請二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心理?說明了什么?十分驚訝。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的驚人變化。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自得、自豪。
3.我們剛才對人物的語言進行了揣摩,下面請同學們在此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我相信,這一次,同學們一定會讀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這樣幾個問題:
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2、呂蒙由不愿學,到學,再到學有所成,這個變化過程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3、學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確: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讀書學習能使人聰明,更有力量。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成為全面的人。
勸人要講究策略
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要愛才但不能忌才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最能說明本文的故事);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五、背誦課文
同學們對課文把握的不錯。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提示背背課文,看誰背得又快又準1
六、課堂練習
請看大屏幕,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七、總結
同學們掌握的真不錯。我們來小結一下。
八、布置作業
古今中外有許多勸人讀書的名言、格言,請搜集這些名言。
孫權勸學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及重要的文學常識,積累成語,翻譯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背誦課文。
3.反復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學習的重要性,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識記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激引興趣
提問“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學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最早描述的是哪個人物?(呂蒙),那么咱們今天就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看看呂蒙是怎樣做到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板書二、題目、作家作品簡介
(一)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由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課本P112頁注釋]
1.《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人們可以從這本書所記載的豐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狀況,得到寶貴的經驗,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即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就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2.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文中的幾個人物: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國君。呂蒙,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魯肅,三國時吳國名將。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三)寫作背景:在著名的赤壁之戰前后,孫權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劉備鳩占鵲巢,所以在招攬人才、鞏固勢力的同時,勸勉臣下讀書明理,提高自身素質。孫權勸呂蒙注意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四)題目解說:《孫權勸學》寫的就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多讀史書、兵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那么,孫權究竟是怎樣勸呂蒙的呢?我們先來聽一聽錄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內容;注意聽的時候要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三、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一)讀一讀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同學們聽是不是讀準了字音、讀清了句讀。學生評議后,強調易錯字音、難讀語句。
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
幾種句式的朗讀:
主謂句中主語與謂語之間要停頓,如“權/謂呂蒙曰”,“蒙/辭以軍中多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動賓短語中動詞與賓語之間要停頓,如“見/往事耳”;
四字句一般是2/2節奏,如“但當/涉獵”,“與蒙/論議”,“士別/三日”,“結友/而別”,總之,朗讀時要以不讀破句為前提。
3.給課文畫上朗讀提示符號。(見課本記號)
4.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二)譯一譯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1、文中出現的幾個古今異義詞
①博士古義:古代研究經學的最高官職名稱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
②但古義:只,僅僅今義:轉折連詞,但是
③見古義:了解今義:看見
④及古義:到了??的時候今義:以及
⑤過古義:到今義:經過
⑥更gēng古義:重新今義:更改、更正
(或gèng更加)
2、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理解:不過是要你廣泛瀏覽群書,了解往事罷了。
③卿言多務,孰若孤?
理解:你說事務多,誰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務)?
④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理解:(從)你如今的才干和謀略(看),(你)不再是(當初)吳下的那個學識尚淺的阿蒙了!
⑤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理解:一個人跟你幾天不見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
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理解:兄長怎么認識事物(或明白事理)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三)說一說
請學生理一理文章的寫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
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聽勸開始學習,學業大有長進的故事。全文緊緊圍繞一個“學”字來展開故事情節:.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并與蒙結友(側面描寫)。學生根據這一思路再次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議一議
整篇文章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那么請大家把人物對話部分先挑出來,然后體會一下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1、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孫權勸學》教案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朗讀時應體現語重心長,諄諄告誡的口吻,“不可不學”應重讀強調。)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揭示學習的目的、方法)“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人物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見往事耳”應重讀強調。同時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朗讀時應注意體現這一點。)
(3)卿言多務,孰若孤?(委婉批評,揭示學習的可能性)這是一個反問句,對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加以徹底否定。同時,運用對比、反問,“孰若孤”要重讀強調,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談讀書好處意在鼓勵呂蒙求學,)
(五)演一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后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學生作點評。
【小結】
四、課外延伸,體驗反思
孫權勸學語文教案3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對話描寫。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學生懂得“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3、學習刻苦治學的態度,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重視學習,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二、學習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的意思。
(2)體會人物各自說話時語氣、神態和心理,研討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學法設計:
1.朗讀法。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可聽讀、齊讀、思讀、分角色讀等。
2.表演法。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再現人物形象。
3.討論法。研討“善勸”“好學”的重要性。
4.競賽法。進行快速背誦競賽,激發學生的比學趕超意識。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傷仲永》寫方仲永從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板書題目)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三國故事中有“劉備借荊州,有借不還”的故事,想來大家都很熟悉。后來,孫權、魯肅都想要奪回荊州,終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劉備令守荊州的關羽率主力攻樊城,孫權一看機會來了,一面用計迷惑關羽,一面命一個人為大都督,率兵襲取荊州。這個人把精兵隱藏在大船艙內,命搖櫓士兵穿白衣,偽裝商人西進,然后出其不意急襲荊州.關羽率軍回救荊州失敗,走麥城,中埋伏被俘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計。這個奪荊州擒關羽厲害人物是誰呢?他就是呂蒙。(《三國演義》第75回“關云長刮骨療毒,呂子明白衣渡江”)
呂蒙,字子明三國吳國名將,初不習文,怎么會變得這么厲害呢?今天要學的《孫權勸學》會告訴我們這個原因的。)
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
說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
(文中故事發生時間大約是漢獻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這一年吳國大將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時的孫權可以說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呂蒙,所以對他真誠地提出了學習的要求,寄予了厚望。)
(二)、初讀熟讀課文
1.范讀。教師范讀了解一下文章,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注意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2.齊讀課文,熟悉內容。
(1)理解下列列詞語的意思
當途:當道,當權辭:推辭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見往事:了解歷史。
(2)理解下列成語并學會運用。
吳下阿蒙:吳下,指吳縣,現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變舊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理解下列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
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以:拿,用,介詞。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怎么知道這件事這么晚啊!何:怎么,為何。
(三)、精讀疏通文意(競賽法)
翻譯課文,標出問題,小組探討,理清結構。
概括情節: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面描寫)。
(四)、研讀賞析文章
1、分析語言(分組表演閱讀)
①“不可不學!”應該是怎樣的口氣?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應該怎樣表達?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應該怎樣表達?
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鼓勵呂蒙求學。
總結:孫權的這番勸言,先揭示學習的必要性,再說學習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學習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評,最后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表現出他的善勸。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2、人物形象(研討法)
孫權:善權,從自身出發。呂蒙:善學,虛心。魯肅:尊重有學識的
3、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本文通過寫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強調了讀書學習對增長才略的重要作用。
(五)、積累詞句。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但當涉獵()
3.見往事耳()
4.即更刮目相待()
(二)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
2.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六、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