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勸學》練習
《勸學》練習1
一、文學常識填空。
《孫權勸學》選自《 》,該書是 主持編纂的一部 通史。作者是北宋的政治家、 家。
二、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魯肅過尋陽 過:
(3)卿今當涂掌事 今: 當涂:
(4)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
(5)自以為大有所益 益:
(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豈 治經 邪:
(7)但當涉獵 但: 涉獵:
(8)見往事耳 見: 往事: 耳:
(9)蒙乃始就學: 乃:
(10)及魯肅過尋陽: 及:
(11)卿今者才略 才略:
(12)非復吳下阿蒙 非復:
三、翻譯下列句子。
(1)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4) 蒙辭以軍中多務。
(5)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6)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7)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8)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四、閱讀回答問題。
1、文章寫了兩件事,分別是_____ 和_____ _。
2、文章結尾寫“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有何作用?
3、說說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孫權:
呂蒙:
魯肅:
4、解釋下列成語,并任選一個造句。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造句:
5、“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 的態度。“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 的態度。
6、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7、閱讀全文,說說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8、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并說說分別表示什么語氣。
(1)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參考答案:
一、《資治通鑒》司馬光 編年體 史學家
二、(1)重新 (2)到 (3)今:現在 當涂:當道,掌權
(4)推托 (5)好處 (6)豈: 難道 治經:研究儒家經典 邪:通“耶”,語氣詞”嗎”(7)但:只是 涉獵:粗略地閱讀
(8) 見:了解 往事:歷史 耳:罷了 (9)于是,就
(10)到了……的時候(11)才干和謀略 (12)不再是
三、(1)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2)讀書人分別幾天,就應該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啊!
(4)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托。
(5)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嗎?
(6)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7)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
(8)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呢?
四、1、孫權勸學 魯肅驚贊
2、側面襯托呂蒙才略非同尋常,表明他進步之快,從而表達“開卷有益”的中心。
3、孫權:豁達、大度,開明,待人坦誠,平易近人,關愛下屬;
呂蒙:坦誠,豪爽,機敏精干,善于學習;
魯肅:忠厚的長者,愛才,惜才。
4、吳下阿蒙:比喻學識淺陋的`人。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造句:幾天不見,你的變化可真大啊,真讓人刮目相看
5、對呂蒙嚴格要求,有充滿關愛的期望 的態度;表現了魯肅 對呂蒙驚人長進的吃驚和贊嘆 的態度。
6、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7、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或:開卷有益)
8、(1)表示反問語氣 (2)表示限制語氣 (3)表示感嘆語氣
《勸學》練習2
一、填空
1、《孫權勸學》選自 ,該書是 (朝代) (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通史,記載了從 到 共1362 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 ;《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 ;《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 ;《孫權勸學》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 的感情,也從側面寫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文中可以提煉的一個成語是:
二、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卿( ) 涉獵( ) 孰( ) 遂( )
三、 解釋加點詞。
1、當涂掌事 當 ;
2、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 ;
3、治經為博士邪 治 ;
4、但當涉獵 涉獵 ;
5、見往事耳 見: 。
6、蒙乃使就學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寫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其中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
A.{但當涉獵 ( ) {門當戶對 ( )
B.{自以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見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當涂掌事 ( )
五、選擇對下列虛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1.蒙辭以軍中多務(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學( ) A.于是 B.卻 C.只,僅僅
4.結友而別( ) A.并且 B.但是 C.連接前后兩個動作,不譯。
六、對翻譯的句子進行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譯文:你今天掌管權事,不可以不學習啊。( )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文:我哪里是讓你研究儒家經典做個博學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在吳縣時的阿蒙啊!( )
七、翻譯下列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問答題:
1、文中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孫權勸學》課后練習答案:
一、填空
1、《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 ,該書是 宋(朝代) 司馬光 (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 體通史,記載了從 戰國 到 五代 共1362 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孫權勸學》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 驚訝、敬佩 的感情,也從側面寫出了 學有所獲;文末的. “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文中可以提煉的一個成語是: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二、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卿(qīng ) 涉獵(shè ) 孰(shú ) 遂( suì )
三、 解釋加點詞。
1、當涂掌事 當 當權 ;
2、蒙辭以軍中多務 辭 推辭 ;
3、治經為博士邪 治 研究 ;
4、但當涉獵 涉獵 粗略地閱讀 ;
5、見往事耳 見: 了解 。
6、蒙乃使就學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謀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
四、寫出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其中意義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當涉獵 ( 應當 ) {門當戶對 ( 相當 )
B.{自以為大有所益 ( 好處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見往事耳 ( 歷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過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當涂掌事 ( 您 )
五、選擇對下列虛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1.蒙辭以軍中多務(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學( A ) A.于是 B.卻 C.只,僅僅
4.結友而別( C ) A.并且 B.但是 C.連接前后兩個動作,不譯。
六、對翻譯的句子進行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譯文:你今天掌管權事,不可以不學習啊。( √ )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文:我哪里是讓你研究儒家經典做個博學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譯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在吳縣時的阿蒙啊!( √ )
七、翻譯下列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___我哪里是讓你研究儒家經典做個博學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一下過去的歷史經驗教訓。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___大哥為什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_________
八、問答題:
1、文中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
答:用對話的方法進行語言描寫。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答: 我的啟示是:1、開卷有益,只要有學習,就會有收獲;2、士別三日
刮目相看,我們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別人。
《勸學》練習3
(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2-16題。(10分)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乙】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送東陽馬生序》
1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蒙乃始就學
(2)不敢稍逾約
1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結友而別足膚皸裂而不知B.自以為大有所益益慕圣賢之道
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當余之從師也D.蒙辭以軍中多務未嘗稍降辭色
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15.甲、乙兩文同為勸學,孫權先指出,繼而現身說法,勸說呂蒙多讀書;宋濂則直接從自身學習經歷說起,敘述和勤奮學習的經歷,以此勉勵馬生刻苦讀書。(2分)
16.說說你從呂蒙和宋濂的讀書經歷中悟出的學習道理。(2分)
(二)文言文閱讀(10分)
12.(1)于是,就。(2)超過約定的期限。(2分)
13.C(2分)
14.(1)我難道想咬你鉆研經書當博士嗎?(1分)(2)因此,人們都(或多)(愿意)把書借給我(1分)。(共2分)
15.學(學習、讀書)的必要(重要)性(1分);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艱難(1分)。(共2分)
16.示例1:學習勤奮刻苦,博覽群書,求師誠心。
示例2:求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終將取得成功。(只要答出一點即可,2分)
《勸學》練習4
炳燭①夜讀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 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晉平公問于師曠的于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C.于廳事之東北角
B.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戲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經:指儒家經典。博士:指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可不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呂蒙不愿學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每處所填不超過5字)
5.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
參考答案
1.C
2.①遲、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
(2)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大意相近即可)
4.年紀大;事務多。(意思正確即可)
5.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于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均可。(語意明確、句子通順、所答內容與文段有關即可)
《勸學》練習5
三、文言文閱讀(14分)
6.(14分)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1)下列各組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靜以修身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
B.非志無以成學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C.蒙辭以軍中多務至霸上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
D.非復吳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B.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
C.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D.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3)下列對【甲】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B.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甲】文以“夫”字發起議論,主要論述修身治學,強調淡泊寧靜的價值。
B.【乙】文中孫權勸呂蒙學習,呂蒙起初推脫,后聽從勸說學習,終有所獲。
C.【甲】文講道理透徹深刻。【乙】文以對話表現人物,生動傳神,富于情味。
D.【甲】文開篇即明確提出修身養德要求。【乙】文用呂蒙言行側面表現魯肅學識進步。
(5)把【甲】【乙】兩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分析】參考譯文:
【甲】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乙】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解答】(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修:修養/長;
B.志:志向/做標記;
C.軍:軍營/軍營;
D.復:再/回答。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
例句中“之”結構助詞,的。
A.之,結構助詞,的;
B.之,代詞;
C.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意義;
D.之,動詞,到。
故選:A。
(3)本題考查節奏劃分。句意為: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節奏劃分為: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故選:B。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ABC.正確;
D.有誤,【乙】文用魯肅言行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而不是用用呂蒙言行側面表現魯肅學識進步。
故選:D。
(5)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與,跟隨。馳,疾行,指飛速逝去。句意為: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
②中重點詞語有:但,只,僅。涉獵,粗略地閱讀。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句意為: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答案:
(1)C
(2)A
(3)B
(4)D
(5)①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
②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
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
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
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
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
《勸學》練習6
1.下面對加點字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為(做,凝成)之 行將為(被)人所并 為(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達到)千里專心致(盡,極)志 閑情逸致(興致,情趣)
D.勸(勸勉,鼓勵)學 勸(用道理打動人)導 勸(勸說,阻止)架
2.指出說法正確有一項[ ]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義。
B.白居易《憶江南》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里的“藍”和“取之于藍”中的“藍”相同。
C.《勸學》是《荀子》里的第一篇。節選的三段著重論述了學習應持的態度。
D.《勸學》的'作者荀況,是春秋后期趙國人,他強調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后的括號里。
a.連詞,表并列關系 b.連詞,表遞進關系 c.連詞,表轉折關系
d.連詞,表假設關系 e.連詞,表順承關系 f.連詞,表修飾關系
g.代詞,同“爾”,你,你的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________
(2)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________
(3)順風而呼,聲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嘗終日而思矣________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
4.下列句中的“上”與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 B.物價上漲
C.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D.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5.從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設喻的一項[ ]
(1)青出于藍 (2)冰寒于水 (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4)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5)車柔以為輪 (6)金就礪則利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A.(1)(3)(5)(7) B.(1)(2)(5)(6)
C.(2)(4)(7)(8) D.(3)(5)(6)(8)
6.指出與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項[ ]
A.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C.雁蕩具體而微者。
D.今戰士還者不足兩萬耳。
7.下列加點詞活用現象相同的是[ ]
①車柔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科己
③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輕銳繼其后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勸學》練習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每小題3分)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智慧B.而聞者彰彰:清楚C.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D.君子生非異也生:習慣2.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線的字的意義和用法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 而至千里A.兩個于字相同,兩個而字相同。B.兩個于字不同,兩個而字相同。C.兩個于字不同,兩個而字不同。D.兩個于字相同,兩個而字不同。3.對下面兩句話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金就礪則利 ②、學不可以已
A.刀劍放在磨刀石上磨就會鋒利學習不可以停止
B.金屬靠攏在磨刀石上磨就會鋒利學習不可以停止
C.刀劍放在磨刀石上磨就會鋒利學習是不可以成為過去的事情
D.金屬靠攏在磨刀石上磨就會鋒利學習是不可以成為過去的事情
4.對上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文三處提到了君子。而其意義不同,按照順序他們分別是有學問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和統治者。
B.第一段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強調人的`知識和道德修養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斷的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C.第二段形象的論證并強調了后天的學習在獲取知識和培養品德中的巨大作用。
D.上文反復運用了同類事物設喻,比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假舟楫者等,論證了同一個道理。
答案:
1.D
2.C
3.A
4.A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生,是個通假字,通性,資質,稟賦。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2.試題分析:而寒于水中的于,介詞,比;善假于物也中的于介詞,可不譯,起引進作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中而連詞,表修飾;而至千里中而連詞,表轉折。
考點: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3.試題分析:B項,把就解釋錯了,就,靠近,在句中可以譯成把放到上。C項,把已譯錯了,已,停止。D項,把就和已都譯錯了。
4.試題分析:統治者錯,第三處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而非指統治者。
考點:本題學生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勸學》練習8
《寡人之于國也》
《寡人之于國也》是記孟子答梁惠王問所講的幾段話,主要內容是闡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暢,說理透辟,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和對偶,充分顯示了孟子的論辯才能。
1、重點字詞:
數罟(gǔ) 洿池(wū) 魚鱉(biē) 河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餓莩(pi?o)
2、一詞多義
兇 河內兇 ( 莊稼收成不好) 兇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漢初匈奴兇黠 (兇惡,殘暴)
甫聞兇訊 (不幸,多指喪事) 緝拿元兇 (殺人的人)
加 鄰國之民不加少 (更加)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施加)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放上)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 夸大)
或 或百步而后止 ( 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 (有時)
莫之或止 (表示不定)云霞明滅或可睹 ( 或許)
數: ①幾,若干 ②密 ③數目 ④屢次
數罟不入夸池( ②密 )愿令得補黑衣之數( 數目 )
數見不鮮( 屢次 )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幾 )
發: ①打開 ②派遣 ③花開放 ④發射
野芳發而幽香( 花開放 )百發百中(發射 )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打開(糧倉)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 派遣 )
直: ①通“只” ②直接 ③價值 ④不彎曲 ⑤徑直
直不百步耳( ) 系向牛頭充炭直(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
理直氣壯 ( ) 隨君直到夜郎西( )
兵:①兵器 ②軍隊 ③戰爭 ④士兵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 窮兵黷武( ) 草木皆兵( ) 非我也,兵也( )
勝:①盡 ②戰勝 ③勝利 ④承受 ⑤超過 ⑥優美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驢不勝怒( )巴陵勝狀( )
谷不可勝食也 ( )
3、文言虛詞
于:①對,對于 ②比 ③在 ④到 ⑤跟 ⑥向
寡人之于國也 ( )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 ( )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 ) 則移其民于河東 ( ) 十年不收于國 ( )
以:①拿,用 ②按 ③因為 ④表修飾 ⑤表并列 ⑥表順承 ⑦認為
請以戰喻 ( )皆以美于徐公( )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斧斤以時入山林( )
以其無禮于晉 ( ) 闕秦以利晉 ( ) 敢以煩執事 ( )
之: ①的. ②取獨 ③代詞 ④語氣助詞 ⑤動詞 ⑥賓語前置標志
何厭之有 ( )五畝之宅 ( ) 輟耕之壟上 ( ) 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
填然鼓之 ( )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
4、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 )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
5、古今異義: 棄甲曳兵而走 古:( ) 今:( )
養生喪死無撼 古:( ) 今:(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 ) 今:( )
6、詞類活用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可使足民(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謹庠序之教( )
填然鼓之( ) 然而不王者( )
養生喪死無憾也( ) 王無罪歲( )
7、特殊句式 非我也,歲也( ) 可以無饑矣( )
申之以孝悌之義(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
《勸學》
《勸學》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方法、內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
1、重點字詞: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kuǐ )
吾嘗跂而望矣(qì )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lòu )
其曲中規(zhòng )
雖有槁暴( yòu通“又”)( 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zhì通“智”) 君子生非異也(xìng通“性” )
2、古今異義: 勸學( ) 木受繩則直( )
金就礪則利( )假輿馬者( )輮以為輪( )
3、詞類活用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4、一詞多義
焉:①兼詞,“于此”的意思 ②語氣詞,“了”風雨興焉( )蛟龍生焉( ) 圣心備焉( )
于:①從 ②比 ③對,對于 取之于藍 ( )而青于藍 ( )善假于物也( )
者: ①用在主謂之間,表判斷 ②……的人 ③……原因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 而見者遠( )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
而: ①但是 ②而且 ③表并列 ④表修飾“地” ⑤表順承
水為之,而寒于水( ) 蟹六跪而二螯( ) 吾嘗終日而思(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故:①所以,因此 ②舊的 ③緣故
故木受繩則直 ( ) 溫故而知新 ( ) 既克,公問其故( )
勸:①勸勉,勉勵 ②勸說 勸君更盡一杯酒 ( ) 勸學 ( )
中:①合乎 ②中等 ③當中 ④年間 ⑤射中 ⑥心中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晉太元中( )木直中繩( )舜發于畎畝之中 ( )
疾:①增強 ②快 ③小病 ④敏捷輕快 ⑤憎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君有疾在腠理( )聲非加疾也( )春風得意馬蹄疾( )
致:①到達 ②求取獲得 ③表達 ④放置 ⑤情趣興致
老婦前致詞( )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閑情逸致( )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
假:①借助 ②借取 ③假裝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 乃悟前狼假寐 ( )
絕:①渡 ②極,最 ③斷絕 而絕江河 ( )會當凌絕頂( )夜久語聲絕( )
興:①興起 ②興盛 ③創辦 風雨興焉 (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功:①成功 ②功勞 功在不舍 ( ) 位尊而無功( )
強:①強壯 ②竭力 ③勉強 ④略多于…的
筋骨之強 ( )大臣強諫 ( )賞賜百千強( )乃自強步 ( )
5、特殊句式
(l)判斷句 ①青,取之于藍 ②冰,水為之 ③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⑤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2)固定格式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
(3)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勸學》練習9
(一)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二)炳燭夜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③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題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線詞。(6分)
(1)卿今當涂掌事( ) (2)但當涉獵 ( )
(3)蒙辭以軍中多務 ( ) (4)及魯肅過尋陽( )
(5)恐已暮矣 ( ) (6)盲臣安敢戲君乎 ( )
【小題2】《孫權勸學》中有兩個成語,請寫出成語并解釋含義。(3分)
【小題3】將下面的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小題4】根據語段內容回答。(5分)
(1)“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2)呂蒙不愿學的理由和晉平公擔心學不好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小題5】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后你得到什么啟發?(2分)
答案
【小題1】當權,當道 粗略地閱讀 用 到 擔心 怎么、哪里
【小題2】吳下阿蒙(0.5分) 解釋: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1分)
刮目相待(0.5分) 解釋: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1分)
【小題3】①讀書人分別幾天,就應當用新眼光來看待(我),長兄為什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
②小時候喜歡學習,猶如白天剛剛出來的太陽。
【小題4】(1)拜蒙母 與蒙結友(1分) 一方面說明了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1分)另一方面也是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2)軍中多務(事務多) 恐已暮矣(年紀大)
【小題5】從熱愛學習,珍惜時間,善于引導,虛心聽取他人的合理建議等方面闡述即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 “當涂、以、過”結合語境即可推斷出意思,分別譯為“當權”“用”。“到,經過”。“涉獵”與現代漢語的意思一致,應譯為“粗略地閱讀”。“安”是文言文中的固定用法的詞語,譯為“怎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平時的學習中應有積累,不僅知道其出處,更應知道其意思。一個是“吳下阿蒙”,出自“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后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另一個是“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出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能力。
點評:對于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語更要重視,不僅知道出自哪個句子,還要知道它們在原文中的意思和現在的用法,做到知其意且會運用。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士、三日、少”等,“士”在句中應譯為“讀書人”,“三日”不是實指,應譯為“幾天”。“少”應讀四聲,譯作“小時候”。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第一問在原文中提取“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回答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均可。第一問第二步,從魯肅的行為可知,呂蒙才略的長進驚人,魯肅發自內心地被呂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與之結交。第二問在原文中提取語句作答即可,第一篇中可提取“軍中多務”,第二篇可提取人物的語言“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當然也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概括作答。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及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點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審清題干,看清題干共幾步,按步作答。能用原文語句回答的首選使用原文語句。需要概括作答的,要結合對原文內容的理解,根據關鍵語句,擬出切題的答案。
【小題5】試題分析:分析題干“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可知,我們應從學習的角度談體會。理解題干和文章內容可知,從四個人的身上可得到不同的啟示,如從呂蒙、晉平公的身上,我們可以得到要熱愛學習、珍惜時間、虛心聽取他人建議的啟示,從師曠、孫權的身上可得到要善于引導別人的啟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點評:要大膽表述自己的感悟,根據原文內容,從人物的言談、行為,事件的結果等當中得到啟示,借用原文中的信息,組織成自己的語言,把個人的想法和感受表述出來。注意切題做答,語句通順。
《勸學》練習10
《孫權勸學》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長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2)或以錢幣乞之
(3)不能稱前時之聞 (4)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蒙辭以軍中多務。或以錢幣乞之。B.但當涉獵但聞屏障中撫尺
C.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賢于材人遠矣D.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2)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題4:讀了上面兩篇短文,對于學習,你有什么看法?請結合其中一篇短文談談。
參考答案:
小題1:(1)對……感到詫異(2)有的人(3)相當、相稱 (4)通“攀”,牽,引
小題1: C
小題1:(1)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2)(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或:他最終成為一個普通人,是因為受到后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
小題1:提示:看法要正確、態度要鮮明,還要結合兩篇短文之一來談。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么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A項兩個都是“用”;B項兩個都是“只”;C項前一個“到”,后一個“比”;D兩個都是“漸漸”。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為開放性試題。表明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即可。
《勸學》練習11
閱讀《孫權勸學》和《誡子書》兩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問題。
(甲)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③則不能勵精,險躁④則不能治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釋] ①行:行為,操行。②澹泊:也寫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淫慢:過度怠惰。淫,過度。慢,怠惰,不勤勉。④險躁:過分急躁。⑤治性:約束自己的性情。
1.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孫權勸學的內容。
2. 閱讀《誡子書》,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
3.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思。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治經( ) (2)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儉以養德( ) (4)淫慢則不能勵精 勵精( )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孫權勸學》,說說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說呂蒙學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了《孫權勸學》和《誡子書》兩篇短文后,你收到了怎樣的啟發?請就其中的一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寫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開始學習,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的故事。(意對即可)
2.諸葛亮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意對即可)
3.(1)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詩》《書》《禮》《春秋》。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眼。
(3)用樸素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4)精神振奮。勵,激勵,振奮。
4.(1)你說你事物多,誰比得上我事物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2)學習必須身心寧靜,才智必須經過學習,不學習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學廣博起來,沒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學識有所成就。(意對即可)
5.提示:可以就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標、修身、養德等其中的一個方面談自己受到的啟發或教育。(言之成理即可)
《勸學》練習12
三、古詩文閱讀
11、(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勸學(節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
勸學
先王之教,莫榮于孝,莫顯于忠。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義。不知理義,生于不學。學者師達而有材,吾未知其不為圣人。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在右則右重,在左則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故師之教也,不爭輕重尊卑貧富,而爭于道。其人茍可,其事無不可。所求盡得,所欲盡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疾學在于尊師,師尊則言信矣,道論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師者不化,自卑者不聽,卑師者不聽。師操不化不聽之術而以強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遠乎?學者處不化不聽之勢,而以自行,欲名之顯、身之安也,是懷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惡濡也。凡說者兌之也①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同“縋”,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亂;不肖主重惑者,從此生矣。
故為師之務,在于勝(同“循”)理,在于行義。理勝義立則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驕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慚。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遺理釋義,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難乎?故師必勝理行義然后尊。
【注】①說:說教。兌:悅。②堇:毒草,根有劇毒。③遇合:師徒相遇而和洽。
(1)對下列語句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直中繩 中:合于
B.而絕江河 絕:橫渡
C.遺若此則名號顯矣,德行彰矣 彰:彰顯
D.王公大人弗敢驕也 驕:驕傲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A、吾嘗跂而望矣
B、蟹六跪而二螯
C、學者師達而有材
D、懷腐而欲香也
(3)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B、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C、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D、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今世之說者多/弗能兌/而反說之/夫弗能兌/而反說/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
(4)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例: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A、句讀之不知
B、師不必賢于弟子
C、蚓無爪牙之利
D、不拘于時
(5)下列選項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荀子《勸學》第一段首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既是全文的一個中心論題,也是第一段所要開始闡述的內容。段尾部分則歸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明確而有力地照應首句,收束了上文,并清楚地點明了該段的中心思想。
B、《呂氏春秋》認為,國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顯榮”,而要實現這些,只有通過學習。
C.荀子《勸學》認為要學習更要思考,文章通過“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者”“假舟楫者”等比喻,得出結論“君子善假于物”。
D、《呂氏春秋》認為,說教應當使人心悅誠服,否則就像給溺水者綁上石頭,用毒藥救人一樣,會使得世道越來越亂,不賢達的君主越來越昏聵。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③圣人生于疾學。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答案:
三、古詩文閱讀
11、【解答】(1)D.“驕”,動詞,應譯作“怠慢”。譯文: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怠慢他們了。
(2)例句“而”是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作“卻”。
A、“而”是連詞,表順承關系,可不譯。
B、“而”是連詞,表并列關系,可譯作“并且,又”。
C、“而”是連詞,表并列關系,可譯作“并且,又”。
D、“而”是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作“卻”。
故選D。
(3)“今世之說者”,是“主語+者”的判斷句,因此“者”后應斷開,由此排除CD;“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和“是救病而飲之以堇也”句式結構相同,語意并列,因此其間均不能斷開,由此排除B。故選A。譯文:凡是進行說教,應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生硬地說教。當今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進行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頭綁在身上讓他沉下去,救治病人卻把毒藥給他喝一樣。
(4)例句是狀語后置句,“寒于水”應是“于水寒”。譯文: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A、賓語前置句,應是“不知句讀”。譯文:不懂得斷句。
B、狀語后置句,應是“師不必于弟子賢”。譯文:老師不一定就比弟子賢能。
C、定語后置句,“爪牙之利”應是“利爪牙”。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
D、被動句,“于”是介詞,表示被動。譯文:不被當時不從師學習風氣約束。
故選B。
(5)B、“國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說法錯誤。文中說的是“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意思是“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希望得到”,不是“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
(6)①“博學”,古今異義,廣泛學習;“參”,動詞,檢驗;“省”,動詞,反省;“知”,通“智”,智慧。譯文: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②“生”,通“性”,本性,天性;“異”,不同;“假”,動詞,借助。譯文: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③“疾”,形容詞,勤奮努力;“魁士”,大學者;“未之嘗有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應是“未嘗有之”,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譯文: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沒出現過這樣的人。
答案:
(1)D
(2)D
(3)A
(4)B
(5)B
(6)①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②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③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沒出現過這樣的人。
參考譯文:
《勸學》(節選)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呂氏春秋孟夏紀第四》
在先王的教化中,沒有什么比孝更榮耀,沒有什么比忠更顯達。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東西。顯達和榮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獲得的東西。然而,做君主與父母的,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們所希望的顯榮,這是由于不懂得理義造成的。不懂得理義,是由于不學習的緣故。從師學習的人,如果他的老師通達并且又有才能,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人不成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會治理得好。圣人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像這樣,(這個從師學習的人)名號就顯達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師施行教誨時也不計較學生的輕重尊卑貧富,而看重他們是否接受理義。他們倘若能夠接受理義,對他們的教誨就沒有不行的。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實現,這種情況在得到圣人之后才會發生。圣人是在努力學習中產生的。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賢士名人的,還沒出現過這樣的人。努力學習關鍵在于尊重老師,老師受到尊重,他的話就會被人信從,他的道義就會被人稱道了。因此,(別人不尊重他,沒有請他)而自動前往教人的老師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師,隨隨便便)呼喚老師來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師不會被人聽信,輕視老師的人不會聽從教誨。老師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會被人聽信的方法去勉強教育人,盡管想使自己的道義施行、使自身尊貴,不也差得遠嗎?從師學習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聽教誨的態度,自己隨意行事,想使自己名聲顯赫、自身平安,這就如同懷揣腐臭的東西卻希望芳香,進入水中卻厭惡沾濕一樣。凡是進行說教,應使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是生硬地說教。當今世上的說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反倒生硬地進行說教。不能使人心悅誠服卻硬要說教,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頭綁在身上讓他沉下去,救治病人卻把毒藥給他喝一樣,(這樣)使世道越來越亂;不賢達的君主越發昏惑的情形,從此就出現了。
所以當老師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義。事理明辨了,道義確立了,那么老師的地位就尊貴了,王公大人們就不敢怠慢他們了,直到至高無上的天子,去朝見這樣的老師也不會感到慚愧。凡是君臣際遇,相互間的和諧不可強求,如果丟掉事理放棄道義,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卻想要別人尊敬他,不也太難了嗎?所以老師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義,然后才能尊貴。
《勸學》練習13
【積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釋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異義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成語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2。本文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體驗·探究】
五。課內語段閱讀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加點字
①謂: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釋句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說說文中描寫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①孫權:
②呂蒙:
③魯肅:
4。用原文回答
①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
②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5。用“‖”將文段分為兩層,并概括層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實踐·拓展】
六。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任末好學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負:
②題:
③易:
④終: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時)
B:以記其事(書上的)
C:更以靜衣易之(指任末)
D:雖死猶存(還,仍然)
3。翻譯下列兩個句子,并用“/”劃出第②句的朗讀節奏。
①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譯為:_______________
②暗則縷麻蒿以自照。
譯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直線的句子具體表現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質。
5。從文中找出一個成語,并解釋其意。
6。讀了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15。孫權勸學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1。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2。本文寫呂蒙“當涂掌事”之后,經孫權勸說“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了驚人的長進;《傷仲永》寫出方仲永幼年聰慧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泯然眾人”。兩文的'內容都與學習有關,卻一正一反,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兩文的寫法不同,本文以對話為主,言簡意豐;《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五。1。①告訴 ②像 ③好處 ④于是 2。略。 3。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呂蒙: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魯肅:忠厚的長者。 4。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②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5。……乃始就學‖及魯肅…… 孫權勸學,呂蒙贊學。 6。對話(語言)描寫。 7。略。
六。1。①背著 ②寫 ③更換 ④去世,死 2。C 3。①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取得成就?②遇到沒有月亮的夜晚,就點燃剖扎好的麻蒿條子來照明。 4。在艱難的條件下仍堅持勤奮學習 5。行尸走肉。常用來比喻不學無術,無所作為,稀里糊涂得過且過混日子的人。 6。略。
《勸學》練習14
文言文,完成9-12題。(選擇題每題2分)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 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節選自《后漢書?烈女傳》)
【注】①趨,快步走向 ②捐,拋棄 ③亡,通“無”,不足 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點的詞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見往事耳(了解)
B.及魯肅過尋陽(到了……的時候)
C.當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劃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段孫權要求呂蒙不僅要涉獵廣泛,而且要鉆研經書。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話感動,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學業。
C.甲乙兩文段中,孫權、羊子之妻都勸學有法,并達到了勸學的目的。
D.甲文段孫權指出“學”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學”要不斷積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蒙辭以軍中多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異斷斯織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9.D;
10.B;
11.A
12. ⑴呂蒙以軍中事務多為由推辭。⑵同割斷這絲織品有什么不同呢?
《勸學》練習15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詞語
①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②父異( )焉
③日扳( )仲永環謁于邑人 ④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小題3】孫權指導呂蒙讀書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題4】呂蒙跟方仲永求學經歷有什么區別,你從這兩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題5】臺球“神童”丁俊暉,現已成了世界級體育明星,關于他父親讓一個處在求學“黃金”時期的少年“不使學”,而是棄“學”從“體” 。他的這一做法隨之成為頗有爭議的熱門話題。請你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題1】(1)粗略的閱讀 (2)對… 感到詫異 (3) 同“攀”,牽,引 (4)當時專管經學傳授的官
注意(2)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3)為通假字。
【小題2】略
【小題3】方法:但當涉獵(1分) 目的':見往事耳(1分)
【小題4】方仲永天資聰穎不學習,由天才變成普通人;呂蒙由于學習勤奮,學有所成。學習使人進步等(2分)
【小題5】略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孫權”所說的內容來分析讀書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主題的能力。根據“呂蒙”與“方仲永”最后的結局來談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題5】本題是一道開放題。聯系文章的內容說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勸學》練習】相關文章:
《勸學》練習07-28
【薦】《勸學》練習07-23
《勸學》練習(熱門)07-20
《勸學》練習15篇(熱)07-21
《勸學》練習(合集15篇)07-22
(合集)《勸學》練習15篇07-24
《孫權勸學》的練習題及答案02-23
《勸學》練習[錦集15篇]07-25
《孫權勸學》課后練習題及答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