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尋根散文
魯迅先生說,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秋葉飄零,它們要一同抵擋蕭瑟,而尋得精神一隅的夢何時才能綻放?
簾卷西風時,哪堪凜冽?無語低詢,只道秋意無限。
走過《詩經》的纏綿柔情,走到唐詩,走到宋詞,我的思緒被牽引到枯藤與老鴉一起凝視的那個面色清癯的詩人身上,他騎著瘦馬憔悴而來。暮色蒼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攪得頓覺悲涼,一轉身竟靠在了銀燭秋光下的畫屏邊,屏上身著羅綺的少婦輕搖小扇,流螢飛舞,和天上的牽牛織女星隔著幾億光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頭,猛然,遠處玻璃墻反射的光之萬箭刺破了我的視神經。沒有茅店,沒有荒樹,支離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螢火蟲……詩韻失去了滋養它的土壤,城市的燈紅酒綠,繁管急弦喑啞了它的聲音,它沉默了。
也許,冰心、巴金的去世已割斷了五四運動給我們最后的血脈,于是,捧讀張愛玲的小說,竟有莫名的韻味涌上心頭。買那些經典的章回小說,線裝書的沉香,綺麗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出她的冷艷之筆,每一個回廊都蘊藏著一個故事,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哀傷。哀傷,胡琴的調子,不是低低的傾訴,而是冷靜的表白,讀來沒有眼淚,但覺得無邊無際的悲傷流言似的蔓延,無可救藥。
然而蔓延到了當下呢?韓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賈平凹少見其蹤,那些所謂名流學者一頓飯時間便能勾勒出一篇長篇小說的框架,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屬的民樂,說不上是純粹的搭配還是簡單的調和。
意象已逝,環佩聲遙。
當有人質問我們皓首窮經到底為何時,那么牛虻,有誰來做?
想起余光中,想起他的詩,他的文字,尋尋覓覓為了求得赤縣另一邊無盡的回憶,還有更深沉的,由倉頡觸發的美好。那一脈根流轉相傳,不知今天是否還觸著長江水和海棠紅那樣明麗的色彩?
秋的蕭瑟隱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尋。而它,或許正在月牙泉底、鳴沙山上,默默注視著滄海桑田。
【文化尋根散文】相關文章:
尋根問祖散文01-16
汪曾祺散文文化價值04-14
賈平凹散文的文化意蘊03-23
長河不息文化散文(精選20篇)03-13
梁實秋文化心理對其散文創作的影響01-04
賈平凹:文化之異的散文03-23
淺析汪曾祺小說的散文化及其影響06-02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1-25
經典散文(精選)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