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烏鎮風情散文
還未走進浙江省嘉興桐鄉市烏鎮大門,抬頭就看到青紅雕花的高大門碑上,刻有兩行大大的隸書,“烏鎮”二字寫于其中,我是從東柵走進古鎮的。千百年來,民居臨河而建,傍橋而市,民風純樸,自古繁華。這里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典范,同時烏鎮又有其他小鎮沒有的臨水建筑——水閣,由此又稱為“中國最后的枕水人家”。
水鄉古鎮有一道亮眼風景,是我多年沒有見過河邊埠頭邊,幾個婦人蹲坐在石板臺階上用棒槌捶打衣物的景象。她們大聲用母語交談著,不時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故鄉河口鎮,清晨或黃昏時候,惠濟河邊的少婦姑娘們洗衣洗菜的場景,似乎跨越時空恍如昨日。
這里不僅有水源清澈的河流,烏篷小船或橫或豎,偶爾竹篙一點,水波蕩漾開去,一切都是那樣的妙趣橫生。置身其中,怡然自得,讓心情不自禁被觸動。那臨河的水閣木樓,像極了一幅佇立在你眼底的畫卷,還有當鋪,酒窖,染坊,道觀和老戲臺。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界,吳國在此駐軍,因而那時的烏鎮也稱“烏戍”。《烏青鎮志》中說:“烏墩因吳越錢繆王戍兵于此,稱烏戍,今名烏鎮。”
可以遙想當年,有多少吳國漢子被派遣來此戍邊,與越國兵戈相向,還有多少英勇戰士血濺沙場,留下了多少孤兒寡母。隨著斗轉星移、時過境遷,而今,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卻沒有屠戮和殺伐,而是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和諧發展的溫柔之鄉。
烏鎮還產生了大文學家茅盾,慕名前往文學家“茅盾紀念館”途中。我想,有一個現象不能忽視,就是現代著名作家中,出身寒門的很少,一般都有著富裕優越的家庭,看來茅盾也是如此。
故居到了,門前有高大的馬頭墻,走進四合院,寬敞的院落里,木板門扉,雕梁畫棟,青灰色石材地磚,兩進院墻門,都無聲無息暗示這是個殷實人家。茅盾的青銅雕像就肅立在你面前,其上“有志竟成”四字,下有“文學巨匠茅盾”茅盾先生造像——周巍峙。茅盾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據說他八歲離開烏鎮時即露崢嶸,能出口成章,背誦《紅樓夢》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一字不落被稱贊為神童。
茅盾先生本名沈德鴻,字雁冰。其父沈永錫是晚清秀才,通曉中醫工禪理。思想開明,重視新學,更喜愛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母親陳愛珠女士是一位頗通文理,有見識且性格堅毅的女性。十歲時其父親不幸病逝,母親教他文學、歷史、地理等知識,為少年時代的茅盾培植了廣泛的文化功底,使他年輕時便流露出深厚的愛國情懷。
我們所待的地方就是茅盾先生曾經讀過的立志小學,如今是立志書院。立志書院創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二十八年改國民初等男學。1904年至1907年茅盾曾在該校就讀。
建國后作為烏鎮幼兒園,1988年幼兒園遷出,桐鄉縣政府將其撥歸茅盾故居。199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重修,1991年7月落成開放,1994年8月更名為茅盾紀念館。
在二樓看到了先生過去讀書的教室,透過折疊門,發現有幾個方形木桌,周圍六把長板凳和桌面已然裂縫,從斑駁掉漆的木紋似乎窺視到茅盾幼年的生活學習環境。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先生在和同學坐在桌邊讀書時的情景。
茅盾是“五四”時期較早關注民族資本家的作家,他的《子夜》可算作最早反映現代城市生活的小說。我也喜歡他描寫家鄉的“三部曲”《春蠶》《秋收》和《殘冬》,那個老實人通寶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故居內,展示著茅盾各個時期活動圖片和作品,但參觀者寥寥無幾,游人們大多數只看一眼便匆匆離去,似乎前面還有更值得一看的東西,于是來去匆忙。其實也只能如此,文學和文學家,似乎永遠是被少數人青睞的。
從茅盾故居出來,沿著街道前往參觀游人津津樂道的藍印花布染店作坊,憑票進入院內,便可看到偌大的曬場掛滿了大塊藍色碎花麻布,它們圖案精致,在風中不停舞動。可以通過想象把它做成旗袍,想必定是顯示嬌艷而質樸,且會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一百年前的清朝女子,穿著這樣墨藍白花的麻布裙裾。雅致的是這顏色搭配如青海的玉石,白色如陽光下的陶瓷,俗的是花團錦簇,艷的是栩栩如生的孔雀牡丹。
近代,隨著化學染料的推廣和印染技術的發展,藍印花布不僅可以染成藍色、紅色、玫瑰色、黃色、綠色等,成為藍印花布的衍生,這樣的作品,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已普遍出現。少年時,常去伯父染店看染布,知道染料是以藍草為原料,將其制成藍靛后,再將布匹放入染缸染色,過十五分鐘取出,懸掛于空氣中氧化十五分鐘,這樣反復七八次,直至顏色滿意為止。水溫需保持在20~30度之間,才能使顏色均勻染上。
初夏的陽光灑滿在石橋上,轉過石橋,一股香濃的芝麻味道飄來,勾引起饑餓感。急忙尋找來源,發現拐角有一座閣樓,紅褐色門匾寫著中華老字號黑芝麻糊,桌面擺攤著青花瓷大圓碗,旁邊角落里放置一臺石磨,面上粘附著芝麻,中年漢子人高馬大,用力旋轉石磨,磨合處發出桄榔桄榔的響聲,黑色的濃漿從石縫流出來,老板娘稠稠的接了一碗遞給我,一邊吆喝“芝麻咯,黑芝麻咯”。聞著飄著香味的黑芝麻糊,恍惚間我穿越到了清代。烏鎮古街,身穿長袍馬褂的商人樸實的笑臉,挽簪的婦女提木桶去溪邊浣紗,孩童們在用勁抽轉著陀螺,如同悠然踏入一個迷離的夢境,忘記了前世今生。
沿著一條河邊古街從東到西,我忙碌著像青蜒點水、走馬觀花兩個小時,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的確確是“一樣的古鎮,不一樣的烏鎮”卻能從中感覺古烏鎮的新魅力。
【烏鎮風情散文】相關文章:
鼓聲里的風情散文07-04
風情萬種散文(精選7篇)04-14
如果我是不羈的風情感散文(通用14篇)09-28
生態風情詩句07-07
優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經典散文精選06-28
散文:品散文要成新常態06-27
浩瀚散文07-05
冬雨散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