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大山情懷散文
我們還是沿著這條通往山外的唯一公路前行吧。越往海拔高處走,迎面撲來涼爽的風越發濃烈,越發清澈。請原諒我用“清澈”這個詞,因為夏日的清涼這里與別處不同:風中帶著綠,綠中帶著涼,涼中帶著爽,爽中帶著透,仿佛風是綠色的,又綠得透明。過了大西溝門,路的左側有東溝和南溝,都有散落的人家,硬生生地鑲嵌在綠色海洋里,紅瓦屋頂、青色磚墻,并沒有顯出不協調。到了這里不由得佩服當初道路設計精妙的整體構思,林場的道路為了林業生產而設計和建設,在沒有離開這條主線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到了道路的堅固性和林區居民出行的方便。大西溝門在道路的右側,公路并沒有直接沿溝谷前行,而是沿著東溝和南溝溝門盤旋了一個大大的U形彎兒,當道路在轉過大西溝時已經溝谷有了200米落差。十幾戶口人家都在道路的下面,正梁脊處有一條通往人家的人行小路。路旁一株百年老松冷眼旁觀著西大山的起起落落。原西大山書記胡玉奎就居住在這株松樹之下,他是一位能人,主政一方30余年,村主任來來回回換了好幾屆,他卻穩如磐石。無論村里何人的大事小情基本他都幫過忙,助過力,甚至是某人做了違法亂紀的事兒,他也出面和有關部門協調,基本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時光流逝,帶走了居民的青春。年輕人都出山謀發展去了,留在山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殘,守著貧瘠的土地和貧困以及大山深處尚未開發的資源。路左邊少有的一片平展的壩臺地載滿了側柏,由于銷路不暢已經長到了4—5米高。路邊被居民細心的種滿了紫蘇,一簇酸漿被眾星捧月般包裹其中。我們曾經在這里采拮過紫蘇葉,葉子很大很香,可以做餡兒,也可以放在蒸屜上做饅頭、糕餅的墊布,既方便了取下食物,還增加了食物的香味,可謂一舉兩得。這簇酸漿的果實成熟時掛滿枝頭,如同一串串燈籠,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降壓、強心、抑菌等功能。是非常好的藥材,摘取下來正好泡水可以治療熱咳、咽痛、音啞、急性扁挑體炎、小便不利和水腫等病,我們主要是利用它治療嗓子痛。這段道路坡度有大,距離又長,一旦下雪路滑難行。道路卻又不是直路,到坡的2/3處是一個80度的轉彎兒,更增加了行路難度。20xx年中幼撫時11月的一場大雪,路上積了厚厚的雪,一化一凍變成了光如鏡面的冰。那時我還開著面包車,行至這里試了多次也沒能成功。開足了馬力沖上了2/3坡段,一轉彎兒,車速下降,車輪在冰面上飛速地旋轉,卻不能再前進1米。最后,沒辦法,只得打求助電話。蘇國東、李玉軍、李鳳瑞等拿樂工具墊了一層細土,由蘇國東(駕駛技術超強)將車勉強開上了坡道。有趣的是轉彎兒的路邊有一塊大石頭側面刀削一般平整,下面四方,上面成三角形,正頂著一層厚厚的積雪,潔白的積雪反襯石頭的黑了,遠遠望見好像一頂帳篷,在這里進行內蒙古錫盟——山東高壓線路施工的湖北肖志軍就有過這樣的感慨,到了近前還活生生地把這塊大石頭看作是帳篷。
看到山邊那獨一家了么,那是唐國柱家。背靠青山、門前溪水,好景致。路邊還長了一株挺拔的黃柏樹。房屋的后邊從山體突出兩塊大石,高5丈。中間的縫隙上下通透,縫隙中突兀生出一株暴馬丁香,可謂奇景。
又是一段S彎兒路,道路兩旁樹木繁茂,枝葉遮天蔽日。人行其中,無風自涼。到了開闊處,陰山根是一個地磅和地磅房。沿等高線矗立著一座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防火宣傳碑,幾經修繕,雖年深日久,但依舊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地磅和地磅房是山東人王志國撫育大頭道溝林木時安裝建設的,后來砍伐架子溝又用了一年。電力架線工程車曾把地磅邊墻壓塌,20xx年胡玉奎找人把墻加固修好,林場從那年冬季一直用到了第二年7月份。這里海拔高,陰雨天地磅成了引雷的金屬件,每逢下雨,雷電便將地磅傳感器擊壞,檢修一次便需要1000多塊錢,那年采伐的不順利著實讓人著急,現在回想起來也是包含著濃郁的不快。
【西大山情懷散文】相關文章:
大山秋韻散文09-18
感受大山的經典散文09-28
踏雪情懷散文10-08
雪的情懷散文10-28
榆錢情懷散文06-21
深冬情懷散文09-09
雨水的情懷散文07-28
筑路情懷散文09-26
山的情懷散文10-24
穿越大山散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