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散文作文集合七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散文作文 篇1
“薯農”們經過近半年的辛苦勞動,終于盼到了紅薯成熟的季節。聽老農們傳授,霜降過后,是挖紅薯的最佳時機,正值近幾天,秋高氣爽,天氣晴朗,更是開挖的絕好機會。只見人人扛鋤、拿鍬,手提、肩挑、車子拖,忙得不亦樂乎。不是觀其身上的那套舊警服,誰也不會想到,這些開心的“薯農”竟是我單位的退休干警。
丈夫也一樣,像個地道的農民,欣喜地用大米袋子,裝回來兩袋紅薯,有紅心的,黃心的,大部分是紫心的。這些紅薯品種不一,個頭大小也不一,有拳頭大的,也有小老鼠大的。還有最顯眼的,就是那個連蔸都挖回來了的紫薯,壯壯的薯蔸下只結了一個“獨生子”, 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那個“獨生子”竟然有足球那么大。
看看粗粗的薯蔸,瞅瞅大大的薯仔,真是“虎父無犬子”,父強子壯。我好奇地把那個紫薯在體重稱上一放,哇!數字馬上顯示2.1kg“有4斤多重?這個稱可能有點偏重吧。”丈夫不相信地說。也許是長勢太快,這個足球大的紫薯,表皮裂開了很多口子,就像一道道溝渠。驚喜之余,我不免有點惋惜:“還不如多結幾個小的。”
紫薯是我的最愛,往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到超市去買,有時還遇不到。聽說這種紫薯很難“侍候”,沒產量,別人一般不種。見我鐘愛紫薯,今年紅薯插種時,丈夫對我說:“我到農村去訪一訪,看有紫薯藤賣沒有。”于是,他特意到就近農村詢問了幾家村民,買到了一些紫薯藤試著插下。真是心想事成,沒料到,幾個月后,竟然收獲這么大。
“你先拿幾個紫薯去蒸了嘗嘗,看味道是一樣不?”丈夫一句話提醒了我,我趕快洗了幾個不大不小的,放在鍋里蒸起來。沒多久,一股濃郁的薯香味撲鼻而來。“嗯,真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薯香氣,發出一種情有獨鐘的感慨。
悠悠的薯香隱約把我帶到了童年,想起了母親做的薯條、薯片的香味。那種薯香,雖然隨著母親的逝去而從我的嘴邊飄走,但它卻永遠不能從我的心中隱去。
那時,父母家雖然苦,但勤勞的父親,除了因祖籍廠區,無法種出大米之外,其他的五谷雜糧都可以種出來。在米飯難飽的年代,紅薯一年到頭卻吃不完。
國家償還外債的那些年頭,居民的糧食大多以供應紅薯、雜糧代替。每到紅薯收獲的季節,自家地里挖的,加上國家供應的,都可堆成小山。
過去的紅薯都是白心的,不粉也不甜,口感很不好。一天三餐,全家人不是吃“圞(luan)豬圞羊(整個的'蒸紅薯,圞:圓的)”,就是吃“芝麻煮糖(切碎的湯煮紅薯)”,我和弟妹們看到就發愁,寧可勒緊腰帶,也不想去嘗嘗。
子女看到紅薯發愁,父母看著子女發愁。能干的母親舍不得紅薯爛掉,更舍不得讓孩子挨餓,總是想盡辦法,讓紅薯成為我們的最愛。于是,她根據孩子們的喜好,常把紅薯切成條、刮成片,曬干后,用油炸得又香又脆,給我們當零食。
記得那時,母親每晚都要專心專意地到室外去觀察天空,分析天氣。若估計第二天是晴,母親天還沒亮就要早早起床,蒸紅薯、刮薯片、切薯條,忙個不停。切好了的薯條,刮好了的薯片,又要將其曬在一個個很大的簸箕(當地叫南盤)里。紅薯蒸了一鍋又一鍋,薯片曬了一盤又一盤,一次不知要曬多少盤。
曬干的那些薯條、薯片,除了平時炸一些給我們吃,大部分要留到過年。每次過年,母親把炸好的薯片、薯條,密封在一個個底下墊有沒化開的石灰大壇里,一直吃到來年的四、五月,仍然是香脆可口,味美無窮。
那時,很多要好的同學,每逢星期日就喜歡到我家來玩,常夸我媽能能干,做的薯片、薯條不僅很好吃,還很經留。母親的能干,讓我這個做女兒的成了同學們羨慕的焦點。記得有一個曾經在我家吃過薯片的男生,在同學中夸我家的零食吃不完,說“你四五月份到她家去都有東西吃。”因為,那時候家家都比較困難,過年能有點零食吃就不錯啦,別說平時。
經過母親的辛勤加工,那些原本被我們嫌棄的紅薯變成了嘴里的美味。看到孩子們愛上了紅薯,父母親也不用再發愁了。
每年的紅薯,被母親加工成一部分干品之外,剩下的就儲存到廚房的一個地窖里。那個地窖很深,進口也很寬,平時上、下都要借助于一把長梯子,而且,還要提個油燈到里面去照明。東西放進、拿出,都要用繩子吊著一個籃子,一人在下面裝,一人在上面拉,須兩人配合。小時候,我常覺得那個地窖很神奇,覺得那種活兒很新鮮。
地窖常用蓋板蓋住,出口的四周有很寬、很深的槽,鑲在上面厚厚的蓋板,銜得平平整整,不會突出地面。父親總是在蓋板上方放著一張吃飯的四方桌,外人根本看不出來,在飯桌的下面還藏有一個“寶庫”。 聽父親說,那個地窖是祖上遺傳下來的。
因為地窖之深,所以,儲存在里面的紅薯,不僅不會壞,而且,還越存味越甜。母親常把經過久存的紅薯切成絲絲,與面粉、蔥花拌和起來,用筷子夾成朵朵花樣,放在油鍋里,炸出一個個“張牙舞爪”,像章魚一樣的食品,當地人叫“甜雞”。“甜雞”不僅香酥,更是很甜,那是我和弟妹們最愛吃的一種馃子,它不是一般的甜。
濃濃薯香,深深情長。多少年過去了,每當吃著紅薯,聞到薯香,我就會想起父母;想起父母家的紅薯地窖;想起曾經在父母身邊的日日夜夜、點點滴滴。它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情,飽含了父母的多少愛。那是比薯香更濃、比“甜雞”更甜的情愛,它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永遠……永遠也揮之不去。
散文作文 篇2
春天被微風吹來了。撲面而來的春風讓人平添了些許的春心春意,春天的景致令人興奮、充滿激情:春天是一首詩,是一幅畫,是一首纏綿抒情的歌;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夢,春的弟弟妹妹夏季、秋和冬在春的引領下燦爛著,滿眼的鮮活,滿心的收獲,滿歲的厚重。
春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美在一種蘇醒,美在一種期望,美在一份豪情。“萬美之中春為先,一粒種子在春天”。當漫天旋轉的枯黃劃出季節更替的軌跡,冬季的寒冷漸行漸遠的時候,春風打著前站,春的訊息便愈發顯出她的溫情與輕盈,那是一份不需要裝飾的自然地蘇醒,是春的灑脫、種子的虛心和燕子的飛影、花開前的妖嬈。
春天,最迷人的莫過于清晨的朝陽,黃昏的晚霞,春風攪動著柳條,和上晨光、晚照,天邊的春日在樹的縫隙中彩虹萬點,在西山的頭頂上酡紅如醉。春意,悄悄地托叫春的小鳥在枝頭鳴唱,雪默默地離開,回到了大地的懷抱大海的懷抱。春天的云,高傲地、深沉地飄著,不急不緩,徐徐地向著東方,越過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向著海岸。春風不寂寞,帶著響哨,襯托著漸明漸暖的底色,把大地敲醒,把大山搖動,把江河蘇暢。春的深意是暮色的夜空,是子時的腳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山萬河敞開懷”,春的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說不出的迎春之美,萬物蘇醒的美,激情燃燒的美!
春天是溫柔的,因為她是一位母親。她孕育著將要成熟的每一粒種子;她撫育著每一片綠葉!春天不止播種,不止是耕耘,不止是沉寂,春天還呼喚,還歌唱,還歡呼。春天來了,盈盈春水,溫柔明凈的似母親的眼睛,最是一泓純水,濃情萬千,風情百般,溪水從隙石間流淌出來,跳動著明快活潑的音符,流淌著春天的`身影和神韻。
春天是多情的,因為她有那么多的產兒。春天灑下的種子,春天得到了收獲!明凈的春月更是多情,皎潔的月把清麗的余輝鋪灑開來,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輕紗,透出溫馨、寧靜、夢幻般的美。
沐浴在這片銀白的月輝之中,讓你如醉如癡!如果你的身心任她觸摸,她會浸潤、滲進你心底每一寸荒蕪,讓你在不覺中變的生動而浪漫起來。
春天是含蓄蘊藉的。她飽歷了春的繁盛、夏的熱情,不再追逐浮華與贊譽,而是靜靜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春天是多彩的,早春的墨綠與新綠,仲春的翠綠伴濃綠,暮春的正綠與蔥綠,整個春天都伴有松柏的老綠,有了綠的底色為襯,那黃葉綠樹紅花紫英,還有那曠野,那長煙,那黃昏的牧童,那暮色里的笛聲,那溶溶月色中的陣陣馨香,那陣陣馨香中的美麗背影……都是春天的畫卷春天的故事。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如詩、如畫、如歌、如夢,在你的心頭縈繞,牽動你一片片悠悠的遠思……
所以,世人喜愛這淡泊平靜春色,鐘情這溫柔多情的春韻,祈盼這情真無阻的春意!人們深深地被這無言的春心春品折服!
愿生命也是這樣,沒有太多爛漫的春花,沒有太多喧鬧的浮躁,只有一片安靜純凈的春色,只有生命的成熟和深沉,只有像一片紅楓那樣熱切真摯的青春之夢。
散文作文 篇3
鄰居爺爺名字叫成柱,記憶里是胖胖的身子,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只有,據說另外一只是小時候因為嘴饞,自己去掀正在火上蒸著的饅頭鍋,鍋蓋邊滴出來的水進到了眼睛里,眼珠被燙流了,所以那只眼沒有了眼珠,只有深陷的眼皮。也因為這個,幾代的小孩可能都知道這位成柱爺爺,因為他的名字經常會響在孩子的耳邊,母親都會說,小心點,離鍋遠一點,燙到了就變成成柱爺爺的眼睛,眼珠流掉很痛很痛,還難看。所以鍋里的包子饅頭快熟的時候,我就遠遠的站在墻的一角,眼睛盯著那口大冒狼煙的鍋,是迫不及待,也是把娘危言聳聽的話,反復掂量,反復想象燙到眼珠流掉是怎樣的疼痛,想到成柱爺爺。
成柱爺爺,在我最早記憶里是個小老頭,堂屋偏房加起來好多間,房子多,地皮也多。除了很多房子占用的地皮 ,還有很大的一個棗樹園子,還有莊基加棗園子前面的很大的一個葦子坑。小時候我還見過洗洗長長的葦子上頂著白色的葦須呢。
成柱爺爺有這么大家產,我的記憶力就他一個人,家里沒有奶奶,更沒有小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娘跟我說,爺爺曾經有過一個老婆,可是后來不知咋的不跟他過日子就走了。
之前我曾經寫過,成柱爺爺在我兒時記憶里,炒菜特別的香,吃起來也好吃。很多個爹娘下地晚歸的傍晚都是在他家里吃的飯,有時候也會睡在我家沒有的放在街門下的竹子床上,等娘回來再抱回去。
長大了,就很少去成柱爺爺家中,那些讓我感覺很神圣的多多房子,也變得老去了,用土坯與泥巴堆起藍轉包邊的房子也顯得很舊很矮了。還有門也顯得很小了。當然成柱爺爺也顯得老多了。
成柱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多次聽他在街頭閑談時對鄉親們說,他絕對不會像老李,老張想不開時喝農藥,上吊死掉的,有啥過不去的坎,我這一只眼睛還沒看夠世界呢,成柱爺爺還說他娘給他算命過,能活到八十八呢。
可是成柱爺爺的死,卻是很悲慘的,是很可憐的。
那一年我都上小學六年級了,那是一個剛進入秋但夏未退去的秋老虎天的日子里,聽說那一邊成柱爺爺七十七歲。幾天沒見成柱爺爺背著雙手溜達街頭了。聽大人們說成柱爺爺生病了,可能是腦血栓,癱瘓了,不能出門了。
成柱爺爺的妹妹來看他,要送醫院救治,可是早就定好的管爺爺養老送終的遠方侄子不同意,說在家找個醫生輸幾天液就好了,平時都沒生病過,沒什么大不了的。老妹妹畢竟也上了年紀,自己身體都不好,如果住進醫院白天黑夜的侍奉也吃不消,所以就沒堅持。
成柱爺爺雖然人不能走,可是不是肚子里的病,還是跟好的時候一樣大碗吃飯。
老妹妹有事一走,輪到遠方侄子照顧了。他們一家人也會每天買了吃的拎過去。出來的時候就把街門鎖掉,說是怕家里沒人丟了東西。
直到有一天,成柱爺爺家里有人吵架,人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來爺爺家的門一鎖,鄰居都不好再進去看了。只有爺爺的那個相好的不放心,偷偷的從爺爺的破墻頭爬了進去看看爺爺。
不巧被爺爺的侄子發現了,老太太在喂成柱爺爺吃飯,爺爺狼吞虎咽的吃著,還用不太清楚的話表示這幾天根本就沒吃過東西。侄子一見惱羞成怒,就罵老太太不要臉,這么大年紀了還不嫌害臊找野男人。。。。。
老太太也不示弱,說侄子心太黑了,為了早點得到遺產,居然要餓死這叔叔。
后來有人捎信給他的老妹妹,老妹妹來了,證明老太太說的是真的,那個遠方侄子夫妻,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拿著東西送過去,但是飯是放到桌子上的,身體不能動彈的爺爺,怎么能吃得到。屋子的角落里還有一只乘著倒了很多次的'飯的塑料桶。
老妹妹喂了老哥哥一次飯,油條吃了三根,面條吃了一大碗。老妹妹又被侄子趕走了。
第二天成柱爺爺走了,永遠的走了。
侄子說是添了新病突然沒了。可是鄰居們能猜出點什么了,他們說爺爺是幾天沒吃東西,一下子吃那么多撐死了。
不管怎么樣,成柱爺爺離開這個世界了,還沒活到八十八,今年是七十七歲呢?是算命先生瞎蒙呢?還是算錯了?還是她的媽媽記錯了?怎么就相差十一年的壽命呢?
這是一個孤寡老人的命運,這不是單一的例子,這是很多孤寡老人最終必須的結局。無奈呀,誰讓他們沒有妻兒老小呢?誰讓他們不是為國立功的功臣呢?盡管多少老人不都是活活餓死,可是每個村子數數這樣的孤寡老人有幾個不是類似結局?
這僅僅是繼承者的狠心不仁道嗎?政府有沒有真正的為這些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想個法子呢?
什么敬老院,老年幸福院蓋了幾年,住進去沒有,住進去的又是什么樣的人?
如此生命的結束,算不算謀殺,還是要冠冕堂皇的找個理由這是自生自滅呢?還是把責任推卸到當事人那里誰讓你沒出息沒有生兒育女呢?
散文作文 篇4
深夜未眠,我獨自坐在窗戶前欣賞迷人的夜色。在窗戶前打著幾盞燈,品著一杯茶,放眼望去,靜謐的夜里繁星點點,寂靜的街道蜿蜒徘徊。好久沒仔細觀賞過夜晚的景色。
沒想到,在此時有幸可以看到這樣迷人的夜晚,被星星點綴的明亮的星空,被月光籠罩的草坪,還有在夜里萬家燈火的和諧氣息。偶爾有一陣涼風吹進來,窗簾會隨風舞動幾下,然后又安靜老實的躺回原位。
望著,望著,回過神來,杯中的'茶已涼了許久,我沉浸在這無聲的夜里。想起白天自己忙碌的身影,還有嘈雜的街道,還有剛跟朋友吵過一架的煩躁的自己。此時都消散在這寂靜的夜里, 我變得十分輕松,不再煩惱白天的事情。我的思緒開始隨著微風漂浮,我不知道它會漂到哪,可能是落在草坪上,可能是飛在空中,還有可能是降在如紗般的云朵里。
一抬頭就可以看到月亮懸在空中,月光灑在窗簾上,皎潔的月光將我的思緒帶到月亮上去,不知道住在月宮里的嫦娥有沒有收到我的思緒。
迷人的夜色徹底吸引了我,我將煩惱通通拋進這夜色,也將今晚的思緒展露在這夜色里。漸漸地,夜變得如水墨色一般,完全變成了一張畫卷,不知道我是在這一幅畫卷里,還是在畫卷外。
散文作文 篇5
若說夏日最為人喜愛的植物莫過于蓮了。千百年來,詠蓮頌蓮作品比比皆是。宋詩人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形象地展現了這個季節荷葉層層疊疊,無邊無際,荷花嬌艷妖嬈的迷人景象。
蓮是一種極易生長的草本植物。頭年,偌大的湖面,只見零星地點綴著一些荷葉荷花,很不起眼。如若第二年你再來,滿眼都是田田的荷葉,美麗的荷花。
我生活在長江邊,與蓮有緣。距家百米,有一個近百畝的池塘,每到夏天,荷葉滿塘。
對那時家鄉的勞動婦女而言,一天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早上池塘洗衣時。婦女們,姑娘們在這里洗衣,聚會,交心,傾吐心聲。
沿著靠村邊的池塘,擺著一溜的洗衣石頭,大的小的,園的方的,形態各異。
清晨,洗衣的婦女姑娘們,提著一籃衣服,來到自家的洗衣石前,放下籃子,拿出棒槌,肥皂,衣服。然后一屁股坐在草凳上,把兩只赤腳丫子伸進涼意未退的池水里,就著眼前的荷葉,小魚兒,洗衣,說事。
古人說,三個女子一臺戲。一二十個女子在一起,熱鬧程度可想而知。東家常,李家短,自家難念的經,粉墨登場;鄰村的舊文,娘家的趣事,街頭巷尾的傳聞,喧囂地傳播著;喜事,喪事,無厘頭之事,內容豐富;或表功,或埋怨,或牢騷,或倒苦水,不一而足。當然,婆媳間的矛盾,鄰里間的沖突,妯娌、姑嫂、叔伯之間的明爭暗斗等話題雖是老生常談,卻能引起當場婦女們的共鳴。討論也最激烈。
當然,不僅有說事的,也有評事的。心有同感,隨聲迎合者,有之;事不關己,不置可否者,有之,覺得說者言過其實,當場批評者亦有之。
不用擔心,牢騷或者埋怨挖苦會傳到對方的耳朵里,要知道,生活中,冤家不會主動聚首,對手不會輕易碰頭。你在這里說她,她也會在那里說你。更何況說事,聽事,評事,只是洗衣時的.談資而已,沒有人當真,沒有人較真,也難以較真。
當然,家務事多,洗好衣服要忙著去燒飯的女人是沒有功夫說長道短的。新來的媳婦,不知道場水的深淺,也只是做默默地聽眾而已。于是,先來的走了,后來的來了,話題斷了再續,主角輪番上場,一個早晨,池塘邊洗衣的舞臺精彩紛呈。
孩子自然也是不關心大人的閑話,閑事的。母親們在池塘邊洗衣,我們在母親旁戲水,撈魚,看荷,摘蓮。
池塘里的小翹嘴白魚也是不怕人的。它順著漣漪和水花,撓你的腳,舔你的手,嬉戲你垂在水中的衣襟。對家鄉的人而言,這種魚是不吃的。因為它太小,又太可愛。它的出場,只是作為我們苦樂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點綴而已。我們的注意力只是這滿塘的荷、花、蓮蓬,以及水下的蓮藕。
太陽升起來啦,隨手摘一片長在身邊的荷葉,倒扣在頭上,涼氣隨之而來。如果池塘邊還有蓮花,最好。伸手摘一兩朵,就是這個早晨最大的收獲。把花瓣撥開,再把連心弄去,只剩下蓮花長長的蓮蕊,回家后,用一個細細的棉線系住蕊頭,繞緊后,再捏緊繩頭輕輕放開蓮蕊,在不斷拉長的繩子的牽引下,金黃的蓮花蕊上下翻飛著,像旋轉的碎葉花傘,像舞動的褶皺迷你裙,很好看。
荷花是不能明目張坦地下去摘的,因為池塘是公家的,這荷花也是公家的,村里雖沒有派專人看著,卻有好事者管著。不過,這難不倒我們這一群無事可做的野孩子。大人上工去了,這村子,這池塘就是我們的天下。走,男孩女孩們,戲水,弄蓮,摸藕去。
下塘弄蓮,對我們這群毛頭孩子而言,當然感受不到《采蓮賦》中的浪漫,也體會不了《西洲曲》中的情愁。只知道,赤身下池塘,偷偷地采蓮花,弄蓮子,摸蓮藕是一件苦差事。不過,這也是我們當時唯一能找到樂子的苦差事。
荷葉雖香,荷花雖美,蓮蓬也甜,但是,蓮之莖卻長滿了刺。蓮花盛開時,也是荷長得最茂盛的時候。走進池塘,只見眼前,頭頂上,葉葉覆蓋,密密麻麻,只聞荷花香,不見荷花影。側著身子,小心翼翼,盡量躲開刺人的莖,慢慢地趟水前行,尋找心中那朵盛開的蓮花,最甜的蓮蓬。誰料前腳失足,掉進了去年挖藕的藕溝。拼命地抓住帶刺的莖,努力地爬出藕溝,滿身已是傷痕累累,好痛。
“前面有蓮蓬”。順著岸上膽小者的招呼,向前,向前。摘到了,好高興,疼也不在乎了。
蓮子長到七八成熟的時候最好吃。此時,蓮子外殼輕易就能撥開,蓮子肉甘甜清脆,蓮心澀而不苦,正好隨肉一起吃下,一點都不浪費。如果你貪圖大而飽滿的蓮蓬,對不起,外殼難撥,肉硬而干巴,蓮子心也因奇苦而難下咽。叫人食之乏味,棄之不舍。
花盛則藕細。盡管,此時的藕比筷子也粗不了多少,我們也要盡量找粗大一點的來一飽口福。站在岸上,放眼看無花的荷葉,誰開始圈頭了,就奔誰去。閉一口氣,鉆進水里,順著帶刺的莖向泥里探去。放心,泥里的莖軟軟的,不帶刺。摸到莖的盡頭——箭頭,慢慢拔起來,藕就在手上。有時候,一口氣摸不到藕的箭頭,只能用腳撐開藕鞭,浮出水面,再吸一口氣,鉆下去,順著自己的腳向前探。最氣惱的,吸口氣,摸下去,藕斷半截了,另一半沒了蹤跡。
分著吃吧,就著泥水。藕的味道真不咋的。沒有什么零食吃的我們也津津有味地吃著,笑著。商量著——明天再來。
最難忘的莫過于花將殘,蓮蓬正飽滿時。村子里全體出動,下塘采蓮。有船劃船,有盆劃盆,會游泳的游著,不會游的小心趟著。老人小孩在岸上看著,叫著,好不熱鬧。其實,池塘雖大,蓮雖多,也難以滿足五十多戶,二三百人口的需求。加上當場吃著,拿著,一戶一人,最后分不了幾個蓮。大家在一起,圖的是開心,快樂。
可惜,我十來歲吧,有一年的春夏季節,偌大的池塘,沒有一朵蓮,一片荷。村里傳言,池塘被人倒了桐油,蓮最怕桐油。
年年相見的荷與蓮離開了我們,偷蓮的快樂,采蓮的開心也離開了我們。后來,年歲慢慢增長,生活逐漸富裕,日子日漸忙碌,昔日的荷塘也成了魚塘。魚塘邊,再也見不到洗衣的婦女和姑娘們,也聽不到東家常,李家短的趣事傳聞了。
有時,回想,那年,那月,那人,那事,還能感覺到,一片蓮香,清靜、清幽,縈繞我心頭。
散文作文 篇6
有人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確實,我們總渴望理想展翅飛翔, 總渴望幸福塞滿人生行囊,但現實的殘酷讓我們悴不及防。
行走在紅燈綠瓦之間,迷亂的燈光渲染了我們潔白的裙裝。考試,學習 ,批評,夸獎,皆在我們虛偽的表面下以微笑掩藏。誰都不會知道我們的.心 思,誰都不會知道我們承受了多少壓力。每一滴汗水背后,有我們多少的努 力。可笑的是,我們總是無法成功。
當然,學霸們則會以一堆大道理講述著他們的收獲和心得,老師則會批 評我們頑劣叛逆,但他們可曾知道,不是我們不勤奮,而是我們害怕。我們 害怕承受太多的壓力,害怕會給自己留下糟糕的童年回憶,所以,我們瘋狂 。
若能回到古代,我愿選擇道家,避世退隱,靜待朝陽。流連于山水之間 ,嬉戲于田畝之中。看潮起潮落,聽歲月永歌,期待春風又綠楊柳梢。摘一 朵花,把花瓣揮撒在閑逸的年華里,無需躲避,無需掩藏。靜靜遐想,指縫 又落一米陽光。陽光照應著的,是燦爛的微笑。
我愿偶爾放松一下自己,放縱一下自己,香踏著青春的腳步,嗅著流年 的芳香,把所有的不愉快丟棄在年華里,把所有的痛苦讓時光去安慰。把壓 力的包袱放下,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這,就是我所期待的生活。
散文作文 篇7
秋其的散文集《輕呢——我的山中日子》出版了。小燕是一位具有深厚的多元文化積累和良好寫作潛質的青年作家。讓人令眼相看的,是她的散文結構更具文學性和藝術濃度;敘事更為廣闊和深邃;文字更為從容,有底氣,有文字的真氣和文字的根性。
秋其,1976年生人,中學教師,現居住在廬山風景區的一座大山里。她真誠、內斂,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很少。教學之余,在家看孩子,讀書,在大山里轉悠,思天接地。這與她讀了大量中外美術、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書籍有關。從《輕呢》的許多篇什中,可見梭羅、卡爾維諾、清少納言、王爾德、伍爾夫等外國作家和古代詩詞、《詩經》及繪畫藝術對她的影響。
秋其的人文走向是獨立的,自由的;也是另類的,邊緣的,獨樹一幟、卓爾不群、自成風景的。因為,文學既不是葉小燕的宿命,她也不具那分文學的自覺。秋其只是在生活和文化的土壤上吸取養份,她尋求的是精神的自由與人格的獨立。所以秋其說“平日,自然文學和美術方面的書籍是我的主閱讀。但每年會看幾部小說和哲學類的作品。 我想弄明白點什么,似乎只有這樣我才會得以靜觀自己和環境,尋找到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之外,她從文化的沃土、藝術的色彩、律動和大自然的懷抱里走向生命的自身。而她結集出版的這本散文集,可以說都是她見證事物和感悟生活的記述。秋其的廣泛閱讀與吸收,以及對生活和自然的體驗與探尋,盡管不是為文學準備的,但卻萌發了“無心插柳柳成蔭” 的絢麗風景。
讀秋其的《輕呢》,發現她的散文中,有莊子式的超塵脫俗、返璞歸純的自事其心,(《月亮的味道》、《山風吹過》、《山里山外》);有薩特式對人與事物對象性存在的注視、洞觀和意識反思(《精靈》、《行走》、《貓》、《藍影》、《凌霄》);還有尼采式的孤獨抱懷和揮之不去的生命之纏繞。(《巢穴》、《空瓶》、《回家的方向》、《山中木屋》);在她的散文構架風格中,常有印象畫的線條、色彩脈絡;有音樂性流動的旋律和舞蹈的起伏跳躍“等元素(《嘉年華》、《裂痕》、《夜讀,削蘋果的女人》)。可以說,秋其對中西文化的廣泛涉獵閱讀,鋪墊、滋養了她厚實的文學底蘊和看世界的別樣的目光。
《輕呢——我的山中日子》是葉小燕的第一部散文集。她一出道,就以自己獨立的文字品格和女性敘事風景,搖曳在散文敘事藝術的枝頭。如果說,這本散文集中的短小篇什,是夜空下閃爍的星子;那么她的長篇敘事,卻似曠野里的一片篝火.她以女性獨特的目光、思維和別樣、另類的語境,在講述、描繪和勾抹著她身邊的生活和世界。
相遇《輕呢》,讓我感受到一股回歸生命真性的林子、找回生命真義的其性習習的語言真氣撲面而來,仿佛是一種流動的聲音或一縷縷自由的風,在與我交談,注入我的身體和血液里:
“光線從枝葉間溢出,樹木,隱藏在林間的老別墅,都變成了透明的亮片,紅色、綠色或者黃色……‘陽光是從天空的心散發出來的’,米什萊詩意溫暖的語言總是令我動容。這里的每一棵草木每一種物種,每一扇窗戶,每一塊小瓦片,都被古老的陽光照耀過,問候過。在樹林的光和影之間,樹木發出寂靜的聲息,樹干上絲絨般的青苔似乎也在發出輕輕的摩挲聲,葉片窸窣落下,在頭頂,在腳跟,流轉飛揚……一種被陽光和樹影封住的那種美妙厚度,讓行走在山路上的每一個人感到寧靜和喜悅。”(《緩緩走過山林》)
讀秋其的作品,你必須跟她的文字保持一種距離,也不必在意她寫的是什么和她怎樣去寫。要看她一大把文字中,你相識或相遇了什么。
《石頭的疑問》寫的是冰川世紀跌落人間的一塊石頭,或四世紀冰川遺址,沉睡在時間的河流和歲月的咬痕里。這塊石頭的存在是一種偶然;與一個兒童、一位老人、一對青年戀人、中年人和畫家、科學家的相遇也是一種偶然。但在不同人的眼里,卻折射出不同的神秘色彩,而推給讀者的閱讀感知,卻是這塊石頭的.巨大的孤獨和深重的憂傷壅堵在心。——因為,這塊石頭在作者筆下是從天上跌落人間的一滴淚!
一篇輕盈的詩性童話,作者從事物的表層和深層敘述、多元視角的轉換和女性敘述聲音,從對遠古的歷史和歲月人煙層層剝繭般的熳妙懷想中,抽離、展示、審視、叩問的卻是世俗塵煙和世事物象中的生命之本與世界之源。作者理智理性的從這篇童話的整體結構邏輯,潛入自己思想情感最隱秘的深處,用富有生氣和張力的活性語言,把她對自然的秩序、人性的根源和人的社會屬性及人類的生活奧秘,通過不同人的目光和思維對這塊無聲無色、無知無覺、無夢無醒的石頭的注視、想像和盤詰,從事物的偶然性和時間的維度里闡釋人的存在性和偶然性。篇中借助隱喻、像征等手法,對生命的現場和人的未來,寄予了深切的關注和美好的祝愿,字里行間呈現多種指涉語義,和“言外之意”的審美意韻。足見一位女性看世事物象繁復細密的心思和理性思辨色彩。
《貓》,是用散文和詩質語言構架的一篇寓言體小說。筆調從容輕松、運化絕妙,且有著多層讀解意義。作者站在更高的山巒上,用靜觀的語勢、平靜的語述和不飾雕琢、不見風浪的語言,借代一只動物屬性的貓和違規搭建屋棚上的一個“拆” 字;用復調結構、明暗多線條交織和碎片拼貼,以及不落痕跡的步步鋪墊等筆法,用一條明線寫一只被遺棄的流浪貓惶惶然地寄居在不見光線的地下室里的故事;同時伏以三個交織的、時隱時現的線條勾抹三個家庭的生活現實。畫面是平靜的,背景卻是喧囂的,敘事是冷靜的。小說通過情節線條的交織和一筆帶過的細節點綴,把沒有在場的在場、背景時爾取代前景及貓與貓和人與貓之間的微妙關系,絲絲入扣的糅進小說的敘事圈套,形成一種隱形結構下內呼外應的暗流涌動和某種對整個故事的操控力量;作者站在社會文明背影里的兩性泥陷與困惑的敘事現場,用女性的目光注視女性自身,從女性的生活圖景和人生況味中拆解、拆除羈絆和桎梏女性生命與生存現實的蕃籬和障礙,從而踏上“人” 是“愛與存在” 這個生命意向上的女性自我追尋、自我解放的旅程,給女性的獨立、自由和生命的大化打開一片豁然天地。
這篇寓言體小說,通過對人的兩性世界的洞觀與探微,對女性寄予了哲學、美學和生命學意義上的悠遠、明媚、暖色的遐思,和完美主義、理想主義色彩的深層審美探尋。作者以她荒謬的敘事和流浪生死的心思意緒,把讀者引入人的生存現實的泥沼里,讓人的人間自己去省悟,去尋求自救。
《身體的記憶》記述一次住院手術的經歷,她不只是一個親歷疼痛的人,而是仿佛親臨一次生死。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幻覺連疊、拼貼的意象片斷和意識反應,從女性生育、病痛、衰老等諸般女性身體切膚徹骨的疼痛和生命的訊息中,親歷和平撫著此時、此地、此在、此生中的生命的傷痛與苦澀,以及生命中的諸多纏繞;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體悟著生命之輕和生命之重。這原本是女性沉重、憂傷的心緒話語,但在作者的筆下,卻洇氳和透發著人世間親情、愛情、友情的甜密、溫馨和暖色。身體的信息和生命的律動合奏的卻是一曲起伏、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當又一個春天到來,我將帶著屬于自己的身體記憶,和生命個性,又一次笑容燦爛,輕揚手臂,把腿高高踢向天空,奔跑,跳躍。”
秋其,處身在這個相當個人化的時代和生命個性色彩繽紛的人的人間,她盡最大限度的把自己和生命自身縮小,走回生命內心的腳步,仿如在葉脈上蠕行,輕輕,輕輕的不驚起一粒塵土。她在自己的生命秩序里獨語天涯。在她生命內在的縱橫里,據守和抵御本心之外的喧囂與塵埃。在紛繞繁雜的塵煙世俗中,她是一個不在場的女子,也似乎背離了時代主旋律。她隱在大山寧靜、閑適、清心的懷抱里,讀書,冥想,記述她親歷、見證和感受的人事物語。但秋其不是一位游乎于塵垢之外,寞然于壙野,安之若素的柔弱女子;她只是不肯違背本心的自然,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不想在世俗塵煙中流入人的地平線。在《輕呢》好多散碎的文字中,可見她意出塵外,力生筆端的冷靜、從容、暖色、明媚的文字風貌:“曾看過吳冠中先生的一幅《爬藤》的作品,他的爬藤有著寧靜而輕盈的詩性和夢意,每一根線條都有著豐富的表達和探尋。藤蔓在畫家的筆下獲得了怎樣的靈魂,它們努力生長,贏得的自由是多么的高遠和清越。”(《爬藤》)。
在閱讀《輕呢》時,我感覺葉小燕的文字并非是她自己所言的“輕”。 因為從她筆底流淌的人事物語中,既起伏著思想情感的岸線,血液里也動蕩著不安定的理性哲思的因子,每個字詞都是一塊精神的礁石。在秋其心靈的原野上放牧的,時而是晨鐘暮鼓般的悠遠與寧靜和止水微瀾般的生命意脈,時而是連綿起伏的內在丘惑和綠意黃沙般的精神馳騁。
秋其的散文呈現簡單又豐富,單純又復雜的品質。《輕呢》里的敘事,幾乎沒有重大事件。她從一滴水珠中發現天堂。筆下的人、事、物、景,從一片葉子,一根莖藤,一片雪花,透發給讀者的都是心靈的純凈、精神的升華和靈魂的滌蕩(《葉子》、《雪如羽》《爬藤》、《精靈》);一顆糖果幻化出如夢如幻的人間冷暖(《蘇蘇的花朵糖果》);一只空瓶,交織的是大千世界里人與時間的縱橫,流淌的是親情鄉戀的血脈(《空瓶》);一件布衣裙,從事與物的原初取向里,抽絲吐蕊般綻放出一朵朵關于美的結構、美的秩序、美的品質、美的意向的絢麗的花朵(《布衣 裙》);一片云朵,折射出人從腳下的生存現實向更為廣闊、遼遠、豐饒的精神世界探尋和嘹望的美好心境(《云之下》)。秋其的文字纖敏,輕盈,沖虛,深峻。且字字閃光,語語驚心。在她文字的行云流水中,都有對美好事物靜默的懷想,都指向人的精神深處,都能引起心靈的震撼,都能啟發深邃、悠遠的思考。她從世界的原初和人的此在,審視、究問、探尋人的未來和世界的明天,對人與世界寄予了美好的精神祈盼。
當代的散文,在同化思維,固化語境,軟化、矯情、塑料花式的敘事范式中,呈現一種僵死的散文模式和陳腐、虛假的語言味道。如果說,真誠和樸素是散文語言的本質,葉小燕能從傳統文化的滋養和世界文學迷亂的敘事星空下走回自己;以她出世的心態和回歸自然的心境,形成有話語真氣,有文字根性的敘事語境,這才是《輕呢》這部散文集的高貴之處,也足見葉小燕文字的從容、自由和她文字的尊嚴。
秋其從文化與生活的沃土走向自己,走向生命自身,文學、哲學、自然科學和美術、舞蹈給了她一架梯子,讓她看到歲月的云煙深處是什么,歷史的源流和人的根須在哪里;中國古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燦若星子的光華涵泳了她思天接地、如夢如幻的詩思才情。她的內在世界是一個既深邃又美麗的豐饒的寶庫。物理世界的一片飄落的雪花,樹梢鳥巢的一個細微的顫動,山石上一片夢幻般的苔綠,都飽含著她女性視覺下的善良的目光和人性悲憫,以及對事物和世界的理性審視與觀照。讓我的閱讀,好像每每可以觸碰到宇宙間那神秘美麗、難以言述的神奇和永恒。從她文字的意脈里,也讓我感受到,作者年輕的靈魂的喘息聲,仿佛就在離我最近的身旁。
以一顆敬畏和感謝之心,把目光和心思埋在《輕呢》這部散文集的閱讀里,作品清晰的脈絡,磁實、跳躍的哲思紋理和極富文字真氣與文字根性的語言質地,瞬間穿透了我的靈魂。我閱讀時的內在會有一聲輕音:“哦!”。
掩卷,一道依希可聞、閃爍著生活浪花的河流,從秋其的腳下朝著天際隱去。而留給讀者的,是“青山卷白云” 般的文字山水,和理性哲思的燦爛星光。
我想,走向文學的秋其,未必在文字里宿草經荒,對文學也未必要有多少擔當,守住她文字的良心,文字的真性,文字的美善,文字的暖意已難能可貴。
落筆時,我還想說一句,任何一種文字品格既是一種敘事模式,也是文學的枷鎖,愿秋其在她文字真性的林子里,每一粒鳴叫,都悅耳,青翠。
【散文作文】相關文章:
散文的作文06-23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散文07-19
經典散文(精選)07-26
經典散文07-01
關于優美散文作文07-05
經典的哲理散文09-01
廬山散文05-12
精美散文09-07
精選冬至的散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