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詞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詞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詞賞析 篇1
《晚次樂鄉縣》作者為唐朝文學家陳子昂。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前言】
《晚次樂鄉縣》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征途中的所見所感,抒發了濃烈的思鄉之愁,情景交融,韻味悠長。
【注釋】
⑴次:停留。樂鄉縣:地名,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里。
⑵杳:遙遠。
⑶際:邊。
⑷日暮:太陽將落山之時。
⑸孤征:獨自在旅途。孤,單獨。征,征途。
⑹川原:山川原野。
⑺迷舊國;迷失了故鄉。迷,迷失。舊國,故鄉。
⑻邊城:邊遠的小城。
⑼“野戍”句:野戍,指野外駐防之處。荒煙,荒野的煙霧。斷,斷絕,停止。
⑽平:此處指景象沒有變化,模糊一片。
⑾如何:為何,為什么。
⑿恨:惆悵之意。
⒀噭噭:號叫聲,這里指猿啼聲。
【翻譯】
故鄉已經遙遠的看不到邊際,太陽西垂暮色來臨時,我一個人在征途。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鄉,道路終于進入邊遠的小城。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為何此時心中充滿無限惆悵,猿猴在夜色里嗷嗷的鳴叫。
【鑒賞】
陳子昂詩多以思理深邃、質樸勁健見長,此詩卻以情景交融、韻味悠長見勝,在陳詩中別具一格,值得重視,由此也可見陳子昂藝術才能的多面性。
詩題中的樂鄉縣,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里。從詩中所寫情況看來,此篇是詩人從故鄉蜀地東行,途經樂鄉縣時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聯說,故鄉早已在遠方消失,暮色蒼茫之中自己還在孤獨地行進著。“杳”,遙遠。詩人從“故鄉”落筆,以“日暮”相承,為全詩定下了抒寫“日暮鄉關何處是”(崔顥《黃鶴樓》)的傷感情調。首句中的“杳無際”,聯系著回頭望的動作,雖用賦體,卻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時還在趕路,本已夠凄苦的了,何況又是獨自一人,更是倍覺凄涼。以下各聯層層剝進,用淡筆寫出極濃的鄉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異鄉孤征的感覺寫得更具體。三句中的“舊國”,即首句中的“故鄉”。故鄉看不到了,眼前所見河流、平原無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邊城”,意為邊遠之城。樂鄉縣在先秦時屬楚,對中原說來是邊遠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靄之中終于來到了樂鄉城內。
接著,詩人又放眼四圍:入城前見到過的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這時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參差不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煙斷”、“木平”寫夜色的濃重,極為逼真。煙非自斷,而是被夜色遮斷;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蕩平。尤其是一個“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蕭梁時鐘嶸論詩,有所謂“自然英旨”的說法(見《詩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渾成,可以說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詩家妙筆。頸聯這兩句的精彩處還在于,在寫景的同時,又將詩人的鄉愁剝進了一層。“野戍荒煙”與“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點可憐的安慰,這時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沒,不用說,隨著夜的降臨,詩人的鄉情也愈來愈濃重了。
寫完以上六句,詩人還一直沒有明白說出自己的感情。但當他面對寂寥夜幕時,隱忍已久的感情再也無法控制。一個抒情性的設問句“如何此時恨”,便在感情波濤的推掀下,從滿溢著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詩人覺得,最使他動情的,無過于深山密林中傳來的一聲又一聲猿鳴的.“噭噭”聲了。詩人自問自答,將蕩開的筆墨收攏,瀉情入景,以景寫情,寫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漸入靜境,啼聲必然清亮而凄婉,這就使詩意更為深長悠遠,抒發了無盡的鄉思之愁。從全詩藝術形象來看,前面六句訴諸視覺,最后這一句則訴諸聽覺,在畫面之外復又響起聲音,從而使質樸的形象蘊有無窮的意味。前面說到,這首詩情韻悠長,正是表現在這寓情于景、以聲音作結的末一句中。需要順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詩出于南朝沈約的《石塘瀨聽猿》詩,字面全同,而所寫情景各異。由于陳子昂用人若己,妙過前人,因而這一詩句得以廣為流傳,沈約的原詩反倒少為人知了。
縱觀全詩結構,是以時間為線索串連起來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時間的開始;中間“煙斷”“木平”的描寫,說明夜色漸濃;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結束全詩。通篇又可以分成寫景與抒情兩個部分,前六句寫景,末兩句抒情。詩人根據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詩,又在寫景的基礎上進行抒情,所以彼此銜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個設問句式,使詩作結構獲得了開合動蕩之美,嚴謹之中又有流動變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結,粗粗看來,只是近承上一問句,再加推敲,又可發現,句中的“噭噭”“猿鳴”遠應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關合篇首“日暮”,“夜猿鳴”的意境又與篇首的日暮鄉情遙相呼應。句句溝通,字字關聯,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綜上可見,此詩筆法細膩,結構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點。這些,與筆法粗獷并與直抒見長的《登幽州臺歌》比較起來,自然是大相徑庭的。但也由此使讀者能夠比較全面地窺見詩人豐富的個性與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詞賞析 篇2
《晚次樂鄉縣》原文: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晚次樂鄉縣》鑒賞:
詩題中的樂鄉縣,唐時屬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荊門北九十里。本詩是詩人從故鄉蜀地東行,途經樂鄉縣時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聯說,故鄉早已在遠方消失,暮色蒼茫之中自己仍在孤獨地行進著。杳,遙遠。詩人從故鄉落筆,以日暮相承,為全詩定下了傷感情調。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時還在趕路,本已夠凄苦的了,何況又是獨自一人,凄涼之感更進一層。
以下各聯層層剝進,用淡筆寫出極濃的鄉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是異鄉孤征感覺的更具體化。三句中的舊國,即首句中的故鄉。故鄉看不到了,眼前所見河流、平原都是陌生的,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邊城,指邊遠之城。樂鄉縣在先秦時屬楚,對中原說來是邊遠之地。
道路指的就是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靄之中終于來到了樂鄉城內。
接著,詩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見到的野外戍樓上的縷縷荒煙,已在視野中消失;深山上參差不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煙斷、木平寫夜色的濃重,極為逼真。煙斷木平顯然都是夜色所致。頸聯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又將詩人的鄉愁加厚了一層。野戍荒煙與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惟一的安慰,這時也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沒。
但當詩人面對寂寥夜幕時,隱忍已久的感情再也無法控制。一個抒情性的`設問句如何此時恨,就脫口而出。最使他動情的,莫過于深山密林中傳來的一聲又一聲猿鳴的噭噭聲了。詩人自問自答,將宕開的筆墨收攏,寫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漸入靜境,啼聲愈發清亮而凄婉,這就使詩意更為深長悠遠,抒發了無盡的鄉思之愁。從全詩藝術形象來看,前面六句訴諸視覺,最后這一句則訴諸聽覺,從而使質樸的形象蘊有無窮的意味。
全詩以時間為線索結構全篇。第二句的日暮,是時間的開始;中間煙斷木平的描寫,表明夜色漸濃;至末句,直接以夜字結束全詩。前六句寫景,末兩句抒情。彼此銜接,自然密合。第七句插入一個設問句式,使詩作結構獲得了開合動蕩之美,嚴謹之中又有流動變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結,承上關聯,嚴密有致。
此詩筆法細膩,結構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點。由此我們可以比較全面地窺見詩人豐富的個性與多方面的藝術才能。
【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晚次樂鄉縣》唐詩鑒賞12-26
《晚》杜甫的詩詞12-27
李商隱《晚晴》賞析11-18
《送魏大從軍》陳子昂唐詩全詩賞析06-06
李商隱《晚晴》譯文、賞析06-24
陳子昂《送魏大從軍》古詩原文翻譯賞析點評04-01
舟次中秋-關于中秋節的詩詞賞析10-10
夜半樂柳永詩詞06-13
愛國詩詞賞析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