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詞定風波
定風波是我們古代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傳承至今,這首詩詞已經傳承了數千年了。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蘇軾的詩詞定風波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定風波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輕捷的更勝過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
賞析: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表達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詩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注釋】
好睡:貪睡,此指紅梅苞芽周期漫長,久不開放。
慵:(yōng擁)懶。
憐:愛惜。
冰臉:比喻梅外表的白茸狀物。
小紅:淡紅。
閑雅:文靜大方。閑,通“嫻”。
尚余:剩下。
孤瘦:疏條瘦枝。
隨:聽任,順從。
雪霜姿:傲霜迎雪的姿態。
沁:(qìn)滲入。
詩老:指北宋詩人石延年。
梅格:紅梅的品格。
綠葉與青枝:石延年《紅梅》詩有“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句,在此,蘇軾是譏其詩的淺近,境界不高。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注釋
⑴定風波:詞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又名螺絲店。
⑶狼狽:進退皆難的困頓窘迫之狀。
⑷已而:過了一會兒。
⑸穿林打葉聲:指大雨點透過樹林打在樹葉上的聲音。
⑹吟嘯:放聲吟詠。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樣子。
⑽斜照:偏西的`陽光。
⑾向來:方才。蕭瑟:風雨吹打樹葉聲。
⑿也無風雨也無晴:意謂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時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紅梅》詩三首。稍后,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詞,即取調名《定風波·紅梅》。
名家點評
上海現代著名作家劉伯阜道:“蘇軾原是個自視甚高,奮厲有當世志”的人,烏臺詩案的劫難,使他意識到“平生文字為吾累”的現實,從而采用隨遇而安的態度,綿里藏針的方法。此詞用以與現實周旋,抒發自己憤世嫉俗的情懷。”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定風波賞析
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寫遇雨后的情境。
“莫聽穿林打葉聲”雨滴打在竹葉上發出響聲,你不要感到掃興。如果你把它當著美妙的音樂來欣賞,就不妨“吟嘯且徐行”了。可見“莫聽”兩字,到出了蘇軾的心境。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賞它。人們都說,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那么如何才能善于發現呢?不妨學學蘇軾。我們多數人都被外界的各種不順心的事手煩惱,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嗎?沒用。可能當你抱怨后,卻來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時人們又要說。真是天意弄人呢?是嗎?我說你這么認為就應該好好像蘇軾學習了。不要被客觀存在所牽繞。不妨去學著欣賞,大不了就像學看一幕悲劇一樣,其實悲劇的人生才有價值。
生活條件不好。“竹杖芒鞋輕勝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才曠達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給我兼濟天下的機會。“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初入廬山》詩)也涂個清凈逍遙,說到底。誰不想,逍遙自在的生活呢。我覺得這才是人追求的最終生活境界。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有這樣一種解釋:“:“披著蓑衣在風雨里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這表示能夠頂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詞選》)。我到不這么覺得,我覺得是:我沒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輕盈才能飛的很敏捷。風箏很輕,才能飛的很高。人只有不被聲明榮譽所累才能,領悟人生真諦。
下片是寫,天轉晴了。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料峭的春風把酒吹醒了,有點冷,冷嗎。“山頭斜照卻相迎”不冷了吧。這個轉,轉出了味道:當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繞時,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順境時,你也不能把握了。你應該時刻記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后,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復循環。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環,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此詞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后的第三年。官場黑暗。被貶不知道有沒有被升的機會,要想“也無風雨也無晴”,只有“歸去”了。(照應上文“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的詩詞定風波】相關文章:
蘇軾《定風波》詩詞賞析03-25
蘇軾《定風波》詩詞鑒賞09-27
蘇軾《定風波》詩詞原文及翻譯賞析02-18
蘇軾 定風波08-27
定風波 蘇軾07-29
定風波蘇軾04-01
《定風波》蘇軾07-16
蘇軾的《定風波》賞析09-04
點評蘇軾定風波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