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文人關于中秋的詩詞歌賦
中華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的文人騷客,給我們留下大量作品,詩詞歌賦浩如煙海。而今我們翻閱這些優美篇章,仍會驚嘆不已。單單一個中秋節,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詩人,讓他們為之暢想,為之憂愁,為之癲狂……從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至今尚能一窺古代中秋佳節的風俗,還有他們當時的心境。
古代詩詞中關于中秋節的內容有很多很多,但廣為傳誦、最為廣大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唐玄宗時,當過中書侍郎等大官,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一生寫下不少詩歌,但最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就是這首《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另一首家喻戶曉關于中秋節的詩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詞人在一個中秋節之夜,思念一個名叫“子由”的人而寫的。那天他喝醉了,不能自已,感懷身世,狂放問天,想及親友,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嘯。這一聲長嘯,成為后世親友之間憶念、共勉的永恒絕唱。
古人對于中秋的重視,僅次于春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遠勝過年。因為在這個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無限感慨涌上心頭,于是想及關于它的傳說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成為詩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關于中秋的詩詞中,不僅僅只是懷念親人、感懷身世,充盈著惆悵和低沉。也還有很多關于中秋風俗、地域風情、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描述。蘇東坡在《八月十五日觀潮》一詩中,記錄了宋代在中秋到來的時候,杭州人攜家帶口前往錢塘江口觀潮的風俗和盛況。古時湖北、湖南洞庭湖一帶,中秋節期間,漁民還有月夜對歌的習慣。詩人查慎行在《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一詩中,描寫了中秋漁民對歌的景況:“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清代詩人錢灃,還詳盡記錄了湖南長沙民間過中秋的熱鬧情景:“五十二年秋八月,十五夕月升湘江。長沙萬戶設庶品,禮夜明神伸厚虹。瓜鮮藕潔棗栗實,就中餅味尤無雙。造作古籍未傳法,后來遞上誰能降。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潔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鐵爐揚炭時錚從。和酥餡果更奇絕,列肆錯雜魚豆樁。是夕人家無老少,邀神福惠同紛嚨。已號中庭凈掃地,旋呼動舍高拓墻……”民間過節之熱鬧場面,躍然紙上。
有趣的是,還有個叫袁景瀾的詩人,專門為中秋的月餅寫了一首《詠月餅詩》。詩中道:“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這應該是對制作月餅最為詳細的詩歌了。
宋代著名書法大家米芾,也寫過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中秋登樓望月》:“目窮準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也曾寫過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他在《天竺中秋》中這樣寫道:“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
可以這樣說,翻開古代文人關于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從中不難窺見那高掛天空的一輪圓月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古代文人中秋的詩詞歌賦】相關文章:
古代經典詩詞歌賦09-09
淺談古代文人性格散文11-01
有關中秋的經典詩詞歌賦08-25
中秋經典詩詞歌賦16首10-11
關于中秋節的詩詞歌賦07-24
關于中秋節經典詩詞歌賦11-11
古代中秋詩詞08-21
經典詩詞歌賦10-08
詩詞歌賦08-15
經典詩詞歌賦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