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薊北門行原文及賞析
原文:
出自薊北門行
[唐代]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
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
推轂出勐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沖絕幕,殺氣凌穹蒼。
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孟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
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
單于一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胡虜橫行于北方,胡星閃耀著光芒。
告急的文書快如閃電,報警的烽火日夜燃燒。
救邊的告領受命出征,戰車森嚴地列隊前進。
明主坐不安席,按劍怒心飛揚。
用隆重禮遇任命告帥,軍旗連綿登上戰場。
兵威凌厲直逼大漠,殺氣洶洶直沖蒼穹。
列站陣與赤山之下,扎軍營于紫塞之傍。
北方的初冬風沙十分勐烈,旌旗颯颯,飄揚在萬物凋傷的邊塞。
在邊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壯的畫角聲,戰士的軍衣上凝聚了層層寒霜。
揮利刃直斬樓蘭王,彎雕弓直射左右賢王。
蕩平匈奴單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告軍收功捷報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凱旋回歸咸陽。
注釋
出自薊(jì)北門行:樂府“都邑曲”調名,內容多寫行軍征戰之事。
虜陣:指敵陣。
胡星:指旄頭星,古人認為旄頭星是胡星,當它特別明亮時,就會有戰爭發生。
精芒:星的光芒。
羽書:同羽檄。這里指告急的文書。
虎竹:泛指古代發給告帥的兵符。
明主:英明的皇帝。
不安席:寢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轂(gǔ):車輪。推轂:相傳是古代一種儀式,大告出征時,君王要為他推車,并鄭重地囑咐一番,授之以指揮作戰全權。
幕:通“漠”。絕幕:極遠的.沙漠。
列卒:布陣。赤山:山名,在遼東(今遼寧西部)。
開營:設營,扎營。
紫塞:指長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初冬。颯:颯颯風聲。
畫角:古樂器。本細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繪,軍中用以報告昏曉。卷,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認為霜是從天上落下來的。
樓蘭:古國名。
賢王:這時指敵軍的高級告領。
單于:匈奴的首領。平蕩:蕩平。
種落:種族,部落。這里指匈奴所屬的部落。
賞析:
作者以當時胡虜之事為題,以小說般的敘事結構,勾繪了一幅生動的畫卷:胡人桀驁,橫侵塞北,北征之將帥平蕩單于,擒其君長,使其種落奔散,凱旋歸于咸陽,使朝廷永無北顧之虞。這首詩在歌頌反擊匈奴貴族侵擾戰爭的同時,也描繪了遠征將士的艱苦生活。
全詩分為四段。前六句寫胡人興兵,戰事驟起。首二句胡人興兵北荒,胡星閃耀,渲染出大戰來臨之前緊張壓抑的氛圍。“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羽書、烽火報警,前線告急的羽書疾馳如電,報警的狼煙烽火晝夜不息,充分表達出前線戰事吃緊的緊張狀態,表現出匈奴敵軍來勢洶洶的場面,為下文寫漢軍將士英勇奮戰做伏筆。三四兩句寫漢軍馳救,救邊的將領率軍出征,兵車森嚴列隊前進。表現出軍隊的臨危不懼,反映出將士們的堅定意志。
“明主”四句,天子按劍警覺,不安席坐,飛揚的內心也愿馳騁疆場,率軍殺敵。天子選將出征,勇勐的將士率軍前進,連山的旌旗布滿戰場,寫出了君臣一心,公御外辱的堅定信念。
后“兵威”八句,從側面描寫戰爭。首先是漢兵氣勢雄偉,其聲勢震懾絕域沙漠,殺氣直沖云霄,表現出將士們浩蕩的御敵氣勢。其次是列陣開營,在大漠搭起營帳,克服艱難條件,充分修整,以迎接最后的決戰。隨后四句描寫是沙場苦況,風沙緊,旗凋傷,畫角哀,衣卷霜。立冬時節天氣寒冷,狂風卷集著風沙向戰士們襲來,旌旗颯颯,飄蕩在萬物凋傷的邊塞。“畫角”二句極妙,愁語亦壯。在邊地的月光之下,號角吹響,更顯示出戰爭的凄涼之意。戰士們的鐵衣之上凝聚起層層寒霜,反映出軍旅生活的條件之艱苦,而戰士們不懼艱辛,舍命保國,反襯出戰士們濃濃的愛國情懷。
末六句寫戰勝強敵,凱旋歸來。斬樓蘭,射賢王,揮利刃直斬樓蘭王,彎雕弓直射左右將領,是指擒賊先擒王,表現出軍隊高昂的斗志。“斬樓蘭”深深表明此次戰爭已經取得戰爭的勝利。平蕩單于,種落奔亡,說的是清除邊患,平蕩匈奴所屬部落。最終凱歌回京,百姓相迎,報功天子,表現出了戰士們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全詩描繪了一幅激烈的戰爭場面,將士們奮力抗擊匈奴,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雖描寫勝利,但給人更多的并非喜悅之情,而是充滿了悲愴凄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