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南征原文及賞析
原文: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
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譯文:
桃花汛漲平了湘江兩岸,飄忽如云的白帆駛過楓林。
為了活命我經常到異地去避難,如今又漂泊遠方一路上淚灑衣襟。
當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時候,一顆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我苦苦地寫了一輩子詩歌,可嘆至今還沒有遇到一個知音。
注釋:
桃花水:桃花盛開時節江河漲水。又名‘“桃花汛”。《歲時廣記》載:“黃河水,二月三月名桃花水。”
云帆:白帆。
避地:避難而逃往他鄉。
適遠:到遠方去。沾襟:浸濕衣襟,指傷心落淚。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對杜甫兩次授官(補京兆功曹和檢校工部員外郎)。君,指唐代宗。
百年:人的一生,一輩子。
賞析:
這首詩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憂國優民思想的體現,又是詩人對自己的詩作充滿自信和自負的自我鑒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是寫詩人南征途中所見的秀麗風光。這里“桃花水”對“楓樹林”,為借對。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夾岸,極目遠眺,風帆如方陣一般,而楓樹也已成林,這是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
“偷生長避地,適達更沾襟。”表現詩人晚年顛沛流離,浪跡天涯的悲辛生活。為了茍全性命,詩人常常是今天在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處逃難,而今又要遠去衡湘,使詩人淚滿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深化他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詩一起首就描寫了綺麗的景色,按理說看到這樣好的景色本該分外愉悅才是。但是由于亂離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蹌,面對美景,詩人反而潸然淚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詩人雖身處逆境,但報效朝廷的熱忱未減的情懷。詩人老了,病了,照理應該還鄉才是,而現在卻更往南走,可悲。盡管如此,詩人報國熱情不減,心一刻也未嘗忘懷朝廷。杜甫在成都時,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沒接受,后因嚴武表薦,授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他對代宗還是有著一定好感,存有一線希望的。這里“南征日”對“北望心”,為流水對,且前后兩句在內容上對比鮮明,更加襯托出了詩人一生奔波無定,但一心報國的思想情懷。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正是詩人晚年對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劇命運的總結。詩人一生抱負遠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個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獨享,而縱然有絕世才華,卻未見有一個能理解他的知音。在當時社會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業上的援手。這兩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視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傷感:對于同時代的人詩人或較有成就的詩人,他本著“樂道人之善”的態度兒乎都評論到,全都給以相應的評價,他成了他們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談論到他的詩,他自己也沒有知音。天寶末,殷璠編的《河岳英靈集》,高適、岑參、薛據等還有一些實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選,獨杜甫“名落孫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喪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將來總會有他的知音的。但這不能不說是杜甫一生的悲劇。三、四兩聯,正是杜甫晚年生活與思想的自我寫照。
詩以明媚的自然春景開頭,但由于詩人晚年浪跡天涯,光景無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詩自苦,慨嘆當時沒有知己,這樣就使前面所描寫的歡快、輕松的氣氛消逝的無影無蹤。這樣對照寫來,景與情似乎極不相稱,但卻顯得深刻悲痛,更具藝術感染力。
【南征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詩詞賞析06-11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 木瓜詩經原文賞析04-16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09-12
水調歌頭的原文及賞析10-28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30
水調歌頭原文及賞析07-21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10-25
蝶戀花原文及賞析08-11
浣溪沙原文賞析08-23
水調歌頭原文賞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