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必備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詞鑒賞1
【原文】
客至⑴
舍南舍北皆春水⑵,但見群鷗日日來⑶。
花徑不曾緣客掃⑷,蓬門今始為君開⑸。
盤飧市遠無兼味⑹,樽酒家貧只舊醅⑺。
肯與鄰翁相對飲⑻,隔籬呼取盡余杯⑼。
【詞句注釋】
⑴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題后自注:“喜崔明府相過”。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稱呼。相過,即探望、相訪。
⑵舍:指家。
⑶但見:只見。此句意為平時交游很少,只有鷗鳥不嫌棄能與之相親。
⑷花徑:長滿花草的小路。
⑸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以示房子的簡陋。
⑹市遠:離市集遠。兼味:多種美味佳肴。無兼味,謙言菜少。
⑺樽:酒器。舊醅:隔年的陳酒。樽酒句:古人好飲新酒,杜甫以家貧無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許,這是向客人征詢。
⑼余杯:余下來的酒。
【白話譯文】
草堂的南北漲滿了春水,只見鷗群日日結隊飛來。
老夫不曾為客掃過花徑,今天才為您掃,這柴門不曾為客開過,今天為您打開。
離市太遠晚餐中沒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陳酒招待。
若肯邀請隔壁的老翁一同對飲,隔著籬笆喚來喝剩下的酒![3]
【創作背景】
據黃鶴《黃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詩史補遺》,此詩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4]
【作品鑒賞】
首聯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也是過于單調。作者就這樣寓情于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后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后句的“今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舍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仄,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回路轉,別開境界。
劉克莊說此詩是戲效元白體。杜甫自不可能飛躍時空去戲效他后代的元白體,這是從風格角度反講的。簡而言之,元白體就是指淺切平易的詩歌風格。綜觀全詩,語勢流暢,除“盤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語句都沒有太大的障礙,尤其是尾聯虛字“肯與”和俗語“呼取”的運用,足當“戲效元白體”之評。另外,詩用第一人稱,表達質樸流暢,自然親切,與內容非常協調,形成一種歡快淡雅的情調,與杜甫其他律詩字斟句酌的風格確實不大一樣。
杜甫《賓至》《有客》《過客相尋》等詩中,都寫到待客吃飯,但表情達意各不相同。在《賓至》中,作者對來客敬而遠之,寫到吃飯,只用“百年粗糲腐儒餐”一筆帶過;在《有客》和《過客相尋》中說,“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掛壁移筐果,呼兒問煮魚”,表現出待客親切、禮貌,但又不夠隆重、熱烈,都只用一兩句詩交代,而且沒有提到飲酒。反轉來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寫,卻不惜以半首詩的篇幅,具體展現了酒菜款待的場面,還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鄰助興的細節,寫得那樣情彩細膩,語態傳神,表現了誠摯、真率的友情。這首詩,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顯示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dàyǎ · dàng zhīshí· hán yì
大雅蕩之什韓奕
yì yì liáng shān , wéi yǔ diàn zhī ;
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yǒuzhuōqídào , hánhóushòu mìng 。
有倬其道,韓侯受命。
wángqīnmìng zhī : zuǎn róng zǔ kǎo ,wúfèi zhèn mìng 。
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
sù yè fěixiè, qiángōngěr wèi , zhèn mìngbúyì 。
夙夜匪解,虔共爾位,朕命不易。
gànbùtíng fāng , yǐ zuǒ róngbì。
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sì mǔ yì yì , kǒng xiūqiězhāng ;
四牡奕奕,孔修且張;
hánhóurù jìn , yǐqíjiè guī , rù jìn yúwáng。
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
wángcìhánhóu, shū qí suí zhāng , diàn fú cuò héng ,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衡,xuán gǔn chǐ xì , gōu yīng lòu yáng ,玄袞齒舄,鉤膺鏤钖,kuò hóngqiǎnmiè , tiáogéjīn è 。
鞹鞃淺幭,鞗革金厄。
hánhóuchū zǔ , chūsùyú tú ;
韓侯出祖,出宿于屠;
xiǎnfùjiàn zhī , qīng jiǔ bǎi hú 。
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qíyáo wéi hé ?páobiēxiānyú 。
其肴維何?炰鱉鮮魚。
qísù wéi hé ? wéi sǔn jí pú 。
其蔌維何?維筍及蒲。
qízèng wéi hé ?shèngmǎ lùjū。
其贈維何?乘馬路車。
biān dòuyǒuqiě,hóushìyànxū 。
籩豆有且,侯氏燕胥。
hánhóuqǔqī, fénwángzhī shēng ,guìfùzhīzǐ;
韓侯取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
hánhóuyíng zhǐ , yú guìzhīlǐ。
韓侯迎止,于蹶之里。
bǎi liǎng bāng bāng , bā luánqiāngqiāng,pīxiǎnqíguāng !
百兩彭彭,八鸞鏹鏹,不顯其光!
zhū dìcóngzhī , qí qí rú yún ;
諸娣從之,祁祁如云;
hánhóugù zhī , lànqíyíng mén 。
韓侯顧之,爛其盈門。
guìfùkǒng wǔ ,míguóbúdào ;
蹶父孔武,靡國不到;
wèihán jíxiāngyōu ,mòrú hánlè。
為韓姞相攸,莫如韓樂。
hánlèhán tǔ , chuān zé xū xū ;
韓樂韓土,川澤訏訏;
fáng xù fǔ fǔ , yōu lù yǔ yǔ ,魴鱮甫甫,麀鹿噳噳,yǒuxióngyǒupí ,yǒumāoyǒuhǔ ;
有熊有羆,有貓有虎;
qìng jìlìngjū , hán jíyànyù 。
慶既令居,韓姞燕譽。
pǔ bǐ hán chéng ,yànshī suǒ wán 。
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yǐ xiān zǔ shòu mìng , yīn shí bǎi mán 。
以先祖受命,因時百蠻。
wángcìhánhóu,qí duīqímò ,王錫韓侯,其追其貊,yǎnshòuběiguó , yīn yǐqíbó。
奄受北國,因以其伯。
shí yōng shí hè , shí mǔ shí jí ;
實墉實壑,實畝實籍;
xiànqípí pí , chì bào huáng pí 。
獻其貔皮,赤豹黃羆。
譯文翻譯
巍巍梁山多高峻,大禹曾經治理它,交通大道開辟成。韓侯來京受冊命,周王親自來宣布:繼承你的先祖業,切莫辜負委重任。日日夜夜不懈怠,在職恭虔又謹慎,冊命自然不變更。整治不朝諸方國,輔佐君王顯才能。
四匹公馬高又壯,體態雄壯又修長。韓侯入朝拜天子,手持介圭到殿堂,恭行覲禮拜周王。周王賞賜給韓侯,交龍日月旗漂亮;竹篷車子雕紋章,黑色龍袍紅色鞋,馬飾繁纓金鈴裝;車軾蒙皮是虎皮,轡頭挽具閃金光。
韓侯祖祭出發行,首先住宿在杜陵。顯父設宴來餞行,備酒百壺甜又清。用的酒肴是什么?燉鱉蒸魚味鮮新。用的蔬菜是什么?嫩筍嫩蒲香噴噴。贈的禮物是什么?四馬大車好威風。盤盤碗碗擺滿桌,侯爺吃得喜盈盈。
韓侯娶妻辦喜事,厲王外甥作新娘,蹶父長女嫁新郎。韓侯出發去迎親,來到蹶地的里巷。百輛車隊鬧攘攘,串串鑾鈴響叮當,婚禮顯耀好榮光。眾多姑娘作陪嫁,猶如云霞鋪天上。韓侯行過曲顧禮,滿門光彩真輝煌。
蹶父強健很勇武,足跡踏遍萬方土。他為女兒找婆家,找到韓國最心舒。身在韓地很快樂,川澤遍布水源足。鳊魚鰱魚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處。有熊有羆在山林,還有山貓與猛虎。喜慶有個好地方,韓姞心里好歡愉。
擴建韓城高又大,太平盛世修筑成。依循先祖所受命,管轄所有蠻夷人。王對韓侯加賞賜,追族貊族聽號令。北方各國都管轄,作為諸侯的首領。筑起城墻挖壕溝,劃分田畝稅章定;珍貴貔皮作貢獻,赤豹黃羆也送京。
注釋解釋
奕奕:高大貌。梁山:宣王時韓國境內山名。所在地諸說不一。鄭箋據《漢書·地理志》謂“粱山在夏陽西北”;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引《潛夫論》謂:“昔周宣王亦有韓城,其國也近燕,故《詩》曰‘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又引王肅云:“涿郡方城縣有韓侯城”,又引《水經注》云:“方城今為順天府固安縣,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按《大清一統志》:“韓城在固安縣西南;《縣志》今名韓侯營,在縣東南十八里。”細審詩義,今人多從此說。據現行政區劃,當在北京市通縣之西,固安縣之東北。
維:發語助詞。甸:治。傳說大禹治水開辟九州。
倬(zhuó):長遠。
侯:姬姓,周王近宗貴族,諸侯國韓國國君。歷史上周朝封建的韓國有兩個,始封國君都是周武王的兒子。一在今陜西韓城縣南,世襲到春秋時并入晉國。一在今河北固安縣東北,與燕國接近,即此詩中的燕國。受命:接受冊命。周制,封建諸侯爵位有等,其國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別。周宣王為加強北方防務,增強韓國作為屏障的作用,提高其爵位,以便重修韓城,增加常備軍,發揮政治和軍事作用。
王:周宣王,西周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國王,力圖振興趨于沒落的周王朝。
纘(zuǎn):繼承。戎:你。祖考:先祖。
朕:周王自稱。
夙夜:早晚。匪解:非懈。
虔共(gōng):敬誠恭謹。共,通“恭”。
榦(gàn):同“干”,安定。一說解為糾正。均通。不庭方:不來朝覲的方國諸侯。周制,方國諸侯應定期朝覲天于納貢,不來朝庭朝覲,稱為不庭,被作為對周王不忠順的罪狀,應予討伐。
辟(bì):君位。
牡:公馬。
孔脩(xiū):很長。
入覲(jìn):入朝朝見天子。
介圭:玉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禮,王冊封諸侯賜予介圭作為鎮國寶器,諾侯入覲時須手執介圭作覲禮之贄信。這是覲禮禮儀之一。
錫:同“賜”,賞賜。
淑旂(qí):色彩鮮艷繪有交龍、日月圖案的旗子。綏章:指旗上圖案花紋優美。
簟(diàn)茀(fú):竹編車篷。錯衡:飾有交錯花紋的車前橫木。
玄袞:黑色龍袍,周朝王公貴族的禮服。赤舄(xì):紅鞋。
鉤膺(yīng):又稱繁纓,束在馬腰部的革制裝飾品。鏤鍚(yáng):馬額上的金屬制裝飾品。
鞹鞃(kuòhóng):包皮革的車軾橫木。淺:淺毛虎皮。幭(miè):覆蓋。
鞗(tiáo)革:馬轡頭。厄:通“軛”。
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
屠:地名,可能是岐山東北的杜陵。
顯父:周宣王的卿士。父,是對男子的美稱。
炰(páo)鱉:烹煮鱉肉。
蔌(sù):蔬。
筍:筍。
乘(shèng)馬:一乘車四匹馬。路車:輅車,貴族用大車。
籩(biān)豆:飲食用具,籩是盛果脯的高腳竹器,豆是盛食物的高腳、盤狀陶器。
燕胥:燕樂,燕通“宴”。
取妻:同“娶妻”。
汾王:鄭箋:“厲王流于彘,彘在汾水之上,故時人因以號之。”
蹶(jué)父:周的卿士,姞姓,以封地蹶為氏。
迎止:迎親。止,同“之”。周時婚禮新郎去女家親迎新娘。
百兩:百輛。彭彭:盛多貌。
鸞:通“鑾”,掛在馬鑣上的鈴,每車四馬八鑾。
不(pī)顯:不,通“丕”,大;丕顯,非常顯耀。
諸娣(dì)從之:娣,女弟,即妹。周代婚制,諸侯嫡長女出嫁,諸妹諸侄隨從出嫁為妾媵。
祁祁:盛多貌。
顧:回頭看;或謂“顧”為“曲顧”之禮。
爛:光采明耀。
孔武:很勇武。孔,甚。
靡:沒有。
韓姞(jí):即蹶父之女,姞姓,嫁韓侯為妻,故稱韓姞。相攸:觀察合適的地方。相,視;攸,所。
訏(xū)訏:廣大貌。
魴(fáng)鱮(xù):兩種魚名,今名鳊、鰱。甫甫:大貌。
麀(yōu):母鹿。噳(yǔ)噳:鹿多群聚貌。
令居:美好居所。
燕譽:安樂高興。
溥(pǔ):廣大。韓城:韓國都城。
燕師:平安時候的人眾。周制,各諸侯國都城建筑面積、城垣高度等規格及其常備軍人數,據爵位高低而定。韓侯受命為北地方伯,故擴建韓城。
時:猶“司”,掌管、統轄。百蠻:古時對異族土著部落統稱蠻、夷,百是概數,言其多。
追、貊(mò):北方兩個少數民族名稱。
奄:完全。
伯:諸侯之長。
實:是,乃。墉:城墻,此作動詞。壑:壕溝,此作動詞。
畝:田畝,此作動詞,指劃分田畝。籍:征收賦稅,正稅法。
貔(pí):一種猛獸名。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周宣王時期。西周王朝后期內憂外患,漸趨衰落,宣王力圖振興,派仲山甫督修齊城捍衛東方,封韓侯擴建韓城加強北方防務,一時號稱“中興”。韓侯受封入覲,是周宣王時代重要的政治活動,此詩所記述的即為此事。
詩文賞析
全詩六章,章十二句,為整齊的四言體,每章內容各有重點,按人物的活動依次敘述,脈絡連貫,層次清楚。
首章從大禹開通九州,韓城有大道直通京師起筆,表明北方本屬王朝疆域。通過周王親自宣布冊命和冊命的內容,說明受封的韓侯應擔負的重要政治任務以及周王所寄予的重大期望;任務和期望的根本之點,是作為王朝的屏障安定北方。
第二章敘述韓侯覲見和周王給予賞賜,而這一切都依據禮法進行。呈介圭為贄表明韓侯的合法地位,周王的賞賜表示韓侯受到的優寵。周代以“禮”治國,“禮”就是法律和制度,按制度,周代貴族服飾車乘的質料、顏色、圖案、式樣、大小規格都有規定,不能僭越。周王賞賜的交龍日月圖案的黑龍袍、紅色木底高靴、特定規格的精美車輛,都是諸侯方伯使用的。由周王賞賜,類似后世的'“授銜”和公布享受何種等級的待遇,它表明受賜者地位、權利的提高:年輕的韓侯一躍而為蒙受周王優寵、肩負重任的榮顯人物。
第三章敘述韓侯離京時由朝廷卿士餞行的盛況。出行祖祭是禮制,大臣銜命出京,例由朝廷派卿士在郊外餞行,這也是禮制。祖祭后出行,祭禮用清酒,所以餞行也“清酒百壺”,這仍是禮制。一切依禮制進行,又極盡宴席之豐盛。這些描寫繼續反映韓侯政治地位的重要及其享受的尊榮。
第四章敘述韓侯迎親。這一章鋪陳女方高貴的出身家世和富貴繁華的迎親場面,烘托出熱烈的喜慶氣氛,再現了貴族婚禮的鋪張場景和風習,也表現了主人公的榮貴顯耀。
第五章重點敘述韓國土地富庶,河流湖泊密布,盛產水產品和珍貴毛皮。這些敘述從蹶父選婿引起,以韓姞滿意作結,雖然敘述重點轉移,卻與上章緊緊鉤連,不顯突兀,收過渡自然之妙。
第六章敘述韓侯歸國,成為北方諸侯方伯,建韓城,施行政,統治百國,作王朝屏障,并貢獻朝廷,與首章冊命遙相呼應。
全詩的主題是頌揚韓侯,頌揚他接受王國重要政治使命,肩負作為王國屏障安定北方的重任,表現周王的優寵和倚重,公卿對他的尊慕和禮敬,詩中渲染的他的富貴榮華以及他的權威,都與他的政治地位密切聯系。沒有他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這是一篇歌頌接受國家重任的大臣的頌歌。其中,餞宴、迎親的場景描寫,是詩中的插部,用以烘托主人公的高貴榮顯,并使全詩波瀾迭興,有張有弛,有明有暗,有莊有雅。相映成趣。
此詩頌美一個榮顯的諸侯,卻沒有溢美之辭,而只是敘述事實,鋪陳事物,或正面描述,或側面烘托,落筆莊重大方,不涉諂諛,也不作空泛議論,這在頌詩中是特出的。
全詩六章,各章重點突出,但前后鉤連,結成一體;內容相對集中,而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無割裂枝蔓之累,其結構亦可資借鑒。
此詩的語言風格也變化多姿。首章敘述周王冊命,其語言如《尚書》用語般典重古奧;第二章敘述周王賞賜,鋪陳華麗,以見恩寵之隆;第三章以下間用疊詞、口語,描寫有聲有色,寫得生動活潑。一詩之中,語言風格三易,即俗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古詩詞鑒賞3
1、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2、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
3、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夢桂
4、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
5、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張繼
6、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7、黃昏疏雨濕秋千。——李清照
8、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
9、鷺窺蘆箔水,鳥啄紙錢風。——范成大
10、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何夢桂
古詩詞鑒賞4
《勸學》
作者:孟郊
原文: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注釋:
1、乃:才。
2、元:原本、本來。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則、規律。這里指各種知識。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運:運用。
8、賢: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時期。
10、豈:難道。
11、長:長期。
詩意: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
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
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
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
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
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古詩詞鑒賞5
原文:
送郭司倉
唐代: 王昌齡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譯文: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
月光下碧綠的淮水映照在屋門上,我再三挽留即將遠去的郭司倉。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然而客人難留,只有明月追隨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如春潮翻滾不息。
注釋:
映門淮(huái)水綠,留騎(jì)主人心。
淮水:淮河,發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經安徽、江蘇,注入長江。留騎:留客的意思。騎,坐騎。
明月隨良掾(yuàn),春潮夜夜深。
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倉。掾,古代府、州、縣屬官的通稱。
賞析:
此詩寫春日送別友人,以淮水春潮為喻,委婉含蓄地抒發了對友人遠行的依依不舍之情與無限思念。這是一首表達友誼的送別詩,全篇情意真摯,感人至深。
“映門淮水綠,留騎主人心。”句用了畫意般的描寫,點明時間和地點。這是臨水的地方,淮河碧綠的顏色被映在門上,應該是晚上吧,白天太陽下水的影子應該是閃爍不定的,不能看清楚顏色。只有靜夜下平靜的水面才會將綠色抹在人家的門戶上吧。當然做這個推測,也因為詩人后面還寫有留客的句子,應該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處,詩人才會生出挽留的心意吧。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句都有祝福的意思。尤其用漸漸高升的明月來比喻朋友將要得到的發展,表明詩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祿,而且希望他能成為清正廉明的'好官,詩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對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會夜夜高漲,詩人用潮水來形容自己對朋友的思念之心,這里即使有夸張地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見的心緒,詩人的思念一下子變生動了。比喻的作用有說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
作者以淮水之綠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來表達分別之愁,從環境入手,讓周圍景物表達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這種手法在王昌齡送別詩中占大多數。
這首作品里對朋友的心意寫得具體又深厚,選材有特點,而且素材的針對性也強。
古詩詞鑒賞6
《端午日賜衣》
[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此乾元元年五月在拾遺時作。五月建午,故曰端午。端,正也。
宮衣亦有名
①端午被恩榮
②細葛含風軟
③香羅疊雪輕
④自天題處濕
⑤當暑著來清
⑥意內稱長短
⑦終身荷圣情。
(首二敘題。葛羅,承宮衣。自天,承有名。當暑,承端午。荷圣情,承被恩榮。《杜臆》:亦有名,見出于望外,時公將謝官矣。鐘惺曰:此詩是近臣謝表,語風趣而典。)
①【邵注】宮衣,宮人所制之衣。
②賀凱詩:“恩榮雨露濡。”
③【邵注】含風形其軟,疊雪形其輕。《漢·高帝紀》顏注:“絺,細葛也。”
④《吳越春秋》《采葛歌》:“弱于羅兮輕霏霏。”謝莊詩:“疊雪翻瓊藻。”【生注】細葛二句,每句三層,濕言其新,清言其涼。
⑤孔稚絺表:“斷自天筆。”
⑥《論語》:“當暑袗絺綌。”
⑦稱長短,言恰好稱意。杜詩第七句中第三字有不拘平仄者。如“多疊滿山谷”、“意內稱長短”是也。洪仲欲讀作平聲,謂長短合意,若經稱量者,如《枚乘傳》所云石稱丈量。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7
原文:
寶繪堂記
宋代:蘇軾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兇此身。此留意之禍也。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譯文: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滯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會把它看作是快樂的事情,即使事物特異也不會成為禍害。如果把心意留滯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會成為禍害,即使是特異的事物也不會感到快樂。老子說:“繽紛的色彩使人目盲,動聽的音樂使人耳聾,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騎馬打獵使人心發狂。”但是圣人并沒有因此而廢除這四樣東西,也是暫且用來寄托心意罷了。劉備有雄才大略,卻性喜織毛物。嵇康恬靜寡欲,卻喜愛打鐵。阮孚狂放不羈,卻喜愛蠟制的鞋子。這難道有什么音樂美色和香氣嗎?但他們終生喜歡而不厭棄。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兇此身。此留意之禍也。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悅于人而不足以移動人心的,莫過于書和畫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滯在書畫上而放不下的程度,那么它的禍害就說不完了。鐘繇發展到因此吐血盜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發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發展到打仗時還把書畫裝在船上帶在身邊,王涯發展到把書畫藏在夾墻內,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戲害了他們的國家,害了他們的身體。這就是把心意留滯在事物中帶來的禍害。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原來我在年少的時候,也曾經喜好這兩樣東西。家里所有的都擔心失去,別人所有的又擔心不給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說:我看輕富貴而看重書畫,看輕生死而看重書畫,豈不也是厚薄輕重顛倒錯誤,喪失自己的本心嗎?從這以后就不再那樣喜好了。看見喜歡的書畫雖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煙云從眼前閃過,百鳥的鳴叫從耳邊掠過,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它,等到消失之后就不再記掛它了呢?”于是書畫二物就常常帶給我快樂而不會成為禍害。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然是皇親國戚,但他牢記并遵循禮義,學習《詩》《書》,經常與貧寒的讀書人比賽,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棄絕遠離歌舞和女色,卻專心在書畫方面,又建了寶繪堂在私宅的東邊,用來儲蓄全部的書畫,并要求我寫文章來記錄這件事。我擔心他弄不好會像我年少時的愛好,所以寫這篇文章告誡他,希望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樂而遠離禍害。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注釋: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chěng)田獵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máo)。嵇(jī)康之達也,而好鍛煉。阮(ruǎn)孚(fú)之放也,而好蠟屐(jī)。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寓意于物:指欣賞美好的事物,通過事物來寄托自己的意趣。留意于物:耽溺、過分看重外物,不可自拔。留,(個人喜好為物所)牽制。尤物:特異之物,與“微物”相對。病:擔憂,與“雖微物足以為樂”的“樂”字相對。“五色”四句:見《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口爽即口味敗壞。“劉備”二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備性好結盹,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吒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既而答日:‘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吒”為“旄”“髦”之借字。好結髦:喜好用毛編結飾物。“嵇康”二句:嵇康,字叔夜。三國魏文學家,譙郡錘人。為魏宗室婿,仕魏為中散大夫。尚老莊,工詩文,精樂理。后為司馬昭所殺。《晉書·嵇康傳》稱其“遠邁不群”“恬靜寡欲”。《世說新語·簡傲》劉孝標注引《文士傳》:“康性絕巧,能鍛鐵。家有盛柳樹,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涼,恒居其下傲戲,乃身自鍛。家雖貧,有人說鍛者,康不受直,惟親舊以雞酒往,與共飲瞰,清言而已。”“阮孚”二句:阮孚,字遙集,東晉陳留尉氏人。蓬發飲酒,不以王務嬰心。元帝時為黃門侍郎,因以金貂換酒,為有司彈劾。《晉書·阮孚傳》:“初,祖約性好財,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判其得失。有詣約,見正料財物,客至,屏當不盡,余兩小簏,以著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嘆日:‘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甚閑暢。于是勝負始分。”參見《世說新語·雅量》篇“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條。蠟屐:在木屐上涂蠟。屐,木鞋。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gě),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兇此身。此留意之禍也。
移人:使人的精神情態等改變。釋:放棄,舍棄,拋棄。這里“不釋”指過分沉溺不松手,即不能自拔。禍有不可勝言者:倒裝句,定語后置,指意想不到的`禍害。鐘繇:字元常,三國魏著名書法家。善書,尤長于正、隸。《三國志》有傳。據《張君寶墨堂記》注引《墨藪》:鐘繇于韋誕處見到蔡邕筆法,“自槌三日,胸盡青,因嘔血。魏世祖以五靈丹救之得活。繇求之不與,及誕死,繇令人盜掘其墓而得之。”發冢:盜人墳墓。相忌:相互猜忌。宋孝武:宋孝武帝劉駿,公元454—464年在位。王僧虔:南朝宋書法家,晉王羲之四世族孫,仕宋為尚書令,工隸書。《南齊書·王僧虔傳》:“孝武欲擅書名,僧虔不敢顯跡,大明(年號)世常用掘筆(禿筆)書,以此見容。”桓玄:東晉權臣桓溫之子,后篡晉安帝自立,兵敗伏誅。《晉書·桓玄傳》:元興二年(403),桓玄帶軍隊討平后秦姚興,整理行裝時,“先使人作輕舸,載服玩及書畫等物。或諫之,玄日:‘書畫服玩既宜恒在左右,且兵兇戰危,脫有不意,當使輕而易運。’眾咸笑之。”走舸:不忘記把書畫帶上船。王涯:唐文宗宰相,字廣津。《舊唐書·王涯傳》:王涯極喜書畫,“前代法書名畫,人所保惜之,以厚貨致之;不受貨者,即以官爵致之。厚為垣,竅而藏之復壁。”甘露之禍時,盡被人破壁取去。復壁:夾墻。兒戲:貪念書畫等身外之物。害其國,兇其身:忘國喪身。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miù)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吾予:給予我,為倒裝句。顛倒錯繆:本末倒置。不復好:不再沉溺于其中。蓄:收藏(書畫)。欣然接之:喜悅高興地去欣賞它(指前面所指煙云的美麗和百鳥的嗚叫聲)。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jué)。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駙馬都尉:官名。漢武帝時始置,掌副車之馬,為陪奉皇帝乘車之近臣。魏、晉以后,帝婿例授以駙馬都尉,遂成為稱號而非實官,簡稱駙馬。王君晉卿:即王詵(1036-1093后),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徙居開封(今屬河南)。出身貴族。熙寧中尚宋英宗第二女魏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為利州防御使。能詩善書畫,工弈棋。《宋史》有傳。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處。《史記·萬石君傳》:“徙其家長安城中戚里。”《索隱》:“于上有姻戚者居之,故名其里為戚里。”角:衡量,考察。《孫子·虛實》:“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處。”曹操注:“角,量也。”《漢書·東方朔傳》:“(董君)常從游戲北宮,馳逐平樂,觀雞鞠之會,角狗馬之足。”顏師古注:“角猶校也。”平居:平時、平素。攘:排除。膏粱:精美的食品。屏遠:斷絕,遠離。聲色:歌舞和女色。蓄其所有:(在屋舍中)放置(他收藏的)書畫作品。庶幾:句首表示希望的語氣詞。全其樂:保全收藏書畫帶來的快樂。遠其病:避免過度沉溺其中,為之所奴役。
熙寧十年七月二十日記。
賞析:
按照常規,寫營建一類的記文,往往要記其經營始末、結構規模、堂中陳設、堂外美景等等。然蘇軾為文從不肯囿于題目,就事論事,平鋪直敘。而常常是出入意料地在題目之外,生發議論,闡述自己深刻的見解,抒發自己富于哲理的聯想。譬如這篇《寶繪堂記》,本是一篇記敘性的散文,但作者完全寫成了一篇議論文。
文章一開始就明白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即寄情于物,“留意于物”即是沉溺于物。人生于世,須臾離不開外物。但人與物究竟是什么關系,應該如何相處,這是古代哲人經常討論的問題。蘇軾這兩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與物的關系。明白簡潔,發人深思,可謂“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陸機《文賦》)。接著說明為什么要“寓意于物”,而不能“留意于物”。作者順勢而下,從道理上予以闡述:“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用整齊對應的排比句,從正反兩方面闡明了論點。寄情于物,即是微賤之物也能成為人的快樂,即是最珍貴之物也不能成為人的憂患;相反,如果沉溺于物,即是微賤之物也能成為人的憂患,即是最珍貴之物也不能成為人的快樂。這些話看來平平常常,但實質卻極富哲理。蘇軾在立身處世上,受道家思想影響很深。《莊子》書中對人與物的關系問題,就反復講道:“勝物而不傷”(《應帝王》),“不以物挫志”(《天地》),“不以物害己”(《秋水》)。莊子認為物同人相比,比人低賤,物應該受人支配,受人利用。物不應該成為支配人、奴役人的力量。但事實上,人們往往“以物易其性”(《駢拇》),“棄身以殉物”(《寓言》),人成了物的奴隸,喪失了應有的歡樂和自由。人要做到不為物所支配,蘇軾認為不應“留意于物”。也就是他在《超然臺記》中寫的:“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就是要從一切物質利益束縛中超脫出來,把窮通、貴賤、得失、成敗,統統置之度外,這樣才能任性自適、隨緣自樂。這是蘇軾的深切體會,是他的處世哲學。在他的一生中處逆境而能安之若素,臨憂患而不顛倒失據,正是由于他正確認識了人與物的關系。
在理論闡述之后,又引老聃的話為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意思是說,華麗的服色、美妙的音樂、香甜的味道、縱馬引獵這些可供享受玩樂的外物,能傷害人的身心健康,敗壞人的品德。老子主張不要沉溺于享樂的外物。“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于焉耳。”古代的圣人并未拋棄這四種可供享受的外物,只是借以寄托情意。下面又舉劉備、嵇康、阮孚所喜好之物,這些物雖微細之物,但因為是“寓意于物”,所以“樂之終身不厭”,進一步闡發前面“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的道理。
文章的第二節,一開始即指出:“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寶繪堂是藏書、畫的地方,此一節緊扣題目。書畫可以使人娛悅,而不能改人的性情。欲抑先揚,文筆為之一頓。“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文筆忽然逆轉,指出即使是書畫,如果沉溺其中而不肯舍棄,也會給人帶來禍患。接著舉鐘繇、宋孝武帝、王僧虔、桓玄、王涯等人,留意于書畫,而“害其國”“兇其身”的事例以證明,進一步闡發前面“留意于物,雖尤物不足以為樂”的道理。
第三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闡明中心論點。作者少時也喜愛書畫,“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兩個“惟恐”,寫愛好之切、沉溺之深。但以后忽有所悟,認識到這種作法是“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是“顛倒錯謬失其本心”,是以物損身,以物傷性,所以“自是不復好”。但也并非就完全舍棄,看見喜愛的書畫,也時時收藏,別人拿去也不可惜。作者用“煙云之過眼,百鳥之過耳”為喻,說明其無足輕重。正因為作者對書畫只是采取‘‘寓意”而非“留意”的態度,所以書畫只能為作者帶來快樂,而不能成為憂患。
文章最后一節,敘寫王詵的人品、學問,不喜好聲色臭味,只喜好書畫,并建造寶繪堂以收藏之,求作者寫記文。作者“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點明作記的緣由和目的。
這篇文章四節文字,緊緊圍繞著中心論點進行論證。先從理論上闡述,繼之以歷史人物的事實為例證,最后又用自己的親身體驗現身說法,使“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的中心論點牢固地樹立起來。
古詩詞鑒賞8
《蹇叔哭師》
春秋戰國:左丘明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蹇叔哭師》譯文
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里發出了像牛叫的聲音。卜官郭偃讓大夫們向棺材下拜,并說:“國君要發布軍事命令,將有西方的軍隊越過我們的國境,我們襲擊它,一定會獲得全勝。”
秦國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向秦國報告說:“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悄悄派兵前來,就可以占領他們的國都。”秦穆公向秦國老臣蹇叔征求意見。蹇叔說:“讓軍隊辛勤勞苦地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從沒聽說有過。軍隊辛勞精疲力竭,遠方國家的君主又有防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軍隊的一舉一動,鄭國必定會知道。軍隊辛勤勞苦而一無所得,一定會產生叛逆念頭。再說行軍千里,有誰不知道呢?”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意見。他召見了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三位將領,讓他們從東門外面出兵。蹇叔哭他們說:“孟明啊,我看著大軍出發,卻看不見他們回來了!”秦穆公派人對蹇叔說:“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個中壽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現在離中壽都過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聵)。”
蹇叔的兒子跟隨軍隊一起出征,他哭著送兒子說:“晉國人必定在崤山抗擊我軍,崤有兩座山頭。南面的山頭是夏王皋的墳墓,北面的山頭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你們一定會戰死在這兩座山之間,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國軍隊東行。
《蹇叔哭師》注釋
(1)殯:停喪。曲沃:晉國舊都,晉國祖廟所在地,在今山西聞喜。
(2)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東南。
(3)柩(jiù):裝有尸體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晉國卜筮的官員,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戰爭。古時戰爭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師:西方的軍隊,指秦軍。過軼:越過。
(7)杞子:秦國大夫。
(8)掌:掌管。管,鑰匙。
(9)潛:秘密地。
(10)國:國都。
(11)訪:詢問,征求意見。
(12)遠主:指鄭君。
(13)勤:勞苦。無所:一無所得。
(14)悖(beì)心:違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國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秦國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國大夫,字西乞,名術。秦國元老蹇叔之子。白乙:秦國大夫,字白乙,名丙。秦國元老蹇叔之子。這三人都是秦國將軍。
(16)中(zhōng)壽:有兩種解釋。1.參見中壽。2.中等年紀。不管哪種解釋,就句意,均為秦穆王諷刺蹇叔現已年老昏聵,要是你蹇叔只活個差不多就去世的話,你墳上的樹都有兩手合抱一般粗了。
(17)拱:兩手合抱。
(18)肴(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寧西北。
(19)陵:大山。崤山有兩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勢險要。
(20)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國君。
(21)爾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蹇叔哭師》鑒賞
蹇叔的論戰之道幾千年來一直為世人稱道,被奉為“知己知彼”的楷模。然而秦穆公沒有聽從蹇叔的正確意見。秦穆公利令智昏,一意孤行,執意要派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白乙丙、西乞術(蹇叔的兩個兒子)三帥率部出征。蹇叔實際上已失去進諫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棄努力——以“哭師”的形式來進諫,直言不諱地指出此次襲鄭的必然結果。在送別秦國出征之師的時候,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們說:“恐怕你們這次襲鄭不成,反會遭到晉國的埋伏,我只有到崤山去給士兵收尸了。” “哭師”召來了秦伯的詛咒、辱罵,這在封建社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蹇叔繼續進諫——以“哭子”的形式來進諫,準確地指出晉國“必御師于崤”。想通過“哭子”的形式再次使自己的意見傳導給國君。
文中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預見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軍后來果然在崤山大敗而歸,兵未發而先哭之,實在是事前就為失敗而哭,并非事后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謂“君命大事”,不過是個借口,人們根據經驗 完全可以作出類似的判斷,乘虛而入,亂而取之,是戰爭中常用的手法。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不具備這種經驗和頭腦,應 當屬于不稱職之列。從蹇叔一方看,他作為開國老臣,也具有這方面的經驗,對手并非等閑之輩,不可能在非常時刻沒有防備,因此,此時出征無異于自投羅網。
秦穆公急欲擴張自己勢力的心情,導致他犯了一個致命的常識性的錯誤,違反了“知己知彼”這個作戰的基本前提。敵手早有防備,以逸待勞,必定獲勝;勞師遠襲,疲憊不堪,沒有戰斗力,必定慘敗。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略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 連常識都顧不上,當然是咎由自取。馬有失前蹄的時候,人也有過失的時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況下所犯的錯誤,則是不可寬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識性的錯誤,更是不可寬恕。
再說,當初秦國曾與晉國一起企圖消滅鄭國,后來又與鄭國訂立盟約。此時不僅置盟約不顧,就連從前的同伙也成了覬覦的 對象。言而無信,自食其言,不講任何道義、仁德,這同樣應當遭天譴,遭懲罰。當人心目中沒有權威之時,便沒有了戒懼;沒有了戒懼,就會私欲急劇膨脹;私欲急劇膨脹便會為所欲為,無法無天。春秋的諸侯混戰,的確最充分地使人們爭權奪利的心理。手法、技巧發揮到了極致,也使命運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東西。弱肉強食是普遍流行的無情法則,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國可能在一夜之間傾覆,區區小國也可能在一夜之間暴發起來。由此可見,“先知”是沒有的;而充滿睿智并富有經驗者,往往被人們認為是“先知”。
這篇文章雖短,但結構上卻充分體現了《左傳》的敘事特色,即情節曲折多變,行文起伏跌宕,敘述有條不紊。文章以秦國老臣蹇叔諫阻、哭師、哭子為線索,復以秦穆公拒諫、詛咒相間其中,使全文在結構上起伏有致、曲折多變。
其次,這篇文章在塑造形象上也充分體現出《左傳》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刻劃人物性格,將人物與情節結構融為一體的特色。這篇文章雖短,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老成先見、憂國慮遠的老臣形象和一個剛愎自用、利令知昏的君主形象。兩個形象一明一暗,一顯一隱,然而又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俗話說,姜是老的辣。蹇叔雖老,但仍不失足智多謀、思深慮遠。
《蹇叔哭師》創作背景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發兵攻打鄭國,他打算和安插在鄭國的奸細里應外合,奪取鄭國都城。秦伯向蹇叔咨詢,蹇叔認為秦國離鄭國路途遙遠,興師動眾長途跋涉,鄭國肯定會作好迎戰準備。他憑著自己漫長的閱歷和豐富的政治經驗,根據秦、晉、鄭三方情況,分析全面,陳詞剴切,將潛在的危險無不一一道出,對“勞師以襲遠”的違反常識的愚蠢行徑作了徹底的否定,指出襲鄭必敗無疑。
《蹇叔哭師》作者簡介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呂印的后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丘明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后說近是。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啟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為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稱其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或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今山東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其鄉先賢左丘明。
古詩詞鑒賞9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
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
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
《夜坐吟》譯文
寒冷的冬夜,覺得特別漫長。一個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寒泉結冰,冷月入閨,一燈如豆。發出清冷的寒光,繚著女子的滿面淚痕。
燈火忽被寒風吹滅,她更感凄涼,哭得更加悲切。忽然聽見了一個男子的歌聲,她擦干了臉上的眼淚,停住了悲泣,專注地聽著。
歌聲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與聲相合,兩情無違背。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繞梁歌萬曲,也不動心。
《夜坐吟》注釋
夜坐吟:樂府古題,始自鮑照詩《代夜坐吟》,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雜曲歌辭》類。王琦注:“《夜坐吟》,始自鮑照。……蓋言聽歌逐音,因音托意也。”
覺夜長:語出《古詩十九首》:“愁多知夜長。”
北堂:謂婦人居處。《詩經·衛風·伯兮》孔穎達疏:“婦人所常處者,堂也。……房半以北為堂。堂者,房室所居之地。”
冰合井泉:謂天寒井水結冰。閨:女子住室。
金缸:銅制之燈盞。
《文選》班固《西都賦》:“金缸銜璧。”呂延濟注:“金缸,燈盞也。”青凝:一作“凝明”,燈之青光凝止不動貌。
金缸:一作“青缸”。
無違:沒有違背。
從:通“縱”。梁塵飛:《太平御覽》卷五七引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由清哀,蓋動梁塵。”《文選》陸機《擬古·東城一何高》:“一唱萬夫嘆,再唱梁塵飛。”
《夜坐吟》賞析
李白此詩,襲“聽歌逐音,因音托意”之旨,設富男女敘情之辭,而從女方著筆。言照《夜坐吟》以“冬夜”起興,此詩亦然。“冬夜”、“沉吟”兩個七字句,言“坐吟”之時與地。時:“冬夜”;地:“北堂”。“冬夜”自然寒冷,而“北堂”富甚。“冬夜”之韻,原不須因寒而后覺知,詩人說“夜寒覺夜韻”,蓋以寒之難受而更覺其韻也。然而,詩中主人與不顧寒之甚,仍然坐“北堂”沉吟,而且久坐,究竟“沉吟”什么,詩里沒有說,也不必說,讀式去,自然會明白。“冰合”、“金缸”句,仍富兩個七字句,但換了韻。詩,一般地說,換韻便換意。此處亦然。“水合井泉”,承“夜寒”而來;“月入閨”、“金缸青凝”(一作“青光凝明”),承“久坐”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中主人與更悲不自勝,已由“沉吟”而“悲啼”了。究竟富什么,詩仍然沒有說,需要繼續往式讀。“金缸滅,啼轉多”。韻換,句式亦換,七字句已換富三字句,節奏顯得更迫促了。時間更往前移,“金缸”滅了;不用說,月也斜了。詩中主人與的情緒,不但“悲啼”,而且“啼轉多”了。富什么,詩仍然沒有說,還要繼續往式讀。“掩妾淚,聽君歌”。韻和句式都未變,但詩中主人與的情緒卻變了。她已是掩淚聽歌了。歌里說些什么,詩沒有說,但它所產生的效果卻是驚人的。它一式就改變了詩中主人與那種悲不自勝的情緒,把她“轉多”的“悲啼”一式就鎮住了。這顯示了非常強烈的藝術效果。但這歌富什么能產生這樣一個效果,詩沒有說,還要繼續往式讀。式面,又是兩個三字句:“歌有聲,妾有情”。韻變而句式未變。如果說,上面兩個三字句,語似平緩而意卻頓變,那么,這兩個三字句,語與意都可說是頓變。詩就是這樣逐步向其重心折進。這是詩人的富有特色的精心結構。從這六個字已可望到詩里感情浪潮的高峰,接近上面伏式的問題的答案。原來,詩中主人與的“沉吟”、“悲啼”以至于“啼轉多”,乃是未能獲得愛情的痛苦所致,而這歌聲里卻有一種與“妾情”相通的東西,它把詩中主人與從沉痛中喚醒。這就是情,情的力量。真是“何物人間情一點”,簡直可以貫金石而俱穿。接著,詩中寫出這種情的特點:“情聲合,兩無違。”原來,這是把兩顆心完全貼在一起的`情,無怪乎它能產生這么大的力量。這也是韻變而句式未頓變。因富這六字與前六字,既緊緊相連,而又有其重要進展。問題的全部答案就揭示在這里。詩至此,似已無話可說了;但作者又翻出了一層新意。這里一個五字句、一個七字句,是從反面來一個假設,言如果歌里有一句不中(入,中、去聲)意的話,那么,不管它怎么多,怎樣美妙,就像陸機的詩所說:“再唱梁塵飛”,或如劉向《別錄》所說:“盡動梁塵”,把屋梁所有的灰塵都驚起來,也就像言照的詩所說“萬曲不關心”了,不聽了。從君,任你。這就從反面強調了感情的可貴在于:真摯、純潔,不容羼入半點塵埃;否則,就一文不值。
這首詩,韻凡四變,句式凡三變。不像言照之作,一韻到底,句式不過一變。蓋以騰踏之勢,步步設疑,層層折進,引人入勝。入后,既揭示其底蘊,又從反面來一筆,把要強調的情強到最高的程度。這是詩的價值。在以前的樂府里是沒有過的,也不是言照的那首只寫到“體君歌,逐君音。不貴聲,貴意深”的同題之作所能比擬的。
《夜坐吟》創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借樂府舊題為女子代言愛情觀。其作年不詳,詹鍈《李白詩文系年》、裴斐《李白年譜簡編》等都沒有為此詩編年。
古詩詞鑒賞10
原文: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注釋:
①撐(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進。
②蓮:詩中指白荷花結的蓮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蹤跡:行動所留下的痕跡。
⑤浮萍: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賞析: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可信。整首詩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令人讀后忍俊不禁、啞然失笑。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小娃娃瞞著大人偷偷地劃著小船去采蓮,采到白蓮后他高興壞了,興奮得竟忘記了自己是瞞著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搖大擺地劃著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經過的痕跡。詩人把一個充滿童趣的畫面和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娃娃形象寫得呼之欲出、活靈活現。
古詩詞鑒賞11
原文
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對華簪。
譯文
二月天黃鶯鳥飛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蔥蔥。
長樂宮鐘聲消逝在花叢外,龍池楊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難消窮途遺恨,耿耿胸中永懷著捧日忠心。
獻賦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發叢生羞對裴舍人。
賞析
此詩的開頭四句,詩人并未切入正題,像不經意地描繪了一幅艷麗的宮苑春景圖: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黃鸝成群地飛鳴追逐;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曉時分,在樹木蔥蘢之中,灑下一片淡淡的春陰。長樂宮的鐘聲飛過宮墻,飄到空中,又緩緩散落在花樹之外。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龍池,千萬株楊柳,在細雨中越發顯得蒼翠欲滴。這四句詩,寫的都是皇宮苑囿殿閣的景色。
這四句并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詩人的目的,是在“景語”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隨御輦,侍從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員看不到的宮苑景色。當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時,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鶯;皇帝在紫禁城臨朝時,裴舍人又看見皇城的.春陰曉色;裴舍人草詔時,更聽到長樂宮舒緩的鐘聲;而龍池的柳色變化及其在雨中的濃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種景物都若隱若現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可見,雖然沒有一個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實際上句句都在恭維裴舍人。恭維十足,卻又不露痕跡,可見手法高妙。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并寫到請求援引的題旨上。頸聯自傷不遇,表明愁云難散,雖然如此,作者還是表示自己有一顆為朝廷做事的衷心。最后一聯,緊承上聯,繼續訴說“窮途”之恨。“十年猶未遇”中的“十”字雖是虛指,但也極言時間之長,接著又用了一個“猶”字,更充分地反映了他的求官心切之情。按此邏輯,下句應該是扼腕疾呼了,但詩人卻自怨自艾了,用了一個“羞”字加以緩和。這最后一句非常巧妙。它一方面寫出自己請求裴舍人援引之意;另一方面又對戴華簪的舍人寄予羨慕、恭維之情。這一句盡管說得很委婉,但詩人那種“求田問舍”的情狀,則細致入微地表達出來了,意思說得很清楚,但言語含蓄婉轉,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這首詩,通篇表示了一種恭維、求援之意,卻又顯得十分隱約曲折,尤其是前四句,雖然是在恭維,由于運用了“景語”,便不覺其庸俗了。由此頗見錢起嫻熟的藝術技巧。全詩富麗精工,又不流于藻飾堆砌,十分難得。
作者簡介
錢起(生卒年不詳),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與郎士元齊名,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后有錢郎。”
作者作品
田園雨后贈鄰人
安排常任性,偃臥晚開戶。樵客荷蓑歸,向來春山雨。
殘云虹未落,返景霞初吐。時鳥鳴村墟,新泉繞林圃。
堯年尚恬泊,鄰里成太古。室邇人遂遙,相思怨芳杜。
藍溪休沐,寄趙八給事
蟲鳴歸舊里,田野秋農閑。即事敦夙尚,衡門方再關。
夕陽入東籬,爽氣高前山。霜蕙后時老,巢禽知暝還。
侍臣黃樞寵,鳴玉青云間。肯想觀魚處,寒泉照發斑。
過溫逸人舊居
返真難合道,懷舊仍無吊。浮俗漸澆淳,斯人誰繼妙。
聲容在心耳,寧覺阻言笑。玄堂閉幾春,拱木齊云嶠。
鶴傳居士舞,猿得蘇門嘯。酹酒片陽微,空山想埋照
過鳴皋隱者
石老紅鮮,征君臥幾年。飛泉出林下,一徑過崖巔。
雞犬逐人靜,云霞宜地偏。終朝數峰勝,不遠一壺前。
仲月霽春雨,香風生藥田。丹溪不可別,瓊草色芊芊。
送楊彘隱
悔作掃門事,還吟招隱詩。今年芳草色,不失故山期。
遙想白云里,采苓春日遲。溪花藏石徑,巖翠帶茅茨。
九轉莫飛去,三回良在茲。還嗤茂陵客,貧病老明時
晚歸藍田舊居
云卷東皋下,歸來省故蹊。泉移憐石在,林長覺原低。
舊里情難盡,前山賞未迷。引藤看古木,嘗酒咒春雞。
興與時髦背,年將野老齊。才微甘引退,應得遂霞棲。
寄袁州李嘉員外
誰謂江山阻,心親夢想偏。容輝常在目,離別任經年。
郡國通流水,云霞共遠天。行春鶯幾囀,遲客月頻圓。
雁有歸鄉羽,人無訪戴船。愿征黃霸入,相見玉階前。
古詩詞鑒賞12
【上邪】
上邪①!
我欲與君相知②,長命無絕衰③。
山無陵④,江水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與君絕⑧!
【英語翻譯】
Heaven high!
I will love you,For all the years to pass by!
Only when the mountains lose their ridges
The rivers run dry
The thunder rumbles in winter
The snow falls in summer
And the earth is combined with the sky
Will my love for unpossiblly die!
【字詞解釋】
①上邪(Yé):猶言“天啊”。上,指天。邪,音義同“耶”。
②相知:相愛。
③命:古與“令”字通,使。這兩句是說,我愿與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聲。
⑥雨雪:降雪。雨,音yù ,動詞。
⑦天地合:天與地合而為一。
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語。
【上邪翻譯】
天啊!我愿與你相愛,讓我們的愛情永不衰絕。除非高山變成平地,除非江河干得不見一滴水,除非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和地重合到一起——到那時才敢對你說出一個“絕”字。
【上邪賞析】
這首詩屬于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出自漢樂府民歌《上邪(音同“耶”)》中的句子。《上邪》是熱戀中情人對愛情的宣言,是對戀人承諾。它語言質樸,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主人公呼天為誓,直率的表明了:“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愿望。之后,作者避開平鋪直敘,避免直接表達愛意,轉而從反面“與君絕”落筆,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冬夏顛倒了;“天地合”——天地重合了。這些設想一個比一個荒謬,一個比一個離奇,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把這首詩的奇思妙想推到了極致!人們不禁問:這能實現嗎?對啊,能實現嗎?是的,不可能發生,根本不可能發生。真是這些不可能發生的設想,讓我們看到主人公把至死不渝的愛情放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甚至敢為美麗的愛情犧牲自己,直到地老天荒!至此“與君絕”也就成了無稽之談!
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準確的表達了熱戀中的人特有的絕對化的心理。新奇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為此文平添神來之筆,它不愧是短章中的精品!
如果你想寫封情書,表達對戀人的忠貞不渝,就可以采取這樣用多種不可能來說明一種可能的藝術構思,馳騁你的想象,醞釀好詞語,你就可以向心儀之人述說心曲了!成不成就要看你們的緣分了,但在氣勢上你肯定能勝人一籌。
一個熱情奔放的女子,面對心愛的人,不扭捏不掩飾,大膽的指天地為誓,借不變的自然之物,表白自己愛戀的堅貞和決絕,其語發至肺腑擲地有聲,其情真摯感人癡癡情深,真是率真可愛。
一個癡情的女子,敢于直白“長命無絕衰”,把自己的生命與愛情連在一起,為愛而生果敢灑脫,為愛而亡堅貞不渝,能不讓相愛的人為之感動嗎。
古往今來,多少人追求不變的真愛,多少人也曾經發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伴一生,地老天荒的誓言。可是紅塵俗世里,又時時在演繹背信棄義,勞燕分飛的愛恨情愁。
相愛總是簡單,相守太難。想愛不等于婚姻,相愛是激情,婚姻是生活。
相愛相攜走進婚姻的時候,如果少一分沖動,少一分天真,少一分幻想,少一分盲目,少一分功利。也許人世間會多一些真情,多一些執著,多一些堅守,多一些理性,多一些相伴永遠。
【藝術特色】
1、抒情真摯濃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
2、因為作者認為這些自然現象是絕不可能出現的,所以以此作為“與君絕”的先決條件,就體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
3、這首詩采用雜言體,從二言到六言,錯落相間,顯得活潑奔放。用語樸實,口語色彩濃厚。
4、寫作特點
這首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
前三句指天發誓,用的是直筆。后六句則用曲筆。
作者一連假設了五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以此作為“與君絕”的先決條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實際語意與字面顯示的語意正好相反,有力地體現了主人公“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愿望,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堅定、永不變心的堅強性格。
5.主題思想:上邪主題本篇是漢樂府《饒歌》中的一首情歌,全詩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呼天為誓,直抒胸臆,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執著堅定。
古詩詞鑒賞13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803一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
其辭采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杜牧的《清明》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全詩不事雕琢,清新自然,耐人尋味。后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翔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科。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栩,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這首詩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有所不同,它明顯地被賦予了些許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于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并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全詩以“飛花”、“柳斜”、‘舊暮”、“輕煙”組成一幅春天黃昏的美妙圖景,充滿詩情畫意,嚴肅的政治內容被隱藏于如此輕盈優美的詩境之中,足見藝術手段之高妙,這也正是這首詩廣為傳誦的原因。
《閣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張繼(約715一約779),字雛孫,漢族,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吊亡人,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肅宗疑忌淮西節度副使李銑、劉展,先誅殺了李銑。劉展反叛起兵,連連攻陷江淮十余州,次年被肅宗平定。官兵趁機擄掠。據史籍記載,安史之亂,亂兵不曾禍及江南,這一次,江南百姓卻飽受戰亂之苦。特別是“試上”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凄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了出來。
古詩詞鑒賞14
又示兩兒
[唐]杜甫
令節成吾老,他時見汝心。浮生看物變,為恨與年深。
長葛書難得,江州涕不禁。團圓思弟妹,行坐白頭吟。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鑒賞15
古詩原文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譯文翻譯
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
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該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于天。
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圣,又聽說酒濁比作賢。
既然圣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
注釋解釋
酒星:古星名。也稱酒旗星。
酒泉:酒泉郡,漢置,在今甘肅省酒泉市。傳說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大道:指自然法則。
酒中趣:飲酒的樂趣。
詩文賞析
詩通篇議論,堪稱是一篇“愛酒辯”。開頭從天地“愛酒”說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說明天地也愛酒,再得出“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的結論。接著論人。人中有圣賢,圣賢也愛酒,則常人之愛酒自不在話下。這是李白為自己愛酒尋找借口,詩中說:“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又以貶低神仙來突出飲酒。從圣賢到神仙,結論是愛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將飲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傳的.。此詩通篇說理,其實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說理的方式抒情。這不合邏輯的議論,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發了詩人的情懷,詩人的愛酒,只是對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這種難以言傳的情懷。
【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古詩詞鑒賞05-15
古詩詞鑒賞11-20
《春寒》古詩詞鑒賞01-29
《梅花》古詩詞鑒賞08-09
唐代古詩詞鑒賞05-06
秋雨的古詩詞鑒賞05-08
(薦)古詩詞鑒賞05-17
古詩詞鑒賞若干11-09
如何鑒賞古詩詞06-09
古詩詞鑒賞,譯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