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鑒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先秦的詩經、楚辭,漢、魏晉的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就是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發展史中一顆顆璀璨明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閱!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篇1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2、掌握詩歌修辭手法題的設題方式和答題步驟。
課前預習案
一、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雙關、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復、頂真等。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詞內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標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凄慘景況。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體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里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簡析: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比槳長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里用檣櫓代戰船。
③以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簡析:管是一種類似于笛的樂器,弦是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這里,詩人用管弦指代音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馬。這里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3、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極為突出,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例析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在深化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語文學科的文學性越來越顯示其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詩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內容、凝練含蓄的語言和真摯純美的情感,成為文學領域里最為璀璨奪目的明珠,并作為最集中精練的文學樣式,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詩歌鑒賞也成了高考大家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課本必修1》第一單元就安排了詩歌鑒賞,單元教學要求這樣寫道“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這說明詩歌意象鑒賞與情感把握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眾所周知,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也是鑒賞詩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單元,詩歌的意象鑒賞是開啟詩歌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可以說抓住了詩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領悟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傳授給學生意象鑒賞的方法也就可以讓學生拿著鑰匙去打開詩歌殿堂之門,這是語文老師共同的心愿。教師只有授之以“漁”,教以方法,才能讓學習主體以不變應萬變,切實提高鑒賞能力,積極應對高考試卷中變換莫測的試題。而藝術還原法是詩歌意象鑒賞的一種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課試圖通過意象鑒賞示例,引導學生學習掌握藝術還原法,切實提高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雖然高一學生正處于詩一樣的年齡,對詩歌充滿向往,對詩歌鑒賞已有一定的常識與生活積累,但經典詩歌學習不多,鑒賞術語的積累還很單薄,面對詩歌的抽象語言符號不知從何下手;與此同時,學生的審美觀正在逐步形成,有一定的審美沖動,因此,必須從審美興趣的培養、鑒賞術語的積累、鑒賞方法的傳授和鑒賞能力的培養上加以積極的引導,授之以“漁”。
三、設計思想
本課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學目標,以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采用“啟發點撥式”的教學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評價、點撥作用,借助多媒體,采用“受激共振”的教學法,用屏幕顯示詩歌意象的畫面,化無形為實體,變抽象為具象,體現直觀性教學原則,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詩歌意象鑒賞的方法。教師將引導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抽象的詩歌語言符號還原成具體形象的畫面,建構心靈的圖象,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繪制詩歌情景圖,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具體生動的詩歌意象、情景,讓學生比較、感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意象鑒賞的“鑰匙”交給學生。
四、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部分傳統意象的寓意。
2、了解掌握意象鑒賞方法——藝術還原法。
3、提高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與審美情趣。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藝術還原法。
難點:鑒賞詩歌的意象。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多媒體教室
課前作業:要求學生搜集常見的詩歌意象并分析意象的寓意,按照學習小組集中討論,嘗試為意象下個定義。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先秦的詩經、楚辭,漢、魏晉的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以及現當代詩歌就是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發展史中一顆顆璀璨明珠。歷代詩歌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稱我國文明史河的積淀、漢民族語言的結晶。本單元我們將學習一組現當代詩歌,先看單元學習要求第二段中“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這說明詩歌意象鑒賞與情感把握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眾所周知,詩歌常常用具體的意象來營造詩歌的意境,表達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說詩歌的意象鑒賞是開啟詩歌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抓住了詩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領悟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搜集了多少常見的詩歌意象?這些意象又有何寓意呢?
(二)介紹意象的概念,舉例分析鑒賞詩歌的意象
1、請部分學習小組代表介紹所查找的常見的詩歌意象及其寓意,并嘗試為意象下個定義。
教師等學生討論結束后,展示一組詩歌意象圖片,每張圖片都配有詩句。
歸類總結:(屏幕展示)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它必須是經過詩人主觀的篩選與情感化合,以符合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趣味與人格情趣的物象。
部分傳統意象的寓意:
楊柳—惜別 圓月—思鄉 落花—傷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時 古跡—懷舊 黃葉—悲秋 蓮花—高潔
[特別提醒]
A.積累傳統意象及其寓意。鑒賞古代詩歌需要了解這些意象特有的文化內涵,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它“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水仙”則是“冰清玉潔”的象征,“杜鵑”則代表一種悲劇氛圍,倚欄桿而憑吊,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聽梧桐細雨則倍感凄楚悲涼。
B、知人論世看意象。由于詩歌語言的多意性、不確定性決定了大部分的意象含義是不確定的,它隨著詩人的生活閱歷、情感體驗、人生理想、審美情趣的不同而千差萬別。
2、(屏幕展示)一組黃昏畫面
同樣是黃昏,不同情境,不同人有不同感受。看到這些畫面,請大家說說感想。并用一句詩來描述該情景。
學生回答后,提示:同樣是黃昏,在王勃筆下是“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闊壯美;在李清照看來卻是“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哀婉悲涼;李商隱面對黃昏覺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發出了生命暮年,青春難再的人生感慨。
因此,解讀詩歌的意象,要注意結合作者的身世、遭遇、心理狀態去分析。
詩歌意象鑒賞與藝術的教學反思:
1、本節課課件主要運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融音樂、圖片、文字為一體。凡課件設計到的詩歌意象盡可能配上清晰、優美的圖片,音樂以極富古典韻味的古箏曲為主,用以營造良好的詩歌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2、本課采用“啟發點撥式”的教學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以學生的思維訓練和鑒賞、審美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體,進行知識的課堂內化和布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課以欣賞詩意盎然的音樂與圖片導入,以詩歌語言符號為元點,引導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抽象的詩歌語言符號還原成具體形象的畫面,建構心靈的圖象,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繪制詩歌情景圖,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具體生動的詩歌意象、情景,讓學生比較、感悟,化無形為實體,變抽象為具象,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又有利于知識的保持記憶,便于學生在認知圖式上建筑新的認知結構,切切實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審美性的統一、理論引導與實踐操作的統一、傳授技能與培養能力的統一,做到師生互動,循序漸進,教學相長。
3、學生在課前積極搜集詩歌的傳統意象,思考并將這些詩歌意象的寓意并進行歸類;課堂上積極參與活動,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還原出詩歌的意象、意境,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陶冶情操。課后,認真進行發散引申訓練,能舉一反三,形成能力。
詩歌意象鑒賞與藝術的點評
本設計能夠突出新課程的理念,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認知特點,教學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強。
關于詩歌意象的理解,作者能夠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累,以學生已知的常見的詩歌意象及其寓意為支撐,進而導入對意象的整體把握。如何正確地理解意象?作者從“知人論世看意象”提出了“還原法”,意即借助詩歌所提供的詩句以及與詩篇相關的作者的身世、遭遇、心理狀態等去分析。顯然,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也符合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閱讀規律。為了使學生真正把握這一方法,作者以《致橡樹》和《天凈沙·秋思》這二篇學生并不太陌生的作品為例子,驗證并使學生掌握這一方法。按照這一思路,后面的練習,還是以掌握和鞏固這一方法為訓練的目標。可以說,本課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
但是,作為中學生的詩歌鑒賞,“還原法”只是理解意象的一種手段,更重要的還在于學生的審美。這一點作者顯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其次,就中學生而言,“還原法”在實際運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一點也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 弄清中考詩歌鑒賞的考點
2、掌握詩歌鑒賞必要的知識、方法及技巧。
3、培養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詩歌鑒賞的方法及技巧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古詩歌是我國文學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著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積淀,近幾年來各地中考題中常有詩詞賞析題出現。但在實際的考查中,詩歌鑒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學都把它視為難以逾越的高峰,望而卻步,今天我有幸和大家共同完成一節詩歌鑒賞課,我們將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是:詩歌鑒賞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二、古典詩詞的考點
出示幻燈:
1、品味語言,理解重點詞語、句子含義。
2、鑒賞詩歌的表現技巧
3、感知形象,體會意境
4、理解內容,把握感情。
第一關 品味語言
(一)體會用詞的準確、精當
1、提問方式:
①、這句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是那個詞?為什么?
②、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③、某個字有的版本作其他字,你覺得哪個更好,為什么?
2、判斷下列句子中哪些詞用得準確,精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3、答題套路:某字在詩中的意思是(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的情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
4、趁熱打鐵
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詩歌的第二聯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隨”字好在哪里?
(二)、句子的賞析(主旨句 情感句)
1、賞析方法
(1)看句子是否運用了修辭或表現手法。
(2)分析該方法的表達效果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2、答題套路:
①寫了什么內容 + ②運用什么方法 + ③表達什么情感
3、判斷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雪卻閑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趁熱打鐵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詩?
第二關、鑒賞表現技巧
1、常見的表現技巧
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
②表現手法:化虛為實、虛實結合、以動寫靜、以樂寫哀、對比映襯、化用典故等
③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
2、提問方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技巧)或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答題套路:首詩用了( )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從而突出了(強調了,更有效地表達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第三關 體會意境,描述畫面
1、詩歌“形象”的傳統含義:
如:折柳 長亭—惜別 月 霜—思鄉 梅—堅貞 蓮—高潔 菊—隱逸 流水 落花— 感時傷春 浮云—游子 子規—悲愁 大漠 孤煙 羌笛—保家衛國 浮萍 飛蓬 孤雁—漂泊無依 憑欄—思念故國親人 紅葉—相思等等。
2、答題要領:
準確把握詩中景物特點及詩人的情感并加以想象,再現詩詞優美意境,語言要生動優美,順暢。
3、即興演練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第四關 概括內容,體會感情
1、把握情感類題型的解答:
(1)從題目入手。
(2)從關鍵詩句入手。
(3)從作家的相關背景入手。
(4)從意象的象征義入手。
(5)從詩歌的題材入手。
2、詩歌類別
田園詩:熱愛、向往悠閑平靜自由的生活,表達恬淡閑適的心情。
寫景詩:描繪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達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贊美之情。
送別詩:依依不舍的留戀;對友人的思念;勸勉安慰的豁達;坦陳心志的告白。
邊塞詩: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久居邊關思念親人的憂傷、孤獨,思家。
懷古詩:多借古諷今,憂國傷時;感慨個人遭遇,渴望建功立業;抨擊社會現實,擔憂國家民族命運,同情下層人民疾苦。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傳統意象的寓意。
2、教會學生掌握詩歌意象鑒賞的方法。
3、提高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鑒賞的方法。
難點:鑒賞詩歌的意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歷代詩歌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稱我國民族語言的結晶。我們先看“語文1”第一單元學習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話“鑒賞詩歌應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這說明鑒賞詩歌的意象與把握詩歌的情感是學習詩歌單元的重點。眾所周知,詩歌常常用具體的意象來營造詩歌的意境,表達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說詩歌的意象鑒賞是開啟詩歌大門的一把重要鑰匙。
二、引入主體內容
(一)詩歌意象的內涵
意象是詩歌藝術的精靈。簡單地說,“意”,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對于這種蘊含著深厚文化或詩人感情的東西我們稱之為“意象”,即意中之象。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是有了“人”“花”“月”“鳥”“澗”等意象的組合,才有了靜謐恬然的意境;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人生探問和宇宙暢想。可見,意象是詩歌的靈魂。
(二)詩歌意象的特點
1、含蓄性
古詩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以物喻人
香草——君子 惡禽——小人。
以物寄情
楊柳——惜別 圓月——思鄉 落花——傷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時 古跡——懷舊 黃葉——悲秋 蓮花——高潔
紅豆——相思 丁香——哀愁 紅藥——悲苦 羌笛——凄切
芳草——離恨
以物指事
舟楫——引薦 長亭——送別
2、特定性
在不同的詩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達相同的情感和內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梧桐——傷感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3、多樣性
古代詩人由于受特定環境的影響,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同樣的意象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酒——樂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悲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酒——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酒——喜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酒——離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酒——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三、舉例分析鑒賞詩歌的意象
例一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2002年的鑒賞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教師提示:柳樹長長的柳枝迎風飄動,像一支多情的手在挽留著遠去的離人,由此有了《詩經。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情景,仿佛柳樹要與戊守邊關的人依依惜別。再者“柳”與“留”諧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別之舉。折柳表惜別之情。另外,人已去而柳樹猶在、柳條依依,似乎在懷戀遠方的親朋,故又有懷戀、懷遠之意。詩中的折柳是指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的《折楊柳枝》,詩人靜夜聞笛,聽折柳曲,思緒被悠揚的笛聲勾動,引發濃濃的思鄉之情,所以說,折柳是關鍵。
例二
下面我們一起分析《天凈沙·秋思》的意象。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教師點評:一個浪跡天涯的游子,在一個深秋的傍晚,牽著一匹瘦馬,于瑟瑟秋風中走在有“枯藤老樹昏鴉”的古道上,猛一抬頭,看見潺潺的水流上橫著的小橋和炊煙繚繞著的人家,一種酸楚的流落感和著人生的失落感一起涌上心頭,這滋味是難以訴說的,作者借助九個富有表現力的'意象用蒙太奇的手法構織了一幅蕭瑟、凄涼的畫面,再加上“斷腸人在天涯”,便把蕭瑟之秋與游子之思有機結合起來,把悲秋推向極致。難怪有人因這首而稱馬致遠為“秋思之祖”。
例三
下面我們一起分析王昌齡的《采蓮曲》中的組合意象。
《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教師解析:組合意象就是將有關的幾組具象羅列出來,從具象的形、聲、色、味去體會詩句,確立聯想方向,發揮想象,把作者蘊涵在意象中的主觀色彩挖掘出來。根據《采蓮曲》詩中“荷葉”“羅裙”“芙蓉”等意象的形、色來聯想:采蓮女裙似荷葉、臉如荷花,蕩舟于荷叢,放歌于水上。這些意象組合構成了一幅色彩明麗,格調清新的采蓮圖,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寫作時歡快喜悅之情,進而也能體會到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詩歌意象,重點探索了詩歌意象鑒賞的方法,分析了一些詩歌意象,希望能在詩歌鑒賞方面找到一個突破口。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詩歌的意象鑒賞并不難,只要我們能根據詩歌的語言提供的信息,充分調動我們的生活積累,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藝術地再現詩歌所描繪的形象、聲音、色彩、線條、畫面,從而準確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人的內心情感與寫作意圖。那么,我們的詩歌鑒賞可以說已邁出了一大步。
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是詩人抒發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單元。可以說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只有對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全面而準確的理解和把握詩歌,才會對詩歌產生深摯的審美情感。當然,要想很好地解讀詩歌的意象,還須多朗讀、多積累、多鑒賞。
五、布置練習
1、課外搜集常見的詩歌意象并分析意象的寓意。
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瑕
曉發梳臨水, 寒塘坐看秋。
鄉心正無限, 一雁過南樓。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鑒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06-09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6-06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10-18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鑒賞06-07
古代詩歌鑒賞快速規范答題技巧10-02
《釣船歸》古代詩歌鑒賞題目及答案07-24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8-25
古代詩詞鑒賞06-28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9-12
古代詩歌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