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詩經全文拼音
《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蒹葭詩經全文拼音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蒼 蒼 , 白 露 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謂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從 之,道 阻 且 長;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從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謂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從 之,道 阻 且 躋;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從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謂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從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從 之,宛 在 水 中 沚。
字詞釋義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
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
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白話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作品賞析
選自《詩經--國風--秦風》。應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蒹葭》是有關愛情的詩篇。也可以深化理解為一種可望不可及但依然苦苦求索的追求苦尋的精神象征。
詩篇可分為三節。每四句一節。首節描寫深秋的凌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整個場景就停留在這樣一段,而后不停地閃回。充滿了藝術的短暫和瞬間重復的復調美。
后兩節只是對首節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節“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節“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節“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節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節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讓人深刻體會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的結構。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如此繁復推進,層層疊唱,充滿了吟唱性,旋律性,給詩歌增添了無窮的歌唱性和旋律美感,強化了詩歌的凄婉纏綿的深厚情致。
整個詩意空幻虛泛,卻飽含著非常強烈的象征的意味。在將“伊人”理解為情人、戀人這種淺表層的抒發人們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之外,我們也能夠深深體會到主人公所傳遞給我們的,人類所共同面對的一種宿命:那就是社會人生中所遭遇到的普遍命運, 所謂可望難即的境遇。我們可以將“所謂伊人”外化為所追求的目標、事業成功、前途、理想,而在不斷求索中所遭遇到的阻礙、迷惑、失落等等。
這也正是這篇詩歌能夠流傳千古的重要原因,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這樣的追求-阻礙-惆悵的體驗中找到共鳴,找到感同身受的認同感。這樣的詩篇也就充滿了無窮的象征意味和豐富的哲理寓意。
拓展:【鑒賞關鍵點】
這首抒情詩借景起興,描述追尋意中人的境況,意中人的行蹤飄忽不定,而追尋者執著的精神不變。詩的意境朦朧,幻象迷離,引人遐想。以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委婉動人。
全詩以賦的手法,別具一格。詩人用點染相間的筆墨,展現給讀者一幅清幽而朦朧的水墨面,畫面中蒹葭白露透射出秋色的凄清和迷茫的氣氛。三個“宛”字,給人以影影綽綽,若隱若現,迷迷茫茫,虛無縹緲,難以捉摸之感。這樣的結果越發使人覺得空靈悠遠。它形象而確切地描摹出熱戀中人們的心理,反映出人類內心存在的一組基本矛盾:即理想和現實的矛盾。
【思想內容】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熱戀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的河邊尋找意中人的情景,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愛情的真摯和執著,抒發了欲見而不得的惆悵之情。
【名句賞析】
環境描寫的作用: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