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楚辭詩經簡介
《楚辭》的編纂始于西漢,漢成帝河平三年,文學家劉向領校中秘書銜,負責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所以小編來為大家準備了有關楚辭詩經簡介,請閱讀下面內容。
楚辭詩經簡介:
中國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造的一種韻文形式。楚辭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于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由于地理、語言環境的差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它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也有它獨特的土風歌謠,如《說苑》中記載的《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國有悠久的歷史,楚地巫風盛行,楚人以歌舞娛神,使神話大量保存,詩歌音樂迅速發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所有這些影響使得楚辭具有楚國特有的音調音韻,同時具有深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說,楚辭的產生是和楚國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傳統的熏陶分不開的。
同時,楚辭又是南方楚國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春秋戰國以后,一向被稱為荊蠻的楚國日益強大。它在問鼎中原、爭霸諸侯的過程中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促進了南北文化的廣泛交流,楚國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正是這種南北文化的匯合,孕育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和《楚辭》這樣異彩紛呈的偉大詩篇。
《楚辭》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現,打破了《詩經》以后兩三個世紀的沉寂而在詩壇上大放異彩。后人也因此將《詩經》與《楚辭》并稱為風、騷。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充滿著現實主義精神;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風、騷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的兩大流派。
今存最早的《楚辭》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四庫全書總目》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而各為之注。」但劉向編定的《楚辭》16卷原本已佚。《楚辭章句》即以劉向《楚辭》為底本,它除了對楚辭做了較完整的訓釋之外,還提供了有關原本的情況。在《楚辭章句》的基礎上,南宋洪興祖又作了《楚辭補注》。此后,南宋朱熹著有《楚辭集注》,清初王夫之撰有《楚辭通釋》,清代蔣驥有《山帶閣注楚辭》,等等。他們根據己見,作了許多輯集、考訂和注釋、評論工作。
詩經楚辭漢賦唐詩的內容介紹:
1.《詩經》
(1)內容:收錄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分風、雅、頌三部分。
(2)文學地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
(3)特點:以四言為主,多重章疊句,現實感強。
2.楚辭
(1)形成:戰國時由屈原創作。
(2)代表作:《離騷》。
(3)特點:采用楚國方言,句式靈活,易于表達情感。
3.漢賦
(1)形成:以楚辭為基礎,創造出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特點:詞藻華麗,手法夸張,內容豐富,表現出大一統時代恢弘的文化氣度。
(3)代表作:
①西漢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②東漢張衡的《二京賦》。
4.唐詩
(1)繁榮原因:
①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境;
②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
(2)成就
楚辭與《詩經》文學常識:
1、(《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其收錄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的(305)篇詩歌。
2、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并稱為“風”“騷”。
3、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政治傾向、崇高的愛國愛民精神,在文學史上素有“詩史”之稱。
4、中唐詩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寫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題樂府”,他和元稹等發起進行的(“新樂府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理論、有實踐的現實主義詩歌運動。
5、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贊譽屈原的(《離騷》)一詩“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詩經》)一書。
6、漢代辭賦家(賈誼)繼承屈“騷”精神,創作了騷體賦《吊屈原賦》、《鵩鳥賦》,后人稱譽“騷人情境,于斯猶見”。
7、建安詩人(曹植)的詩歌作品《白馬篇》等以及抒情賦《洛神賦》都具有比較突出的浪漫主義傾向。
8、“思無邪”是(孔子)對《詩三百》的思想內容的評價,他還把《詩經》的政教功用概括為“興、觀、群、怨”。
9、漢代傳習《詩經》的齊、魯、韓、毛四家詩中,魯詩創建最早,影響也最大,它的創始人是魯人(申培)。齊詩的創始人是齊人(轅固),他采用陰陽五行學說,以《詩》來解說《易》和律歷。韓詩的創始人是燕人(韓嬰)。毛詩是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所創,特點是以詩論史。四家詩中,被稱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詩”的是(魯詩)、(齊詩)、(韓詩)。
10、東漢末年,經學大師鄭玄所作的(《毛詩傳箋》)一書,集今古文經學研究之大成,主要為毛氏的《詩故訓傳》作注。三家詩自此漸漸衰亡。
11、唐代孔穎達主持撰定70卷的(《毛詩正義》)集唐前漢學之大成,是唐代科舉考試的官定標準《詩經》教本,在《詩經》研究史上,是《毛傳》、《鄭箋》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詩集傳》)是宋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謂的“六詩”之說出自《周禮?春官?大師》,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14、“四始”說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他以(《關雎》)為國風之始,(《鹿鳴》)為小雅之始,(《文王》)為大雅之始,(《清廟》)為頌之始。
15、“四詩”說也稱“二南獨立說”,由北宋蘇轍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詩集傳》中提出《詩經》應分為(《風》)、(《雅》)、(《頌》)、(《南》)四類,即二南當從《詩經?國風》中獨立出來,單列一類。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提出“六義”中的(風)、(雅)、(頌)三者指的是詩的內容體裁,(賦)、(比)、(興)三者指的是詩歌的表現方法。
17、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是按照風、雅、頌的體例編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國風,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頌(即《周頌》、《魯頌》)和(《商頌》)。
18、宋代的朱熹在《詩集傳》中指出風、雅、頌三者中(風)是里巷歌謠之作,而(雅)、(頌)則是朝廷郊廟樂歌之辭。
19、“史詩”這個概念是亞里士多德在其文藝理論名著(《詩學》)中最先提出的,他將當時的文學作品分為史詩、抒情詩和戲劇。
【楚辭詩經簡介】相關文章:
詩經楚辭10-19
詩經楚辭取名08-28
詩經楚辭欣賞10-18
《詩經》《楚辭》修辭特點03-26
詩經楚辭取名大全08-14
《詩經》的簡介06-13
《詩經》和《楚辭》對比分析06-26
有關詩經的簡介06-16
關于詩經簡介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