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蠅詩經原文及解析
【原文】
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于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注釋】
1、營營:小聲,猶“嚶嚶”。《集傳》:“營營,往來飛聲。”
2、樊:竹籬笆。《毛傳》:“樊,藩也。”
3、豈弟(凱替kǎitì):《鄭箋》:“豈弟,樂易也。”
4、罔極:何楷《詩經世本古義》:“罔極,謂陰險變幻,無所底極。人罔極,則其言亦罔極也。”
5、構:挑撥,離間。《鄭箋》:“構,合也。合猶交亂也。” 《正義》:“構者,交合兩端,令二人彼此相嫌,交更惑亂。”
【翻譯】
蒼蠅亂飛嗡嗡響,落在院間籬笆上。和樂平易諸君子,莫信讒言和誹謗。
蒼蠅亂飛嗡嗡響,落在庭前棗樹上。讒人陰險沒準則,攪得四方都遭殃。
蒼蠅亂飛嗡嗡響,只只落在榛樹上。讒人反覆沒準則,挑撥你我相沖撞。
更多《詩經》欣賞文章敬請關注“”的詩經賞析欄目。
【講解】
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譴責詩。它的鮮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動,勸說斥責感情痛切。
首先,把專進讒言的人比作蒼蠅,這是十分貼切的。蒼蠅作為一種令人厭惡的昆蟲,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亂叫等習性,而這些習性與人間專找縫隙進讒言害人者如出一轍。因此用蒼蠅來喻指進讒者,這本身已是一個極大的成功;更遑論此詩三章均以“營營青蠅”取喻起興,把它四處飛舞、不停播亂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所以這三章前兩句僅以更換末一字的形式重復出現,似拙實巧,令人不由對蒼蠅產生一種揮之不去的厭惡感。“樊”、“棘”、“榛”三字一義,其實都指籬笆而言,但每一次變化,又不僅僅是單純的同義反覆,而是隱含了對蒼蠅見縫就叮、不棄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這三章詩的'后兩句也逐章遞進,層層見意。第一章是規勸正人君子不要去聽信讒言,語言直白如話,是全詩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讒言的第一個危害,那就是攪亂四鄰各國間的關系,即所謂禍國殃民。第三章指出讒言的第二個危害,那就是挑撥人際關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這兩種禍害,全在于“讒人罔極”,即進讒者為人處世沒有一定的準則,陽奉陰違有之,出爾反爾有之,翻云覆雨、顛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從全詩來看,它的特點既包括取喻確切傳神,同時也包括對讒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使“無信讒言”的規勸和警示顯得充分有力,從而大大增強了詩的諷刺、譴責的力度。正因為此,后來“青蠅”就成了讒言或進讒佞人的代稱。王充《論衡·商蟲》所謂“讒言傷善,青蠅污白”、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李白《鞠歌行》“楚國青蠅何太多,連城白璧遭讒毀”等,皆其例,可見其藝術生命力之強。
【青蠅詩經原文及解析】相關文章:
詩經鑒賞青蠅04-25
《詩經》原文及注釋12-03
詩經·防有鵲巢原文注釋解析12-03
詩經·關雎原文及賞析10-18
詩經·羔裘原文及賞析08-16
詩經木瓜原文及賞析11-11
詩經關雎原文及賞析10-30
詩經東山原文及賞識12-03
《詩經》節選原文及注釋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