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李《蜀道難》藝術特色
引言:《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山河。《蜀道難》營造怎樣美妙奇幻的藝術境界,運用怎樣的想象手法?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兩篇李白《蜀道難》藝術特色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李白《蜀道難》藝術特色賞析一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回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寫景狀物以及詩歌體現出來的氣象的宏偉而闊大的審美境界等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絕妙。正如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所盛稱:“筆勢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 《蜀道難》即古樂府題,屬《相和歌·瑟調曲》,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運用上。下面擇其要而析之。(原詩略)
一、反復修辭手法
反復修辭手法屬于語言運用技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實現文學作品中情感循環往復的、鮮明節奏之美的審美目的。這首詩歌開始寫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首先,詩人為了提起詩歌的表現內容的氣勢,連用了“噫吁嚱”(噫吁嚱,驚嘆聲,蜀方言。宋庠《宋景文公筆記》卷上:“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嚱’)三個虛詞,不但使詩歌顯得別具風致,而且是詩歌語言更具口語化,表現出極大的呼喊力,同時,對內容的表達與情感的抒發起了提升的作用。接著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開始寫道了——唉呀呀,多么危險多么高峻偉岸啊!蜀道真太難攀登,攀登蜀道簡直比攀登青天還難。接著在詩的中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和結尾(“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兩次重復出現。這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不但成了全詩情感線索,而且成為情感發展的主旋律,貫穿詩歌的始終。從美學上說,這不僅使詩歌產生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音樂感,而且抒發詩人出蜀所見道路高峻艱險而感受到的人生之路、仕途的曲折艱難,以及所產生的復雜情感。
二、夸張修辭手法
夸張是詩人常用的修辭手法之一,屬于語言運用技法類,其審美目的在于強調作者的情感,增強作品的審美表達效果。李白這首《蜀道難》的夸張手法很有獨到處,往往把筆下的事物夸張到一個極度。比如,李白在詩歌中喜歡用“百”、“千”、“萬”等數詞來形容修飾所要描寫的事物,從數量上予以展現,不但給人以突兀之感,而且在驚奇的夸張中感受到詩人蘊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如“白發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以及“會須一飲三百杯”等中的“三千丈”“三千尺”“萬重山”“三百杯”都是極度夸張結果。就《蜀道難》而言,他的夸張也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詩人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連峰去天不盈尺”而“使人聽此凋朱顏”。為了強調“秦”和“蜀”之間交通阻隔時間之久遠,詩人在詩歌中說是“四萬八千歲”。為了突出青泥嶺山路之盤曲,而詩人卻說是“百步九折”,為了顯示蜀道之高聳,而詩人夸張說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如此等等的極度的夸張,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艱險雄奇,表現了不可攀越的凜然氣勢。
三、句式多樣性
首先,長句短句的結合
所謂長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對多的句子。,所謂短句,就是句子成分相對少的句子。前者在修辭上表現出表意的豐富縝密,后者表現出表意的明快活潑。眾所周知,李白生性豪放不羈,表現在詩歌上就是不注重格律的.限制,寫詩也注重了句式自由、葉韻寬松的歌行體。這首《蜀道難》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為主,又摻雜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僅三字,長者達十一宇,長短不等,錯落交接,時而散漫,時而整齊,隨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可以說,歌行體形式正適合李白任意馳騁才氣,表達胸中起伏多變的強烈感情的需要。
其次,整句散句結合
所謂整句,就是形式整齊的句子。所謂散句,就是形式參差不齊的句子。在詩文中,整句散句的表達形式或是一組短句,或是一組短語,但往往是二者有機的結合。在這首詩歌中,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樣勻稱整齊的句子,也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以及“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的散漫舒展的句子;既有“枯松倒掛倚絕壁”之精煉凝重的句子,也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之流暢輕快的句子。詩人在詩歌中,整句散句結合,更好地表達了自己起伏不定的情感,也表現了自己復雜的心志。
四、奇特想象的方法
想象屬于文學創作表現手法之一。想象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最起碼的因素之一,也是浪漫主義常用的方法之一。李白在這首詩中的想象力奇特的,更是驚人的。這主要表現在超越時空限制,不受任何約束,任思緒放飛等方面。詩歌中,從“蠶叢開國”、“五丁開山”的古老傳說到“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可怕現實,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的險峻到“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的深淵,從“百步九折”、“連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俊到“枯松倒掛倚絕壁”的險要,從“悲鳥號”、“子規啼”、“砯崖轉石萬壑雷”的凄厲而轟響聲音到“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切身內心感受等。這些,無不是憑借神奇的想象而實現的。所以,歐陽修在《太白戲圣俞》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太白落筆生云煙。”這就是奇特想象方法的審美藝術效果。
五、運用典故的方法
在詩歌中,運用典故(典語)是常見詩文創作方法之一。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主要運用了神話與傳說。從全詩來看,詩人采用了“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子規啼恨”等古老傳說及“六龍回日”的瑰麗神話,并把神話、傳說編織在詩人對蜀道艱難的奇特想象和夸張描繪之中,為筆下的山嶺石棧涂抹上一層古樸悲涼而又神奇迷離的色彩,從而使整首詩歌散發出濃郁的浪漫氣息。同時,這些神話、傳說既是詩人想象的內容,也是詩人借以表達情感的方法。可以說,在這首詩歌中,達到了形式和內容互為表里,難以拆分的藝術效果,這正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高超藝術手法的最高體現。
總之,李白的《蜀道難》不但思想情感豐富、意蘊深刻,而且具有多種審美藝術手法,表現出了詩人作為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詩人的巨星。
李白《蜀道難》藝術特色賞析二
李白的詩向來以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而引人入勝、給人回味。《蜀道難》更是將李白式的想象與夸張發揮到極致。
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與夸張”,是因為在李白的詩里,想象與夸張的運用很獨特,同時兩者又往往是融為一體的,即詩中的想象與夸張同時出現,彼此交融,共同營造美妙奇幻的藝術境界。品味《蜀道難》中想象手法的運用,可將之分為兩類。
一類是神話式想象,即在詩中穿插神話傳說,引人想象。
詩的開篇在寫蜀地閉塞時,用了“蠶從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兩句。蠶從、魚鳧都是遠古蜀王的名字,具體事跡難以考實,但在這里,我們卻能隨著詩人的引導展開想象,似乎看到這些蜀地先王們開國的艱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艱難。
五丁開山的故事只是一個美麗而悲壯的傳說,詩中加以引用,不僅是在說蜀道由來,更能讓讀者想見蜀道開辟過程的艱險——很多人為開辟蜀道而失去生命,為全詩增添一種朦朧之感。
引用六龍的神話是說,即使這樣高行空中的神龍之車也要繞過高標之山,可見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詩中運用這一神話,激起讀者的想象,仿佛見到那高入云端的蜀道,為之咨嗟!
另一類是寫實式想象。李白的詩中更多的是主觀的寫實式想象。這種想象是從詩人主觀角度出發,使用一些常見事物來加以發揮,也更易引起讀者的主觀體驗、更易為讀者所接受。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在全詩中共出現三次,可謂一唱三嘆,同時又給讀者造成切實的想象:要翻越蜀道,比登天還難啊。
蜀道究竟有多么險?詩人的回答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只有鳥能飛過去。讀者不禁要想:這樣險的道路,人該怎樣才能穿越啊。緊接著詩人用“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斷沖擊讀者神經,把讀者帶入到無邊的想象之中:波濤翻滾,黃鶴高飛,猿猱哀絕。
詩人展開想象描繪“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從側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險難以穿越,激起人們悲情愁緒。“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又分別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來寫想象中見聞,讓人感到蜀道之高險不可攀越。
其實,全詩都可以說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為詩人所寫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險,也全乎出于詩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為實在之景。
詩中的夸張手法,也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數字式夸張。數字上夸張,是李白詩常用的手法,它為李白的詩營造了磅礴的氣勢、宏大的意境。
詩的開篇便有“爾來四萬八千歲”一句,這里所列“四萬八千歲”當然并非確指,而是夸張,并從時間的長度上來限定后一句“不與秦塞通人煙”,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閉塞展現出來。
“百步九折縈巖巒”中的“百”和“九”夸張地說明蜀道的彎彎曲曲,難以行走。為何如此彎曲?因為蜀道太高。“連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縮小夸張的方式,給人視覺上的`印象——山峰離天都不到一尺遠了!“砯崖轉石萬壑雷”,一個“萬”字形象而生動地刻畫了蜀道兩旁山崖中奔流飛騰,強力沖擊山崖的景象,從聽覺上給人以強烈的震憾。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和“萬”形成巨大反差,對比中凸顯劍閣的雄險,為“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作出鋪墊。
另一類是形象式夸張。所謂形象式夸張,就是使用一些人們常見的事物(而非數字)從感覺上夸大(或夸小)對象,從而達到一種奇妙的藝術效果。《蜀道難》中大量使用了這種方法。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在詩中反復出現三次,意在說蜀道的難以穿越,比上青天還難,夸張得形象可感。“西當太白有鳥道”“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鳥道”來說蜀道之窄小,用“黃鶴”“猿猱”來說蜀道的難以穿越,夸張處不著痕跡,詠讀時又真切可感。
“捫參歷井仰脅息”和“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有同工之妙。蜀道再高,也不可能“捫參歷井”。“仰脅息”這一細節描寫,則形象地夸大了蜀道之險:在穿越時,連大氣都不敢出。
李白的夸張總是信手拈來,如“飛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白發三千丈”“天臺一萬八千丈”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等,無不膾炙人口。李白的夸張,使用的數字往往都很大,但卻并不失真,這為李白的詩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李白的詩很多時候是將夸張和想象放在一起、融為一體來使用的,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其強大的藝術沖擊力。想象與夸張的融合使用,起到了營造宏大氣勢、渲染神秘氛圍的效果。讀李白的詩,必須要深入體會其詩中的想象與夸張的藝術手法,這樣才能更準確地體味詩中深層的情感。
【淺談李《蜀道難》藝術特色】相關文章:
蜀道難藝術特色分析03-28
淺談《離騷》的藝術特色06-05
淺談蘇軾詩歌的藝術特色03-10
蜀道難藝術特色精選(通用10篇)01-04
淺談李商隱愛情詩的藝術特色03-29
《蜀道難》的夸張藝術03-07
李賀詩歌特色分析06-08
李清照的藝術特色06-28
蜀道難的藝術效果分析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