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欣賞
引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是千古送別絕句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欣賞,歡迎大家欣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一作“蜀川”。
⑵城闕(què):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輔三秦:一作“俯西秦”。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三秦,泛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以三秦作保護。
⑶風煙:意為在風煙迷茫之中。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
⑷君:對人的尊稱,相當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中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⑺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比鄰:并鄰,近鄰。
⑻無為:無須、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⑼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翻譯
在三秦護衛著的長安城,遙望五津的風塵煙霧。
跟您離別的心情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內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像近鄰一樣。
不要在分別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樣,一起哭得淚水沾濕了手巾。
寫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掃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和悲苦纏綿之態,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首聯對仗嚴整。詩從送別的地點落筆,“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詩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偉的長安城為遼闊的三秦之地所拱衛,向遠處眺望,在風煙迷蒙的地方便是四川的“五津”,點出杜少府要赴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運用夸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與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為壯闊,極為精整。
頷聯以散句上承,句法起了變化,表現方法也由寫景改為抒情,以實轉虛,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說彼此離別的意味同樣都有游宦人的情意。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這里,詩人安排了兩個聯結紐帶:感情的一致(與君離別意)和處境的一致(同是宦游人),將自己的杜少府的心貼近了,也將遠隔千里的距離縮短了。這兩句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使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頸聯兩句,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境界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這一聯上下句是因果關系,十字一意,應作一句讀,宋人稱之為“流水對”,藝術性極高。盡管它們是從曹植《贈白馬王彪》的詩句中化出,但是顯得更加精簡、明快,富有節奏感。
尾聯點出“送”的主題,以勸慰杜少府作結。詩的前六句意境闊大,情調開朗,感情深厚,因此結尾處寫出“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樣的詩句,實在是水到渠成,完全掃除了送別詩“流淚”“傷感”的余習,一反離愁別恨的常調。“在歧路”三字點出題面上的“送字。這是詩人臨別時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在結構上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
這首詩從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看,算是一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表明了王勃在唐代新體詩形成階段所作出的努力。全詩抒發對友人的真情實感,從胸臆中流出,沒有絲毫宮廷式的贊美和矯飾,脫凈了宮廷詩的格調,為初唐詩壇的改革倡導剛健詩風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應舉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少時即顯露才 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他和盧照鄰等皆企圖改變當時“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的詩風(見楊炯《王子安集序》)。其詩偏于 描寫個人生活,也有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但有些詩篇流于華艷。其散文《滕王閣序》頗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 《王子安集》
【知識擴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讀后感
離開長安這座三秦故地的老城,你就要前往岷江流域中 的蜀州了。你我離別時的情意應該是同為淪落人,在無奈中奔波異鄉吧。不過你要記得四海之內你終究還有我這樣一個朋友知己,即使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依然伴 隨著你,使你我之間的距離仿佛鄰里。站在這分別的岔路口上,我們不要學小兒女般扭捏流淚,盡管在這時我們似乎再不能做些什么了。
長安城 早自項羽稱王時就為三秦之地的要沖,今日你就要離開這里前往岷江流經的蜀州上任去了。在這離別的時刻我的心意其實與你一樣,大家都是奔波于異鄉的宦游人。 不過我希望你能記得四海之內還有我這樣的知己,就算你走到天涯海角了,我在心里還會惦念著你,你我之間的距離就像鄰里一樣。站在分別的這個岔路口,我們似 乎不能做什么了,但是我們不要像小兒女一樣禁不起這離別時的傷感而不由落淚吧。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楊炯,盧照鄰,駱 賓王。王勃是一位少年才子,但是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王勃年未及冠就出仕為修撰,但是不久因寫了《檄英王雞文》觸怒了皇帝而被革職。后王勃遠走蜀中, 得到機會補為虢州參軍,但是又在任期間犯了死罪,雖饒幸被赦免與一死,可是他的父親因此受到連累改任交趾令。王勃在前往探望父親的途中因溺水受到驚嚇,竟 然在驚悸中死去,時年僅二十七歲。王勃才華橫溢,作品題材廣泛,詩風中帶著豪邁之氣昂揚的情感,更因在詩句中巧妙運用韻腳,開辟了唐代詩歌寫作的先河,因 此被稱為初唐四杰。《全唐詩》里收有王勃的兩卷詩作。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是家喻戶曉的名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句將 朋友話別依依不舍的場面描繪得細膩感人。為了沖淡傷懷吧,詩的開頭眼界甚為開闊高遠,結合了歷史來寫景,那種希望朋友以大事為重的殷切是一種君子之交的典 范。雖然詩里提到同為宦游人的凄涼無奈,但是更多的是基于勸勉來寫這首作品的,在結尾更不屑與一般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將壯志豪情表露無遺。這樣的詩作真 是有豪邁昂揚之氣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欣賞】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釋08-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點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境09-2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07-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停頓07-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修辭10-0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