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勵志故事(通用16個)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軾勵志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軾勵志故事 1
蘇東坡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物質匱乏,精神蕭索,可苦難終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嘯的山風于谷口處受住,化為溫柔的何須;湍急的河流于河口處放緩,化為寬廣的浩瀚;絢爛的人生于苦難處收束,化為成熟與淡泊。于是蘇東坡從黃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后世無數書生騷客。
人有意氣,才能有豁達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起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
東坡披發仰天大呼“大江東去”,他面臨的那些煩心瑣事頃刻之間沉入滾滾波濤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壯闊的滔滔江水讓東坡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失意、悲傷,忘記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是那個“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么?是那個“一蓑煙雨任平生,何妨行嘯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個高唱“大江東去”的詩人么?蘇軾,一個被宋神宗稱贊為“才與李白同,識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潑來的污水,遭受貶謫后,忘卻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黃州種地釀酒,“夜飲東坡醒復醉”,在黃州“倚杖聽江聲”,在黃州寫下“大江東去”。他總是那樣的淡泊從容。他總是將所有的`痛苦失意拋之腦后,銘記著世間之美麗。不然,何來“親煮東坡肉”,何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與豪邁?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談笑風生,而真正帶給赤壁完美壯烈的是蘇軾。官場上的險惡風波并沒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貧并沒有銷蝕掉他那樂觀向上的心。伴著涓涓細泉,聆聽習習古風,故園神游中,蒼銀白發與皎潔月光交相輝映。一尊還酹江月,多么豪邁的舉杯,淡逝了多少哀傷及生活磨難――紀念蘇軾,讓我懂得了在困難逆境中應保持有奮勇向前的心……
蘇軾這個曾經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蘇軾勵志故事 2
一次,蘇東坡與二友去九江趕考,因遇發大水,耽擱時日,遲到了。考官禁不住軟磨硬泡,便出一上聯刁難:一葉小舟,載著二三個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顛八倒到九江,十分來遲。
蘇東坡沉思片刻,對出了下聯:
十年寒窗,讀了九八卷詩書,趕過七六五個考場,四番三往到二門,一定要進。
考官……
一日,蘇東坡陪高麗(現朝鮮)使者出游,一路談興甚健,蘇東坡夸口說我國婦孺村老皆能對聯。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遠處一寶塔,吟出上聯:
獨塔巍巍,七級四面八方
老翁聽后連連擺手而去。使者笑問東坡:“這……”
蘇東坡笑道“此翁已對出。”
使者問:“聯在哪?”蘇東坡說:此翁是用啞謎相對的,一只手擺了擺,意思就是:
只手擺擺,五指三長兩短使者與東坡相視大笑。
據傳,廣東嶺南有人出聯,無人對得出,便把聯語刻在石碑上:
半邊山,半邊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蘇東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請蘇東坡對。東坡一看,問道:“一塊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聯?”說罷轉身就走。于是,當地人說蘇東坡也對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調元(1734-?曾任廣東學政)也到了此地,當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蘇東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訴李,請李屬對。李說:“蘇東坡已對出了,何須再對!”眾人大驚。李調元說,蘇東坡的下聯是:一塊碑,一行字,一句成聯一句空
不過,蘇東坡真有對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雖欣賞蘇東坡的才學,但又對東坡恃才傲物不滿,于是出聯為難。這一天,他們游覽了鎮江的金山、銀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聯曰:
鐵甕城西,金山銀山三寶地。
鎮江,古名“鐵甕城”,蘇東坡尋思數日,終未對出,至今仍為無對絕聯。
蘇軾勵志故事 3
相傳,北宋年間,蘇軾因被陷害朝政被貶到汝州,任團練使。初到汝州,看到這里到處窮山惡水,蘇軾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員,經常閉門謝客。
一日,他在衙門里覺得悶,便獨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夢山。踏著兩山夾峙樹林生的林間小徑過了紫邏口,穿過水流嘩嘩的汝河橋,隨著熙熙攘攘笑語喧嘩的滾滾人流,蘇軾走到云夢山下。只見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鐘樓巍巍桃角飛檐,寶塔俏麗,屹立寺中,在綠樹掩映下,云夢寺深藏不露,古樸靜雅。蘇軾頓時悟道,這樣一個人間仙境,又是鬼谷講學授徒的地方,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訪出來,也算是一個他鄉知已了。
于是他折下一銀樹枝當拐杖,化裝成一個土老冒兒走進寺院。這時已近中午,睛空萬里,驕陽似火,蘇軾走了半日口喝難耐,便走在寺內討口茶喝。他看見寺內一個小和尚手拿雞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給香案掃塵,蘇軾忽發異想,先試試這云夢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內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嗎?于是,他大大洋洋踱進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還沒顧上說口渴,誰知那小和尚一看見他,忙停下手里活計,雙手一合施一禮說:“阿彌佗佛,請施主暫在殿內消汗,貧僧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給施主送上您點要的杜仲名茶。”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蘇軾坐在香案前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一壺泡得濃香撲鼻的杜仲茶獻了上來,蘇軾靜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蘇軾還敢去和云夢高僧高談闊論嗎?他頓時泄了氣,喝完茶以后,他連身份也沒敢亮出來,忙匆匆隨著進香的.人流去觀黨云夢仙境,然后便直出云夢山去了。
蘇軾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不服氣,難道這汝州還真是個藏龍臥虎之地,還真有文比孔丘、武賽子龍的能人,他遍覽群書熟知云夢古今,又搜腸刮肚擬出《詠云夢》詩八道,便再赴云夢山想與云夢僧一決高低。
這天,蘇軾穿戴整齊官袍官衣,領著大小隨從12人,前夾后擁又赴云夢山。走到寺院門前,只見一座云夢寺張燈結彩,十幾個僧人分列寺門兩旁,兩幅長幡由兩個小僧人舉著列在隊前,蘇軾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學士游云夢鬼谷生輝,
練使賦佳作汝河增光。”
蘇軾大吃一驚,急步上前與云夢眾僧一陣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見殿內一張八仙桌上擺著十二只茶杯,還為他另備一張香案,放著文房四寶,很明顯,云夢寺早有準備等待他來揮筆賦詩呢?
蘇軾十分吃驚,當云夢寺主持請蘇軾揮毫命筆的時候,蘇軾一定要讓云夢僧說出他們神算的奧秘,小和尚笑著說:“那天你手柱拐杖為木,風塵仆仆為土,就是一個仁字;你頭頂草帽,兩手甩開,兩腿夾杖巍巍而立不是一個“茶”字嗎?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蘇軾說:“那么今天呢?”
云夢寺主持說:“今天知曉你要登云夢山就更沒有什么秘密了。云夢山之顛有御藥園,御藥園上有觀天臺,在臺上天尚可觀,練使官樣打扮而來,我遠遠已從觀天鏡里看見了你,并且山上早有傳聞,蘇學士榮任汝州團練使,我們自然應有所準備,為練使接風了。”
蘇軾聞聽后驚愕不已,他想,自己飽讀詩書,在當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夢山里竟被一個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老主持在觀天臺窺視知我要來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對我這么了解,早有所備不得不使蘇軾十二分地佩服。于是蘇軾頓時詩興大發,揮筆寫道:“汝河河清清,云夢夢長長,鬼谷谷淵淵,古今難思量!”
從此以后,蘇軾知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學問再高天外有天。他更加苦讀萬卷書,認真做學問,寫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勵志故事 4
北宋嘉佑二年,蘇軾考中進士。他在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判卷官梅圣俞也算學富五車了,卻從未聽說過堯與皋陶有如此之對白,翻了半天書也未及見。一日,他將心中疑惑問及蘇軾。蘇軾笑道,那是我編的。
還有三國時的孔融。曹操攻下鄴城之后,燒殺搶掠。兒子曹丕還私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慣,就給曹操寫了封信,言及“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之事。曹操有些不明白,回家翻書也沒找到,便問孔融,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說,以現在攻入鄴城你們曹家父子的所作所為來推斷,武王差不多也這么做過吧。曹操一聽,原來孔融是編一個故事來譏諷自己。
這兩件事,如出一轍,但后人談及,前者可謂美談,后者卻難免沉重。原因是,當蘇軾把真相道出后,梅圣俞一笑而過。不僅如此,梅圣俞以及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都特別欣賞和推崇蘇軾,把他的試卷判為第二名。歐陽修如此樂觀地預見蘇軾的未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還寫道:“歐陽修有一天對他的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后,無人再談論老夫。’”言外之意,將來的文壇必將是蘇軾的天下。
孔融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后來,曹操找了一個借口,把孔融殺了。當然了,孔融是跟曹操作過幾次對的,雖言語也侮慢,但其所勸諷,都不無道理。那么,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后漢書·孔融傳》是這么說的——“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慮鯁大業。”大意是,曹操怕孔融說得太多,妨礙了他的大事。
蘇軾與孔融,學問都很大,人生際遇卻大相徑庭。一個遇上了梅圣俞,一個遇上了曹操,一個一瞬間花開,一個一瞬間寂滅。任性知識分子的幸運和不幸運,跌宕與浮沉都在這際遇里。
蘇軾勵志故事 5
世間是一物降一物,蘇軾才高,偏又遇上更高一籌的王安石,多次交手,他始存輕慢,終落羞慚。在馮夢龍編的《警世通言》中,描寫了王安石為難蘇學士的一些細節。
有一天,翰林學士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東坡在王安石的書桌上,看到了一首尚未寫完的詠菊詩草稿,只有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反復琢磨,“西風”就是秋風,“黃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可延斗秋霜,怎么會被秋風吹落呢?便提起筆來,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
王安石回來以后,看了這兩句詩,心里很不悅,就把蘇東坡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悶悶不樂,想起這個心胸狹隘的前輩與上級就惱火。他在黃州已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陽,這一天秋風剛歇,蘇東坡邀請好友到后園賞菊。只見菊花紛落,滿地鋪金。他忽然想起王安石的兩句詩,登時沒了賞菊的雅興,羞愧難當。
王安石也曾出對子為難蘇東坡這個大才子,他出了一副上聯,要蘇東坡對下聯。上聯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那年是閏八月,陰歷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這個節氣,確實是兩度春秋;對聯的第四字與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聯對仗,難度可想而知。
蘇東坡是奇才,碰到這種挖空心思的怪題,卻也搜腸刮肚對不出來,只好傻呆呆交上白卷,極為難堪。不過,王安石本人的'下聯,好像沒有傳世的記載。這個千古難題,直到清朝中葉,對聯大家梁章巨才給出了一個相對靠譜的下聯:“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蘇軾勵志故事 6
蘇軾的《定風波》,大家都很熟悉了。還有一篇《游蘭溪》,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大概就是說他前兩天因為去一個叫沙湖的'地方看自己買的地,得病了,然后找了個聾啞人看病如何如何,這件事發生于元豐五年三月。說到這里,可能有人已經想起來了,《定風波》前面有一句說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我當時上課看到這里,是真的笑,笑出聲。
兩件事連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在三月七號去沙湖看地的時候碰上下雨了,而且沒傘,人家都躲雨,只有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勵志故事 7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諸多領域都很有成就。蘇軾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三蘇”,父子三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蘇軾天資聰穎,在父親蘇洵的耐心教導下,他小小年紀就已經讀了很多書,經過幾年的奮發努力,蘇軾的學業大有長進,親朋好友都稱他是一個難得的神童,說他以后一定是文壇的奇才。
蘇軾在一片贊揚聲中變得有些驕傲了,認為自己非常了不起。有一天,蘇軾寫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并把對聯貼在了門前。也就是說,蘇軾說自己認識所有的字,而且讀完了世界上所有的書。
一天,一位白發老翁路過蘇軾家,看到了這副對聯。看過之后,老翁覺得蘇軾過于自信,于是笑了笑就走了。
兩天后,老翁拿著一本書來到蘇家,要見蘇軾。他說自己才疏學淺,特來向蘇軾請教。蘇軾滿不在乎地接過書,結果翻開一看,上面的字他竟然一個也不認識,頓時紅了臉。老翁見狀,不動聲色地對蘇軾說:“請你賜教。”蘇軾非常著急,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后鼓起勇氣告訴老翁,這些字他一個也不認識。
老翁聽了這話,捋著胡子大笑道:“蘇公子,你不是已經‘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了嗎,怎么會一個字也不認識呢?”說完,老翁拿過書扭頭就走了。
蘇軾感到非常慚愧,他絞盡腦汁,終于從老翁的話中悟出了真諦,于是提筆來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加了四個字,使對聯變成了“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發誓要活到老,學到老,最后終于成為文學界和書畫界的.佼佼者。
學海無涯,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只是鳳毛麟角。我們要用永不滿足的態度來對待學習,一旦驕傲自滿,必定會使前進的腳步停止。
蘇軾勵志故事 8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歲當丙辰,這一年的中秋節是個很平凡的日子,但卻產生了一首在文學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詞章。
這一年,蘇東坡正在密州知州任上。因為他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不同,被黜為密州知州。在重視京官輕視地方官的風習下,自然有被貶謫的感覺。
這一年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被貶在外,頗為失意。父母都沒有了,兄弟倆仕途又都很坎坷,蘇東坡的`心情有些壓抑。
中秋夜晚,皓月當空,蘇東坡與客人在新筑成的超然臺上賞月飲酒。歡樂之余,不免有些思念弟弟,感慨頗深,即興寫成《水調歌頭》一首,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以明月為線索,隱顯明暗交錯,處處詠月,同時也處處在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起筆突兀高遠,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沉思考。接著寫欲脫離塵世而升上仙界,但又恐怕“高處不勝寒”,表現出對現世的熱愛與眷戀。表面是寫仙凡之念,實質是作者出世入世思想矛盾的曲折表現。下片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貫穿著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波瀾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曠達的情懷收束,給人以鼓舞和啟迪,人情味十足,感染力極強,是詠嘆中秋明月的千古名篇。
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說得雖然有些過頭,其他的詞也在繼續流傳,并沒有作廢,只是有些相形見絀罷了。仿佛是群星燦爛的天空出現一輪明月,其他的星宿馬上就顯得黯淡無光了。也可看出這篇詞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一天,神宗問現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詞是什么,太監便把這首詞抄給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等幾句時,深有感慨地說:“蘇軾終究是愛戴君王的。”于是下詔把遠在黃州的蘇軾調到離京師比較近的汝州。蘇軾因這首詞的創作而得到遷往內地,也算是因詞得福吧!
蘇軾勵志故事 9
眾所周知,蘇軾是我國宋朝的著名文學大家。深得皇帝賞識。1057年,宋神宗時,蘇軾做官,深得賞識,曾在徐州,湖州等多地任職。后來卻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了宋哲宗時期,蘇軾曾任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潁州等地。晚年時期再次被貶,宋徽宗時才被特赦北還。
在蘇軾做官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傳聞說蘇軾雖然為官多年,但是并沒有像其他官員的豪宅,在京城更沒有自己的宅子。在開封做官期間,兒子大婚,無奈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卻沒法為兒子購置一套新房。波折之下,蘇軾借了好友的`一套房子這才把兒子的大事給辦了。雖然只是為官期間的一件小趣事,但是類似的事情可不少,由此可見,蘇軾的這些官做的是有多清廉。
其實,縱觀史書,蘇軾一再被委以重任,一再被貶,無非就是因為朝廷有所顧忌,還有黨派之爭的種種因素。但這些絲毫不能影響蘇軾。無論做官還是被貶,他仍然有著自己的原則。在位時,一心為百姓著想,為官清廉,整頓吏治,務實為民。作為一名文人,他有著自己的報國大志,想要國家富國強兵。所以在職期間,一直踏踏實實,關心人民的切實利益,關心大眾疾苦。雖然屢次被貶,但是他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兩袖清風,深得人民喜愛。
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官,蘇軾都始終干實事,不空談。
蘇軾勵志故事 10
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不僅僅在文學和藝術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還是一個頗有政績的官員,蘇軾的為官之路可以說一波三折,曾經幾次被發配到離京城很多的蠻荒之地,蘇軾抗洪講述的就是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帶領士兵與群眾抗擊洪水的故事,在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為官的恪盡職守。
史書記載,蘇軾在徐州做官的時候遇到了洪水,洪水決堤了,要淹沒曹村,由于洪水難以泄出,水匯集到了城下,城墻馬上就要被沖垮了,于是富民們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災,蘇軾下令說,富民們如果逃走了,就會動搖民心,那么我還領帶誰來抗擊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會讓洪水沖垮家園。于是讓士兵將想要逃走的富民們趕回去,蘇軾穿著粗布鞋拄著木棍親自來到了武衛營,將卒長找來,號召卒長帶領士卒去抗擊洪水,卒長看到蘇軾還在堅守崗位,非常的.感動,于是帶領著士卒們穿著短衣,光著腳,拿著箕畚鐵鍬出城抗擊洪水,筑成了一道長堤,長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進入城內了,這樣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還在日夜不停的下,為了守住城池,蘇軾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過家門也不回家,并且讓各級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最終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來蘇軾還將那里的情況向上級匯報,并且申請增調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來。朝廷聽從了蘇軾的建議,并且表彰了蘇軾,到現在徐州的人民還在懷念蘇軾。
從以上的講述可以知道,蘇軾作為一個官員是盡職盡責的,不僅僅以身作則,還帶動了一大批的官吏堅持自己的崗位,所以說蘇軾不僅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個好官。
蘇軾勵志故事 1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這豪邁雄放的詞,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詞一經出現,就一掃北宋詞壇一百多年的靡麗風氣,開創了一代新詞風。他創立的宋詞豪放派,大大拓展了詞的表現方式和內容,打開了宋詞健康發展的新局面,使詞終于成為一種與詩一樣流芳百世的文學體裁。
蘇軾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還是北宋時的著名散文家,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后人把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
蘇軾二十一歲那年,和弟弟蘇轍進京考試,結果兩人同時考中了進士。
當時,主考官是歐陽修,他一心想選拔一些有才能的讀書人。他在試卷中看到一篇論文,題目是《刑賞忠厚論》,寫得非常精彩。他本想把這個考生定為頭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門生曾鞏寫的,怕別人說長道短,就定為第二名。直到發榜以后,他方才知道原來這篇論文是眉山來的應試青年蘇軾寫的。
蘇軾考取以后,去拜見主考官歐陽修。歐陽修與他交談了好一會兒,更加喜歡這個才華橫溢、氣度不凡的青年了。事后,他感嘆地對人說:“蘇軾這青年可說是善于讀書,善于用書了,將來他的文章一定獨步天下。”又說:“我應該趕快退避,讓他出人頭地。”“出人頭地”的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人們聽到了歐陽修這番話,開頭很不服氣。后來,大家看到了蘇軾的詩文,不得不信服了。
蘇軾考上進士以后,開始做官了。王安石變法期間,他接連兩次上書朝廷,認為變法有問題。當時,正是王安石當政。蘇軾不愿留在京城,就請求去外地做官。
蘇軾為官,很關心百姓的疾苦。他曾在徐州、湖州、杭州等地當過地方官。每到一地,他總要為當地百姓辦一些好事。
他在徐州的時候,黃河在澶州決口,洪水滔天,淹了很多州縣。大水很快沖到了徐州,徐州百姓慌了手腳,富人紛紛出城逃命。蘇軾擔心富人一跑,民心動搖,就對富人說:“有我太守在,決不讓洪水進城!”
把人心安定以后,蘇軾請官兵一道抗洪,筑了一道長堤。大雨日夜不停,洪水不斷上漲。蘇軾在城頭搭了一間小屋,日夜住在里面,指揮抗洪,即使經過自己的家門,也不回家探望。他派官吏分段防守,終于保住了徐州城。
他在杭州的時候,發現西湖淤塞。他奏報朝廷,疏浚西湖。他用了二十萬民工,深挖河床,用挖出的泥,筑成一條長堤,這就是著名的蘇堤。
長堤筑成了,蘇軾又命人在堤上種植芙蓉、楊柳。這一來,西湖的景色更美了,簡直像一幅圖畫。他曾寫了一首詩,形容西湖在晴雨兩種不同天氣中所表現的不同風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第一句寫晴時的水,第二句寫雨后的山,寫出了晴雨時的不同景色。三、四兩句把古代美女西施(西子)來比西湖,說不管她如何打扮,總是那么美麗動人。這首優美的小詩,歷來被認為是歌詠西湖的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以后,人們又把西湖稱為“西子湖”了。
蘇軾一生做了四十來年的官,在朝廷中和地方上擔任過各種官職,但他在政治上始終不怎么得意,經常遭到排擠打擊。他曾經多次被貶官。有一回,他還遭人誣陷,被押到京城,在大牢中關了上百天。他在晚年還被貶逐到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他在那里住了三四年,好不容易恢復官職,遷還內地,第二年(公元1101年),這個六十六歲的老人就在常州病死了。
蘇軾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前面說到,他的文章名列“唐宋八大家”。當時,歐陽修非常贊賞他的文章。宋神宗尤其愛讀他的文章,進餐時,侍奉的人送上飯菜,神宗卻讀得忘了用餐,口中還連聲稱贊說:“天下奇才!天下奇才!”那時的讀書人對他崇拜得不得了,把他的.文章作為學習的范本。他們說:“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蘇軾一生留下了四千多首詩。他詩思敏捷,詩寫得又快又好。有一回,他從老家去京城,坐船沿江東下,途中詩興勃發,一下子寫了四十多首。他的不少詩作都很出色,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富有哲理,已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
蘇軾還是個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我國古代楷書最重要的流派有“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軾)”等,在宋代,最著名的書法家有“蘇(軾)、黃(山谷)、米(芾)、蔡(襄)”,蘇軾都列名其中。直到現在,還有人寫他的書體。
蘇軾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畫家。他善于畫枯木怪石,自成一體,傳世的不過兩三幅,已都是稀世奇珍了。他自己評價他的畫說,有一幅《寒林竹石》,“已入神品”。
說起來你也許不信,蘇軾還通曉醫藥學。后人把他這方面的論著和大科學家沈括的醫藥書合在一起出版,稱為《蘇沈良方》。
蘇軾可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啊!
蘇軾勵志故事 12
吟詩赴宴:蘇軾在去京城赴考的時候,被幾個相同年紀的讀書人看不起。于是他們擺下酒宴,邀請蘇軾來,打算借機戲弄一番。蘇軾受邀后,立刻動手前去赴宴。在宴會開始之時,有人提議用行酒令將餐桌上的食物單獨食之。意思就是引用歷史人物搭配相關事跡,還必須與菜的主材相呼應,這樣就能單獨吃一份菜。于是眾人紛紛出口成章,有人說“姜子牙渭水釣魚”,有人說“秦叔寶長安賣馬”,還有人說“諸葛亮隆中種菜”。六人先后將菜全部搶完之后,蘇軾說了一句:“秦始皇吞并六國”,將他們面前的菜全部端到了自己的面前,六人無言以對。
出人頭地:蘇軾參加科舉開始時,書寫了一篇極為精彩的案卷。當時的`主審官歐陽修對此十分欣賞,但當時案卷都是密封的,無人知道答題人是誰。歐陽修覺得這份答案的文風與自己的弟子曾鞏很像,為了避免他人說自己徇私舞弊,就將蘇軾的案卷排在第二。開榜后,知道作者是蘇軾的歐陽修悔恨不已,對蘇軾十分慚愧,而蘇軾的大度也十分對歐陽修的脾氣。于是歐陽修收蘇軾為弟子,并說了一句:“如此俊才,真應該出榜于人頭地”。
蘇軾勵志故事 13
公元1070年,修復六井工程剛剛開工,蘇東坡就被調離杭州。這一走,連蘇東坡自己也沒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歲的他又第二次來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來,當時的西湖情況十分糟糕,湖面因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面臨湮廢的邊緣。杭州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人民生活和整個城市的發展都受到了威脅。西湖一旦湮廢,不但沿湖的千頃農田將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魚蝦菱藕等水生物也將完全喪失。當時,杭州是全國釀酒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廢,釀酒業必定無以為繼,朝廷也將失去巨額酒業稅源。另外,杭州當時有茆山和鹽橋兩條運河,它們縱貫南北,都和江南運河相溝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脈。在湖水充沛的時期,它們以西湖為水源,不僅河道通暢無淤,而且河水還可以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隨著湖水的枯竭,運河就不得不依靠錢塘江水,結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鹵,而且大量泥沙會隨著咸潮淤入運河,使運河每隔三年五載就必須疏浚,其耗費十分巨大。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西湖的湮廢,杭州城居民將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問題。面對著這樣嚴重的威脅,具有城市建設發展遠見的蘇東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興修杭州水系的計劃,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籌措工程經費,開始對西湖進行大規模的疏浚。
在這次對西湖的大規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蘇東坡下令撤廢了湖中私圍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帶全湖景深之處,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圍內養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岸的長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橋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楊柳和各種花草。于是,六橋煙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無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滿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運河與西湖溝通之處建筑閘堰,使縱貫城市中心的鹽橋運河專受湖水,與江潮隔絕,而使城市東郊的茆山運河專受江潮,兩河互不干擾,做到了潮不入市。與此同時,蘇東坡還征用士兵及民工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暢,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為北宋規模空前的城邦,躍居當時全國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描寫杭州的富庶是“邑屋華麗,蓋十萬余家”。蘇東坡在杭州為官兩任,兩次為官都整治西湖,興建水利,繁榮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懷念蘇東坡,把西湖長堤稱為蘇堤。蘇堤春曉,更是引人入勝的西湖佳景。
蘇軾勵志故事 14
《蘇軾好學》所介紹的是蘇軾的一個小故事,由這個小故事所引申出來的道理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學習。
蘇軾是眉州眉山人,他從前在讀《范滂傳》時候欣賞范滂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對他的人生既羨慕又崇拜,很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有著剛毅正直,不為權勢所屈服的那種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為那樣的人。于是蘇軾便詢問他的母親,問他可不可以成為和范滂一樣的人。他的母親節也是個博覽群書,十分懂的道理的人,聽他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支持的,便說道,“你若是能成為范滂那樣的人,我自然可以成為范母。”
這樣的說法無異于最好的鼓勵,蘇軾十分的心馳神往。后來蘇軾博覽群書、并且對社會和各種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并且每天都能寫幾千字的文章。更喜歡像賈誼那樣偉大的人,這時候他才明白《范滂傳》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嘆。后來當他讀到《莊子》這本書的時候,蘇軾心中突然霍然開朗,心中想到從前我讀書以后心中有許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說不出來,不能明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直到讀到這本書才明白過來,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其中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貢獻和成就是無法否認的。而他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本身先天的天賦和后天自身的勤奮努力,和他的成長環境也是密切相關的。
蘇軾勵志故事 15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蘇東坡是中國宋代杰出的文學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
他創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蘇東坡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詩詞。如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再現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云茶”。“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仙山靈草溫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后來,人們將蘇東坡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蘇東坡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認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他還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說:“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據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
蘇東坡對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凈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蘇軾還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齒的妙法:“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蘇東坡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
蘇軾勵志故事 16
北宋嘉佑二年,蘇軾考中進士。他在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判卷官梅圣俞也算學富五車了,卻從未聽說過堯與皋陶有如此之對白,翻了半天書也未及見。一日,他將心中疑惑問及蘇軾。蘇軾笑道,那是我編的。
還有三國時的孔融。曹操攻下鄴城之后,燒殺搶掠。兒子曹丕還私納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慣,就給曹操寫了封信,言及“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之事。曹操有些不明白,回家翻書也沒找到,便問孔融,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說,以現在攻入鄴城你們曹家父子的所作所為來推斷,武王差不多也這么做過吧。曹操一聽,原來孔融是編一個故事來譏諷自己。
這兩件事,如出一轍,但后人談及,前者可謂美談,后者卻難免沉重。原因是,當蘇軾把真相道出后,梅圣俞一笑而過。不僅如此,梅圣俞以及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都特別欣賞和推崇蘇軾,把他的試卷判為第二名。歐陽修如此樂觀地預見蘇軾的未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林語堂在他的《蘇東坡傳》中還寫道:“歐陽修有一天對他的兒子說:‘記著我的話,三十年后,無人再談論老夫。’”言外之意,將來的文壇必將是蘇軾的天下。
孔融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因為后來,曹操找了一個借口,把孔融殺了。當然了,孔融是跟曹操作過幾次對的,雖言語也侮慢,但其所勸諷,都不無道理。那么,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后漢書·孔融傳》是這么說的——“操疑其所論建漸廣,益憚之……慮鯁大業。”大意是,曹操怕孔融說得太多,妨礙了他的大事。
蘇軾與孔融,學問都很大,人生際遇卻大相徑庭。一個遇上了梅圣俞,一個遇上了曹操,一個一瞬間花開,一個一瞬間寂滅。任性知識分子的幸運和不幸運,跌宕與浮沉都在這際遇里。
【蘇軾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蘇軾的故事05-27
蘇軾的故事11-22
蘇軾的故事三則03-15
蘇軾與黃庭堅的故事05-12
蘇軾與茶的故事11-14
蘇軾小故事05-08
蘇軾與秦觀的故事06-09
蘇軾任職杭州的故事03-28
蘇軾的故事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