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唐詩《渡湘江》全詩意思
當我們學習完一篇文章后,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進行一些閱讀練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杜審言唐詩《渡湘江》全詩意思,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渡湘江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釋】
①遲日:春日。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繁祁祁。”悲昔游:作者舊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經過感到悲傷。昔游:往日的游賞活動。
②邊愁:流放邊遠地區產生的愁緒。
③京國人:京城長安的人。南竄:指流放峰州。
④湘江:水名。源出廣西省,流入湖南省,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白話譯文】
春日遲遲園林如繡傷悲往昔的遨游,今春花開鳥鳴成了遠去邊陲的哀愁。
最可憐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樣向北奔流。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中宗神龍元年(705),當時杜審言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峰州。他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時,正值春臨大地,花鳥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著與他行進相反的方向流去,詩人觸景生情,不禁對照自己的遭遇,悲從心來,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詩的首句“遲日園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憶起往昔的春游。當年,春日遲遲,園林如繡,游目騁懷,該是心曠神怡的。而這里追敘“昔游”時卻用了一個“悲”字。這個悲,是今天的悲,是從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樂;而反過來,也可以說,正因為想起當時的游樂,就更覺得當前處境之可悲。今非昔比,重來此地,自己的處境已經是一落千丈,今昔對比,使詩人本來就悲傷的心情,更添一層愁緒。這一句詩是用此刻的情移過去的境,為昔日的歡樂景物注入了此時的悲傷心情。“遲日園林”與“昔游”之間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豐富,語勢跌宕而勁健。
詩的第二句“今春花鳥作邊愁”,是從昔游的回憶寫到今春的邊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時間。“花鳥”概括春景,雖沒有直接描繪聲色,而鳥語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邊愁”,是說今春的花和鳥不同往年,它們也含愁帶恨。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興表達詩人的愁思。一個“作”字,語意雙關。既象說花鳥,又是說人,亦可理解為人與花鳥同說,婉曲而有機趣。一般說來,鳥語花香是令人歡樂的景物;可是,這些景物卻使詩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邊疆的途中。鳥語也好,花香也好,在詩人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這一句詩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如果就藝術手法來說,以“花鳥”與“邊愁”形成對比,是從反面來襯托邊愁。司馬光的《續詩話》評這一聯詩說:“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這里,以花鳥可娛之物來寫“感時”、“恨別”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襯法。
詩的第三句“獨憐京國人南竄”,是整首詩的中心,起承上啟下作用。上兩句,憶昔游而悲,見花鳥成愁,以及下一句為江水北流而感嘆,都因為詩人遠離京國,正在南竄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圍繞著這一句,從這一句生發的`。前兩句的憶春、傷春轉入敘事抒情,感慨自己從京都流貶到荒僻的南地。“獨”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但這一句還沒有點到《渡湘江》這個題目。
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點破詩題,而以“水北流”來烘托“人南竄”,進一步烘托了詩人哀苦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長安的思念之情。詩人綿綿的愁緒就像是湘江水一樣源源不斷而來。結尾意蘊悠遠,耐人尋味。此句緊承第三句點題作結,出語自然。管世銘曾說:“初唐七絕,味在酸咸之外。”并以此詩為例。所謂“味在酸咸之外”,即指詩中蘊含的情感復雜豐富余味無窮。這些詩句的妙處,不僅在于融情于景,而且還通過時間、空間、景物的不同對比,形成一種杳邈迷茫的意境,仿佛有萬般的游絲爭惹人的離愁,很有感染力。“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讀似常語,并無警策之處,仔細品味,就可看到詩人悵惘的形象。他獨立舟頭,思悠悠,無限離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
這首詩色彩清淡,情意濃摯,成功地運用反襯和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詩的后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通過層層對比反襯,把詩人內心的愁苦表達得真切生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杜審言性格爽朗軒豁,喜直抒胸臆,這自是其詩的特色之一。該詩以押韻對起,又以對作結,俱有整齊美、和諧美以及反復詠嘆的韻味。這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時期,尤其難能可貴。杜審言這首《渡湘江》在初唐是有相當影響的,說它“具有開啟詩壇新風的作用”,也不為過譽。
【文學常識】
體裁:詩
類別:七言絕句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作者小傳: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王夫之評說杜詩時指出:"近體,梁陳已有,至于杜審言者而始業葉于度"。目錄(共三十九題,四十三首)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人驚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誕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司馬周季重、司戶郭若訥構其罪,系獄,將殺之。季重等酒酣,審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殺并。季重將死,曰:“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審言免官,還東都。蘇(廷頁)傷并孝烈,志其墓,劉允濟祭以文。武后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舞謝,后令賦《歡喜詩》,嘆重其文,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交通張易之,流峰州。入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大學士李嶠等奏請加贈,詔贈著作郎。初,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云。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融之亡,審言為服緦云。審言生子閑,閑生甫。(《新唐書·杜審言傳》)
《渡湘江》閱讀答案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遲日:春日。京國人:指詩人自己。詩人被貶出長安。
《渡湘江》閱讀題目:
8.全詩采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請聯系全詩,簡要分析。(6分)
9.結合“今春花鳥作邊愁”一句,并聯系已學過的句子,分析“樂景寫哀”的作用和意義。(5分)
《渡湘江》參考答案:
8.答:全詩匯通了對比、反襯兩種手法。①古今對比。再次來到曾經游玩之地,此時遭貶的詩人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心境不同,愁緒一發不可收拾;②樂景寫哀。眼前美麗的春色,鳥鳴花開,詩人卻愁緒滿懷,以眼前之美景反襯流放途中的凄涼,更添悲苦;③襯托鮮明。末兩句以水北流反襯人南竄,突出被貶的不情愿,流放之哀傷。綿綿愁緒卻猶如滔滔湘水,源源不斷。(結合詩句分析,一點2分。)
9.答:眼前的鳥鳴花香,如此美景卻只能作為我流放邊地的愁引。這里運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即用讓人心情愉快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悲傷。如《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都是用美好的景色來襯托人物的悲傷。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使得人物的哀傷之情更為濃郁,愁苦。(闡述詩句描寫內容,1分;點出“樂景寫哀情”手法并舉出例子,2分;點出該手法的意義和作用,2分。)
【杜審言唐詩《渡湘江》全詩意思】相關文章:
杜審言:《渡湘江》古詩賞析09-22
《賦得妾薄命》杜審言唐詩全詩賞析11-11
《春日京中有懷》杜審言唐詩全詩賞析12-29
唐詩《送別杜審言》鑒賞11-27
《登襄陽城》杜審言唐詩11-13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沈佺期唐詩全詩鑒賞11-08
杜審言唐詩《經行嵐州》11-13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唐詩鑒賞11-06
《贈蘇綰書記》杜審言唐詩賞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