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桃源行鑒賞
【原文】
桃源行
王維/唐
〔時年十九〕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去(一作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
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阝奧]。
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一作凈)。
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一作忽)聞俗客爭來集。
競引還家問都(一作鄉)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
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
及至(一作更聞)成仙遂(一作去)不還。
峽里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
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
安知峰(一作岑)壑今來變。
當時知記入山深。
青溪幾曲(一作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辯仙源河處尋。
【注釋】:
(1)逐水:順著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為。
(4)值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彎曲的地方。
(6)曠望:指視野開闊。
(7)旋:不久。
(8)攢云樹:云樹相連。攢,聚集。
(9)散花竹:指到處都有花和竹林。
(10)樵客:本指打柴人,這里指漁人。
(11)房櫳:房屋的窗戶。
(12)喧:叫聲嘈雜。
(13)俗客:指誤入桃花源的漁人。
(14)引:領。
(15)都邑:指桃源人原來的家鄉。
(16)平明:天剛亮。
(17)閭巷:街巷。
(18)開:指開門。
(19)薄暮:傍晚。
(20)避地:遷居此地以避禍患。
(21)去:離開。
(22)自謂:自以為。
(23)不迷:不再迷路。
(24)峰壑:山峰峽谷。
(25)游衍:留連不去。
(26)武陵源:指桃花源,相傳在今湖南桃源(晉屬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27)物外:世外。
(28)靈境:指仙境。
(29)塵心:普通人的感情。
(30)鄉縣:家鄉。
(31)桃花水:春水。桃花開時河流漲溢。
(32)云林:云中山林。
【譯文】:
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兩旁。花樹繽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隱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云霞綺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第一次才聽說漢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還是秦代衣裝。他們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這里共建了世外田園。明月朗照,松下房櫳寂靜;旭日升起,村中雞犬聲想起。村人驚訝地把外客迎接,爭相邀請,詢問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掃花徑;傍晚的溪邊,漁樵乘船回村。當初因避亂世逃出塵寰,尋到這桃源仙境便不歸還。從此隱居峽谷,再不管外間變化;世人求訪異境,不過是空望云山。漁人不懷疑這是難得的仙境,但凡心未盡只把家園掛牽;出洞后他不顧隔山隔水,又決定辭家來此仙源。自認為來過的地方不會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變。當時曾記得山徑幽深,沿青溪幾回彎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處,已杳杳難尋,不辨道路!
【賞析】:
此詩借詠桃花源一事,寄托了詩人對美好理想的憧憬。王維的詩以抒寫山水著稱,此詩尤勝。歷來評價王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這首詩中就有很好的體現。詩以陶潛的《桃花源記》為藍本,取其大意,變文為詩,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開拓了詩的意境,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因此,它能與散文《桃花源記》并傳于世。這首詩段落與陶潛的散文相仿,但畫面卻比陶文生動優美,絢爛多彩。全詩筆力舒健,韻腳多變,從容雅致,意境超脫,寓意深長。
這首詩所寫的內容源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但王維這首詩妙在毫無雕飾,更能引起人們的興味,使桃花源更加有名。這是詩人十九歲時的作品。
【唐詩桃源行鑒賞】相關文章:
王維《桃源行》唐詩譯文及鑒賞10-31
王維《桃源行》詩詞鑒賞2篇09-27
王維《桃源行》古詩詞鑒賞12-05
《山行》杜牧唐詩鑒賞10-31
《百憂集行》唐詩鑒賞11-16
《山行留客》張旭唐詩鑒賞10-31
俠客行溫庭筠唐詩鑒賞10-30
《老將行》的王維唐詩鑒賞10-28
《從軍行其五》唐詩鑒賞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