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五首《野望》預習案導學案設計(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一、預習案
(一)學習目標
1、背誦詩歌,感知詩歌內容,感悟詩意境。
2、品析詩的語言,讀出詩人的情懷,學習本詩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學習重點
背誦詩歌,激發學生想像,學習本詩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預習導學
1、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背景透視
王績入唐后以秘書省正字待詔門下省,不久辭官還鄉。貞觀中出為太樂丞,旋又告歸。此詩當作于詩人辭官隱居東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時。
★詩歌鑒賞方法:
賞意象(描繪了什么?)抓特點(怎么描繪的?)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情感。
2、寫出正確漢字和讀音。
東皋()徙倚()落暉()
驅dú()采wēi()
3、朗讀課文、劃分節奏。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4、詩句解釋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3)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4)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二、探究案
1、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2、頷聯和頸聯運用何種手法,描繪了怎樣一幅景象?
3、請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結合全詩內容,簡析詩人“長歌懷采薇”的原因。
三、課堂小結
這是一首描寫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詩。詩風疏樸自然,于平淡中表現出詩人"相顧無相識"的抑郁苦悶的心情,同齊梁以來綺靡浮艷的文學風習大異其趣。全詩洗盡鉛華,為唐初詩苑吹進一股清新的氣息,是王績的代表作之一。
四、拓展延伸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參考答案
一、
2、gāoxǐyǐhuī犢薇
4、(1)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2)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3)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4)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二、
1、描繪了一幅滿天秋色(江天寥闊、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巒疊嶂的富有詩意的山水畫。
2、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山川籠罩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驅犢歸家,獵人滿載而回,似乎興致盎然。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3、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4、抒發了作者悠閑(閑適)驚喜(喜悅、喜愛大自然)之情。
5、詩人在現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長歌懷采薇”,即放聲高歌,追懷伯夷、叔齊那樣的隱逸高士,引為神交密友。
【唐詩《野望》預習案導學案設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唐詩五首導學案設計(精選14篇)09-25
唐詩《野望》08-05
唐詩《錢塘湖春行》導學案09-04
杜甫唐詩《野望》賞析07-31
兒童唐詩:杜甫《野望》10-07
《駱駝祥子》導學案設計09-28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設計09-15
《野望》王績唐詩鑒賞09-15
杜甫唐詩《野望》原文賞析11-02
《離騷》預習學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