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好書。
暑假剛開頭我的媽媽就給了我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的封面是暗黃色的,上面畫著很多的古代人的畫像。這本書很厚一共有601頁,在這601頁里面都是著名的詩人寫的詩詞。
媽媽說:“這是姐姐看的詩詞,是奶奶送給姐姐的。”聽完之后更加對這本書尤為喜愛和好奇。聽說姐姐也是非常喜歡讀這本書,更是對這本書呵護有加。到底是多么好的一本書呢?能讓姐姐這么的喜歡呢?帶著好奇心我翻開了書本。
我耐心的翻閱著,看了很多詩詞,真的是越看越有興趣,慢慢的忘記了時間,也慢慢的體會到了為什么姐姐那么喜歡這本書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書中解釋:夕陽西下,詩人在耐心的等候朋友,抱琴獨自佇立。
讀了一首又一首的詩詞,還有很多讓我影響深刻的詩詞、人物。比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賞析中介紹:此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表達對戍邊戰士的同情。從此詩中我看出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于偉大的戰士,都是有很高敬意!
我還讀了很多很多的詩,就不一一列舉了。讀完就要銘記于心。詩的句子?誰寫的?是什么意思?這些都是我們身為學生在讀課文時必須牢牢記住的!讀的越多,學的越多。并且要做到“學而時習之。”
在這個暑假中,我最大的驕傲就是讀了這本書;最高興的就是學了不少東西。我親愛的小伙伴們你們讀了什么有趣的書呢?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2
我接觸到的第一首唐詩是羅的《詠鵝》,用十幾個字生動地表達了鵝的情態。讀完詩,白鵝在綠水中漂浮,呼喚幸福。還有高一第一課學的《靜夜思》。短句中充滿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漂泊他鄉的孤獨和悲傷。這些唐詩給我當時的小心靈以獨特的震撼,在我心中播下了詩歌的種子。
然后,我聯系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似乎讓那顆小種子生根發芽,讓我覺得唐詩就像一片汪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誦中,我一點也不無聊,而是沉浸在詩歌中,陶醉在詩人的情感中。
讀詩其實就是讀情感。詩歌的內容表現了詩人的經歷、情感和生活,這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我喜歡精讀唐詩,認真理解詩歌的深刻含義,理解詩人的感受:
想家:
鄉愁可以看作是詩歌中最常見的情感。這位詩人離開了他的家鄉,獲得了名聲,漂泊了幾十年,再也沒有回家,但當夜晚安靜下來時,他想起了家鄉的深刻思想.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這不是一首典型的思鄉詩,但也包含了許多更復雜的情感。然而,這種不斷被切割和困惑的想法,也讓我著迷。
"南去野地,因為樹葉正在落下,風從北方吹來,水很冷",這樣一個深秋的凄涼和悲傷的場景,引起了作者的悲傷情緒。其實孟浩然當時的心情是復雜的。他羨慕農村生活,打算退休,又想踏入仕途,大有作為,這無疑是很矛盾的。第三句,“我往前走。我哭到眼淚花光”,流露出他的鄉愁。他不僅想家,他的家人也想看看自己的家,俯瞰“天空”中的“孤帆”。“渡船在哪里?會有人告訴我嗎?”借用孔子使魯茲感興趣的典故,解讀孟浩然隱逸與政治的沖突。“越來越粗糙了。越來越黑”隨著心結,河水洶涌澎湃,與大海平起平坐,一望無際,凸顯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其實這也是現在年輕人普遍具有的矛盾心理。這首詩和幾千年前的讀者產生了共鳴,讓人有同感。
離別的感覺:
送別詩中,那些悲涼纏綿,纏綿悱惻的作品,卻是另一種慷慨豪邁的詩,發自內心,更能打動我。
朋友之間最經典的送別詩是高適的《別董大》。久別重逢的高適與老友董達重逢。短暫的聚會后,他走了自己的路。其實當時兩個人都是處境艱難,困難重重,但是面對老朋友還是很舒服的。他們沒有表現出他的艱難和痛苦,而是說:“前方的路沒有知己,世界上沒有人認識你。”他們以開放的心態和大膽的語氣,鼓勵董達去奮斗,去拼搏。“不要擔心見不到你的心腹,天下誰不知道你董蘭婷!”多么有力,多么響亮!這是一個多么簡單大方的人啊!
男女之愛:
說到愛情,作為一個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所以詩歌中的愛情只能大致理解,但詩歌和文字中關于愛情的細膩優美的語言也讓我贊不絕口。所以,我也喜歡讀情詩。詩歌的唯美能讓我的心顫抖。
特別喜歡這首歌《題都城南莊》。我第一次接觸這首詩,不是在《唐詩三百首》上,而是在《百家講壇》上。演講者向觀眾講述了這首詩背后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這個故事讓我對這首詩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一年,崔虎去京城長安考進士,卻失敗了。因為回家路途遙遠,他在長安呆了幾天。清明節的時候,他在桃林里遇到一個年輕的姑娘,兩人情投意合,卻沒有什么區別。最后,崔虎告別了少女。清明第二年,崔虎再次來到長安,試圖找到女孩,但女孩原來住處的門被鎖上了。崔虎在城門上寫下這首詩,失望而去。
聽完這個故事,讀完這首詩,我們終于可以理解詩人的深刻含義了。“去年和今天在這扇門里,桃花相映成趣”,描繪了他們第一次見面時的美麗場景,反映了女孩容光煥發的面容,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當時的心痛,以及他們兩個的深情。而第二句,“桃花依舊笑在春風,當人們不知道去哪里的時候”,依然是桃花盛開的季節。詩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是沒有看到一個女孩,只留下門前的一朵桃花還在春風微笑。這就是“事情不一樣”。看完之后,覺得自己不經意間遇到了一些美好的東西,但是當我刻意追求的時候,卻再也回不來了。這就是詩人所表達的遺憾所在。
愛國主義:
個人認為唐詩中的愛國主義值得后人學習。愛國詩詞,我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歡的詩人杜甫。杜甫被稱為“詩圣”,李白河被稱為“大杜麗”。他的詩與李白的風格完全相反。李白的詩奔放,帶有俠客的灑脫。杜出生在戰爭時期。他出身貧寒,吃了太多苦。他做不到李白的聰明。他的詩大多是憂國憂民的,充滿了沉重和痛苦。讀他的詩,可以深切感受到當時戰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比如《石壕吏》01《春望》等等。
杜甫的詩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給我印象最深。與他的許多詩歌不同,這首詩傳達了作者的喜悅。詩人因為戰爭漂泊多年,歷盡艱辛。現在他住在安史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3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讀書,我愛讀書不僅是為了一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秘也是由于被書中的優美語句所吸引,總而言之,我就是愛讀書。
小時候,我愛讀童話故事,不!準確的說是聽童話故事,因為我那時還小,所以大字還不實幾個,只能纏著媽媽讓她給我講,我先往著故事中的情節,正義的王子打敗了邪惡的魔鬼,救出了公主,這樣的故事情節我是百聽不厭,我多么想擁有魔法,長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級,我開始愛上了成語故事,因為剛剛學會拼音,所以看成語故事則是大有益處,另外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能將那樣長的故事和人生哲理總結歸納我一個短短的詞語,并且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亞于幾百字的文章,真可為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后來由于偉人熱潮的橫空出世,我的讀書愛好又傾向于名人故事,亞歷山大從小鋒芒畢露的王者氣概,海倫凱勒身殘而志不殘的堅強意志,孫中山敢于創新革命的愛國精神都曾鼓勵著我,我為他們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級,由于是小學畢業班,對作文的閱讀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從作文書中找出好詞好句,加以運用便成了我的語言,更何況作文書的妙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文學資源,不管你怎樣的涉取,總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書的變換,是我一步一步從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證明,是我成長的印記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4
一開始,我是不喜歡唐詩的,覺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強,沒有其他它的書看起來有趣,所以不感興趣。媽媽看到我這個樣子,很是著急,她就告訴我關于唐詩的一些故事。
媽媽告訴我,今天的我們,能讀到唐詩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在古代,可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更沒有什么電腦手機百度,想保留和傳承這些優美的詩句,真的是很難很難,要把它們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閱無數本書,說不定還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寫記錄。就像《春江花月夜》,這么了不起的唐詩,它的作者叫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詩給后人呢?你一定會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讓人震驚的,只有兩首。還有我們都能脫口而出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渙,而王之渙也僅僅只留下六首詩。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詩滅絕失傳。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詩的來之不易,還會不好好讀它嗎?
慢慢的,我開始接受唐詩,愛上唐詩,品味每一首詩特有的意境,讓我不知覺陶醉其中。我讀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送別詩,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別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壺”也表達了作者開闊的胸襟和堅強的品質,為后人千古傳誦。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曉》則構成了百花齊放,百鳥齊鳴的情境,給我們描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景!
我從唐詩里讀到了四季風景,讀到了人性光芒,也讀到了人間喜怒哀樂,《唐詩三百首》帶我領略了大唐精彩絕倫,讓我重溫了最溫暖,最風雅的唐詩記憶。那一首首妙趣橫生的詩句,一定能夠影響我的一生,幫助我一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5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幾行,卻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簡潔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唐詩三百首》是近200年來在國內外廣為流傳的唐詩選本。作為唐詩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第一,選的詩風全面。
五言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古詩、律詩、絕句、樂府,都在不同的類別中選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選詩作者太多。
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無名氏等許多“小家族”。
三、詩選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唱唱和諧。從暮光老人到黃毛小子,他們張口就能背出幾首這樣永恒的天鵝之歌。
第四,選詩取材廣泛,不拘泥于一種模式。
有描寫自然風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還有田園的,比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不僅向民眾暴露了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詩人送別友人的表達,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兩者都描寫回國時的復雜心情,如何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街頭風俗到邊疆風光,從生活瑣事到民族仇恨和家庭悲傷,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每首詩都來自不同詩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燈,風雪中的煤炭,時刻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像老師一樣,它總是教我們,激勵我們學習和工作。每一首詩都那么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詩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寓言,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古詩可以幫助一個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幫助流浪的靈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把唐詩的精華永遠留在中國幾代人的心中。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精神食糧,我們可以細細品味,受益匪淺.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6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的膾炙人口的詩篇。許多詩流傳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讀詩誦詩,既能提高文學素養,又能陶冶精神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書上記錄了無數詩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簡潔明了,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歡快明了,讀起來趣味無窮;有的豪邁奔放,讀起來慷慨激昂;有的發人深省,讀起來意味深長……
少年英才,駱賓王,7歲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在這首詩中,把鵝的樣子、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鮮艷的色彩使人賞心悅目,聽了這首詩,仿佛自己親眼見到了一群潔白的天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湖面泛起陣陣漣漪。這首可不是駱賓王胡編亂造的,是一次泛舟的過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產生了靈感。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也正因為它生動、歡樂才使得它流傳至今。
為什么一個7歲的孩子能寫出活靈活現的詩?恐怕離不開平時的認真觀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時上作文課,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一到作文課,我就開始犯愁了。寫什么呢?手里的筆不停地轉,腦袋空空如也,眼睛來回地盯著作文題目,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平淡無奇、毫無感情,讓人讀了都想睡覺。現在,我每天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點一滴,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提起筆就可以寫,腦子里優美的詞語,像泉涌一樣,很快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寫出來了。
當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飽滿的米飯,我便想起了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侯,我吃飯總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珍惜每一粒飯。”不懂事的我認為米那么多,要珍惜干嘛!讀了這首詩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獲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農民勞動的成果,生長在農村的我更能體會這其中的辛酸。
好詩還遠遠不止這些,誦讀這些詩句,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每一顆星星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7
嚴羽說:“詩沒意思,沒關系。”特別欣賞這句話。
縱觀唐詩三百首,我注意到一個事實:在盛唐時期,詩人所想象的廣闊世界實在是“理不可及”
第一,才華橫溢的詩人往往馳騁想象,依托空曠之地,以使自己的境界出乎意料。比如我讀了一首好詩,它的手法、靈感、境界都是我力所不及的,我就會由衷感嘆:單純的筆墨難畫。詩如禪,重心悟,而離言。詩詞講究“悟性好者不言多”的手法。當一首詩能達到禪意的境界,就更難了。就我而言,我更喜歡那些帶有禪意的詩,因為它們所表達的意境可以直接指向人心。
第二,博學而有品味的詩人,永遠是能看各家的智者,永遠是能改變學問,修習禪學的開悟者。久而久之,他的詩歌自然會達到一種清晰的狀態,詩人會創造出一種吸引世人目光的景觀。
第三,一個有成就的詩人,一定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磨礪,達到“為道而奮斗,游于藝術”境界的人。因為只要你讀了他們的詩,讀者總能嘗到一種舒服的狀態。就像絕壁上的木橋,是無心之失。
第四,實現了禪境的詩人,必須是“取諸境,入詩三味”的詩人;趁深,自由”。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8
詩歌存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里。
小時候跟著大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時并不懂得什么思鄉之情,卻在長大后每每看到這些詩句便記掛起家鄉來。我認為讀詩歌是對中國文化最好的傳承方式,學生時代背過不少詩詞但鮮少能靜下心來好好品味其中的韻味,現在翻開那本《唐詩三百首》看著熟悉的詩句卻仿佛明白了,從前的背誦就是為了此刻心中的了然。
林語堂先生曾在《吾國與吾民》中說過一段關于詩歌的話--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圣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在這個辛苦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升華;時而又訴諸人們的悲傷、屈從、克制等感情,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凈化人的心靈。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并與流連于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們用一種憐愛之心對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以及那些飽受戰火創傷的黎民百姓。
林語堂先生的話簡潔精煉的概括了中國人和詩歌之間的關聯,他將詩歌稱作中國人的宗教,甚至幾乎認為如果沒有詩歌中國人就無法存活至今,可見詩歌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在如今流傳甚為廣泛,唐詩稱得上是中國詩歌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唐朝的繁榮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創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傳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詩句最能真切的表達我們中國人的靈魂。
重新品讀這本《唐詩三百首》讓我拾回那些被遺忘的情感。再讀一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想象如奶油般細膩柔滑的酥潤的春雨;再讀一遍“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想象溫和的春風輕輕拂過柔軟的柳枝;再讀一遍“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松峰清泉白石的靜謐……詩中還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們去細細體味。
人們的步伐總是太匆忙了,閑不下一刻來感受到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樣細膩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單調乏味的城市生活讓我們的精神變得麻木,從而埋沒了我們心底那份詩意。不過就像于丹老師說的:人的年歲越是增長,就越需要一種溫暖,需要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在現實的糾葛之外找到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們有限的年華里享受無窮的詩意,那么也就成全了我們自己最美的人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9
歲月悠悠,唯有書籍相伴。書豐富了世界上單純的人;書,讓世界喧囂回歸自然。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在深深的書包里,在學校的課桌里;在家里,書桌的一角會有一本愛情書!
看書,已經習慣了晚上。雖然沒有茶添香,但也沒有美人相伴;但是一個小床頭燈就夠了!在寂靜的夜窗前,銀輝瀑布;伴隨著一本書,你可以犧牲掉你的夢想。晚上沒人的時候就唱了幾首唐詩,一下子就上心了。燈下,開唐詩三百首。爺爺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我,說是很多年前買的。看著發黃的書頁,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頁,兩行也蒼勁飄逸;這一定是爺爺做的!一開始不知道爺爺留給我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劍鋒磨礪,梅花香自寒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頓悟了,真相是——。
看書,已經習慣了晚上。雖然沒有茶添香,但也沒有美人相伴;但是一個小床頭燈就夠了!在寂靜的夜窗前,銀輝瀑布;伴隨著一本書,你可以犧牲掉你的夢想。晚上沒人的時候就唱了幾首唐詩,一下子就上心了。燈下,開唐詩三百首。爺爺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我,說是很多年前買的。看著發黃的書頁,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頁,兩行也蒼勁飄逸;這一定是爺爺做的!一開始不知道爺爺留給我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劍鋒磨礪,梅花香自寒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頓悟了,真相是——。雖然我才十幾歲,但是經歷了很多事情,能更好的體會到努力的艱難和喜悅。
翻到唐詩,獨樹一幟的愛國詩人陸游說:“王師定中原日在北方,別忘了把乃翁說成家祭”,他被這種迫近的死亡和國家安定的精神所感動。抗日戰爭時期,多少士兵在血戰中犧牲,想到驅逐日寇。士兵們不怕死,以換取我們現在的國家和平與安全。難道不應該珍惜嗎?
翻下一篇,我讀了李白的《我們都被尊崇到遙遠的思想,我要去天上捕捉明月》,我也要去天上摘明月。看看今天,科技發達,人類也參與其中。但是,由于科技的發展,很多學生已經沉迷于科技電子產品,進而荒廢學業。學生應該學習,樹立崇高的目標和理想,為人類尋求幸福。而手機的這些科技產品,卻極大的消耗了這種崇高的野心,沉溺于虛無的網絡世界。更別提李白要摘下天上明月的野心了。時代在進步,社會充滿了氣象。要想站穩腳跟,除了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別無選擇。
但是堅持僵化不是好事!放下《唐詩三百首》,不自覺的看看其他書:“江山有人才,領路百年。”寫出來時代變遷一定要早來,有創新。有什么意義?還不如把書中的原理付諸實踐,讓它們“活”起來,用新的思維去面對,去研究,你可能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新奇的東西,不自覺的就不能創造歷史。面對創新思維,可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書和卷軸留下了很多附件,一頁頁發黃的紙和古詩詞,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愛國主義,到一群充滿豪情壯志,憧憬明天走向未來,以新思維創新事物的人,這些情懷都是可以從古代傳承到現代的。書中的金屋需要自己去找,書中的顏如玉需要自己去找。古代
大家都知道:“當時讀了300首詩,就不會寫詩,也不會唱歌”。這就說明了讀好唐詩的妙處。我小時候也看過一些書,現在快四十了。重讀唐詩,不禁有所感觸。
流傳千古的唐詩三百首,藝術上當然精彩,但與作者的人生經歷相比,卻讓人落淚:除了極少數人,大部分人仕途不如意,晚年辭官退休,甚至一生都有點清貧。
于是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唐朝有那么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做出了貢獻,為什么他們沒有一部優秀的傳世之作?相反,偉大的天才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沒有立功的野心,卻過著坎坷的生活,一點成就都沒有?大詩人事業失敗,政治家杰作失敗,是偶然嗎?
其實仔細想想也是正常的。政治務實,三起三落,“忍”字最受推崇。而藝術則超凡脫俗,關注超越現實的美。如果整天社交,如何獲得藝術靈感?所以即使你有才華,成為大官,忙于政務,也很少有優秀的作品出來。這就是為什么江郎盡力了。當然除了少數人,比如曹操。
于是我進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話說:360行,每行先出。但這360線對人的天賦、氣質、學識、能力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甚至有不同的要求。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分類施教,而不是一刀切。例如,現在要求小學生背誦唐詩和古典名著,好像他們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四書五經。但是小學生長大了,是不是都成了詩人學者隱士了?顯然,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教育,最忌一刀切,最忌蜂擁而至。以前批判傳統文化的時候,恨不得一腳把它踢翻在地,一腳踩上去,只好全盤西化。現在又要看經典,不能等學生把滿是汗的古書都吃了。其實就算多背,也不太可能超過明清儒生,因為人家什么都不管,整天背古書。但是金范和孔乙己已經成為反面教材了嗎?由此可見,不經詢問就盲目念經,并不是萬能的。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0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享國289年,被公認為中國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強大的經濟實力,開放的政策,開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帶來了一個詩意的王朝。唐詩和宋詞的元曲一樣,流傳至今,蘊含著無數的魅力。
我們從小念叨著“我床腳那么亮的一線光”,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翻來覆去。當時我們只憑詩的押韻來背誦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的單詞越來越多,我開始看筆記,漸漸明白了單詞背后的情感,有淺有深,有悲有喜。高中的時候,我們系統的學習,那些意象和詩人就浮現在腦海里。我們學會了分析第一首詩中的深情。
《月下獨酌》年,李白以月亮為友,唱著關于酒的歌,表達了一種從孤獨到寂寞,再從寂寞到寂寞的復雜情感。表面上他自得其樂,內心深處卻無限凄涼。全詩反映了李白的孤獨感和孤傲感,他在失意中依然樂觀奔放。你看,他還是那個“唱瘋歌辯孔子”的楚人
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會畫詩,詩歌作品中的畫面總是栩栩如生。《山居秋暝》,描寫秋雨楚清后的傍晚山村旖旎風光,把秋雨后的秋涼,松樹里明月的光,石頭上清泉的流,竹林歸來女子的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與完美,表現出他熱愛山川,安于隱居的情懷。
“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這是王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名言,意在安慰朋友們離開時不要悲傷。友情深厚,難以抗拒。
唐詩不僅記錄了詩人的個人生活經歷,還反映了當時的許多社會現象。
高適寫《燕歌行》,揭露主傲慢,輕視敵人,不關心士卒,導致戰爭失敗。全詩氣勢磅礴,文筆雄健,氣氛悲壯。尤其是“我們前線的男人有一半被殺了,但另一半還活著,還在營地里為他們跳舞唱歌的美女”,士兵們流著血和淚,但指揮官仍然看著美女在帳中唱歌跳舞,這讓人感到憤怒和憤怒。
杜甫寫的《兵車行》,通過婆媳對老人的回答,傾吐了人民對戰爭的仇恨,透露出唐玄宗長期戰亂,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透露出他念念不忘始皇帝的盛世,感嘆當下的沒落。
唐詩也把江南之美發揮到了極致。韋莊曰:“春水勝天,畫舟聽雨眠”;白居易曰:“亂斷紅杏發,鋪新綠水,蘋果長”;“花越來越吸引人,只有淺草才能沒有馬蹄鐵”;杜荀鶴曰:“水巷多橋”;“靈藕夜市賣,再續前緣春船運”。唐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美麗,吸引了無數古今游客在春天南下旅游,欣賞江南的婉約之美。
唐詩蘊含著山水之美和情感之趣,古人的智慧和情懷集中在數字上。讀詩如品茶。你要仔細琢磨,才能明白它的味道。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1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能唱”。唐詩不僅是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正因為如此,我借國慶假期的機會,認真讀了《唐詩三百首》。該書主要介紹唐代主要詩人及其代表作:《將進酒》號李白、《春望》號杜甫、《山居秋暝》號詩佛王維等。每次讀一首詩,似乎都要進入一個由文字構筑的朦朧而美好的世界,悲喜動靜讓我想來回。我會選擇印象最深刻的詩句來說我的感受。
首先是王維的《鹿柴》。開篇的“空山上似乎沒有人,但我想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原本是為了突出山中的寂靜,但詩人反其道而行之,沒有直接寫“靜”,而是大膽地用了“環”字。以空寂幽谷的微弱聲音對比山野的靜謐,突出詩人孤獨的心境。在寫作時,我們也可以使用這種對比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描寫,從而為我們的文章增添一份情趣和內涵。
接下來是李白的《山中問答》。雖然只有四句短句,但我從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讀出了屬于神仙的生活方式。有錢的李白,并不貪圖繁華都市的奢華生活,而是選擇隱居深山,積極鉆研碧山叢林深處,汲取精神食糧。古人說,肚子里有詩有書。李白作為一個著名的詩人,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他并沒有因為成績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要學習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學習防范驕躁的好習慣。
最后,詩佛王偉的《少年行》。“迎靈對你來說是飲料,是馬高樓的一面。”這兩句話描述的是咸陽城游騎兵在路上相遇的場景,一拍即合,被邀在路邊餐廳暢飲聊天。詩中充滿熱情和英雄氣息,讓我千年后的小讀者憤怒不已。雖然這種場景在古代并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在新世紀,我們應該敞開心扉,交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唐代的詩歌就像一個盛開花朵的大花園。唐人在不到300年的時間里寫了五萬多首詩。雖然不能說所有的文章都是精華,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傳統國學的精髓,繼承中國經典,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2
我最初接觸的唐詩,是駱賓王的《詠鵝》,用寥寥十幾個字生動的表現了鵝的情態,讀著詩,白鵝在綠水中浮游蕩漾、快樂呼喚的情景便躍然紙上。還有一年級第一課學的《靜夜思》,簡短的語句中,飽含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還有漂泊他鄉的孤寂和悲涼。這些唐詩給了我當時小小的心靈獨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詩歌的種子。
接著,我接觸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似乎讓那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我感受到唐詩猶如廣闊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誦中,我也絲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詩中,陶醉地感受著詩人的情感。
讀詩,其實就是讀情,詩的內容展現了詩人的經歷、情感和生活,而這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我喜歡精讀唐詩,細細地體會詩中的深意,了解詩人的情:
思鄉之情:
思鄉之情可以算是詩中最常見的情感了,詩人離鄉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幾十年不曾返鄉,可當夜深人靜時,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便涌上心頭……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這并不是一個典型的思鄉詩,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更加復雜的情感。但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卻也是令我著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如此蕭瑟悲涼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緒。其實,當時孟浩然的心情是復雜的。他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圖,這無疑十分矛盾。第三句“鄉淚客中盡”,將自己的鄉思一泄無余,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迷津欲有問”借用了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所詮釋的便是孟浩然隱居與從政之間的沖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更加凸顯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其實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所普遍擁有的矛盾心理,這首詩,讓千年前的詩人與讀者之間心靈共鳴,令人深有同感。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3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后,我覺得里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著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株抬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斗,風嗷嗷地說:“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著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后,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4
從小到大,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愛上了在浩瀚的書海中游泳。讀散文,讀小說,欣賞宋詞。然而我最愛的是《唐詩三百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體會到她的魅力。
經常能感受到每一首詩的真摯情感。每當我看到媽媽為我努力,我就想到“但是多少愛有一寸長的草,我得到三個春光。”小學畢業,同學就要分開了。我會用“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來期待與他們再次見面。
看了《唐詩三百首》,發現欣賞詩人的詩也是一種享受。我學會了“生而有用”的自信。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旦我學會了,我就可以化身王維,享受一會兒“松樹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寧靜。我更清楚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艱難的。每當下雨,我就感覺到杜甫對春雨的喜愛。“雨知時節,春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當聽到美妙的音樂,就覺得“這種音樂應該只存在于天空,世界上能聽到多少遍”。
唐朝289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但在它的背后,卻有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系列大名。這些大師使唐詩產生了最大的光彩,盛唐的天氣逐漸成為人們心中隱藏的夢想。所以,我相信,即使這個世界經歷了幾千年,還是會像你我一樣被他陶醉,被他激勵。那么,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5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著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說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現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蘊含著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里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么的真實啊!
我愛《唐詩三百首》,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沒有古代人們的智慧,沒有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也就沒有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1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