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精選21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詩》讀書心得 篇1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后,我覺得里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循環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著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株抬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斗,風嗷嗷地說:“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著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后,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
《唐詩》讀書心得 篇2
從小到大,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愛上了在浩瀚的書海中游泳。讀散文,讀小說,欣賞宋詞。然而我最愛的是《唐詩三百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真正體會到她的魅力。
經常能感受到每一首詩的真摯情感。每當我看到媽媽為我努力,我就想到“但是多少愛有一寸長的草,我得到三個春光。”小學畢業,同學就要分開了。我會用“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來期待與他們再次見面。
看了《唐詩三百首》,發現欣賞詩人的詩也是一種享受。我學會了“生而有用”的'自信。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旦我學會了,我就可以化身王維,享受一會兒“松樹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寧靜。我更清楚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艱難的。每當下雨,我就感覺到杜甫對春雨的喜愛。“雨知時節,春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每當聽到美妙的音樂,就覺得“這種音樂應該只存在于天空,世界上能聽到多少遍”。
唐朝289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但在它的背后,卻有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系列大名。這些大師使唐詩產生了最大的光彩,盛唐的天氣逐漸成為人們心中隱藏的夢想。所以,我相信,即使這個世界經歷了幾千年,還是會像你我一樣被他陶醉,被他激勵。那么,我們從現在開始讀唐詩吧!
《唐詩》讀書心得 篇3
一陣陣秋風吹去,如同歲月,一去不返。從古至今,我們的前輩給我們就下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我讀的這本唐詩三百首誦讀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蘊涵著許多的道理,它那簡潔又生動的語言,訴說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那是我國古代的歷史,那是我們中國的成長足跡。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些詩我們從小念到大。小時候我們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說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現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文字,但是它教給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啟示。
《唐詩三百首》中有王之渙的《涼州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李叔同的《送別》讓我們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別子》它其中蘊含著我們能體會到的母愛,和母親為孩子的無私奉獻。
當你打開《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你會感覺這本書像有魔力一樣,讓你百看不厭,里面的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當你合上書的'那一剎那,覺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畫。這幅畫既淡雅又濃郁,既有別離也有相會,既有慈愛又有怨狠,這幅畫是多么的真實啊!
我愛《唐詩三百首》,也愛留傳至今的古詩,更愛我們的中國,沒有古代人們的智慧,沒有流傳至今的文化遺產,也就沒有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唐詩》讀書心得 篇4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中,我讀了一本好書。
暑假剛開頭我的媽媽就給了我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的封面是暗黃色的,上面畫著很多的古代人的畫像。這本書很厚一共有601頁,在這601頁里面都是著名的詩人寫的詩詞。
媽媽說:“這是姐姐看的詩詞,是奶奶送給姐姐的。”聽完之后更加對這本書尤為喜愛和好奇。聽說姐姐也是非常喜歡讀這本書,更是對這本書呵護有加。到底是多么好的一本書呢?能讓姐姐這么的喜歡呢?帶著好奇心我翻開了書本。
我耐心的翻閱著,看了很多詩詞,真的是越看越有興趣,慢慢的忘記了時間,也慢慢的體會到了為什么姐姐那么喜歡這本書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詩《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書中解釋:夕陽西下,詩人在耐心的等候朋友,抱琴獨自佇立。
讀了一首又一首的詩詞,還有很多讓我影響深刻的詩詞、人物。比如: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賞析中介紹:此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表達對戍邊戰士的`同情。從此詩中我看出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于偉大的戰士,都是有很高敬意!
我還讀了很多很多的詩,就不一一列舉了。讀完就要銘記于心。詩的句子?誰寫的?是什么意思?這些都是我們身為學生在讀課文時必須牢牢記住的!讀的越多,學的越多。并且要做到“學而時習之。”
在這個暑假中,我最大的驕傲就是讀了這本書;最高興的就是學了不少東西。我親愛的小伙伴們你們讀了什么有趣的書呢?
《唐詩》讀書心得 篇5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能唱”。唐詩不僅是中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正因為如此,我借國慶假期的機會,認真讀了《唐詩三百首》。該書主要介紹唐代主要詩人及其代表作:《將進酒》號李白、《春望》號杜甫、《山居秋暝》號詩佛王維等。每次讀一首詩,似乎都要進入一個由文字構筑的朦朧而美好的世界,悲喜動靜讓我想來回。我會選擇印象最深刻的詩句來說我的感受。
首先是王維的《鹿柴》。開篇的“空山上似乎沒有人,但我想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原本是為了突出山中的寂靜,但詩人反其道而行之,沒有直接寫“靜”,而是大膽地用了“環”字。以空寂幽谷的微弱聲音對比山野的靜謐,突出詩人孤獨的心境。在寫作時,我們也可以使用這種對比的寫作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描寫,從而為我們的文章增添一份情趣和內涵。
接下來是李白的.《山中問答》。雖然只有四句短句,但我從這首短小精悍的詩中讀出了屬于神仙的生活方式。有錢的李白,并不貪圖繁華都市的奢華生活,而是選擇隱居深山,積極鉆研碧山叢林深處,汲取精神食糧。古人說,肚子里有詩有書。李白作為一個著名的詩人,在不斷地學習和進步。他并沒有因為成績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要學習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學習防范驕躁的好習慣。
最后,詩佛王偉的《少年行》。“迎靈對你來說是飲料,是馬高樓的一面。”這兩句話描述的是咸陽城游騎兵在路上相遇的場景,一拍即合,被邀在路邊餐廳暢飲聊天。詩中充滿熱情和英雄氣息,讓我千年后的小讀者憤怒不已。雖然這種場景在古代并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在新世紀,我們應該敞開心扉,交更多的朋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唐代的詩歌就像一個盛開花朵的大花園。唐人在不到300年的時間里寫了五萬多首詩。雖然不能說所有的文章都是精華,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傳統國學的精髓,繼承中國經典,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
《唐詩》讀書心得 篇6
歲月悠悠,唯有書籍相伴。書豐富了世界上單純的人;書,讓世界喧囂回歸自然。在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旅途中,在深深的書包里,在學校的課桌里;在家里,書桌的一角會有一本愛情書!
看書,已經習慣了晚上。雖然沒有茶添香,但也沒有美人相伴;但是一個小床頭燈就夠了!在寂靜的夜窗前,銀輝瀑布;伴隨著一本書,你可以犧牲掉你的夢想。晚上沒人的時候就唱了幾首唐詩,一下子就上心了。燈下,開唐詩三百首。爺爺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我,說是很多年前買的。看著發黃的書頁,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頁,兩行也蒼勁飄逸;這一定是爺爺做的!一開始不知道爺爺留給我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劍鋒磨礪,梅花香自寒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頓悟了,真相是——。
看書,已經習慣了晚上。雖然沒有茶添香,但也沒有美人相伴;但是一個小床頭燈就夠了!在寂靜的夜窗前,銀輝瀑布;伴隨著一本書,你可以犧牲掉你的夢想。晚上沒人的時候就唱了幾首唐詩,一下子就上心了。燈下,開唐詩三百首。爺爺把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我,說是很多年前買的。看著發黃的書頁,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頁,兩行也蒼勁飄逸;這一定是爺爺做的!一開始不知道爺爺留給我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劍鋒磨礪,梅花香自寒自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頓悟了,真相是——。雖然我才十幾歲,但是經歷了很多事情,能更好的體會到努力的艱難和喜悅。
翻到唐詩,獨樹一幟的愛國詩人陸游說:“王師定中原日在北方,別忘了把乃翁說成家祭”,他被這種迫近的死亡和國家安定的精神所感動。抗日戰爭時期,多少士兵在血戰中犧牲,想到驅逐日寇。士兵們不怕死,以換取我們現在的國家和平與安全。難道不應該珍惜嗎?
翻下一篇,我讀了李白的《我們都被尊崇到遙遠的思想,我要去天上捕捉明月》,我也要去天上摘明月。看看今天,科技發達,人類也參與其中。但是,由于科技的發展,很多學生已經沉迷于科技電子產品,進而荒廢學業。學生應該學習,樹立崇高的目標和理想,為人類尋求幸福。而手機的這些科技產品,卻極大的消耗了這種崇高的野心,沉溺于虛無的網絡世界。更別提李白要摘下天上明月的野心了。時代在進步,社會充滿了氣象。要想站穩腳跟,除了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別無選擇。
但是堅持僵化不是好事!放下《唐詩三百首》,不自覺的看看其他書:“江山有人才,領路百年。”寫出來時代變遷一定要早來,有創新。有什么意義?還不如把書中的原理付諸實踐,讓它們“活”起來,用新的思維去面對,去研究,你可能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新奇的東西,不自覺的就不能創造歷史。面對創新思維,可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書和卷軸留下了很多附件,一頁頁發黃的'紙和古詩詞,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從愛國主義,到一群充滿豪情壯志,憧憬明天走向未來,以新思維創新事物的人,這些情懷都是可以從古代傳承到現代的。書中的金屋需要自己去找,書中的顏如玉需要自己去找。
大家都知道:“當時讀了300首詩,就不會寫詩,也不會唱歌”。這就說明了讀好唐詩的妙處。我小時候也看過一些書,現在快四十了。重讀唐詩,不禁有所感觸。
流傳千古的唐詩三百首,藝術上當然精彩,但與作者的人生經歷相比,卻讓人落淚:除了極少數人,大部分人仕途不如意,晚年辭官退休,甚至一生都有點清貧。
于是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唐朝有那么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做出了貢獻,為什么他們沒有一部優秀的傳世之作?相反,偉大的天才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沒有立功的野心,卻過著坎坷的生活,一點成就都沒有?大詩人事業失敗,政治家杰作失敗,是偶然嗎?
其實仔細想想也是正常的。政治務實,三起三落,“忍”字最受推崇。而藝術則超凡脫俗,關注超越現實的美。如果整天社交,如何獲得藝術靈感?所以即使你有才華,成為大官,忙于政務,也很少有優秀的作品出來。這就是為什么江郎盡力了。當然除了少數人,比如曹操。
于是我進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話說:360行,每行先出。但這360線對人的天賦、氣質、學識、能力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甚至有不同的要求。在教育培訓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分類施教,而不是一刀切。例如,現在要求小學生背誦唐詩和古典名著,好像他們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四書五經。但是小學生長大了,是不是都成了詩人學者隱士了?顯然,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教育,最忌一刀切,最忌蜂擁而至。以前批判傳統文化的時候,恨不得一腳把它踢翻在地,一腳踩上去,只好全盤西化。現在又要看經典,不能等學生把滿是汗的古書都吃了。其實就算多背,也不太可能超過明清儒生,因為人家什么都不管,整天背古書。但是金范和孔乙己已經成為反面教材了嗎?由此可見,不經詢問就盲目念經,并不是萬能的。
《唐詩》讀書心得 篇7
嚴羽說:“詩沒意思,沒關系。”特別欣賞這句話。
縱觀唐詩三百首,我注意到一個事實:在盛唐時期,詩人所想象的廣闊世界實在是“理不可及”。
第一,才華橫溢的詩人往往馳騁想象,依托空曠之地,以使自己的境界出乎意料。比如我讀了一首好詩,它的手法、靈感、境界都是我力所不及的,我就會由衷感嘆:單純的筆墨難畫。詩如禪,重心悟,而離言。詩詞講究“悟性好者不言多”的手法。當一首詩能達到禪意的境界,就更難了。就我而言,我更喜歡那些帶有禪意的'詩,因為它們所表達的意境可以直接指向人心。
第二,博學而有品味的詩人,永遠是能看各家的智者,永遠是能改變學問,修習禪學的開悟者。久而久之,他的詩歌自然會達到一種清晰的狀態,詩人會創造出一種吸引世人目光的景觀。
第三,一個有成就的詩人,一定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和磨礪,達到“為道而奮斗,游于藝術”境界的人。因為只要你讀了他們的詩,讀者總能嘗到一種舒服的狀態。就像絕壁上的木橋,是無心之失。
第四,實現了禪境的詩人,必須是“取諸境,入詩三味”的詩人;趁深,自由”。
《唐詩》讀書心得 篇8
如果說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幾行,卻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簡潔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唐詩三百首》是近200年來在國內外廣為流傳的唐詩選本。作為唐詩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第一,選的詩風全面
五言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古詩、律詩、絕句、樂府,都在不同的類別中選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選詩作者太多
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無名氏等許多“小家族”。
三、詩選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唱唱和諧。從暮光老人到黃毛小子,他們張口就能背出幾首這樣永恒的天鵝之歌。
第四,選詩取材廣泛,不拘泥于一種模式
有描寫自然風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還有田園的,比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不僅向民眾暴露了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詩人送別友人的表達,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兩者都描寫回國時的復雜心情,如何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街頭風俗到邊疆風光,從生活瑣事到民族仇恨和家庭悲傷,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
每首詩都來自不同詩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燈,風雪中的煤炭,時刻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像老師一樣,它總是教我們,激勵我們學習和工作。每一首詩都那么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詩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寓言,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古詩可以幫助一個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幫助流浪的靈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把唐詩的精華永遠留在中國幾代人的心中。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精神食糧,我們可以細細品味,受益匪淺.
《唐詩》讀書心得 篇9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讀書,我愛讀書不僅是為了一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秘也是由于被書中的優美語句所吸引,總而言之,我就是愛讀書。
小時候,我愛讀童話故事,不!準確的說是聽童話故事,因為我那時還小,所以大字還不實幾個,只能纏著媽媽讓她給我講,我先往著故事中的情節,正義的王子打敗了邪惡的魔鬼,救出了公主,這樣的.故事情節我是百聽不厭,我多么想擁有魔法,長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級,我開始愛上了成語故事,因為剛剛學會拼音,所以看成語故事則是大有益處,另外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能將那樣長的故事和人生哲理總結歸納我一個短短的詞語,并且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亞于幾百字的文章,真可為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后來由于偉人熱潮的橫空出世,我的讀書愛好又傾向于名人故事,亞歷山大從小鋒芒畢露的王者氣概,海倫凱勒身殘而志不殘的堅強意志,孫中山敢于創新革命的愛國精神都曾鼓勵著我,我為他們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級,由于是小學畢業班,對作文的閱讀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從作文書中找出好詞好句,加以運用便成了我的語言,更何況作文書的妙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文學資源,不管你怎樣的涉取,總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書的變換,是我一步一步從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證明,是我成長的印記
《唐詩》讀書心得 篇10
夢如翅膀,風若回音。攤開那一本《唐詩三百首》,欣賞屬于它的風光。
我喜歡讀詩。夜深人靜時,萬籟俱寂,仿佛天地間只有我與書。我的思緒在悲喜中跳躍,在唐詩宋詞之間穿行,如身臨其境般陶醉。
我喜歡元稹的詩,深情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讓多少人為之感動而沉迷;我喜歡蘇軾的詞,細膩的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盡了多少人生悲歡,豁達了多少異鄉人的情思;我喜歡李白的詩,豪邁的詩,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鼓舞了多少躊躇不決的年輕的生命……
猶記得那個盛夏的夜晚,我一個人在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那詩似乎有一種魔力指引我走向那個夜晚,繁華中帶有驚喜。
多少熱鬧的人群!煙火在空中綻開,寶馬香車,逐日而來,燈籠隨風飛舞,玉壺光轉,風簫聲動。她在哪兒?過往的女子抹著濃妝走過,在繁華的`街市里,轉身回眸,是她!在燈火闌珊中巧笑倩兮,紅唇貝齒,冷眉若霜,美得不識人間煙火!就讓時間定格在這一秒吧。
讀到此,我被詩人的心情所影響,竟不覺淚水滴落,心情被拉動著,解開了纏繞的結,仿佛心與詩詞被拉得更近了。
讀杜甫的詩,仿佛從中看到了他那坎坷卻傳奇的一生。年輕的時間意氣風發寫出了《望岳》一詩,隱藏不住他無限的豪邁;可世事弄人,他拳拳的愛國之心無從展現,無時無處不在孤獨寂寞中:"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仍在為國家國人擔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的字里行間總是充斥著憂憤,但后人卻仍被他那愛國之情和博大胸襟感動著,他的魅力經過千年熠熠生輝。他是詩中圣哲,筆底波瀾。
合上書,撫摸著那略顯陳舊的封面,微風吹,陽光暖暖地灑在它那書頁之上,透過一格一格的窗戶。
唐詩宋詞的風光令我留戀。讀到他們,我便心如止水,進入了下一個天地,待到塵埃落定,心靈之花悄然綻放于心上。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前瞻性的世界。"我愿意靜下心來,只身到詩詞的世界里遨游。
《唐詩》讀書心得 篇11
唐詩,發出它無限的光芒,見證著中國文明。每一首詩都很簡樸,只有短短幾行字,但是卻很優美,富有一種讓人用多優美的語言都表達不出來的美好情感。
唐詩,字字句句都溫暖人心,總會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讓我們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讓我們懂得珍惜。每一首詩跟詩人一樣,有自己的光彩、風格。雖然詩人不在了,但是唐詩卻永遠存在!
唐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去品讀,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一生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人們對中國文明的夢想,我們做為一個現代人,一定不能辜負古人的愿望,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單是為了祖國,還為了自己。
最后,推薦大家看《唐詩三百首》,也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探索吧!
《唐詩》讀書心得 篇12
我最初接觸的唐詩,是駱賓王的《詠鵝》,用寥寥十幾個字生動的表現了鵝的情態,讀著詩,白鵝在綠水中浮游蕩漾、快樂呼喚的情景便躍然紙上。還有一年級第一課學的《靜夜思》,簡短的語句中,飽含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還有漂泊他鄉的'孤寂和悲涼。這些唐詩給了我當時小小的心靈獨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詩歌的種子。
接著,我接觸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似乎讓那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讓我感受到唐詩猶如廣闊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誦中,我也絲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詩中,陶醉地感受著詩人的情感。
讀詩,其實就是讀情,詩的內容展現了詩人的經歷、情感和生活,而這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我喜歡精讀唐詩,細細地體會詩中的深意,了解詩人的情:
思鄉之情:
思鄉之情可以算是詩中最常見的情感了,詩人離鄉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幾十年不曾返鄉,可當夜深人靜時,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便涌上心頭……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懷》。這并不是一個典型的思鄉詩,其中還包括了許多更加復雜的情感。但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卻也是令我著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如此蕭瑟悲涼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緒。其實,當時孟浩然的心情是復雜的。他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圖,這無疑十分矛盾。第三句“鄉淚客中盡”,將自己的鄉思一泄無余,不僅他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想望著他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孤帆”。“迷津欲有問”借用了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所詮釋的便是孟浩然隱居與從政之間的沖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更加凸顯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這其實也是現在的年輕人所普遍擁有的矛盾心理,這首詩,讓千年前的詩人與讀者之間心靈共鳴,令人深有同感。
《唐詩》讀書心得 篇13
中國是詩歌的王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的膾炙人口的詩篇。許多詩流傳千古,哺育了一代代人,是我國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讀詩誦詩,既能提高文學素養,又能陶冶精神情操,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
今年,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書上記錄了無數詩人的豪情力作。有的簡潔明了,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歡快明了,讀起來趣味無窮;有的豪邁奔放,讀起來慷慨激昂;有的發人深省,讀起來意味深長……
少年英才,駱賓王,7歲就作出了一首深入人心的詩——《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在這首詩中,把鵝的樣子、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鮮艷的色彩使人賞心悅目,聽了這首詩,仿佛自己親眼見到了一群潔白的天鵝在水中嬉戲、玩耍,湖面泛起陣陣漣漪。這首可不是駱賓王胡編亂造的,是一次泛舟的過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產生了靈感。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也正因為它生動、歡樂才使得它流傳至今。
為什么一個7歲的孩子能寫出活靈活現的詩?恐怕離不開平時的認真觀察。由此我就想到了我平時上作文課,這也是我最頭疼的。一到作文課,我就開始犯愁了。寫什么呢?手里的筆不停地轉,腦袋空空如也,眼睛來回地盯著作文題目,絞盡腦汁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平淡無奇、毫無感情,讓人讀了都想睡覺。現在,我每天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留心生活的一點一滴,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提起筆就可以寫,腦子里優美的詞語,像泉涌一樣,很快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寫出來了。
當我看到碗里的那一粒粒飽滿的米飯,我便想起了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時侯,我吃飯總是吃一半掉一半。爸爸媽媽總對我說:“要珍惜每一粒飯。”不懂事的我認為米那么多,要珍惜干嘛!讀了這首詩后,我才恍然大悟,要想收獲一碗米那得付出多少辛苦的汗水啊!每一粒米都是農民勞動的成果,生長在農村的我更能體會這其中的辛酸。
好詩還遠遠不止這些,誦讀這些詩句,就像遨游在浩瀚的星空里,每一顆星星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
《唐詩》讀書心得 篇14
英國的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明。”宋代蘇軾與曾云:“腹內有詩書。”兩個在文學領域有很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增強人的智慧和情操。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唐詩發展最為繁榮,為后人留下了無數經典。
我小的時候住在爺爺家。我的祖父是一個詩歌迷,收集了大量的詩歌和書籍。所以,我很輕松的讀了《唐詩三百首》。我第一次見到的古詩詞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醉方休,知酒濃》,但看完就停不下來。從那以后,我一直沉浸在詩歌的世界里。
第一次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句子;再讀一遍詩,讀出了對詩中文字的考量;然后,在爺爺的指導下,我讀了詩中悲傷或喜悅的故事。我愛讀一首唐詩,或者讀李白的豪情,在晚風微拂的柳樹下,現實中飲酒歌唱。或者讀讀杜甫的雄壯,讓自己多為國為民操心;或者讀讀白居易的清麗,為你的內心增添一份優雅的神采;或者,讀讀孟浩然的清靜,品味李商隱的委婉.此時的他總是感慨萬千,仿佛自己也是一個什么都懂的儒生,一不小心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一直很重視思想豐富的詩歌,因為它們陪伴我走過了很多坎坷。人生難免會有挫折。當我考試不及格時,那句“總有一天我會乘著長風破浪,把我渾濁的船帆擺正,在深邃的.大海上架起一座橋。”鼓勵我突破“難走”的困境;當我向我的朋友說再見時,“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成了我心中的慰藉。詩歌融入了我的生活,它一直是我的知音,是我的精神支柱,無論挫折還是喜悅。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中國文化被取代甚至拋棄。對外國事物的狂熱追求,讓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古代文化和唐詩。他們更喜歡生活在虛擬世界,追求一些無聊的東西。有一則新聞報道:近60%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中國文化的內涵是否不如外國文化?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崇尚外來文化,是因為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我想問一下,如果每個中國人都能多讀一首唐詩,對詩歌有更多的熱愛,那么現在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今天的唐詩不再只是一首詩,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一個中國文化的縮影。認真讀唐詩,它能給你智慧;讀唐詩可以激勵你,鞭策你,讓你前進。在今天這種復雜的情況下,我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在那里安靜的里面放一首唐詩來體味這份情。
《唐詩》讀書心得 篇15
唐朝二十一位皇帝享國289年,被公認為中國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強大的經濟實力,開放的政策,開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帶來了一個詩意的王朝。唐詩和宋詞的元曲一樣,流傳至今,蘊含著無數的魅力。
我們從小念叨著“我床腳那么亮的一線光”,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翻來覆去。當時我們只憑詩的.押韻來背誦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的單詞越來越多,我開始看筆記,漸漸明白了單詞背后的情感,有淺有深,有悲有喜。高中的時候,我們系統的學習,那些意象和詩人就浮現在腦海里。我們學會了分析第一首詩中的深情。
《月下獨酌》,李白以月亮為友,唱著關于酒的歌,表達了一種從孤獨到寂寞,再從寂寞到寂寞的復雜情感。表面上他自得其樂,內心深處卻無限凄涼。全詩反映了李白的孤獨感和孤傲感,他在失意中依然樂觀奔放。你看,他還是那個“唱瘋歌辯孔子”的楚人,蘇軾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會畫詩,詩歌作品中的畫面總是栩栩如生。《山居秋暝》,描寫秋雨楚清后的傍晚山村旖旎風光,把秋雨后的秋涼,松樹里明月的光,石頭上清泉的流,竹林歸來女子的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與完美,表現出他熱愛山川,安于隱居的情懷。
“然而,盡管中國保持著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這是王波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名言,意在安慰朋友們離開時不要悲傷。友情深厚,難以抗拒。
唐詩不僅記錄了詩人的個人生活經歷,還反映了當時的許多社會現象。
高適寫《燕歌行》,揭露主傲慢,輕視敵人,不關心士卒,導致戰爭失敗。全詩氣勢磅礴,文筆雄健,氣氛悲壯。尤其是“我們前線的男人有一半被殺了,但另一半還活著,還在營地里為他們跳舞唱歌的美女”,士兵們流著血和淚,但指揮官仍然看著美女在帳中唱歌跳舞,這讓人感到憤怒和憤怒。
杜甫寫的《兵車行》,通過婆媳對老人的回答,傾吐了人民對戰爭的仇恨,透露出唐玄宗長期戰亂,給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他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透露出他念念不忘始皇帝的盛世,感嘆當下的沒落。
唐詩也把江南之美發揮到了極致。韋莊曰:“春水勝天,畫舟聽雨眠”;白居易曰:“亂斷紅杏發,鋪新綠水,蘋果長”;“花越來越吸引人,只有淺草才能沒有馬蹄鐵”;杜荀鶴曰:“水巷多橋”;“靈藕夜市賣,再續前緣春船運”。唐詩生動地描繪了江南的美麗,吸引了無數古今游客在春天南下旅游,欣賞江南的婉約之美。
唐詩蘊含著山水之美和情感之趣,古人的智慧和情懷集中在數字上。讀詩如品茶。你要仔細琢磨,才能明白它的味道。
《唐詩》讀書心得 篇16
詩之飄逸,花之幽香。——題記
擁一卷唐詩,酌一杯香茗,我仿佛漫步百花園,幽幽清風撩動著我有些浮躁的心??
進入詩的世界,各種名花與我吟歌共舞:有飄逸灑脫的李白花,有憂國憂民的杜甫花,還有感嘆時世的白居易花??是他們裝點了我心中“最美的花園”,讓人或喜或悲,或勇或堅。
伸手采一朵麝香玫瑰,閉上眼,回味著他那飄忽之美,品出了李白的幾多飄逸灑脫。李白,你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你也懂得幽幽清風,皎皎明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分明是你奇思。你曾自欺欺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但是,面對世事多艱,你同樣苦悶、彷徨:“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想,你在思考“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吧。盡管你夢翼的翅膀一次次被折斷,失意的事情像那忽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你無從面對,你依舊狂放而又自信的擺脫了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嗅那花香,我嗅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味道,是甜的`。白鶴芋的潔凈,就像杜甫純潔的心,一心只為國、為民,這使我不忍去摘采,唯恐給他潔白的葉片添上一絲瑕疵。彎下腰,我似乎聽出了杜甫內心的焦慮“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夜夜以淚洗面,那是何等的憔悴。“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你又在憂國憂民,就連花和鳥都在為你低聲啜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世間有你這樣一朵奇葩,怎能說現在這美好生活不有你的一份功勞呢?折下柳枝,吟一句“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模糊的視線凝視著葉片上的水晶,我讀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味道,是酸的。
擦干眼淚,尋找花中精典——君子蘭,這君子之風是白居易精神的幻化。你堅強勇毅,所以造就了多彩的人生。“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口舌生瘡、手指成胝是你的執著所為,這種精神化成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感嘆時世的思緒在跳躍,夢幻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可憐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筆觸寫出了“別時茫茫江浸月”的傷感之懷,情感的花絮在秋葉的涼風中瑟瑟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從溫文爾雅,感嘆時世的君子蘭身上,我品出了“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的味道,是苦的。
我怔了片刻。稍后,帶著凌亂的思緒尋尋覓覓。
溪面映出桂花笨拙的身影,靜謐而優雅,于是,我想起了閑適的王維著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一朵朵泛著紅暈的蓮花圣潔而清凈,無疑孟浩然會這樣寫道“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梅花在瑟瑟風中依然傲立,這孤傲與王安石的不屈相溶,煉就了鋼鐵般的意志“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唐詩,就像一座百花園,有蜂顧蝶舞的瞬間,才有今天流傳于世的芳香。如今的唐詩,幻化了一種精神,一種向往,給予了我智慧;他鞭策著我,激勵著我,讓我面臨困境學會了從容,遇到挫折學會了釋然??
從園中走出,夢醒了,新的一天開始了。
《唐詩》讀書心得 篇17
我從小便是愛讀書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上至古今中外的經典名篇,下至一般的報紙雜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饑似渴的閱讀。只是貪求讀書時全身心融入的愉悅,體味書中蘊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為之而深深動容!
那天,我到小姨家做客,看到茶幾上有一本書,包裝很是精致。一時有些好奇,便拿來翻閱,卻原來是一本《唐詩三百首》。最近小姨在教妹妹背唐詩,特意去買來的。配有注釋和插圖,很是精致漂亮。小姨叫來妹妹,讓她背詩給我們聽。糯糯的童音,順暢的背誦,迎來了我們陣陣掌聲,也喚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記憶。我小時候,原也是背過的,只是長久不曾刻意記起,便有很多漸漸淡忘了,這時聽來,便覺著很是親切,溫馨!于是細細看起來。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是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0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46首,七言古詩28首,七言律詩50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每首都是值得花費時間去記憶背誦的好作品!我們歷史課現在在學輝煌燦爛的文學,其中就提到了唐詩。唐朝時,詩歌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唐朝開放與繁榮的社會壞境,促進了詩歌的繁榮。至今,我們還能見到唐朝兩千多為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而《唐詩三百首》中選錄的,都是“取其精華,取其糟粕”中的精華部分,都是傳世聞名的名篇佳作!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作者,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他們雖然名聲不顯,但他們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鑒之處,值得一閱!因為這寫詩作都是經過了時間考驗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評判家!《唐詩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維的《渭川田家》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難》這一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讓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間;也有像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的送別詩,讓人感佩于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從李白的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凄涼,然后是釋然的灑脫;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深深動容,我仿佛看到一個背影,在逆著光的地方嘆息,便也體味到了遠離故鄉的寒冷;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中寫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讓我渾身一松,仿佛一個人仰望天空,連呼吸都是芬芳的!
我一直對文人有一種深深的敬佩,這種敬佩區別于一般對于偶像的崇拜,是骨子里的,刻印在靈魂深處的崇敬!我一直以為,文人都有著偉岸的靈魂,才能寫出這樣驚心動魄的詩句。文人是不屈的,有著崢崢的傲骨和永遠挺直的脊梁!我們讀詩背詩,不僅是學習詩人絕佳的文采才華,更是要學會那所謂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不屈與奮斗!
聽著妹妹流利的背誦,我突然覺得感動,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啊!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唐詩三百首》這一部歷史長河長久沉淀下來的璀璨,必將在我輩手中得以傳承和發揚!這一部輝煌了幾千年的巨著,必將在未來繼續輝煌下去!
《唐詩》讀書心得 篇18
這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里的詩句。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透過這兩句詩,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盛唐氣象。所謂“盛唐氣象”,著眼于盛唐詩歌給人的總體印象,詩歌的時代風格、時代精神:博大、雄渾、深遠、超逸;充沛的活力、創造的愉悅、嶄新的體驗;以及通過意象的運用、意境的呈現,性情和聲色的結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這一切合起來就成為盛唐詩歌與其它時期的詩歌相區別的特色。盛唐詩人王灣這首《次北固山下》,當時的宰相張說稱贊不已,將頸聯抄在官署的墻上,作為詩歌的楷模。(見殷《河岳英靈集》)這詩的中間兩聯正好可以用來形容那個時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那三個形容詞:平、闊、正,還有那高懸的風帆,從殘夜中生成的海日,進入到舊年里的江春,都讓人感受到盛唐時代的氣息以及盛唐詩歌的風貌。
盛唐氣象的形成有詩歌藝術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與聲色的統一,意象的運用與意境的呈現等等,這在著作《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一書以及其它一些論文中已從多方面做過論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復了。下面僅從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討。從歷史、文化的發展這個角度看來,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晉室東渡之后,中國經歷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戰亂。在這期間,南北雙方的文化呈現相當明顯的差異。南方喜莊老、尚清談,注重抽象名理的論辯;北方流行漢儒的經學,注重人的行為準則。南方文風華靡,北方文風質樸。南方的書法多見于帖,南帖飄逸;北方的書法多見于碑,北碑凝重。《隋書·文學傳序》說:“江左宮商發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氣質則理勝其詞,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于時用,文華者宜于詠歌,此其南北詞人之大較也。”很顯然,單一的南方文化或單一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為大觀。隋朝統一全國,以及大運河的通航,已經開啟了南北文化互補的過程。唐朝繼隋之后,經過太宗貞觀之治,文化交融的過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妝點了北朝的“質”,北朝的“質”充實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兩長,則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矣。”(《隋書·文學傳序》)一種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長的、與唐帝國的政治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新文化達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富有深厚內涵的新文化的升華。如果說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那么盛唐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
早在唐太宗時就設立了十部樂,其中四部來自唐朝境內少數民族,四部來自國外。盛唐時期外來的舞蹈也很流行,如著名的胡旋舞。敦煌石窟中盛唐的壁畫和雕塑,以雄渾的氣魄、卓絕的造型、豐富的色彩,遠遠高出于其它的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打開了盛唐人的眼界,開闊了他們的胸襟,這對氣象的形成無疑起了積極作用。
歸根結底,盛唐氣象的出現是由大一統的局面下經濟繁榮、政治開明、社會安定所決定的。一本《唐詩三百首》,有一半多的詩歌描寫的都是盛唐的氣象。
《唐詩》讀書心得 篇19
你夢見過夔州刀劈似的江門,鎖住那奔騰的玉龍,它的鱗甲上折射出翡翠似的光芒;你夢見過海外八萬里的礁石上的那個鮫人,在古舊的宮燈似的月亮下,泣出覆滿海面的珍珠;
你還夢見過黃云飛、白日暗的玉關前遍地的黃蘆,永遠在風中瑟瑟發抖,永遠襯托著羌笛的悲哀。于是你打算去游歷,用腳步丈量河山。
然而,未等你穿上草鞋,拾起邛竹杖,你的滿是渴望的目光卻與一首首唐詩相遇了。于是你再不愿離開,因為這里,就有整個世界。
你說你想得出“吳宮花草埋幽徑”,卻想不出“二水中分白鷺洲”;你說你想得出“紫泉宮殿鎖煙霞”,卻想不出“淮南木落楚山多”;你說你想看云,就有“黃云隴底白云飛”;你說你想觀水,就有“月涌大江流”。
你曾經是那么神往于那畫在素絹似的宣紙上的一幅幅山水畫。那些大塊的留白,再你的心底,是一個個可供遐想的世界。現在,你說,你真正地看到了心里藏著的世界,那個水墨的世界。那是因為,你想要晚霞,想要藍寶石一樣靜靜的湖水,想要嵌在藍色天鵝絨的畫框里孤傲的雪峰,想要射出利劍一樣光彩的太陽,這些,唐詩,都滿足了你,它只從自己遮天蔽日的樹冠上摘下一片樹葉,就輕易地賦予了你一個萬花齊放的世界。
你傾慕著它,愛戀著它。漫步在它枝繁葉茂的樹下,可以不計冬夏。
你曾談起,李白是一陣風,從北冥的深淵吹送到羲和的日車。他的詩,夢幻的像一束光,搏之不得,若隱若現。那一束神光,離離合合,仿佛聚滿了香草幽蘭,轟轟烈烈地入人心。它構建起山,高標直入六龍回日之九天;它釋放了水,直下萬里鑄就湘妃之淚。你問,那一襲白衣把酒月下,不正是一座巍峨的玉山嗎?你答,那是一花中的世界。
宛如春風,吹動幾頁書卷,你隨手定格了一頁。三首邊關戰歌赫然入目。你說你仰慕岑參。一只眼守望胡天,一只眼看穿黃沙。他在你的`心底,不啻是一只鷹,奮翎翅戰于日月之。心中大漠邊疆,筆下刀兵風塵。你于是見慣了瀚海冰結,見慣了五花馬身上的片片冰雪,見慣了漢家軍威如何貫穿紅日,見慣了飛沙亂石如何阻隔明晦。不再是“七月流火“的閑適,不再是“上下頡頏”的眷戀,盛唐的氣魄里,岑參用血性喝出古未有之的新曲。看哪,一座座關山隆起,帶著胡風望漢家。
你合上書,又頌起幾首清麗異常的小詩。“桂魄初生秋露微”,“云想衣裳花想容”,“勸君莫惜金縷衣”……你遐想著,一池荷花送來香氣,山林里“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你站在藤蘿之間,望著西山白雪,你醉了。醉了,在有識與無識之間,你仿佛看遍了盈虛變換,光陰流轉,仿佛嗅到一股禪意。這就是唐詩啊,若要形容,你在心里說,若要形容,該只能用“美”……
在我們的會話即將結束的時候,你指著天空說,那兒有顆六芒星。主用它護持永恒的契約,永世不變。你說,唐詩的光芒,不啻無數六芒星之光,它的幽雅深邃和你訂下契約,你將游走在它創出的曼陀羅里,直到彼岸。你靜默了,閉口不語。
我拾起你的草鞋和邛竹杖。我對你,我的心,說:游歷吧。在無邊妙境里,游歷吧。
《唐詩》讀書心得 篇20
闔上書卷的那一刻,我的內心翻涌起一種難以言述的情緒。素白的書封上面印著一片淡綠色的銀杏葉,除此之外別無繁縟,清新的畫面是對全書大旨最好的詮釋:無需過多修飾,僅留一份明凈不俗。
我總是認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瀟灑獨立,當然不是放蕩不羈,但要想與眾不同,除了濃妝艷抹,還有清淡可追。而《唐詩三百首》正是教會了我這種清淡的做人處事哲學,以及立德修身的終身目標。
《唐詩三百首》選詩范圍尤為廣泛,擇錄77家詩派,全文共311首唐詩。我細細數來,其中唯杜工部之詩收錄數量最廣,王摩詰之詩數次之。我思尋良久,試圖發現作者用意,無奈才疏學淺,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將留待日后領悟。
一則,杜甫作為著名愛國詩人,一生憂國憂民卻從未得到來自統治者的半點憐憫,他在病痛之中不斷掙扎,在權貴腳下小心做人,這一切卻無半點作用,反而使他將國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號,無奈自身難保,有其心卻無其力,風燭殘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盡管命運如此摧殘,在《唐詩三百首》中卻多有其憂國之作,如《麗人行》,詩作深刻地披露統治階層糜爛的生活,暴露出的無疑是所處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然而作者為何選錄這首極言統治弊端,動搖民心之作?我猜想詩作內容倒是作者所考慮的次要條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氣節。
這一點也可以從《望岳》詩中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窺見,句中杜甫心中涌動的豪情與壯志抒發的淋漓盡致,令讀過之人產生一種無以言述的沸騰熱血,仿佛也跟隨詩人來到了絕頂之峰,享受著俯瞰天下的暢快淋漓,我們從這兩首詩中都能體味到杜甫心中所懷有的遠大志向與抱負。這其實正是《唐詩三百首》希望帶給我們的比詩作更重要的東西:立德修身。
何謂修身?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為萬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養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維。
談王維,我們更應該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詞正是使得《唐詩三百首》在如今這個社會仍然具有如此大的價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們就從青年時的王維來開始談。
青年時期的王維是狀元出身,文氣才華自不必說,在官場上同樣也是得心應手,順風順水,他早期的作品表現出清新明快、豪邁健康的調子,作品也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詩作雖然也十分可觀,卻始終不夠辨識度。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后來的安史之亂,可能王維會過上像封建時代大多數官宦一樣的的無憂生活,或者是成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但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是不是又將因此而折損一位偉大的山水田園派大詩人?
所以歷史總是這樣公正,你王維注定名載青史,容不得你就這樣平凡地度過一生!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朝奸臣專政,朝政日非。王維也有“此身雖在堪驚“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場,又過不慣清貧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隱,半官半隱,心在山林,身在魏闕。直至把全部感情傾鑄成他晚期的詩風。如同他所說的:“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通理,漁歌入浦深。”
(酬張少府)詩人“萬事不關心“一語,可以說是表面話,骨子里還是很關心世事的,不過“自顧無長策“罷了。這不是王維后半世的思想感情與行為的表白嗎?像這樣的篇章,在王維晚年的山水詩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詩作多清淡而無煙火氣,他以自己的明凈之心寫就了許許多多的佳作,給我們留下對人生更加真摯的感悟,以及對于修身立徳的目標與要求。
《唐詩三百首》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望見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他以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心中的憂憤,他為尋求明君“愴然而涕下”。
這些詩篇都收錄在《唐詩三百首》中,詩人們以筆為媒,記下自己心中的種種情懷。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促進了唐詩的興盛與繁榮!《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詩歌作品大多清麗婉轉,詩人們賦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華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這反應出的不僅是一個時代的特點,更是詩人們不加修飾的真性情,以及樸素自然的真情懷。
在如今,立徳修身這些詞匯似乎顯得有些蒼白。人們忙于生計,奔走于工作與家庭之間,每天忙碌不停。這可能會換來生活物質上的富足,但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因為他們的腦海中是空洞的,這注定使得他們不會擁有自我的意志,從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現在談憂國憂民顯然有些不切實際,立德修身便尤為可貴。保存一顆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與人格,這是我們所擁有的為數不多的充實自己思想的機會。從《唐詩三百首》中,我終于尋找到了這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今天讀詩的意義正在于此。
《唐詩》讀書心得 篇21
從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歡讀書,我愛讀書不僅是為了一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奧秘也是由于被書中的優美語句所吸引,總而言之,我就是愛讀書。
小時候,我愛讀童話故事,不!準確的說是聽童話故事,因為我那時還小,所以大字還不實幾個,只能纏著媽媽讓她給我講,我先往著故事中的情節,正義的王子打敗了邪惡的魔鬼,救出了公主,這樣的故事情節我是百聽不厭,我多么想擁有魔法,長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級,我開始愛上了成語故事,因為剛剛學會拼音,所以看成語故事則是大有益處,另外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能將那樣長的故事和人生哲理總結歸納我一個短短的詞語,并且所表達的意思一點也不亞于幾百字的文章,真可為是“簡約而不簡單”啊。后來由于偉人熱潮的橫空出世,我的讀書愛好又傾向于名人故事,亞歷山大從小鋒芒畢露的王者氣概,海倫凱勒身殘而志不殘的堅強意志,孫中山敢于創新革命的愛國精神都曾鼓勵著我,我為他們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級,由于是小學畢業班,對作文的閱讀當然是少不了的,我從作文書中找出好詞好句,加以運用便成了我的.語言,更何況作文書的妙句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文學資源,不管你怎樣的涉取,總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書的變換,是我一步一步從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證明,是我成長的印記
【《唐詩》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唐詩》讀書心得07-23
讀《唐詩》有感06-26
讀《唐詩》有感09-10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09-24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06-10
唐詩讀后感10-02
唐詩讀后感06-09
關于《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07-14
唐詩三百首讀書心得最新09-18
最新的唐詩三百首的讀書心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