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之李白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1
《清平調·其二》
作者: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解】:
此篇無注釋。
【韻譯】:
貴妃真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
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
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像?
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評析】:
這首詩,寫貴妃的`受寵幸。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
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
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2
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軍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越女詞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
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發清狂。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3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解
⑴花間一壺酒:“間”一作“下”, 一作“前”。
⑵獨酌(zhuó):酌,飲酒。指獨自飲酒。
⑶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淵明《雜詩》:“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對:朝著。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⑷不解飲:不懂得喝酒。
⑸徒:徒然,白白地。
⑹暫:暫時。 伴:伴隨。將:和。
⑺行樂須及春:意謂趁著春天好時光及時行樂。 及春:趁著陽光明媚之時。
⑻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進。徘徊:來回走動。
⑼無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誼。指忘卻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漢:“邈云漢”一作“碧巖畔”。相期:相約會。邈(miǎo):遙遠。云漢:銀河。
⑾三月咸陽城:“城”一作“時”。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一作“好鳥吟清風,落花散如錦”,又一作“園鳥語成歌,庭花笑如錦”。
⑿窮愁千萬端:“千萬”一作“有千”。
⒀美酒三百杯:“三百”一作“唯數”。
⒁辭粟臥首陽:“臥首陽”一作“餓伯夷”。
【韻譯】: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里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愿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唐詩三百首之李白4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前兩句寫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主人公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有幽邃深遠之美。
李白的這首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獨之苦,由簾外到簾內,拉下簾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則又沒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顯得愁怨之深。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處一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際上則是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一詞,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本來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拉下簾幕。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凄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此時主人公的憂思不斷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那種紛至沓來,這樣的情思,作者用“卻下”二字表達出來。“卻”字直貫下句,“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反復,詩句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的手法,這是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的筆調,實際上極見功力。以月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來表達含義,引讀者步入詩情的最幽微之處,所以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所以,這首詩體現出了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真意。以敘人事的筆調來抒情,這很常見,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筆調來寫人,這很少見,也很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寫詩的人也常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非常近似,應合為一種說法。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一來,作品才沒有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唐詩之李白】相關文章:
李白的唐詩04-28
唐詩 李白10-29
唐詩經典詩文之《李白·靜夜思》賞析10-14
兒童唐詩三百首之李白07-27
李白唐詩資料11-22
關于唐詩李白的11-12
李白唐詩詞11-26
李白唐詩大全11-28
李白唐詩賞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