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解讀與賞析
引導語:《滕王閣序》中不僅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且還是流傳千古的美文,我們來欣賞與學習一下其中的優美意境。
《滕王閣序》解讀與賞析
滕王閣序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豫章故郡 一作:南昌故郡)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層巒 一作:層臺;即岡 一作:列岡;天人 一作:仙人)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遙襟甫暢 一作:遙吟俯暢)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見機 一作:安貧)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于百齡,奉晨昏于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課文解讀
豫章①故郡,洪都②新府。(漢代的豫章舊郡,現在稱洪都府。①豫章:漢朝設置的郡,治所在南昌,所以說“故郡”。②洪都:唐將豫章郡改為洪州,設都督府,所以說“新府”。)[本文又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所以開篇從洪府著筆,由古及今,寫稱名的沿革,說明歷史的久遠。]星分翼軫①,地接衡廬②。(它處在翼、軫二星的分管區域,與衡山郡和廬江郡接壤。①星分翼軫:翼、軫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習慣以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來區分地面的區域,某個星宿對著地面的某個區域,稱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據《晉書·天文志》,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牛斗二星的分野,與翼軫二星相鄰。軫,zhěn。②衡廬:指衡山郡和廬江郡。《晉書•地理志》:“漢改九江曰淮南,六年,分淮南置豫章郡。……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立廬江、衡山二郡。”由此,九江改淮南,一分為三,即豫章、廬江、衡山,故豫章“地接衡廬”。)[因為古人把地域與天上的星座相對應,所以第三句從天上寫起:“星分翼軫”;下面又緊應地理形勢:“地接衡廬”,這樣便由天及地,寫出洪州界域廣大,轄境遼闊。]襟①三江②而帶五湖③,控蠻荊④而引甌越⑤。(連帶著眾多江流,環繞著無數湖泊,控制著楚地,連接了甌越。①襟:名詞活用動詞,意動用法,以……為襟。下文“帶”,用法相同,以……為帶。“襟”“帶”在句中是“連接、環繞”的意思。②三江:有人解釋為松江、婁江、東江,有人解釋為荊江、松江、浙江。
③五湖:有人解釋為菱湖、游湖、莫湖、貢湖、胥湖,有人解釋為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當代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在其《酈學札記》中以為,三江五湖在古代實為泛指河流眾多的意思,并無確解。本書采用陳先生的說法。④蠻荊: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⑤甌越:古越地,古東越王建都于東甌,即今浙江永嘉地區。甌,ôu。)[這是描寫洪州具體的地理位置,襟、帶、控、引四個動詞連用,生動地寫出洪州有一種坐鎮中央,威震四方的氣勢。]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①;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②。(這里物有光華,天有珍寶,寶劍的精光直射牛、斗二星之間;人有俊杰,地有靈秀,徐孺子使太守陳蕃放下他特設的床榻。①龍光射牛斗之墟:龍光,寶劍的光芒。牛、斗,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墟,域,所在之地。據《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據說是寶劍之精氣,上徹于天。張華命人尋找,果然在豐城牢獄的地下,掘出龍泉、太阿二劍。后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古屬豫章郡。②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徐孺子的省寫,名穉,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當時隱士。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榻,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據《后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穉來訪時,才設一睡榻,徐穉去后又懸置起來。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說法。下,動詞,使動用法。)[兩個四六句相對,贊美此地的物與人。
前兩句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榮昌庶;后兩句形象地說明了南昌一帶人才濟濟。以上緊扣洪府從側面介紹滕王閣,分別從歷史、天文、地理、人物諸方面描述了滕王閣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辭之間透出的歷史感、空間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載之下尚猶怦然心動。]雄州①霧列,俊采②星馳。臺隍③枕④夷⑤夏⑥之交,賓主⑦盡⑧東南之美⑨。(雄偉的州城像霧一樣涌起,倚據在荊楚和揚州交接的地方;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樣飛馳赴宴,囊括了東南地區的俊美之士。本書認為,這四個句子,課本和歷來選本標點有誤,“星馳”后面的句號當改逗號。作者用的是合敘的手法,正常的寫法當是“雄州霧列,臺隍枕夷夏之交,俊采星馳,賓主盡東南之美”。①雄州:指洪州。②采:采,通“寀”,官吏。俊采,在這里即指下文的“賓主”。③臺隍:城臺和城池。隍,huánɡ,有水叫池,無水叫隍。臺隍,在這里復指雄州。④枕:倚、據。⑤夷:古代稱少數民族為夷,這里指上文所說的蠻荊、甌越之地。⑥夏:指古揚州地區,包括現在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周、漢代之時皆屬揚州;一說這里指中原地區,古代漢族自稱夏。⑦主:指洪州都督閻公。⑧盡:全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⑨美:杰出人才,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這四個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雄州”、“臺隍”句,通過續寫洪府位置,以煞住上文對古人的追索,“俊采”、“賓主”句,通過夸贊人才之多,以引起下文對時人的鋪敘,很自然地回到了宴會的主題。]都督①閻公②之雅望,棨戟③遙臨;宇文新州④之懿范⑤,襜帷⑥暫駐。(閻都督聲望崇高,打著儀仗遠道而來;宇文新州刺史德行美好,駕著車馬也在此暫時扎駐。①都督:掌管督察諸州軍事的官員,唐代分上、中、下三等。
②閻公:名不詳,字伯嶼。③棨戟:外有赤黑色繒作套的木戟。這里代指古代大官出行時用的儀仗。棨,qǐ。④宇文新州:復姓宇文,名字未詳。新州,州名,今廣東新興。古人往往以居官所在地代稱人,如劉備曾為豫州刺史,故稱劉豫州。⑤懿范:美好的風范。懿,yí,美好。⑥襜帷:車上的帷幕,在車前叫襜,在車旁叫帷,這里代指宇文新州的車馬。襜,chān。)[贊主人雅望,頌宇文懿范,突出與會者中的兩個著名人物,這是點的介紹。]十旬休假①,勝友②如云③;千里逢迎,高朋滿座。(正逢十日一休的閑暇,才華出眾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來的客人,尊貴的朋友坐滿宴席。①十旬休假:唐制,十日為一旬,遇旬日則官員休沐,稱為“旬休”。假,通“暇”,空閑。②勝友:才華出眾的友人。③如云:形容眾多。)[贊勝友高朋,極寫人才高貴眾多,此為面的概述。]騰蛟起鳳①,孟學士②之詞宗③;紫電清霜④,王將軍⑤之武庫⑥。(辭采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舞,那是文壇宗主孟學士的詩文;寶劍如紫電、清霜一般鋒利無比,它出自王將軍的武庫。①騰蛟起鳳:形容文章辭采精美,猶如蛟龍騰空,鳳凰飛起。《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揚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②孟學士:名字未詳。學士,掌管文學撰述的官,唐朝弘文館、崇文館皆有學士。③詞宗:文詞的宗主,眾望所歸的文學大師。④紫電清霜:紫電、清霜,均為傳說中的寶劍,用以形容兵器鋒利,此處代指王將軍的勇武和韜略。《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⑤王將軍:名字未詳。⑥武庫,藏兵器的倉庫。)[這里一對四六句子,描摹在前,引介在后,贊文武齊集。此處又轉為點的介紹,但前面寫都督、刺史,側重其地位、名望的顯赫,這里寫詞宗、將軍,側重其事業的成就。]家君①作宰,路出名區;童子③何知,躬④逢勝餞⑤。(家父做縣令,我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我,一個小孩子知道什么,卻有幸遇到了這樣盛大的宴會。①家君:稱自己的父親。家,謙詞。②宰:縣令,王勃父親當時任交趾縣的縣令。③童子:與會之人中以王勃年紀最小,因謙稱童子。④躬:親身。⑤勝餞:盛大的餞別宴會。篇末的“偉餞”意思同。)[最后謙虛地介紹自己。至此,宴會人物介紹結束,第一段亦結束。]
第一段扣住題目“洪州”二字,先寫洪州的歷史,起筆用四字短句切題,旋即寫洪州稱名的沿革,轄區的遼闊,位置的重要,又引述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洪州“地靈人杰”的氣勢。然后用“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過渡,由歷史寫到現實,由洪府而轉入宴會,然后從點到面,再從面回到點,有條不紊介紹宴會主人賓客,贊美洪州人才濟濟,最后引出自己,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時維①九月②,序③屬三秋④。(時間是九月九日,時序是三秋。①維:動詞,表示判斷,相當“乃”、“是”、“為”。 《詩•小雅•谷風》:“眾維魚矣。”教材釋“維,句中語氣詞”,不確。②九月:當是“九日”之誤,指九月初九的重陽節。③序:時序,指春夏秋冬。④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點明宴會時令,緊扣題目中的“秋日”,領起下文對秋景的描繪。]潦水①盡而寒潭②清,煙光凝而暮山③紫。(潦水位于贛江的盡頭,深秋的江水寒冷而清澈;煙光霧氣凝結,傍晚的西山呈現出紫色。①潦水:一說指蓄積的雨水。《楚辭·九辯》“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潦,lǎo。另解,潦水,指南昌縣境內贛水的一條支流。《水經注•贛水注》:贛水總納十川,中有一潦水,“濁水又東至南昌縣,東流入于贛水……又有繚水入焉……其水東北徑昌邑城而東出豫章大江”。本書采用第二種解釋。②寒潭:指贛水,《水經注•贛水注》:“大江南,贛水總納洪流,東西四十里,清潭遠漲,綠波凝凈,而會注于江川。”③暮山:傍晚的山。這里指西山,距南昌四十余里。下句“崇阿”也指西山。)[前句寫水,后句寫山。江水碧透清明,暮山朦朧凝重;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水色、山色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把讀者帶入如詩如畫的審美境界,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儼①驂騑②于上路③,訪風景于崇阿④;臨帝子⑤之長洲⑥,得⑦天人之舊館⑧。
(讓四匹馬排列得整整齊齊,拉著車行駛在高高的山路上,我穿行在崇山峻嶺中飽覽秀麗的風光,最后來到滕王當年營建的長洲上,看見他修建的樓閣。①儼:yán,通“嚴”,整齊的樣子。②驂騑:cānfēi,駕車兩旁的馬。古人四馬拉一車,中間兩匹馬叫服馬,外面兩匹馬,左為驂,右為騑。③上路:高高的山路。④崇阿:高大山陵。⑤帝子,即下文的“天人”,指唐高祖的兒子滕王李元嬰。⑥長洲:指滕王閣前的沙洲。⑦得:“得見”的省寫。⑧舊館:指李元嬰修建的滕王閣。)[以上八個句子,字面上描寫秋日勝景,實際上暗示了自己的行蹤。“潦水盡而寒潭清”,言自贛水船行而來,“儼驂騑于上路”,言水路改陸路,“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 ,言到達滕王閣。作者用筆一石雙鳥,巧妙無痕。文章從開篇至此處都是從側面對滕王閣加以烘托渲染,下面轉入對滕王閣的正面描寫。]層巒①聳翠,上出重霄;飛閣②流③丹④,下臨⑤無地⑥。(重重疊疊的臺閣,聳起一片翠綠碧瓦;凌空架起的閣道,朱紅的油彩鮮艷欲滴;向上看,滕王閣直插云霄,看不見屋頂,向下看,滕王閣懸浮半空,深不可測。①層巒:有的版本是“層臺”,本書也作“層臺”。此四句出自梁朝王巾的《頭陀寺碑文》:“層軒延袤,上出云霓;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層軒即層臺。②飛閣:架空建筑的閣道,又稱復道。③流:形容彩畫流光溢彩,鮮艷欲滴。④丹:丹漆,這里泛指彩繪。⑤臨:從高處往下探望。⑥無地:從很高處向下看,深不見底,地好像沒有了似的。按:這四個句子也用了合敘的方法,正常句序當是“層臺聳翠,飛閣流丹,上出重霄,下臨無地”。)[“層臺聳翠,飛閣流丹”描寫滕王閣秀美的建筑,“上出重霄,下臨無地”描寫滕王閣雄偉的氣勢。向上看,層臺碧瓦攢刺云霄;向下看,飛流閣道懸掛半天。
借視角的俯仰變化,使上下相映成趣,突出了危樓高聳、懸浮半空的壯觀。]鶴汀①鳧②渚③,窮島嶼之縈回;④桂殿蘭宮,即⑤岡巒之體勢。(仙鶴野鴨棲止的水邊平地和水中小洲,極盡島嶼曲折回環的景致;桂樹與蘭木建成的宮殿,隨順著岡巒高低起伏的態勢。①汀:tīnɡ,水邊平地。②鳧:fú,野鴨。③渚:zhǔ,水中小洲。④桂殿蘭宮:以桂為殿,以蘭為宮,宮殿都用桂木和蘭木建成,形容宮殿的華麗、講究。桂、蘭,兩種名貴的樹。⑤即:隨順。)[這是寫滕王閣周圍的景觀。兩個四六句,“四字”托出敘述主體,“六字”作描繪、渲染,意在指出滕王閣位居山水形勝之地。]
披①繡②闥③,俯雕甍④,山原曠⑤其盈視⑥,川澤紆⑦其駭矚⑦。(打開精美的閣門,俯瞰雕飾的屋脊,高山原野遼闊無邊,充滿視野,河流湖泊迂回曲折,使人驚嘆。①披:開。②繡:跟下句“雕”意思相同,都是指雕刻得精美細致。③闥:tà,小門。④甍:ménɡ,屋脊。《釋名》:“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復蒙瓦也。”⑤曠:遼闊。⑥盈視:極目遙望,滿眼都是。⑦紆:yū,紆回曲折。⑦駭矚:對所見的景物感到驚異,即觸目驚心的意思。矚,注視。)[“披繡闥,俯雕甍”,這里改用兩個三字句,句式的變化暗示作者改變了視角。前面從外觀看滕王閣,從這里開始則是寫登上滕王閣,從閣里向外觀望,無邊秋色撲面而來,萬千錦繡盡入眼底,驚喜之情溢于言表。]閭閻①撲②地,鐘鳴鼎食之家③;舸④艦⑤彌津⑥,青雀黃龍⑦之舳⑧。(房屋排滿地面,都是鳴鐘列鼎而食的人家;船只布滿渡口,都裝飾著青雀黃龍的頭形。
①閭閻:lǘyán,二字同義,均指里巷的門,又指里巷,這里代指房屋。②撲:滿。與下句“彌”同義。③鐘鳴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貴族大戶之家鳴鐘列鼎而食。鼎,盛食物的器具。④舸:ɡě,大船。《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⑤艦:版屋船,船的四圍加木版,防御矢石。⑥津:渡口,這里指河。⑦青雀黃龍:船的裝飾形狀。⑧舳:zhú,船尾把舵處,這里代指船只。)[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氣象,與下文“明時”遙相呼應。]云銷①雨霽②,彩③徹④區⑤明。(彩虹隱沒,秋雨散停,陽光普照,天空明朗。①銷:通“消”。②霽:jì,雨過天晴。③彩:指日光。④徹:通“貫”。⑤區:天空。)落霞①與孤鶩②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群聚的霞蛾與孤獨的野鴨在天邊一齊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渾然一色。①落霞:成群聚集的霞蛾。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辨霞鶩》:“落霞非云霞之霞,蓋南昌秋間有一種飛蛾,若今所在麥蛾是也。當七八月間,皆紛紛墮于江中,不究自所來,江魚每食之,土人謂之霞,故勃取以配鶩耳。”②騖:wù,野鴨。按:王應麟《困學記聞》卷十七:“庾信《馬射賦》云》:‘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語。”芝蓋,車上遮陽的似傘一樣的東西。)[由人文景觀轉寫自然景觀,繪出雨后天晴的景色,將景物描寫推向高潮。這兩句雖然出自庾信,有化用的痕跡,但能翻出新意,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故素來被稱為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這是大景靜景:霞蛾在下隨風飄飛,孤鶩在上展翅翱翔,上下相映增輝,這是小景動景。
這兩幅景大小相襯,上下相映,動靜結合,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渾然天成的絕妙秋景圖,顯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力。]漁舟唱晚,響①窮②彭蠡③之濱;雁陣驚寒,聲斷④衡陽⑤之浦⑥。(漁船唱著歌傍晚回來,歌聲響遍鄱陽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氣驚擾,叫聲消失在衡山南麓的水邊。①響:指歌聲。②窮:盡,直達。③彭蠡:古大澤名,即今鄱陽湖。蠡,lǐ。④斷:止。⑤衡陽:衡山之南。山南為陽,山北為陰。衡山有回雁峰,相傳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返。⑥浦:水濱。)[這兩句由描寫視覺形象轉為描寫聽覺形象,前句寫人文景觀,后句寫自然景觀,社會與自然各具情趣,融為一體。歌聲、雁聲是實景,“響窮彭蠡之濱”“聲斷衡陽之浦”則是想象,作者采用這種虛實相襯的手法來模山范水,讓讀者耳聽八方,視通萬里,浮想聯翩。]
第二、三段扣住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先敘來閣行蹤和沿途所見秋日景觀,接著描寫滕王閣高危壯觀和周圍山水形勝,最后登上滕王閣,描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這里既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而且各種景觀依次展現,變化萬千。有色彩濃淡的變化,如“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有視覺的變化,“上出重霄”是仰視,“下臨無地”是俯視;有遠近的變化,“鶴汀鳧渚”四句寫滕王閣周圍景物,是近景,“山原曠其盈視”二句寫山巒、平原的廣闊和川流、湖澤的迂回,是中景,“云銷雨霽”四句,則是水天浩淼的遠景;有動靜大小的變化,“秋水”“長空”是靜景大景,“落霞”“孤騖”是動景小景。除了視覺的形象,還有聽覺的形象,除了實景,還有虛景。上下、遠近、濃淡、虛實、動靜、大小、聽覺視覺,各種景觀錯綜交織,色彩斑斕,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遙襟①甫②暢,逸興遄③飛。(闊大的胸懷頓時舒暢,飄逸的興致油然而生。①襟:胸懷。②甫:方才、頓時。③遄:chuán,迅速。)[寫赴宴之人興致高昂,情緒激動。]爽①籟②發而清風生,纖③歌凝而白云遏④。(排簫發出清脆的聲音,引來陣陣清風;纖細的歌聲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飄動。①爽:形容籟的發音清脆。②籟:排簫,一種由多根竹管編排而成的管樂器。③纖:細。④白云遏:形容音響優美,能駐行云。《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遏,阻止。)[寫宴會上管弦之盛、歌聲之美,烘托出宴會的歡娛場景。]睢園①綠竹,氣凌②彭澤③之樽④;鄴水朱華⑤,光照⑥臨川⑦之筆。(今日的宴會很像是當年睢園竹林的聚會,在座的詩人文士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又有鄴水的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堪比南朝詩人謝靈運。①睢園:西漢梁孝王的東苑,也叫菟園,后人稱為梁園。故城在現在河南省商丘縣南。梁孝王曾經聚集一些文士在菟園飲酒賦詩。
《水經注》:“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睢,suī。②凌:超過。③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此代指陶淵明,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④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⑤鄴水朱華:鄴水,河名,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陳王曹植曾在鄴下作過《公宴詩》,詩中有“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的句子。朱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⑥光照:意思是發出燦爛的光輝。⑦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將滕王閣宴會比作梁王菟園、陳王鄴下的盛會,暗示宴會的豪華,將設宴的主人比作梁王、陳王,將赴會的賓客比作陶淵明、謝靈運,暗示人物的高貴、文雅。
作者極力描繪宴會的豪華快樂,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賢主嘉賓”的融融之樂推向極致,以反襯下文的“興盡悲來”。]四美具,二難①并。(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樣美事都齊備,賢主、嘉賓這兩樣難得的條件也一應俱備。①四美、二難:歷來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語出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詩集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二難,指賢主、嘉賓二者難得。第二種解釋,四美,指音樂、飲食、文章、言語。《文選》劉琨《答盧諶》:“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李善注:“四美,音、味、文、言也。”二難,指明哲,坦誠。語出《世說新語•規箴》:“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參看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本書采用第一種說法。)[這是本段的關鍵句子,在內容上,有歸結上文的作用;在結構上,有過渡轉折的作用。文章改用三字句,節奏的變化,暗示表現手法和情緒的變化,從此文章由描寫轉入抒情,心緒亦由喜悅漸生悲慨。]窮睇眄①于中天②,極娛游于暇日。(向空中放眼遠望,在閑暇的日子里盡情歡娛。①睇眄:dìmiǎn,看。②中天:長天、遙天。)[這兩句將視野由宴飲娛游擴展到閣外“中天”,以引起下面對宇宙、人生的感嘆。]天高地迥①,覺宇宙②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③之有數④。(天高地遠,感到宇宙的無邊無際;興致到了盡頭,悲傷隨即而來,認識到事物的興衰成敗有個定數。①迥:遠。②宇宙:《莊子·齊物論》:“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③盈虛:盈滿虧損。這里的意思是人生遭遇或好或壞,事業或成功或失敗。④數:運數、命數。)[兩個四六句,前句承“窮睇眄于中天”而來,寫天高地遠,體悟天地之大,宇宙無窮,后句承“極娛游于暇日”而來,寫樂極生悲,感嘆人生無常,盛衰有數。這兩句充滿了哲理玄思,其中蘊藏的人生孤獨感,貫穿以下所有文字。]望長安①于日下,目吳會②于云間。(向西北遙望長安,遠在夕陽之下,向東北眺望吳會,遠在云海之間。①長安:唐朝的國都。②吳會: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按:對文中的“云間”、“日下”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將“日下”、“云間”看作地名,“日下”復指“長安”,“云間”復指“吳會”,全句譯為“遙望長安,遠眺吳會”。教材采用了這一說法。另一種解釋是古今意義相同,將“日下”理解為“夕陽之下”,“云間”理解為“云海之間”,形容滕王閣離京城和吳會距離遙遠。本書采用第二種解釋。)[這兩個句子,表層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與上文“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但兩個句子,前句為主,后句為賓,后句陪襯前句,因此句子的重心落在寫自己離京城越來越遠,也就是離仕途越來越遠,抒發仕途失意的感慨。]地勢極而南溟①深,天柱②高而北辰③遠。(地勢盡于東南,南海深不可測;天柱聳立西北,北極星高高懸掛。
①南溟:即南冥,指南方的大海。《莊子·逍遙游》:“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②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山海經·神異經》:“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員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③北辰:北極星,這里暗指君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兩個句子后句是主,前句是賓,前句陪襯后句,表層意思是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實際也是抒發仕途失意的感慨:仰望君王,高高在上,好比北極星遙不可及!王勃原本才華橫溢,心高氣傲,因不滿皇宮的糜爛生活,寫了一篇《檄周王雞》的文章得罪了高宗皇帝,被逐出京城,后又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從而有一種從云端里跌落的感覺。面對美景盛宴自然要生出無限感慨,禁不住為懷才不遇而傷感,為前途渺茫而黯然。“望長安于日下”四句,明寫南(南溟)、北(北辰),暗藏東(吳會)、西(長安),抒寫遠離京城、失意流落之情。]關山難越,誰悲失路①之人?萍水②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雄關高山難以越過,誰悲憫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異鄉的人。①失路:比喻不得志。②萍水:萍浮于水面,飄泊無定,時聚時散,以喻人之偶然遇合,復又分散。)[這是兩個問答句,前句問后句答。
一個問句,表達了在厄境中渴望有人理解和同情的心愿,一個回答,說明了無人理解和同情的原因。問答之間,流露出懷才不遇、知音難覓的孤獨、失望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懷帝閽①而不見,奉宣室②以何年?(懷念朝廷卻越思念越相距遙遠不能看見,哪一年才能返回京城在宣室侍奉皇帝?①帝閽:原指天帝的守門人,這里指皇帝的宮門。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閽,hūn。②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后,漢文帝復召他回長安,于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如果說前面是委婉含蓄地表達失意的情緒,那么這兩句則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悽楚動人。]
從此段開始,第四、五、六連續三段緊扣題目“餞”字,描寫宴會盛況,感嘆人生際遇。本段開頭兩個四字短句起過渡作用,從寫登覽之樂回到寫宴娛之歡。歌舞盛況,人才盛會,使作者“逸興湍飛”。接著用“四美具,二難并”兩個三字短句,由描寫轉為抒情,心緒也樂極而生悲。作者聯系個人身世,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用全方位的觀照與“登臨四望”的藝術手法,多側面具體發揮。“望長安于日下”、“天柱高而北辰遠”這些語句,暗喻了作者“關山難越”的厄運,“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則直抒報國無路,濟世無門的憤懣。
嗟乎!時運不齊①,命途多舛②。(唉!時代和命運往往不能一致,個人的命運和前途多數不順暢。①時運不齊:指時代和命運不一致。時運,時和運。不齊,不一致。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說,我現在遇到的時代是很好的,可是自己的命運不好。課本注釋:時運不齊,是命運不好;不齊,有蹉跎,有坎坷。本書未采用這一說法。②舛:chuǎn,乖違,不順。)[這一句承上段而來,王勃把自己和許多文人仕途的挫折歸結為命運不好。在封建社會里,文人學士只能用這種宿命論的觀點來解釋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際。]馮唐①易老,李廣②難封。(馮唐、李廣容易年老,覓侯封爵卻很艱難。①馮唐:西漢人,有才能卻一直不受重用。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有九十多歲,不能出仕做官了。事見《史記·馮唐列傳》。
②李廣:漢武帝時名將,與匈奴作戰70余次,贏得了“飛將軍”的威名。他的軍吏及士卒有的封了侯,他雖然軍功卓著,卻沒有得到封邑。事見《史記•李廣列傳》)[此句用互文的手法,以人生“易老”與功名“難封”構成對比,感嘆建功立業的艱難。]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①;竄②梁鴻③于海曲④,豈乏明時⑤?(把賈誼貶到長沙,并非沒有圣明的君主;讓梁鴻到海邊隱居,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①圣主:指漢文帝。漢文帝本想任賈誼為公卿,但因朝中權貴反對,就疏遠了賈誼,將他貶為長沙王太傅。②竄:逃。③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漢章帝,避居齊魯、吳中。④海曲:海隅,指齊魯一帶臨海的地方。⑤明時:政治昌明的時代,此指章帝時代。)[這里引用馮唐、李廣、賈誼、梁鴻四個事例,證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是一個普遍現象,即使在君主圣明、政治昌明的朝代里也有失意落魄之士,借以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文章句式多變,便于抒發內心復雜的情感,一個嘆詞發端,引出無限愁緒,轉而兩組四字句聊以寬慰,最后兩組四六句,一個否定判斷,一個反詰論述,既擺明言之鑿鑿,無可置疑,又表達情之切切,無可奈何。]所賴君子見機①,達人知命②。(能夠依賴的是君子察覺事物的先兆,通達事理的人知道社會人事的規律。①君子見機:有道之人事前洞察事物的動向。機,預兆。《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幾,通“機”。②達人知命:達人,通達事理的人。知命,知道命運。《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兩句總束上文,開啟下文。“君子見機,達人知命”,是說君子能夠看到時政的變化、自己的機運,待時而動;豁達的人,不去費心功名,“樂天知命”,所以沒有憂愁。前一句表現了積極用世的思想,后一句表現了豁達的出世情懷。作者從中獲得解脫,精神為之一振,故發出下面的一番壯志豪情。]老當益壯①,寧②移白首③之心?窮④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⑤。(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處境艱難越發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的志向。①老當益壯:《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②寧:哪,表反詰語氣的副詞。③白首:老人。④窮:“達”的反面,困厄失意,處境艱難。
⑤青云之志:比喻遠大崇高的志向。《續逸民傳》:“嵇康早有青云之志。”)[這是王勃對自己的警策之辭,表達了一種很高的境界,一種高尚的人生觀: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遠大的信念矢志不渝,做人的準則堅貞不移,不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這種自強不息、砥礪進取的美好節操,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具有巨大的心靈震撼力。千百年來,不知激勵過多少有志之士,使他們面對艱難險阻的時候,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處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不消沉不放棄,在歷史的長河中寫出了無數燦爛的篇章。]酌貪泉①而覺爽,處涸轍②以猶歡。(喝了貪泉的水,仍然覺得心清氣爽;處在干涸的車轍中,還能樂觀開朗。①貪泉:傳說位于廣州附近的石門,人飲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無厭。《晉書·吳隱之傳》,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人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愈厲,常食不過菜及干魚而已。” 歃,shà,飲。夷齊,即伯夷、叔齊。商朝時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后,互讓君位,古人認為他們非常清廉。詩的意思是說,像伯夷、叔齊這樣有德行的人即使喝了貪泉的水也能保持心地的純正,不被污染。②涸轍:先前有積水,后來又干枯了的車轍,比喻困厄的處境。
涸,hé。《莊子·外物》里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引用這兩個典故意為處境艱難但能自得其樂,表現樂觀開朗的情懷。當然這也是失意文人的一種無奈的苦笑:貪泉是志士所不愿喝也不應喝的呀,涸轍是志士所不愿居也不應居的呀!]北海雖賒,扶搖可接①;東隅已逝,桑榆非晚②。(北海雖然遙遠,乘著旋風仍可以到達;少年的時光雖然已經消逝,珍惜將來的歲月還不算晚。①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語出《莊子•逍遙游》:“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北海,就是《逍遙游》中說的“北冥”。賒,shé,遠。扶搖:猛烈的旋風。②東隅已逝,桑榆非晚:語出《后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桑榆,一說指桑樹和榆樹。日落時殘余日光照在桑樹榆樹端,因以“桑榆”指日暮。《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一說桑、榆均為星名,出于西方,太陽到桑和榆的位置,天色將晚。《文選》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將老。”)[作者從時空兩個方面進行自我激勵,也是自我安慰。一般人的信念是,“扶搖”不可乘,北海不可及;“東隅”已逝,“桑榆”必晚,但王勃一反世俗之見,出人意料的超越空間,提出“扶搖可接”,超越時間,提出“桑榆非晚”,表明了雖身處逆境也不甘沉淪的壯志豪情.。]孟嘗①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②猖狂③,豈效窮途之哭!(我雖然和品行高潔的孟嘗那樣,空有滿腔的報國熱情;但怎能效法狂放不羈的阮籍,在無路可走時便慟哭而返?①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后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
事見《后漢書·孟嘗傳》。②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他有時獨自駕車出行,到無路可走處便慟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滿于現實的苦悶心情。事見《晉書·阮籍傳》。③猖狂:狂放、不拘禮法。按:這兩個句子是倒裝句,即“空余高潔孟嘗報國之情,豈效猖狂阮藉窮途之哭”。)[引用孟嘗的典故,感嘆自己報國無門,引用阮籍的典故,反襯自己堅定的意志,再一次申述不甘沉淪、力求振作的決心。]
第五段,承上段繼續抒情。先以“嗟乎”二字唱嘆而起,緊接著發“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感慨,并征引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人加以申述。繼之筆鋒陡轉,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領起,全力抒寫壯志決不因老邁困頓而稍有變易,透露出樂觀向上的情懷。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煞住,表達了自己不甘沉淪的決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行文上具有搖曳生姿、起伏頓挫之妙。
勃,三尺①微命②,一介③書生。(我,一個地位低下的書生。①三尺:指代士。古代士佩三尺長的紳。《禮記·玉藻》:“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紳,禮服上束帶的下垂部分。②微命:指身份卑微。③一介:一個,一般用作自謙之詞。)[作者本是一個才華橫溢、心高氣傲之人,卻反復申述自己才疏學淺,地位低下,其復雜心情,一言難盡。]無路①請纓②,等③終軍之弱冠④;有懷投筆,慕宗愨⑤之長風。(雖然和終軍的年齡相同,卻沒有他那樣請纓報國的機會;因仰慕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的遠大志愿,所以也有班超那樣投筆從戎的抱負。①無路:沒有門路。②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漢書·終軍傳》:終軍,字子云,漢代濟南人。漢武帝時,與南越和親,終軍時僅二十余歲,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于是,武帝令其出使往說南越王。后來用“請纓”指投軍報國。③等:相同,用作動詞。④弱冠:指二十歲。古代以二十歲為弱年,行冠禮,表示成年。⑤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很有抱負,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事見《宋書·宗愨傳》,愨,què。⑥投筆:即投筆從戎的省寫。這里用東漢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后漢書·班超傳》:超“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按:這兩個句子也是倒裝句,即“等終軍之弱冠,無路請纓;慕宗愨之長風,有懷投筆”。)[先以終軍自比,慨嘆沒有終軍的幸運,再以班超、宗愨自許,表達遠大志向。此二句承上段而來,繼續借古寫懷,抒發自己不甘做“一介書生”的心志。]舍簪笏①于百齡②,奉晨昏③于萬里。(但現在,我不得不舍棄一生的功名富貴,到萬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親。①簪笏:zānhù,簪,束發戴冠時用來固定帽子的頭飾。笏,朝見皇帝時用來記事的手板。兩者都是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②百齡:百年,猶“一生”。③奉晨昏:指侍奉父母。《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即晚上要服侍父母安寢,早晨要向父母請安。)[遙承前文“家君作宰,路出名區”,寫自己現在不得不放棄對功名的追求,去萬里之外探望父親。這個句子筆鋒一轉,從對宇宙人生的無限感慨中又回到眼前現實。]非謝家之寶樹①,接②孟氏之芳鄰③。(不敢說我是謝玄那樣的人才,卻能叁加這次盛會,結識了諸位如當年同孟嘉并坐的名師大家。①謝家之寶樹:指謝玄。《世說新語·言語》記謝安與侄謝玄答對事:“謝太傅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來就稱謝玄為謝家寶樹。②接:結交。③孟氏之芳鄰: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傳說中的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后定居于學宮附近的故事。事見劉向《列女傳·母儀篇》。這里借孟母三遷的故事來指赴宴的嘉賓。另解指孟嘉的典故。
《晉書•孟嘉傳》:孟嘉,字萬年,江夏鄳人,“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江州,辟部廬陵從事。嘉還都,……轉勸學從事, 褚裒時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識,亮大會州府人士,嘉坐次甚遠,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 時佐吏并裝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由是可知,孟氏之芳鄰,當指座上東晉名士庾亮、褚裒、桓溫、孫盛之屬,王勃借用來代稱滕王閣上諸公,隱然以孟嘉自比。本書采用第二種解釋。)[上句說自己并不像謝家子弟那樣有才華,表示謙恭。下句說,自己能與參加宴會的各位嘉賓結交,十分慶幸。文章又回到題目,扣住一個“餞“字。]他日①趨②庭,叨陪鯉對③;今茲捧袂④,喜托龍門⑤。(以后,我將親臨府上像接受父親訓示一樣,聆聽諸位長輩的教誨;今天,舉袖作揖謁見閻公和諸位,很高興好比登上龍門。①他日:將來、今后。②趨:徐趨,小步快走,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③叨陪鯉對:叨:tāo,慚愧地承受,表示自謙。陪:比附。作者不敢以孔鯉自比,所以謙遜地說“叨陪”。鯉對,用孔鯉應對父親孔子的故事來表示對在坐長輩的尊敬。事見《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④捧袂:舉起雙袖作揖,表示恭敬的姿勢。袂,mèi。⑤托龍門:托,指寄托身子,這是客氣話。
龍門,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的黃河中,那里兩岸夾山,水險流急,相傳鯉魚躍過龍門則變為飛龍。這里借“登龍門”的說法,表示由于謁見名人而提高了自己的身價。《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這兩句是用客氣的語言收束對宴會的敘述。]楊意①不逢,撫凌云②而自惜;鐘期③既遇,奏流水以何慚?(我雖然沒有遇到楊得意那樣的引薦之士,只好撫弄自己的文賦而嘆息;但今天遇上了鐘子期那樣的知音,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①楊意:楊得意的省稱,漢武帝時任掌管天子獵犬的官。②凌云: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代指文學才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經蜀人楊得意引薦,方能入朝見漢武帝。“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似游天地之間。”作者用這個典故,感嘆自己雖有司馬相如的才華卻沒有司馬相如的運氣。③鐘期:鐘子期的省稱。《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遂成伯牙知音,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作者用這個典故,意在說,遇到閻公這樣的知音,自己能在宴會上賦詩作文,再也沒有什么遺憾。)[這個句子是對上文的歸結。“楊意不逢”,感嘆自己伯樂不遇,仕途不幸,照應第四、五段;“鐘期既遇”,欣喜自己在宴會上巧逢知音,文章有幸,既收束本段,又自然地引起下文。]
第六段先承上段繼續引用典故,表達自己的遠大志向,抒發其懷才不遇的悲憤。然后筆鋒一轉,又回到宴會,表明有幸赴宴,得以結識各位嘉賓的高興心情。
文章從第四段開始轉入宴會的描寫,順勢宕開去,抒發其人生際遇的感既,至本段又回到宴會,文章大開大合,收放自如,文思綿密,井然有序。
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①已②矣,梓澤③丘墟。(唉!名勝的地方不能長存,盛大的宴會難以再遇,蘭亭的聚會已經是陳跡,金谷園也已成為廢墟。①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附近。晉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上巳節,王羲之與群賢宴集于此,行修禊禮,祓除不祥。②已:過去、消失。③梓澤:即晉朝石崇的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臨別贈言①,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②,是所望于群公。(離別時寫幾句話作紀念,非常幸運在這次宴會上承受大家恩愛;登此高閣而寫詩作賦,那就指望在座的諸公了。①贈言:指留下這篇序文。②登高作賦:《韓詩外傳》卷七:“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敢竭鄙懷,恭疏①短引②,一言③均賦④,四韻俱成。(冒昧地用盡鄙陋的心懷,恭敬地寫下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韻小詩也已寫成。①疏:書、撰寫。②引:序。③一言:即下句“四韻”,指王勃在滕王閣宴席上寫的《滕王閣詩》。④賦:寫。)請灑潘江①,各傾陸海云爾②。(請各位像潘岳、陸機那樣,展現如江如海的文才吧。①潘江:潘江與下句“陸海”,指潘岳、陸機,都是晉朝人。鐘嶸《詩品》:“ 陸才如海,潘才如江。”②云爾:語氣助詞,用在句尾,表示述說完了。)
第七段,文章結尾,緊扣題目“別序”二字,說明自己寫《序》的緣由和對在坐諸公的期望。“嗚呼”一聲浩嘆,列出“蘭亭”“梓澤”的典故,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凄涼。“臨別贈言” “登高作賦”,點出閻公召集這次宴會的主題和自己寫序的緣起。“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是說自己不避淺陋,先寫了序和詩;“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是期望在坐的嘉賓各展文才,各賦所懷。全文在這種禮讓中結束,不失分寸,非常得體。
【《滕王閣序》解讀與賞析】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賞析01-28
滕王閣序 賞析01-05
《滕王閣序》精選賞析01-05
全面解讀《滕王閣序》11-28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4-13
王勃滕王閣序經典賞析03-22
《滕王閣序》的原文及賞析02-13
《滕王閣序》全文及賞析04-24
《滕王閣詩序》經典賞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