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譯文
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為了讓更多人學習到文言文的精華,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譯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主以委任為難,人臣以塞責為重。任之重而責之重,可也;任之輕而責之重,不可也。愚無他識,請以漢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則任,可以止則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其意曰:“我以其人長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雖短何害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雖偽何害焉?”故蕭何刀筆之吏也,委之關中,無復西顧之憂;陳平亡命之虜也,出捐四萬余金,不問出入;韓信輕猾之徒也,與之百萬之眾而不疑。是三子者,豈素著忠名哉?蓋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則他人不能離間,而事以濟矣。
后世循高祖則鮮有敗事,不循則失。故孝文雖愛鄧通,猶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終定天下大策。當是時,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則不然,雖有何武、王嘉、師丹之賢,而脅于外戚豎宦之寵,牽于帷嬙近習③之制,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負謗于天下也。中興之后,唯世祖④能馭大臣,以寇、鄧、耿、賈之徒為任職,所以威名不減于高祖。至于為子孫慮則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脅于外戚、豎宦、帷嬙近習之人而致敗,由是置三公之任,而事歸臺閣,以虛尊加之而已。然而臺閣之臣,位卑事冗,無所統一,而奪于眾多之口,此其為脅于外戚、豎宦、帷嬙近習者愈矣。至于治有不進,水旱不時,災異或起,則曰三公不能燮理陰陽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誅死,豈不痛哉!沖、質之后,桓、靈之間,因循以為故事。雖有李固、陳蕃之賢,皆挫于閹寺⑤之手,其余則希世用事全軀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謂任輕責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則任之重可也,謂其忠則委之誠可也。委之誠者人亦輸其誠,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誠相照,恩結于其心,是豈禽息鳥視⑥而不知荷恩盡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誠焉。”且蘇秦不信天下,為燕尾生⑦,此一蘇秦傾側數國之間,于秦獨以然者,誠燕君厚之之謂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國士待人者,人亦國士自奮。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顧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選自《古文觀止》,中國華僑出版社)
【注】 ①申屠,即申屠嘉,漢文帝時任丞相。②守文:遵守成法。③帷嬙近習:帷嬙,后宮宮女;近習,皇帝身邊的親信心腹。④世祖:指漢光武帝劉秀。⑤閹寺:宦官。⑥禽息鳥視:像禽鳥棲止那樣左顧右盼地看人(意為膽小害怕)。⑦尾生: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莊子·盜跖》記載: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他事雖短何害焉 害:妨礙
B.由是置三公之任 置:設置
C. 而奪于眾多之口 奪:強行改變
D. 委之誠者人亦輸其誠 輸:獻出
9、B(置:放棄)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請以漢之事明之 B. 而脅于外戚豎宦之寵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
C.此所謂任輕責重之弊也 D. 知其能則任之重可也
鵬之徙于南冥也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10、A(介詞,用。B表被動/向C助詞,的/主謂之間D表承接/表轉折)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
B.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
C.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
D.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
11、D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高祖認為蕭何、陳平、韓信雖各有不足,但根據各人特長和忠心來任用。這種用人不疑的態度使各類人才幫助高祖成就了帝王之業。
B.漢高祖之后,孝文、孝武遵守高祖的用人原則,國家繼續繁榮昌盛;西漢元帝、成帝則用人不當,導致外戚宦官專權,國勢日漸衰微。
C.東漢沖、質之后的當權者開始削減三公職權,把重任歸于臺閣,使人才受到壓抑摧殘,即使有一二賢臣也難起作用,以致國家滅亡。
D.全文由如何用人之理入事,再由事而理,把用人之道歸結到“人君待之之意何如”這一點上,使得文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12、C(“削減三公職權,把重任歸于臺閣”光武帝時便開始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是三子者,豈素著忠名哉?蓋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則他人不能離間而事以濟矣。(6分)
(2)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國士待人者,人亦國士自奮。(4分)
13、(1)這三個人,難道向來就擁有忠誠的名聲嗎?大概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們的心放在一起,別人不能挑撥關系從而事情就能成功了。(6分。要點:“是”“素”“著”“濟”句意各1分)
(2)所以君主把人當作豬狗來蓄養,人的行為就像豬狗一樣;把人當作國士來對待,人們也用國士的標準來振作自我。(4分。每句1分)
【參考譯文】
君王把委任官員作為難事,大臣把盡職看成重要的事。委任的擔子越重要求他的越多,這是可以的;委任的擔子很輕要求他的卻很多,這是不行的。我也沒有什么見識,請讓我用漢朝的事情說明這個道理。高祖任命官員時,可以委任的才委任,應該罷黜的就罷黜。至于每個人的自身,才能有長有短,選取他的長處不計較他的短處;情義有忠誠有虛假,相信他的忠心而不懷疑他的虛假。他的意思是說:“我因為某人擅長某事才用他,在其他方面即使不擅長有什幺妨礙呢?我因為某人忠于我才任用他,他對別人即使虛假有什么妨礙呢?”所以蕭何雖然是個管文案的小官,把整個關中交給他治理,不用再擔憂西部的安危;陳平是個逃亡的俘虜,送給他四萬金而不過問賬目的出入:韓信是個輕薄狡猾的家伙,給他上百萬的軍隊也沒有懷疑過。這三個人,難道向來就擁有忠誠的名聲嗎?只不過是高祖把自己的心和他們的心放在一起,別人不能挑撥關系從而事情就能成功了。
后代遵循高祖的事例就很少有失敗的事,不遵循就會失敗。因此孝文帝雖然喜歡鄧通,還是能達成申屠嘉的心愿;孝武帝不懷疑金日磾和霍光,最終才決定了天下大事。在那時,極力遵守高祖成法的只有這兩位君主罷了。元帝、成帝之后卻不是這樣,即使有何武、王嘉、師丹這樣的賢人,卻受到驕寵的外戚宦官的脅迫,依賴于后宮和近侍,因此王道逐漸消失,不免受到天下人的議論。光武帝中共以后,只有世祖善于管理選用臣子,任用寇、鄧、耿、賈等人,所以他的威名不小于高租。在為子孫考慮這件事上不是這樣想,反而認為元帝、成帝以后三公受到外戚宦官和后宮近侍的威脅才導致失敗,因此放棄三公的職責,把事務歸到臺閣,只給他們一個高貴的空頭銜而已。然而臺閣大臣地位卑微,事務繁多,無人主政,被眾人的言論強行改變,這樣受到外戚宦官、后宮近侍的脅迫更嚴重了。到了不能治理天下得平安的地步,再加上不時發生水旱災害,有時還有其他怪異的景象,于是有人就說三公不能調理陰陽,也想不出計策免除混亂,甚至有的三公被殺了頭,怎么不讓人痛心呢?沖、質以后,到了桓帝、靈帝時,卻又按照前朝的舊例辦事,雖然有李固、陳蕃這樣的賢人,也被宦官打敗,其他人都只是迎合世俗保全自身而已,國家政治怎么能確立起來呢?這就是委任得輕而要求過重的缺陷。
唉!普通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沒有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知道他有能力就委以重任是可以的,認為他忠心就正式授以官職是可以的。委任真誠的人,他會獻出自己的真誠,委以重任的,他也會承擔這個重任,使國君和下屬以誠相待,在心中常存恩義,這樣難道會像禽鳥棲止那樣左顧古盼卻不知道感巴戴德盡心盡力嗎?因此說:“不懷疑別人,別人也就有誠心。”蘇秦不信任天下人,只相信燕國,一個蘇秦周旋于幾個大國之間,他卻只對燕國這樣,實在是因為燕國國君恩待他。所以君王把人當作豬狗來蓄養,人的行為就像豬狗一樣;把人當作國士來對待,人們也用國士的標準來振作自我。所以說平常人的本性,有的有才能有的沒才能,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只看國君對待待他們的心意怎么樣了。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個人恩怨
說到蘇東坡的政敵,最難措辭的莫過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實上又絕對無法回避王安石,因為兩人不但分屬兩個政治營壘,又是上下級關系,而且彼此之間還有糾纏不清的私人恩怨。王安石去世后,中書舍人蘇軾為其撰《王安石贈太傅》的"制詞",足見關系的不一般。
東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舊黨爭,他的父親和弟弟、他敬愛的朝中元老、他的親朋好友,幾乎無一不是站在舊黨一邊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東坡本人的政治觀念與新法南轅北轍,他的學術思想也與新學格格不入,忠鯁讜直的他不可能違心地對方興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勢必要成為新黨的政敵,也勢必要與新黨黨魁王安石發生沖突。
蘇洵與王安石素不相協,嘉祐年間蘇洵以文章名動京師,王安石卻未有一言褒獎。王安石的母親去世,朝中大臣紛紛前去吊唁,蘇洵獨不前往。東坡對其父寫《辨奸論》是不以為然的,認為有些話說得太過分。東坡對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贊賞,曾稱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實錄》為本朝史書中寫得最好的。
但是東坡對王安石好為大言詭論的行為非常不滿,曾在祭劉敞的祭文中予以譏刺。熙寧二年(1069),東坡上疏論貢舉之法不當輕改,神宗非常重視,當天就予接見,然后又想讓東坡修中書條例,王安石阻攔并力薦呂惠卿。同年,東坡為國子監舉人考官,策題以歷史上君主獨斷或興或亡之事為問,王安石大為不悅。神宗又想讓東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卻說東坡不是“可獎之人”。神宗說東坡文學出眾,為人亦平靜,司馬光、韓維等大臣都稱道之。王安石回答說東坡是“邪險之人”,還說1066年東坡遭父喪時,韓琦等贈送賻金不受,卻利用運喪的官船販賣蘇木入蜀,還說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東坡雖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當個通判,不可大用。
然而王安石卻絕非奸佞小人,他與蘇東坡的矛盾僅僅是政治觀念的不同,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當然要打擊,排斥清洗反對派,但也僅僅是將其降職或外放,從不羅絡罪名陷害對手,也從未企圖將對方置于死地。甚至,當“烏臺詩案”發生時,已經辭官的王安石還挺身而出上書皇帝,營救朋友兼政敵蘇東坡,直言“豈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要知道王安石與蘇東坡長期政見不和,而蘇東坡卻正是因為蔟擊新政而罹禍,王安石卻能摒棄私見主持公道。更何況,當時不但蘇軾本人已經屈打成招,就連他自己的許多親朋好友都噤若寒蟬,無人敢為蘇東坡說一句話,而王安石這時卻是一個被皇帝和百官厭棄的人,此時他受盡攻擊遍體鱗傷,又痛失愛子家破人亡,一人孤獨在家獨守貧寒,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能冒險在蘇東坡的親友都不敢為他說話時上書皇帝為他申冤,正因為個人品德高尚,所以他可以不顧個人好惡寧肯冒著危險在別人都不敢為蘇軾說話,甚至連其親朋好友都不敢為其說話時在自己失勢的情況下仍然挺身而出為蘇軾向皇帝直言鳴冤,真可謂高風亮節!
同樣,蘇軾對王安石的不滿也僅僅限于政治觀念上,蘇東坡不但在王安石落難之后寫詩給他,說“從公已覺十年遲”,而且在代宋哲宗所擬的敕書中,高度評價自己的這位政敵,說正因為天意要托付“非常之大事”,才產生王安石這樣的“希世之異人”,并稱贊他“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期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
此外,王安石的品行不論是他的敵人還是朋友都十分敬佩,無話可說。王安石質樸,節儉,博學多才,在當時士大夫中有極高威望,且是歷史上惟一不坐轎子不納妾,死后無任何遺產的宰相。
【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譯文】相關文章:
王安石《元日》原文與譯文03-10
望岳原文和譯文09-23
師說韓愈原文和譯文07-29
《師說》(韓愈)原文和譯文04-08
《沁園春·長沙》原文和譯文04-02
李商隱《無題》原文和譯文04-22
木蘭詩的譯文和原文09-15
《莊子》寓言·原文和譯文10-15
王安石《元日》譯文09-03
元日王安石譯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