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的邊塞詩歌風格
王昌齡的邊塞詩王昌齡是盛唐時期成就很高的一位詩人,而王昌齡既會寫七言律詩,也會寫七言絕句。而王昌齡最擅長的文體,就是七言絕句,被后人稱為“七絕圣”。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王昌齡的邊塞詩歌風格,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昌齡的邊塞詩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成就很高的一位詩人,而王昌齡既會寫七言律詩,也會寫七言絕句。而王昌齡最擅長的文體,就是七言絕句,被后人稱為“七絕圣手”。在王昌齡所寫的七言絕句當中,以邊塞詩的數量最多。那么,在王昌齡所寫下的邊塞詩當中,以《從軍行》以及《塞下曲》這兩首邊塞詩最為出名。
《從軍行》這首王昌齡的邊塞詩所表達的意思是:在青海的上空,有很多的烏云將綿延不斷地雪山給遮住了,而作者只能眺望著處在遠方的玉門關。在塞外征戰的將士們,經過了很多場戰爭,身上所穿戴的盔甲都已經被磨穿了,發誓不將樓蘭攻破,就不回家。
《塞下曲》這首王昌齡的邊塞詩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牽馬去到河邊飲水,然后渡過冰冷河水,水與秋風都十分的寒冷。在廣袤的占城之上,夕陽還沒有落下,但是只能在昏暗中看到臨洮。當年的長城經過的一次戰爭,當時的戰士們都雄姿英發,斗志昂揚。自古以來,長城都是黃沙彌漫,有的只是遍地的野草和白骨。
《從軍行》與《塞下曲》雖然都作為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但是兩首詩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卻是不一樣的。《從軍行》是表達王昌齡想要去到戰場上面,殺敵建功的意愿。而《塞下曲》所表達的卻是王昌齡的非戰思想,因為王昌齡深切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想要呼吁人民百姓以及統治者結束戰爭,避免更多的人失去性命。
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
王昌齡是我國唐朝時期的一位大詩人,被人們稱為“七絕圣手”。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王昌齡最擅長的問題,便是七絕。而王昌齡的七絕詩,多數都是邊塞詩。那么,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是什么呢?
王昌齡畫照
王昌齡一生之中,寫下了無數的邊塞詩,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是樂府舊體,來描寫在邊疆戰場建功殺敵的戰士的保家衛國之心。因為王昌齡的邊塞詩基本都是使用七絕,因此都能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與其他的邊塞詩人的風格有所不同。在王昌齡的邊塞詩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從軍行》。
《從軍行》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描寫了邊塞的景物,寫出了在邊塞地區的青海湖的景色以及連綿不絕的雪山。并且還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寫出了邊疆戰士想要收復玉門關的心情。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從軍行》的后兩句,寫出了邊疆戰爭的激烈,使得戰士身上所傳的盔甲都被磨穿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戰士仍然有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贊揚了戰士的愛國之心。
《從軍行》這首邊塞詩王昌齡寫下的邊塞詩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從《從軍行》這首詩,我們可以進一步的了解到,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不僅僅使用了可以入樂的詞句,更是在詩中融入了情與景,使得人們更加的容易與詩產生共鳴。
出塞 王昌齡
雖然說開國的唐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但隨著統治者的更替,大唐王朝也漸漸走向了沒落。在唐朝后期,邊境經常發生戰亂,一些周邊的少數民族經常挑釁,發動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便寫了《出塞》這首詩。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表明自己捍衛祖國領土,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出塞》 詩畫圖
關于王昌齡所寫的《出塞》,一共有兩首詩。《出塞》其一具體內容如下:這首詩中,“不教胡馬度陰山”一句,既表現出作者以及他所帶領的將士們的自信,同時也表現出作者慷慨激昂的心情。《出塞》其二的具體內容是這樣的:這首詩就與上一首詩相比,在表達的主題方面,側重點就發生了變化。“戰罷沙場月色寒”這一句烘托了一種戰爭結束后的悲涼氣氛,本來勝利了是應該高興的,可卻連月光都變得那么寒冷,表達了王昌齡以及無數的戰士們對和平的渴望之情。同時,最后兩句也表現出唐朝的士兵們驍勇善戰,加油的鼓聲還沒有停,敵人便被打敗,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整體來說,《出塞》這兩首詩是王昌齡在去西戎的路上所創作的。作為一名邊塞將領,王昌齡通過這兩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出了守邊戰士的威猛善戰,更是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名軍人,對于國家的熱愛和戰爭的感悟以及對于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之情。
【王昌齡的邊塞詩歌風格】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邊塞詩藝術風格10-25
岑參邊塞詩的詩歌風格11-08
岑參邊塞詩歌的風格-悲壯奇麗10-03
淺析岑參邊塞詩歌的風格特色10-03
邊塞詩人王昌齡12-19
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12-17
論王昌齡邊塞詩12-20
關于王昌齡邊塞詩12-19
王昌齡的邊塞詩的特點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