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軍行王昌齡其一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情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從軍行王昌齡其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軍行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大將軍出戰,白日暗榆關。
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
注釋
古代“榆關”是范圍廣泛軍事防區概念,南至海、北至山,東至山海關,西北抵青龍都山。隋唐時期,榆關作為中原漢王朝防御遼東高句麗入侵重要軍事重地,設關扎營,屯集大批兵馬。本詩作者是唐人,所用地名也是唐代。
漠北歷史上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勢力范圍。把榆關搬到漠北發明家是現代某粉。
簡析
這首詩描寫了漢武帝時,大將軍衛青在漠北以武鋼車合圍單于,從此漠南無王庭一戰。
結合史記一段記載:“而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余里,見單于兵陳而待,于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衛將軍驃騎列傳》 )
事件:“大將軍出戰” 漠北決戰,大將軍衛青率五萬騎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環境:“白日暗榆關” 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
戰法:“三面黃金甲” 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合圍單于,趁風起時反擊。
戰果:“單于破膽還” 單于遂乘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逃跑而去。
擴展資料:
從軍行王昌齡情感是怎么樣的?王昌齡的《從軍行》共7首,描寫了士子從戎,征戰邊疆的過程和心情,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從軍行王昌齡情感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
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首戰告捷的消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斗力;
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歷史背景
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漢代,霍去病西征后,基本控制河西走廊,于公元111年設四郡二關,其中就有玉門關和敦煌郡,玉門關距離現在的敦煌市西北90公里。在河西走廊,出嘉峪關后,城市的設置基本是根據水源而建,也就是說,水源控制了從烏魯木齊至嘉峪關的戰略補給。
賞 析
前兩句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青海湖的上空,云霧繚繞,湖的'北面,綿延著起伏不斷白雪皚皚的祁連山,越過雪山,是荒漠上的一座孤城,再向西,就是著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東西數千里的邊疆圖卷,都在這短短兩句中被形象而簡潔地展現出來。邊地孤寂困苦,風沙漫漫,戰士們常年艱苦作戰,就連鐵制的鎧甲都磨損破蔽了,但心中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卻與日俱增,他們誓死爾清邊塞的強敵,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王昌齡是一個創作邊塞詩的能手。其邊塞詩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現征戍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豪邁與悲壯、昂奮與凄愴相交融的深沉風格。
【從軍行王昌齡其一】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11-14
從軍行其一王昌齡11-10
王昌齡 從軍行其一11-29
王昌齡從軍行其一11-03
從軍行 王昌齡其一08-28
從軍行翻譯王昌齡其一11-07
從軍行王昌齡其一朗讀11-13
王昌齡《從軍行其一》主旨11-13
王昌齡從軍行其一鑒賞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