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昌齡的送別詩特點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他的送別詩在唐代詩歌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審美情趣還是表達藝術,王昌齡的送別詩都獨具特色,引來了后世的爭相效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王昌齡的送別詩特點,歡迎閱讀!
王昌齡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其一生的詩作共計兩百余首,在這其中,送別詩有五十二首,占總詩作的四分之一左右。這些送別詩十分的獨特,不論是審美的角度,還是所使用的藝術手法,都與一般的詩作不同。本文筆者將針對其送別詩在藝術方面的特點來談一談自己的淺薄認識。
超然高絕的審美情趣與意識
審美情趣指的是詩人對于審美的判斷和選擇,其具體表現在詩人的創作過程之中對意向、題材和情感表達的選擇上。王昌齡送別詩在當代具有著十分獨特的個性。
(一)別出心裁的意象表達
首先,王昌齡的送別詩繼承了傳統的意象。在古代,詩人一般都會用楊柳和風月等意象來表達送別之情。而在王昌齡的詩中也會選擇用明月的意象來表達分手和離別之苦。如《送郭司倉》中的“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作者通過描寫明月的皎潔來反襯自己的悲傷,通過寫淮水的綠來表達自己的深深留客之情。此詩中就是通過明月和春潮等意象來表達離別之愁。其次,王昌齡的送別詩并不局限于傳統詩歌中的意象,有自己特有的表達感情的意象。在王昌齡的送別詩中,江被描寫為寒江、夜被稱為寒夜、松為幽松、蟬為寒蟬等等。在其詩作中,每種物像都不再僅僅是物像那么簡單,而是被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作者也正是通過這些再為平常不過的物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詩歌更佳通俗易懂而又不缺乏感情。
(二)自然深厚的情感抒發
真摯的情感是很純粹的,從古到今,朋友之間的友情一直被世人所歌頌和贊美。在送別朋友的時候,詩人往往都會用最簡單地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舍。這些語言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來修飾,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字里行間都融入這豐厚的情感。王昌齡的送別詩便如此,抒情真摯樸實,也不矯揉造作。其詩作都是有感而發,并且寫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此外,其送別詩不僅僅表達不舍,還借送別來明志。如《芙蓉樓送辛漸》中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通過描寫景色的凄涼和開闊來渲染離別的氣息和自己的豁達。“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是抒情言志,“冰心玉壺”既寫進了友誼的深摯又完整地表達了自己做人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藝術表現手法因情而變
首先,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王昌齡的送別詩大多都屬于直抒胸臆,如《送胡大》中的“荊門不堪別”、《送狄宗享》中的“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等。另外,借景抒情也是王昌齡送別詩中一種很常見的表現手法。如上文提到的《送郭司倉》中,作者就借明月和春潮等景物來表達不舍。其次,王昌齡還善于運用不同的藝術構思來表達自己最真摯而深厚的感情。再有,其創作常常打破常規的限制,不是著重渲染離別時的情感,而是著意寫離別之后的情景,這樣的詩作有很多,如《送魏二》等。最后,王昌齡送別詩表達手法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不注重離別的悲傷,而是注重離別的互相安慰,如《送吳十九往沅陵》等。
整體風格慷慨曠達,氣格高尚
王昌齡的送別詩采用的是其一貫的邊塞風格,雖有著離別的傷感,但還透露著豪邁、大氣和慷慨。雖有離別,但無淚水,雖被貶,但不會失去志向,從其詩中感受不到絲毫的哀傷和嗚咽。首先,其詩作的格調高昂爽朗,并且大氣,不會使讀者感到哀傷。其次,形象的體現了唐代的繁榮的氣象。不僅不因為分別而哀傷,反而借分別來言志。王昌齡的送別詩中毫無凄切的詞語,也沒有纏綿與悱惻,即使分手,也要慷慨激昂。這表現的是王昌齡作為一個邊塞詩人所具有的硬氣,因此其詩歌也是明快的。
一個字關聯了整句話,一首詩也形象體現了一個詩人的人物特征。王昌齡的送別詩充分表現了邊塞風格,飽含著憂國憂民的情感,更是體現著作者本人氣度的慷慨。正是這種慷慨形成了王昌齡送別詩特有的詩風和其特有的創作風格,將王昌齡的人物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結束語
從古到今,中國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懷著滿滿的故國鄉土之思。骨肉的分離與朋友的離別更是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弦。因此,離別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古代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唐代,因為社會的波瀾起伏,詩人的人生際遇也就變得起伏不定,對離別的歌詠更是淋漓盡致。王昌齡作為唐代著名詩人,其送別詩的獨特性把唐代的送別詩更是提高了一定的高度。
【王昌齡的送別詩特點】相關文章:
王昌齡的送別詩10-17
王昌齡寫的送別詩10-03
王昌齡的詩特點08-24
王昌齡的送別詩有哪些09-14
王昌齡的送別詩歌09-28
王昌齡的詩10-19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送別詩嗎10-20
王昌齡詩格11-12
王昌齡的詩全集10-09
王昌齡愛國的詩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