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王維送別詩
王維是詩國盛唐偉大的詩人,他留下的四百多首詩歌中,有許多成為千古絕唱,經(jīng)久流傳。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析王維送別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析王維送別詩
王維,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在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情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
送別詩在王維詩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據(jù)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所輯,王維現(xiàn)存詩四百二十余首,送別詩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著不容忽視的思想與藝術價值。
送別時的離情別恨是人類所共有的情感體驗,具有普適性。不同的只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人們的表現(xiàn)方式不同罷了。在唐代,詩便是人們表達離情的不二選擇。雖然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但交通、通訊條件仍比較落后,一次分別,很可能會經(jīng)歷長時間的跋涉以及種種風險,所以我們的古人常把生離和死別聯(lián)系起來。
從送別的對象看,王維送別詩的主要內(nèi)容是:送人赴邊、就任,慰人落第、貶謫,以及送友歸山隱居等。不同內(nèi)容的送別詩,王維所表現(xiàn)的具體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涼傷感與離情相融
與至愛親朋的離別對人而言是一種情感上的折磨,特別是在交通、通訊不便利的條件下,由離別所帶來的空間阻隔,常使人們在面對離別時不禁黯然神傷,“人世死前唯有別”,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對離別的普遍強烈感受。凡是送別詩多少都有一種凄涼之情、傷感之意。如王維的《臨高臺送黎拾遺》:“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和《齊州送祖三》:“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鼻耙皇自姼枰愿吲_送友時的即目所見,經(jīng)“飛鳥還”與“行人去”相對舉,別情自見。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寫離情能不露情態(tài),最高。”[1]徐增《而庵說唐詩》:“此純寫‘臨高臺’之意。飛鳥還,則行人可息矣,而猶去不息,日暮途遠,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則愿其早歇,念之深,愛之至也!盵2]徐增說得透徹。后一首寫天寒日暮之際,詩人于湍流側(cè)畔送友,佇立沉思,久久不愿離去,含蓄地表現(xiàn)不舍的別情。正如劉永濟先生所說:“善寫情者,不貴質(zhì)言,但將別時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寫出,即可使誦其詩者發(fā)生同感也!盵3]這的確道出了王維送別詩真誠感人的奧秘,寄情于景,景中含情。
二、豪放樂觀與真情交織
王維的送人赴邊之作把哀怨之情完全撇開,變凄涼傷感為豪放樂觀。詩人受時代精神的感染,往往用大丈夫以功名事業(yè)、百姓朝廷為重的思想,代替離別時的兒女情長。凄涼傷感一變而為通達樂觀、慷慨激昂。如王維的《送趙都督赴代州青得字》:“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痹姼杞杷蛻(zhàn)將出征的場面,敘寫出唐帝國三軍于邊患驚警之時,浩蕩開出井陘,奔赴沙場的雄壯聲勢和煊赫軍威,將士們在不怕艱苦、不怕死、忘身報國、蔑視平庸、建功立業(yè)之中,充溢著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精神,這其實也是王維心愿的一種寫照。
三、勸勉慰藉與友情同在
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边@是一首送人赴任之作。在此詩人不寫送別時的情景,而是遙想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風光以及民風的質(zhì)樸。詩人勉勵李使君應當像漢代蜀郡太守文翁那樣,翻新教化,做出自己的成績,而不要依仗先賢的政績而泰然無為。詩歌情緒開朗,格調(diào)高遠,在惜別中鼓勵勸勉朋友,情真而意切。在這一方面,王維送人貶謫的詩大不同于一般的貶謫詩歌,很少悲情苦意,傷感凄婉,而以溫暖的友情、理解來撫慰友人的愁懷。
四、失意憤懣與傷情并存
唐人的送別詩,有不少是詩人困厄失意之際的傷情之作。這些詩歌不僅記錄了離別時的離情別恨,同時也記錄了時代風云變幻的印記,特別是那些作于遷謫、下第或歸隱時的送別詩,往往借送別來傾吐心中壘塊,或借別情來明心見志。王維的《送別》看似明白如話、平淡無奇,實則是語淺情深的佳篇:“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鼻八木涿靼兹缭挘罹兔钤诤髢删,難也難在后兩句。該怎么理解?且看王堯衢先生在《唐詩合解》中的說法:“送友歸山而先為問答之詞,其用意在結(jié)句。蓋白云無盡,山中之樂亦自無盡,以視世之富貴功名,希寵怙勢,何者不有盡期!知得此意,則歸臥南山,可以蕭然于世味矣。莫復問,言不須問也,是承上問答之詞。鐘伯敬云:感慨寄托,盡此十字中,蘊藉不覺,深味之自見。此與太白七絕《山中問答》意調(diào)仿佛!蓖跸壬脑u價中肯至極。王維的《送丘為落第歸江東》一詩,為失意而歸的丘為感到惆悵怨憤,同時也為自己無力薦賢而感到慚愧。在誠懇寬慰的言語中,隱含著對舉子明珠暗投、仕途崎嶇的激憤與不平。
縱觀王維的送別詩,雖然內(nèi)容各異,表現(xiàn)的情感也不盡相同,但形諸于筆端,處處可見其時其景下詩人送別時的心緒和情景。王維的送別詩把人情美、社會美與自然美有機地融合,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純潔真誠的心靈;積極用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同時也看到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隱約批判以及渴望歸隱的心情。從王維的送別詩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真誠、善良、積極向上的詩人,同時也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精神。
王維人物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mó jié) ,人稱詩佛 ,名字合之為維摩詰,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意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梢娡蹙S的名字中已與佛教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理!保ㄔ废獭冻晖蹙S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據(jù)王維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歲!薄锻跤邑┘{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文中述及了詩人同當代名僧道光禪師的關系時說:“維十年座下."可見王維確實也與佛家因緣不淺,其晚年更是過著僧侶般的生活。據(jù)《舊唐書》記載:“在京師,長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虛空,無有是處,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頌為事!贝藭r的王維儼然是一僧侶了。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擁有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年)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到日趨黑暗的轉(zhuǎn)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確實在描寫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獨到的造詣。無論是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或者是邊疆關塞的壯闊荒寒,小橋流水的恬靜,都能準確、精煉地塑造出完美無比的鮮活形象,著墨無多,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的后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淺析王維送別詩】相關文章:
王維送別詩08-02
王維的送別詩09-25
王維的送別詩08-04
王維的送別詩(精選)10-04
王維送別詩山中送別09-09
王維的詩送別全文06-05
王維的送別詩大全07-17
王維的著名送別詩05-30
王維《送別》這首詩的意思08-25